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从辽东开始 第21章

作者:键盘战斗家

李彪突然严肃的看向唐清安。

“从那以后,辽东这块地方,官面上已经三十多年没有贾府的消息了,你可知原委?”

见唐清安不说话,李彪默认对方知晓内情。

太子之争。

不少红楼大老,从书中蛛丝马迹中推断出来的结论。

但是关自己什么事呢?两件事根本牵扯不到一起。

一则事情过去了这么久远,风波早已平息,一两代人了,辽东还有几个人记得贾府?

二则贾府早就没有沾染兵权,明面上起码如此,王子腾是王家,又不是贾府。

至于未来贾府又受到重大的打击,那是因为贾府又一次,在皇权的斗争中站错了队。

之所以选择投靠贾府,自己就是考虑到贾府现阶段,并没有受到皇权的猜疑,不会影响自己的前程。

同时自己出身所限,最优的选择,也是投靠贾府。

贾府虽然开始没落了,但是关系还在,情面还在,官场上不是看职位的高低来论实力的。

如果只论职位高低,贾政一个五品官,贾雨村如何会求到他的门下?

原着中,林如海和贾雨村的对话,丝毫没有觉得让贾雨村去央求贾政有何不妥。

贾政见到贾雨村,见其相貌魁伟,言谈不俗,且这贾政最喜读书人,礼贤下士,况又系妹丈致意,因此优待雨村,更又不同,便竭力内

中协助,题奏之日,轻轻谋了一个复职候缺,不上两个月,金陵应天府缺出,便谋补了此缺,拜辞了贾政,择日到任去了。

五品官的贾政,帮助贾雨村复职为四品官的金陵知府。

金陵是什么地方?多少人盯着这个位置。

所以对于投入贾府门下,唐清安认为以自己目前的条件,是最正确的选择。

至于未来贾府又一次站错队,唐清安有信心插手其中,改变贾府的选择。

信心就是来自于辽东。

辽东西边就是山海关。

出了山海关就是一马平川的京师之地,中间只隔着一个蓟镇,九边第一军镇。

辽东的形势,关乎于京城的安危。

皇帝连位置都坐不稳了。

臣武将都无力应对的时候,出了自己一个异类,能在敌后方牵扯蛮族的力量。

自己学习毛龙,趁着辽北陷落之时,行船沿海而上,在海岛接应无数逃难的辽民。

不需要和蛮族硬碰硬的针对,只需要在海岸线做好接应辽民就行,几千里的海岸线,蛮族根本防不住。

毛龙历史上没有拿得出手的战绩,因为在陆地上的确打不过蛮族。

真正的派大军出击只有一次,结局还是惨败,而且还是在他的中期,已经站稳了脚跟的时候。

虽然打不赢蛮族,可他就是势力越滚越大,兵力越来越多,建立东江镇,最后竟然有了十万兵。

因为投奔而来的辽民太多了,拼了老命的接收都接收不完,实实在在的成为了蛮族的心腹之患。

这个策略毫无破绽,蛮族就算知晓也无力应对,谁让他们人少,以及没有海上力量。

除非贾府要造反,和皇权上升成敌我矛盾。除非蛮族善待辽民,以致于获得民心。

不然不可能失败。

贾府有造反的心吗?毫无疑问是没有的。

皇上有置贾府于死地的心吗?同样是没有的,哪怕未来又一次站错队,最后荣国府贾政官复原职,儿子科举获得功名。

蛮族会改变军制,善待辽民吗?

不会。

蛮族有大周这个强敌,还有草原敌对的可汗,这三者的矛盾不可调和。

保持战斗力是蛮族的根基,而蛮族又不事生产,身处蛮荒之地,只能压榨辽民以维持军力。

这种大势被唐清安掌握的通透。

只要自己建立东江镇,不光贾府,连皇帝都会重视自己,自己成为贾府势力中的封疆节度使,在站队的过程中,无论如何贾府询问他的意见。

可是现在小小的军械所,如何牵扯到贾府呢?这件事本来就不是贾府的首尾,而是辽东都司户科司务陈策手笔。

唐清安茫然的看向千户,不知道千户是否掌握着自己遗漏的的信息。

“贾府当年势力太大了,引起了朝廷的压制,所以当年辽东和贾府有牵扯的官员,都受到了影响。”

见唐清安还是没有看透,李彪继续说道。

第二十八章 二弟的朋友

“你是否认为这都是过去式了。”

“都过去了几十年,贾府如今式微,宁国府的老爷,也只是挂着虚衔,早就不再涉及兵权了。”

听到长官千户的问话,唐清安的确是这么想的。

自己一个区区百户而已,就算是贾府的操作,又怎么可能会引到朝廷的视线?

“朝廷如何想的,我不知晓,可能和你认为的一样。但是辽东都司怎么想的,我能想到一二。”

“请教?”

唐清安正起身。

“官场上有很多规矩,也有很多风气,其中有一股风气,叫做恪守成规。”

懂了。

很多事情一点即通,唐清安明白了问题大致出在了哪里,松了口气的同时,又觉得颇为麻烦。

至少事情并不是针对他本人,也不是特意针对贾府,不过想要轻易解决这件事也不容易。

官场上的惯性,真的很难改变。

李彪也笑了,要是再看不透,他都要怀疑此人的能力了,不过也能理解。

毕竟此人来辽东前是个白丁,不在官场上摸爬滚打一番,是不可能懂这些的习俗的。

在李彪家里吃了一顿午饭,李彪的儿子李胜虎跟了出来。

李胜虎如今还是个武生,考了武举,得过第四名,说话和他老子一样。

“敏弟不跟你去吗?”

“我这番出门估计要好些日子,百户所不能没人,所以他留下来。”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缘分,他和自己的二弟刘承敏,两人倒是对了脾气,关系处的不错。

李生虎点点头。

“等会我去找他。”

“那他可高兴了,平日里他在百户所也没知己说话。”

因为对方是刘承敏的结拜大哥,看在刘承敏的面上,而且自家老子也很重视对方,所以李胜虎对唐清安很客气。

从李彪家中离开,李如靖把骡子照顾的很好,赶着骡车带着干爹上路。

说走就走,李胜虎送完唐清安,直接去了东海堡。

刘承敏正分田。

大哥缺银子花了,目前也没有进项,最近需要用钱的地方又多。

年前,他和大哥一个白脸一个红脸,把旗主们收拾的很苦,为了讨好他们,旗主们把以前吃百户家的绝户,原来百户家里的田纷纷又孝敬了回来。

有两百多亩地,指望着秋收后的收成是等不及了。

所以唐清安让刘承敏,趁着他离开的这段时间,把田亩按照租子的半价,分租给旗主们一年,要求就是提前收到银子。

转手自家佃户们种,收到的租子只需要交一半给百户,这笔买卖当然值得。

不过因为是上官的田,旗主们还是康慨解囊了一番,最后收到了个整数,总共九十两银子,远远超过了半价的银子。

收了银子才好去兵巡道走关系,谋求今年武举的名次。大哥没准备出多少银子,也不准备要太高的名次,目标是第六名,操作得当够格升一级。

动静都看在李胜虎的眼里,到了东海堡,拉了刘承敏一把到旁边,悄悄的说话。

“你这操作可是很危险的,万一有人偷偷告你,搞不好你要丢官的,这般为你结拜大哥承担干系,你可想好了?”

“我们兄弟不分你我。”

看到刘承敏无所谓的样子,李胜虎更加敬佩他的义气,真是一个好汉子。

又发自内心的替他惋惜。

“如果我是你大哥,我绝对不会这么做,让你独自承担风险。刘小弟,我不把你当外人,你也别觉得我挑拨你们兄弟的关系。”

李胜虎的爹是千户,他自己从小耳濡目染,见惯了官场上的阴私勾当。

把违法的事情丢给下属做,出了事情则推下属出来担责,自己甩的干净。

唐清安的操作手法,李胜虎觉得很有可能就是这种人,可惜眼前的好朋友太固执了,自己跟他讲这种事,反而对自己发脾气。

“那你还是别说了,我和我大哥从小一起长大,不是亲兄弟胜似亲兄弟,你不懂我们之间的情谊。”

刘承敏虽然很喜欢李胜虎,自己跑了辽东这么多地方,只有此人合自己的胃口。

唯一比较烦恼的是,此人老觉得自己的大哥是利用自己,时不时的跟自己讲道理。

自己的大哥什么德性,难道自己不清楚吗?

“我觉得你把你大哥想的太简单了。”李胜虎替刘承敏抱不平。

“我大哥的确不简单。”

毕竟朋友父亲是自家的千户,刘承敏觉得要和好朋友认真聊一聊,解除他对自家大哥的误会。

“本是毫无背景的小伙计,到如今成为一世袭百户,连带着我也成为了试百户,我大哥当然不简单。”

刘承敏故意歪曲自己的意思,李胜虎被气笑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