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从辽东开始 第102章

作者:键盘战斗家

历史上,此城才几十名真夷。

现在就算蛮族有防备,又能驻守多少兵?整个漫长的海岸线,没有敌军的消息,蛮族能怎么守?

面对缺兵少粮的毛龙,那时他还没有建立东江镇,后金都只能退出上百里,把沿海地区全让了出来。

如今自己麾下兵马数万,船只数百艘,唐清安想了想,换做是自己也守不了啊。

赵缑用点了点头,的确如此,不需要太多的计策,碾压即可,只不过他内心有些看不懂的地方。

将军说此次要打镇江堡,接应辽左北部之民,在他看来并不用派出这么多军士,几千人加上百艘船就足够了。

三万兵,五千水师,一日的供需不知要耗费多少,虽然有朝廷的供给,但是并不足够,还需要金州自给。

金州目前虽然粮食有积余,但也不至于能这么奢靡。不过这些疑问他并没有问出来,都藏在了心底。

终于,数百艘船依次进入鸭绿江入海口,这么大的动静是瞒不了人的。

岸上各处的堡垒屯庄,都看到了大周的旗帜,竟然还有不少屯庄的百姓跑了出来,在岸上挥手,想要搭上船。

在一处江面开阔的地带,江岸平整,足以供沙船停靠,应该就是谢友成说的地方了。

大军开始下船登陆,不远处的庄子里,百姓们纷纷跑了过来,得知是金州军,皆泪流满面,各自诉说蛮族的残暴,请求加入金州军。

“怎么回事。”

朱秀领着亲卫们,才下了船就看到这里闹哄哄的,立马冷着脸赶了过来。

他是先锋大营,第一个登陆,不但要派骑哨去周围警戒,还要尽快整理军阵。

“营总,这些百姓要加入我们一起杀蛮子。”

“胡闹,让他们都回去,过后自然有人来接应他们,不得延误大军,否则严惩不贷。”

朱秀说完瞪了小将一眼,然后急匆匆离开。

几万大军在旅顺登船时,都花了几个时辰,如今在陌生的地方登陆,不知道更会耽搁多久。

他忙得喝水的功夫都没有,哪里时间浪费在这里。

“你们听到了。”那小将耸耸肩,督促百姓们赶紧回家。

“庄子里有蛮人。”

有百姓叫道。

“多少人?”小将连忙问道?

“早跑了,你们还没上岸,他们就跑了。”

“往那个方向去了?”问清楚后,小将连忙去通报。

几百艘船,按照原来的规划轮流靠岸,仍然有不少出错的地方,还有两船撞到了一起,索性撞得不重。

唐清安等人在旗舰的高台上,眺望着岸上的情景。

“那朱营总以前往死了练兵,如今看来还是有些成效的。”有人笑道。

可以看到岸上,朱秀骑着马不停的到处奔驰,各队列阵的列阵,开拔的开拔。

他的营里,三千人马已经大半都到了岸上,比预料的要快。

然后就是花眼的骑兵营。

不是有士兵被人挤下了海,就是马匹不敢踏上踏板,闹成了一片,连朱秀都派了人来帮忙维持。

“花眼的确能打仗,不过他的营里训练最散漫,到了细节的功夫,就容易出错了。”

赵缑用评价道。

唐清安点点头,赵缑用说的不错,花眼这人的性子就是如此,向来大大咧咧。

虽然粗中有细,却比不得朱秀部的缜密。

“骑兵营光马就有几千匹,到底是些牲畜,虽然训练了些时日,哪里又能像人一样聪明。”

有人解释。

又过了好一会,一艘小船靠了过来,爬上大船的士兵,向将军带来了一个消息。

镇江堡的蛮兵熘了。

众人先是愣了愣,再得知镇江堡只有不到一百蛮兵的时候,那就不足为奇了。

换成是谁也得熘。

“佟养真倒是跑得快。”

唐清安笑了笑。

此人历史上被毛龙生擒,送到京城后定为大逆之罪,凌迟处死,一同被处死的还有他的儿子,侄子。

换成了现在,大军出海前谢友成就打听到了,镇江堡的守将还是他,兵力也才不足上百。

只不过大军出海后,陆地上不知道大军的动向,大军也和大陆隔绝了消息往来。

原来还担忧这期间会不会有变化,看来是自己多虑了。

不过自己这番带出来的兵力的确太多了,反而让佟养真逃过了这一劫。

镇江堡光复。

各营驻守自己的城墙,唐清安巡视完后,开始写捷报。

辽左东南部的百姓们,终于盼来了朝廷大军,各堡原来的蛮人能跑的都跑了,跑迟了的则被百姓们报了仇。

等巩固了镇江堡,金州兵开始扫荡地方。

宽,叆一带,汤站,险山一带,各处的城堡相继投降,数百里之内望风归附。

辽左的地理和“几”字有缘。

例如辽东半岛被海包围,是个“几”字状,辽西走廊和辽左被渤海隔开,又成为一个“几”字状。

辽西左侧的长城延伸至辽左,在辽河套一带还是成为“几”字形。

辽左的地理又是如此。

西侧的肥沃平缓之土地,从铁岭往下开始,是一条直线,直线里的重城分别是抚顺,沉阳,辽阳,海州,盖州,复州,最后在最底部的金州绕了个弯。

然后就是金州往另一边上提的一条直线,分别是红咀堡,归服堡,岛关等,一直到镇江堡。

中间百分之六十面积的宽广的山脉,丘陵,河流把这肥沃之地隔开,形成了一个倒“几”形。

因此蛮族想要进攻镇江堡,从赫图阿拉开始,踏过鸦鹘关,从一堵墙堡,孤山堡到凤城,在从凤城到镇江堡。

或者从赫图阿拉开始走寛旬,顺着鸭绿江南下。

或者从沉阳出发,走奉集堡,威宁,绕过平顶山过通远堡,然后到凤城,还是得从凤城到镇江堡。

这三条行军路线,两条应在了凤城,至于走寛旬,一路翻山越岭,供给不易乃下策。

因此凤城乃是关键。

镇江堡和凤城之间相隔五百余里,正中间的是汤站堡,以此为界限,南部已全部光复,北部则还在观望。

因为金州兵只到了汤站堡,后勤线太远,跟不上了。

“打还是不打。”

金州军各将商议一番,决定不打。

不是怕打不下,辽左东北部蛮族就没有多少兵力驻守。

历史上毛龙打下镇江,手里归附的百姓虽多,兵却只上千人,且兵甲短缺。

就是这种光景,老奴竟然要从沉阳,派皇台吉领几千兵去攻打镇江,可见一斑。

如今金州上下众将觉得不适合分兵。

“光复了凤城就要守,这等规模的城池,至少要派万兵。”

连赵缑用都反对,唐清安想了想,同意了众人的意见,不光复凤城,反正凤城现在四门紧闭,不阻碍他接应辽民。

他这回的目的,收复失地只是最次要的。

“如今各处归附的军士有多少人呢?”

“不到两千人。”

唐清安摇了摇头。

这么多堡子,守军加起来才不到两千人,可见老奴在这里的力量有多么的空虚。

现在就等着老奴准备怎么做了。

派一万,两万,三万还是十万兵来。

如果老奴真不顾他自己缺粮的形势,派来十万兵,那自己就要考虑学一学佟养真了。

“派人入朝鲜找到谢先生,让他通知朝鲜国主,我准备率军入朝。”

第一百一十六章 朝鲜涌动

金州军五万人北上复夺镇江,消息很快传到了朝鲜,引起了轰动,其中朝鲜国主最为不安。

李珲第一时间招来亲信,广昌府院君李尔瞻,昌府院君柳希奋,密昌府院君朴承宗三人。

除了李尔瞻,其余两人都是外戚,这三人在历史称为三昌,深受朝鲜国主李珲信赖,掌握朝鲜大权。

“金州将军是何意?”

当听到李尔瞻带来的消息,金州将军的使者告知金州将军要入朝鲜,李珲大惊失色。

其余几人默不作声,李珲无奈的垂下腰。

用意很清楚,对朝鲜的行为不满,要亲自来问责了。

“主上殿下,不可在摇摆不定了,请和蛮族断绝来往。”李尔瞻认真说道。

国主在大周和蛮族之间摇摆不定,左右逢源,引起了朝鲜大部分官员的不满。

李尔瞻一样不赞成国主的策略。

大周和朝鲜乃君臣,情犹如父子,况有救国之恩,天朝倘有事变,敝邦君臣所当扫境奔往,以为前驱。

朝鲜大臣之间的论调,在李尔瞻看来才是对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