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从辽东开始 第194章

作者:键盘战斗家

官百余人,武官把总以上两百余人。”

顾应时把最新的统计的数据报了出来。

闻言。

在座的不管是唐清安,还是冯胜之,或者其余人,包括陶鏴,都一脸的骄傲。

招来陶鏴,是因为未来的渔船政太过重要,金州未来的粮食缺口,就指望大海。

“渔船政要一分为二。”

冯胜之说道。

听到冯胜之的话,陶鏴并没有意外。

“虽然渔船政一分为二,但是班子里还是原来的人,相当于都升官了,应该不会反对吧?”

冯胜之问道。

陶鏴点了点头。

见陶鏴没有意见,众人松了口气。

冯胜之,顾应时,先后向唐清安要求,渔船政要分家。

唐清安倒是没有意见,只要陶鏴不反对,那就可以施行,不过他提出了一个要求。

“有的地方做的渔网,洞眼极小,虽然初衷是好的,但是此策不可取。”

众人不知其意。

渔网洞眼小,能让小鱼不能熘出去,收获更多不是更好么。

看到众人疑问的眼神,唐清安笑了笑。

他穿越前,沿海一带渔源枯竭,以致于到了最后,不光还要往海里投鱼苗,每年都会限制捕鱼。

所以那时候国内的渔船大多都是远洋作业。

全世界反而只有冰冷的南极的鱼源最多,比南极更好,更适合鱼类生存繁衍的海洋,因为过度捕捞,反而不如南极了。

国内最新式远洋捕捞的渔船,去极远的南极捕鱼,一艘船每年可捕鱼虾七到十万吨。

也就是说一艘船一年一点四亿斤到两亿斤。

一条船的收获,就可以养活五十余万人。

不过,那时候鱼可不是人们用来果腹当饭吃的,不过是人们口中的菜肴罢了。

在一九七九年,全国近海捕捞鱼虾各类总产量为两百亿斤。

数十年后形势大变,渔船在渤海捕鱼两个月,两个月里,只捕鱼四千六百万斤。

虽然对比如今的金州仍然是天数字。

这是多年组织的捕鱼大会战,和机械化过渡捕捞,以及绝户网导致的原因。

现在的大小长山一带的近海海域,本来就是水质最好的渔源地之一。

又有几百年的禁渔期。

在这黄海一带,就算包括上渤海一带的话,一年收获个二十余亿斤都不成问题。

只要金州有足够的船。

还要海域里供渔船停靠的各岛,各岛的仓库,盐,冰窖都要跟得上形势。

所以可以放开了捕捞,但是绝户网是不行的。

太伤渔源的元气,虽然以金州现在的捕捞能力,远谈不上这点,但是未雨绸缪嘛。

“就跟大山里春季不打一个道理,不能断子绝孙啊。”

听到将军的话,众人恍然大悟。

虽然觉得将军有些杞人忧天,不过既然将军提了出来,那就改过来好了。

又不是什么大事。

既然确定了大方向,冯胜之,顾应时,朱,顾道初,以及陶鏴,五个人开始商量细节。

最后决定出来。

集中力量设立三大船厂,旅顺船厂,长行岛船厂,以及长山岛船厂。

长山岛的船厂,规模将会逐一缩减,最大的船厂将会是旅顺船厂,其次是长行岛船厂。

长行岛上大树不可计数,可以就地取材。

旅顺也前后也有大山,有大树,比长行岛资源更多。

唯独大小长山岛。

绿荫虽多,适合做龙骨的树木极少,完全靠大船往来运送,极为费时费力。

因为天津离京城太近,所以没去招工匠,但是慕名投奔来的人不少。

现在从山东登来,金陵来的船匠,其中大匠都不在少数,比原来金州的船匠手艺都要强。

所以金州上下,开始有了新的要求。

在旅顺和长行岛,建的船厂,修的船坞要更大,更适合海洋行驶。

船政敲定。

接下来就是渔政。

所有处在捕鱼区的海岛上,都要设立渔场。

各处都有了渔场,才能让渔船满船后,一两日即可运到渔场处理渔获。

特别是如今天气炎热,不能久置。

要挖掘地窖做成冰窖。

辽东到了冬日,冰块极多,无限的资源,是真正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头一天从湖里取了,一夜就重新冻成。

“还要盐。”

陶鏴提醒道。

随着渔船的增多,渔获的增加,旅顺的盐场产盐已经跟不上形势。

“到朝鲜设立新的盐场”

唐清安立马说道。

旅顺遍地的锅墩,日夜焚烧,当起南风时,他在金州有时候都能闻到一股烟味,不知道是不是心里的作用。

可能是自己杞人忧天。

但是破坏朝鲜的环境他不心疼。

他多的是人,可以去朝鲜境内一边砍伐树木,一边烧盐,说不定还能卖些回国内。

这个时代,除了他之外,可没多少人具有环保意识。

第一百八十四章 香菱和莺儿

将军去了济州岛。

贾府的船估计这两日要到旅顺。

男人管外面的事,女人管家里的事,秦可卿内心的心思,外人不得知。

前日晚上,将军没有收晴雯入房,当时她其实已经默认,虽然心里并不情愿。

可是比起外人来,晴雯到底是她放心的人。

此时,周吉到了廊外,听候夫人关于如何接应贾府之事。

将军离开前虽然没有明言,不过将军不说,意思不就是让夫人着手安排么。

“你带人去码头等候吧,左右也就这一两日,也不能慢待了人家。”

秦可卿缓缓的说道。

虽然将军忙于公事,表现的不在意,但是她却不能冷落人。

做事有分寸。

也是这些年来,夫君不拘束她的原因。

听到夫人的吩咐,周吉心里也轻松了些。

要是夫人为难他,他把事情没有办好,将军可不会怪到夫人头上。

见没有其他要交代的,周吉才出了门。

通知马房准备车马,又点了府里的婆子,小厮等,随他一起去了旅顺。

众人到了旅顺只等了一日,贾府的船就到了。

旅顺码头的官员,早已知道此事,因此特意知会了码头的差人们,听候将军府上管家周吉的差遣。

船靠了岸。

周瑞先下了船,将军府的四轮马车早已在码头等候,由周吉亲自来迎。

周瑞是管事的管家,周吉也是将军府的管家,两人三言两语就热情的彷佛多年的好友。

香菱,莺儿,在众婆子的搀扶下,低着头不敢乱看,生怕自己出错,慢慢的登上这从没见过的四轮马车。

车厢里十分宽敞。

周吉让四五个婆子都一起进去坐,他先问了周瑞会不会骑马,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就让人牵来一匹温顺的马。

现在的金州,缺马又不缺。

靠着和蒙古走私的便利,以及有济州岛的养马地。

对比其余各处,那金州的马真不少,但是对比金州的人口,那又显得极少。

旅顺到金州的直道很平坦,加上四轮马车本就晃动小,车厢里的婆子们啧啧称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