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从辽东开始 第159章

作者:键盘战斗家

唐清安指了指山脚下,田间劳作的农夫。

“难啊,去年多番的努力,又是裁军,又是扩展商路,而蛮族残暴,逃难的辽民你在镇江也看到了。

如此下来,还是连半数的供给都不够,而朝廷如今连金州五万兵都供养不起。”

“朝廷亿兆之民,如何会供养不起辽东了,不过是朝廷贪污成风,制度败坏罢了。”

朱秀一脸的愤恨。

“是啊。”

唐清安感叹道。

不是朝廷供养不起五万兵,而是朝廷要供养的不只是他一地,且又不是最重要的。

第一个重要的当然是京师,第二个是辽东,今年两广的乱事陷入了尾声,第三个就是陕西了。

陕西的危局,朝堂上有明眼的大臣内心不安,认为乃大动荡之前奏,已经有了不少的奏疏提醒朝廷。

上个月,一名新崛起的政治新星。

他的老熟人,广宁右屯卫卫指挥使司同知韩彬的儿子,都察院试御史韩昊。

韩昊的同科,庶吉士陆仲恒。

上了一封名气颇大的奏疏。

“自古乱亡之祸,不起于四夷,而起于小民。

秦之强盛,兼并六国,卒之扰乱天下者,非六国也,乃陈胜、吴广一二小民也。

汉之天下,四夷款塞,呼韩来朝,卒之扰乱天下者,非四夷也,乃黄巾等贼一二小民也。

元之天下,灭金灭宋,一统四海,卒之扰乱天下者,非金非宋也,乃韩山童、刘福通一二小民也。”

告戒朝廷大患不在边疆,而在内部之民也。

此子的确有些眼光。

不过又能如何。

历史上在万历末期,同样不少大臣忧虑陕西的民情,纷纷上疏劝戒,不一样没有结果吗。

看到了问题,并不代表能解决问题。

朝廷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不能解决辽东之患,不能解决辽东之患,对于朝廷的财政就是一个大洞。

连皇上都和蛮族暗通曲款走私获取利益,回头暗中拉拢势力对抗太上皇,和前明并没啥区别。

前明的山西商人走私后金,背后一样是勋贵和太监,还有官员的影子。

不过是换了个人罢了,更加的过分。

根据三弟打听回来的消息,陕西已经不是人呆的地界。

百姓流离失所,流贼劫掠乡村,出没无常,为地方患,官府闭门不理,只驱赶别处。

这就不是人呆的地方了?

唐清安冷哼一声。

在过几年,不知道是王二呢,还是陈二呢,又或者谁家的二。

只可惜了陕西之民遭此大劫。

他现在还够不到陕西,不过尽早的恢复辽东,也是为陕西之民缓解一口气,如这般都不能让朝廷回心转意,那也就合该朝廷气数已尽。

至于最后是难民坐天下还是谁主浮沉,且看着吧,唐清安默默数着应该布置哪些后手,为难民出点力。

第一百六十章 辽左的风云

“我思来想去,各营总之中,你是有全局观的将领之一,所以我想要跟你加加担子。”

终于听到了自己早已等待多时的话,朱秀又激动,又不安。

金州军中。

原先势力最大的是复州,金州两地反正的将领和军队,其次则是东海营军兵。

至于辽民将领,当初不过是添头罢了。

随后几年。

东海营军兵规模越来越大,辽民出身的将领也越来越多,当收复镇江,裁军万人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势力最大的当然是东海营出身的将领。

其次是辽民出身的将领,至于原金复二州反正的将领,在军中的人数已经不多了。

辽民出身的将领,朱秀已经是其中一位营总,不管在金州军,还是镇江军,都是高级将领之一。

如果继续提拔,那将会超过绝大多数人。

“加了担子可不一定是好事,需要你能忍受更多的委屈,为了我,也为了几百万辽民。”

“末将一定不会辜负将军的期望。”

朱秀没有虚情假意,回复的很诚实。

论唐清安治下的地盘和军力,在大周境内至少会有十几位总兵,副总兵,参将,游击将军等负责一方的高级将领。

而为了未来顺利扩军十万,现在就要夯实基础,不光是方面大将,哪怕军中将官都要提拔更多。

如此等到了扩兵翻倍后,不会导致战斗力大幅度下滑,也不至于伤筋动骨。

营总三千人,负责一地可以,负责一方却是不够。

如果是和平时期,当然需要收紧,现在不同,需要放权给将领。

不然像前番攻打新安堡,还需要唐清安临时提拔主将,主将的威信不够,极其容易出错。

“这番叫你来,就是和你提前通通气,不过你要牢记我的话,加了担子也会受委屈。

忍受的了委屈,才能有大前途。”

唐清安提醒道。

朱秀虽然还不知道具体的事项,不过他心里有所预料。

既然负责一方,当然会有更多的制衡,不如当营总那般的自在。

“将军请放心。”

听到朱秀明白了自己的意思,而且真的没有疑虑,唐清安满意的笑了起来。

打了几年的仗,军中涌现出来的人才很多,但是觉悟高的却不多。

如花眼这等。

眼前的人如果是花眼的话,肯定是不愿意放弃自己的“锅碗瓢盆”的。

唐清安就是看中了朱秀是有格局的,才有今日的召见。

送走了朱秀,唐清安也下了山,明日还需要见武震孟,李齐,陈锐等等。

几日都不得闲。

回到了家里,唐清安疲惫的睡下。

第二日一早,秦可卿伺候了将军起床,一边整理他的衣裳,一边提起关于刘承敏的事。

“二爷年龄也不小了,怎么不见你关心他的亲事?”

“呵。”

晴雯捧着靴子套上唐清安的脚,唐清安听到秦可卿的话,忍不住笑了一声。

“他心里有人。”

“是谁家的姑娘?你作为他大哥,为他去说亲就是。”

“这我还真不能跟你说,别看二弟平常彷佛对什么都不在意的样子,这事我要是告诉了你。”

“哈。”

唐清安摇了摇头。

“他可得恼我很长一段时间。”

见状,秦可卿也不再追问刘承敏的事,又提起了唐展望。

“既然二爷的事还不能提,那二老爷呢?他也大了。”

“他们的事不急。”

唐清安知道秦可卿又打起了主意。

不过对于弟弟们的亲事,唐清安不打算如今就操办,等个三五年,年龄大些就大些,又有何阻碍。

试探了一番,秦可卿知道夫君另有安排,也就按下了自己的心思。

家里事,外面的事。

唐清安一件件处理解决。

和各位将领该见的都见了,心里已经有了认定。

在总兵府公房,案几上的空白的书,唐清安写着一个个的名字。

唐清安要提拔三员分守大将。

一部负责金州,一部负责镇江,一部负责长白山脉以东。

金州不用提,当然是二弟刘承敏。

镇江吗,李胜虎,武震孟,陈凯武都有资历。

长白山脉以东,朱秀,李齐,李伯升也都有其才能。

三位分守大将,不负责各营日常管理,只负责各营,管将不管兵。

同时他们原先负责的军营的营总一职也要让出来,且让三人招募自己的亲卫哨,亲卫精兵九十人。

唐清安不是害怕放了权后,会导致有人生出异心,才用此制度来制衡。

以他如今的威望,不至于此,谁敢对他有异心?谁有实力来生出对他的异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