红楼从辽东开始 第249章

作者:键盘战斗家

刘兴祚收起了信件,放入了怀中。

他看向弟弟,重重的点了点头。

他是谁。

他是刘兴祚。

从少年奴隶做到蛮族汉军第一将,掌管四大卫之主。

他站了起来,缓缓的走到帐口。

放眼望去都是帐篷,什么也看不到。

他在蛮族。

就是汉人第一人,想之不尽的荣华富贵。

无汉人能及他的地位。

金江骑兵即陆续的传来急报,蛮族大营有动。

金江军各营,也开始出城布营。

唐清安倒是没想到,蛮族受到昨日的伤亡,竟然还这么急切的有进攻之心。

不过到没有人担忧。

昨天连老奴最精锐的五千巴牙喇,都没有冲动左翼大军,如今老奴用什么打?

今日再打一日,说不得明日就能反攻老奴了。

金江军在榆林城中的各营,缓缓的,竟然有序的出城布置,城外的营寨稳固如山。

不提国内援军,连朝鲜援军都士气大振,不在惧于蛮军。

士气可期。

“报,蛮族后营正在撤军。”

唐清安和刘承敏等人闻言,不可置信。

威名赫赫的,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老奴,竟然退军了?

他们倒是没想到,老奴会这般轻易的撤军。

“让花眼去试探。”

随着号令兵急传来将军的军令,花眼领着数百骑兵,往蛮族大营奔去。

蒙古骑兵,蛮族骑兵,针锋相对,绞杀花眼所率领的骑兵。

花眼以打探为主,不和敌骑纠缠。

几里路跑下来,丢下伤亡打马回营。

“蛮族大军真的在撤退,留下数营镶蓝旗蛮兵,汉军断后。”

听到花眼带回来的消息。

“难道是皇台吉已经打下北镇了吗?”

中军营总郭英突然想到。

不然无法解释老奴的意图。

听到郭英的话,众人不知道该不该信。

追不追。

这是个难题。

大军一追,阵型就散了。

如果老奴突然回击,就变成了打乱仗。

金江军大军,才从游击战变为大军团作战,才数月而已。

和打了几十年仗的蛮军打起乱仗来。

不提唐清安,就是朱秀,武震孟心里都没底,连最为敢战的彭大海,也没有十足的信心。

乱仗。

是最考验各营军队随机应变之力的。

老奴走的很慢。

他真的不怕金江军追他。

反而期盼着金江军追。

他的确啃不动金江军的乌龟阵。

可是并不代表他野战里打不败散了阵的金江军。

第二百二十七章 大破

北镇城破了。

破得很突然,但又顺理成章。

和以往并没有什么区别的普通的一天上午。

隶属于镶白旗汉军的石廷柱,张士彦等降将,率领汉兵攻城的时候,喊了几句投降免死。

守卫这一段的北镇兵投降了。

或者说这些军士饿的两眼冒绿。

石廷柱原是奴儿干司建州左卫指挥的后代,从小随父亲移家辽东,改为汉人石姓。

一家人都受到大周的优待,并让石廷柱兄弟都做了大周的军官,他并且还是守备,任职于北镇。

当数年前老奴入侵北镇时,他率先投降,为蛮族出了大力,威逼劝降了众多的汉将,功不可没。

此人本来就是蛮族,因此深受蛮族的信任。

对北镇他并不陌生。

见如今状况,立马带领本部人马冲入城内,一路见熟人,都先叫对方名字,随后劝降对方。

当李达祖得知蛮族入城,并畅通无阻的杀向他的节度府时,长叹一声。

“尔等可降。”

留下这句话。

李达祖拔剑自杀。

李达祖虽然死了,但是他的亲卫们并没有散去,都守在他的身边,不让敌兵破坏他的尸体。

准备以命相搏。

李达祖一门,世代镇守边地北镇,为国守疆百年。

辽东各地的军中将领,多是跟随他祖辈的世袭武官,哪怕原来辽东都司夺权,调走的将领或多或少都跟北镇有渊源。

投降蛮族的汉军,同样也是如此。

大多要么祖辈是北镇世袭武官出身,要么和北镇系武将有关系,或族或姻。

就是蛮人石廷柱,他父亲一家人也都是任职于北镇。

至于其他张士彦等汉将,更不用提。

因此。

北镇节度府墙外,汇聚了一部又一部的汉军,却无人攻打北镇节度府。

换成其余人,将领士兵早就自相残杀的抢敌首的头颅。

如果。

百年后的一天。

换成是金江节度府。

金江军的后代们,或怕死,或屈服于敌人,投降敌人,跟随敌人打下金州。

这些金江军的后代们,大多同样也会止步于金江节度府。

蛮将领着蛮兵来了。

同样不敢轻动。

北镇。

厮杀声渐止。

北镇节度府外,围了一层又一层的汉军,蛮军。

就是蒙古军将们。

面对这位百年来的强敌,也敬畏其将门威严,不愿意轻易冒犯。

汉军中。

时不时响起了呜咽声。

很多汉军中的将官掉下了眼泪。

北镇节度使自杀。

代表了他们祖辈的荣光,随着李达祖的自刎,同样烟消云散。

“混账,谁逼死的李达祖?”

皇台吉急匆匆的赶来。

见到的眼前的一幕,令他心里了然,大喝一声。

边走边擦拭眼泪。

“我本想要请李达祖回沉阳,和我等共富贵,他如何就这般轻易离去,难道还怕我害他不成,痛刹吾心。”

皇台吉的亲卫们,簇拥着皇台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