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从辽东开始 第140章

作者:键盘战斗家

哪怕金州镇江未来有十万,甚至二十万雄兵,也对朝廷造成不了威胁。

蒙古的疆域比金州镇江大多少倍,有几十万控弦之士,不也奈何不了大周么。

真正能对大周造成威胁的,是他们自己。

未来几年里,他们如果能把国家治理好,不用他们来制衡,唐清安会主动的提出,请朝廷派官员来治理。

而如果和历史的脉络一样。

哼。

唐清安冷笑一声,就怕他们到时顾不上他了,反而还要求着他。

所以不管是金州镇江哪一派的人物,哪怕是赵缑用,唐清安照样留在了金州。

赵缑用坐在人群里并不起眼,虽然坐在武官之首位,却没有人愿意靠拢他。

面无表情,他看到这里武人才济济,内心感叹万分。

谁能想到会有今日。

他原来迫于形势,投降蛮族,被任命为原职,暂代复州,还在忧心局势。

因为他知道,等蛮族腾出了精力,一定会调走他的,至此他就再也没了机会。

虽然如此,可他想尽了办法,也没有底气反正。

直到将军的到来。

那时候将军还只是一名备御,自己却是参将,论职位高了他几级,不过因为自己是降将,所以没准备和此人争夺指挥。

本想着先等待机会,军中向来以职位论高低,服从性强。

可没想到此人竟然越了几级,一下提拔为了游击将军,可见其背后一定有人支持。

后来得知将军是贾府的人,赵缑用也就不纳闷了。

不然按照正常的功绩核算,也不可能提拔如此之快。

游击将军和参将职位相同,不过有职责上的区别,按照军中惯例,参将略高于游击将军。

当时的赵缑用,同样也没有着急。

然后金州在将军手里,就如火箭一般的速度壮大开来,然后一路提拔副总兵,总兵。

至此他不管是从职位,还是军中的威信,已不能跟将军相提并论。

前番在镇江,他原本准备好好一展拳脚。

可惜。

赵缑用叹了口气。

时也命也。

一步落后,步步落后,他如今没有能和将军分庭抗礼的实力,当初将军一封调令,镇江各营的举动,让他看清了形势,才老老实实的回去了金州。

连他当初的故旧,也明着暗里劝他。

当将军收了他的儿子作为亲兵,他琢磨了一番,最后恍然,明白了将军的用意。

这是将军给他的选择。

最后,他顺从了将军的意愿。

因为不选择如此,他将众叛亲离,连以前的故旧也会埋怨他。

冯胜之也凝神注视着正谈笑自如的将军。

从长行岛开始,他就跟随将军,到了如今的地步,他衷心的希望将军能封侯拜相,而不是割据一方。

因为他知道,如果将军选择后者,不管是对朝廷,还是对辽民,都是两败俱伤的选择。

从小读的圣贤书,也让他不愿意看到这个局面。

所以在金州里,他埋头做事,把这些杂念都抛之脑后,可是如今在石城岛。

他看到了将军势力越发稳固,越发有割据一方的枭雄之姿。

当那些辽民出身的将领,竟然当着众人的面,毫无顾忌的喊出不合规矩的口号,他就明白了。

只要将军一声令下,就能做到封闭金州。

因为,军队的将领,已经大半愿意听从将军的号令。

冷汗直流。

而听到将军转移了话题,他才稍微镇定了一些。

越发惊恐的怀疑,将军这番把金州镇江武官员齐聚此地,难道真的要统一人心吗?

不管于公于私,他都认为将军此举动太早了。

才三年而已。

暗自鼓足勇气,如果将军真是如此,他就要开始劝戒了。

因为他是为了将军好,哪怕将军不领情,自己也算报答了前番的恩情,至于自己的生死,冯胜之顾不上。

顾应时低下头,一言不发。

他也想到了冯胜之所想。

虽然和冯胜之性格不一样,却同样也认为,此举太过早,不合时宜。

难道是镇江派了监军太监,刺激了将军吗?

据他所知,朝廷并没有开始商讨要往金州派太监或者官员的迹象,何必如此过分忧虑。

将军为何又不和他事先通个气,他也好帮忙出个主意啊。

以前将军可不是这么着急的性子。

北边的官们,不少人忍不住窃窃私语,南边的武将们很沉默,只等着将军下令。

“两百万。”

金州,镇江,武上下齐聚石城岛,唐清安终于开始了透露出自己的用意。

所有人茫然的看向将军。

什么两百万?

“今年年底前,我预计金州,镇江各地,人口会突破两百万!”

“嘶”

众人情不自禁的倒吸一口凉气。

第一百四十五章 人心不失

金州,镇江,年底人口会突破两百万,这不是唐清安空口白牙说出来的数字。

历史上毛龙孤悬海外,字面意思上的孤悬海外。

势力最强的时候,也不过占据了金州的旅顺,却没有坚持多长时间,就又被后金所夺回。

而镇江,同样如此。

后金报复杀入了朝鲜境内,毛龙退到了海岛。

东江镇的首府,就是在朝鲜义州外的皮岛之上建立的。

北边是奴儿干司,蛮族崛起的老巢,是绝地。

西边沿着辽河,东胜堡,古城屯,海州卫,营口,辽河西有西宁堡,辽河口大营

重重关卡,层层防线,此平原地带是蛮族主力所在,历史上辽西走廊没有收拢多少辽民,可见之难。

南边是大海,也是绝地。

唯有东边,虽然有蛮族在镇江把守,一则有长白山脉的掩护,二则此地离蛮族政治中心偏远,力量较为薄弱。

所以成为了辽民逃难的首选。

如此的艰难,顺利躲过镇江逃入朝鲜,最后被毛龙收留的辽民竟然高达一百余万。

而现在辽左南有金州,东有镇江,半个长白山脉以东都是唐清安的势力范围。

辽民唯一的难处,就是敢不敢冒险逃离,只要敢逃离,虽然风险也大,对比原来历史的难度,不是一个量级。

蛮族才多少人?

除了辽沉两地从赫图阿拉迁移来的蛮人密集些,因此难度要大一些,其余地方没有多少蛮人,想要逃离都不难,难的是往哪里逃。

蛮族的兵力,主要还是集中在辽河一带,辽沉一带,赫图阿拉城一带。

本来历史上各地逃离的辽民就繁多,只不过没有方向可逃。

因为当时的辽左被老奴全占,就像一个口袋一样,让这些辽民最后功亏一篑。

当初老奴为了应对东江镇沿海的骚扰,可是下令把沿海辽民迁回了百余里。

然后派出骑兵,沿海百余里,只要见到人就杀。

现在唐清安靠着长白山脉为天险,直接把辽左东部沿海地带都占了。

不管是何处的辽民,只要往东就行。

毛龙如此艰难的形势,都收留了百余万辽民,更何况现在的金州镇江。

当唐清安得知老奴开始卖高价粮,就知道了绝杀令即将开始。

先卖高价粮给辽民,然后开始杀无粮之民,等富户也都破产后,最后在杀富户。

整个辽东五百万民户,除了逃出来的百万余名,几年后只剩下几十万以包衣奴才为主的汉人。

为什么要杀这么多人。

因为这些辽民的积余都供给了蛮族,养活了八旗。

老奴早已预料到,这些无法生存的辽民,会开始作乱造反,所以趁着没有形成气候前,都提前杀掉以绝后患。

岫岩的义民反抗,被屠杀殆尽,只是其中一件事,未来还会有无数的义民聚众反抗,无数的杀戮。

“将军,请问这两百万是如何推算出来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