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盛唐从召唤玩家开始 第565章

作者:肥鸟先行

韦家这样的大家族,对于兵灾、天灾、改朝换代都有了应对的经验,都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

任何家族生意也都有对应的承包期限,各房各司其职,目标就是家族的延续。

这也是在大规模开科取士以来,豪门大族一直都能稳稳压住寒门的原因。

既然家族不想让自己继续做粮食生意,韦见深自然要赚一把大的。

这一次长安屯粮就是韦见深倡议的,趁着长安钱乱的机会,慢慢提高粮食价格,人为的制造长安的饥荒。

如今长安的米价已经涨了钱乱前的三倍,但是每家粮店门口都排长队。

长安是几十万人的大城市,长安周围的田根本无法供应这座超级城市的人口,粮食都要从江东进口。

韦见深清了清嗓子说道:

“昨日我们和负责榷卖的漕运官员打了招呼,以后只有我们三十二家能参与竞价榷卖,陇右那帮人再也不能搅局了!”

在场的粮食商人们欢呼雀跃起来,长安粮食最重要的供应来源就是漕运榷卖。

只要垄断了漕运榷卖,那就垄断了长安粮食的输入,接下来就可以继续涨价了。

众商人们欢呼雀跃,不过依然有人问道:

“韦公,朝廷那边?”

众人再次看向韦见深,如今长安的舆论对粮食商人颇为不利。

主要是报纸这个东西,以前没有报纸的时候,街头虽然有些议论,但是很难形成汹涌的舆论。

普通百姓的牢骚,也不会影响朝廷的大局。

可是自从《长安日报》在长安发行以来,上至皇帝宰相,下至贩夫走卒,都会关注报纸。

而这一次长安粮食危机,《长安日报》连续刊登了一周的文章,分析粮食上涨的原因。

如今长安百姓都知道,粮食价格上涨不是因为供应不足,也不是因为钱法混乱,纯粹就是因为商人囤积居奇。

这种不利的舆论,让御史台有声音传出来,请求朝廷干预这些粮食商人,停止他们囤积居奇的行为。

《长安日报》也有匿名文章,放出风声来有人建议朝廷限制粮食最高的价格,强行命令粮食商人们低价卖粮。

韦见深却笑了笑不以为意的说道:

“强行卖?那我们就搀着石子和沙子卖好了,这个大家还不熟悉吗?”

众人纷纷笑了起来。

韦见深又说道:“朝廷真的强行要我们卖,直接就说没粮食好了,之前不是把粮食都藏起来了吗?”

“越王殿下刚刚执掌朝政,前几日不是还说了贸易自由吗?这时候查抄我们,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吗?”

“哈哈哈哈!”

众人纷纷笑了起来。

这是前几日,朝廷在户部下设立了一个新部门,通商寺。

据说这个通商省是一个管理商人的部门,为了这个新部门,越王还在《长安日报》上刊登了一篇商贾论,主要提出了贸易自由的口号。

粮食商人自然也是商人,韦家在朝廷上有眼线,自然知道朝廷的动态。

朝廷不可能直接出手的,只要朝廷不掀桌子,那长安的粮食价格就只能继续这么下去。

接着又有人问道:

“韦公,如果朝廷不榷卖粮食了,平价在长安卖粮呢?”

韦见深阴阴的笑了起来说道:

“朝廷卖粮?你知道郭大将军那边多少士兵要赏赐吗?户部有多少钱的缺口吗?”

“兵部喊着裁兵,没有钱去裁兵,前线那几十万大军立刻就能叛了你信不信?”

“朝廷那么缺钱,是断然不会断了这笔收入的。”

“而且。”

韦见深话锋一转说道:“这漕运近些年时常的淤塞,谁知道会不会这个节骨眼上淤塞呢?”

众人立刻笑了起来,还是韦公想的周到啊!

这三十二家粮商,商议了长安粮食的涨价方案,各自回去准备这场盛宴。

果不其然,在第二天漕运传来消息,三艘负责运送纲粮的漕船沉没,淤塞了漕运。

大量的运粮船只堵在了河道上,长安的粮食价格立刻开始疯狂上涨。

各家粮食商铺门口都排起了长队,可是卖一个时辰就能卖光。

长安百姓不得不连夜开始排队,价格更是一天一个样。

百姓怨声载道,就连顾况也已经两天没买到粮食了。

御史台杀气腾腾,可是政事堂却没有任何反应。

就在长安粮食商人弹冠相庆,嘲笑朝廷软弱的时候,一个车队粮食,从长安北门运进了城内。

这个玩家商人手持京兆府的手令,直接在街上停下了车,当街开始贩卖粮食。

而这个粮食商人的贩卖价格,比长安钱乱之前的价格还要低!

这样的低价自然被一抢而空,长安粮食商人们嗤之以鼻,不过是几车的粮食,连一条街的百姓都喂不饱,想要将长安粮食价格打下来,这些粮食是杯水车薪!

可是他们还没能高兴多久,又是一个车队进了长安城,他们同样直接在街上开始贩卖,价格也是一样,低于钱乱之前的粮价。

这是两个动作快的玩家商人,紧接着第二天,大量的商队排着队进城,他们在京兆府巡街吏的保护下,一车一车的进入坊市内,手持京兆府特批的行商牌照,开始低价贩卖粮食。

这下子韦见深开始有些慌了,这些商人不是从漕运上拿的粮食,而是从西北运送过来的粮食!

而西北的粮食,是他们无法控制的!

韦见深立刻召见其余的粮食商人,这一次他们要订立攻守同盟,坚决不降价出售!

第七百一十三章 深挖坑

就在韦见深在等粮商在商议的时候,突然一个韦见深家中的伙计急匆匆的进门。

韦见深看到这个伙计急匆匆的样子,心中就气不打一处来。

京兆韦氏虽然不是五姓七望那样的超级家族,但也是一流的世家大族,向来是注重规矩的。

这个伙计是家生子,也就是上一代家仆生的孩子,按照大唐的规矩也自动就是京兆韦氏的奴仆。

这些奴仆从小就接受严格的训练,今日做出如此无礼的举动,让韦见深非常不满。

他板着脸就要教训,这等刁钻的贱奴,回去必须要家法伺候!

就在韦见深准备发怒的时候,这个伙计开口说道:

“大爷,漕船进码头了!”

“什么!”

在场的三十二家粮食商人一齐站起来,他们纷纷看向韦见深。

韦见深的脸色也非常难看,他也顾不上礼数了,揪起了这个伙计的衣襟问道:

“到底怎么回事!漕运不是淤塞了吗?”

伙计大声说道:

“大爷!大爷!说是工部的中书舍人连夜赶往沉船地点,只用了一天就疏通了漕运,这些船就是刚刚入长安的。”

众人纷纷看向韦见深。

漕船入长安,如果给陇右的那些商人买下,那长安的粮食价格必定暴跌,那之前粮商囤积的粮食就彻底砸在手里了。

韦家这样家大业大的也要伤筋动骨,韦见深这些年赚的钱都要赔进去。

在场一半的人这辈子的家业都要折进去。

韦见深心一横说道:“走,随我去码头!”

一群人浩浩荡荡的来到了漕运码头,虽然已经到了晚上,但是码头上灯火通明,码头的力夫正在一袋一袋的卸粮食。

看到一袋袋的粮食,韦见深的眼睛充血,他迅速在人群中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这是户部负责榷卖的官员,韦见深挤到了这个官员身边。

见到韦见深,这个户部官员神色也是一变。

“沈郎中,为何到了粮食不通知韦某?不是都说好了,以后长安的纲粮,只能由我们三十二家榷买吗?”

这个户部的郎中笑了笑说道:“这些是送到宫中府中的粮食,多余的粮食还没清点完毕,要明早才开始榷卖呢。”

听到沈郎中这么说,韦见深依然没有松一口气,他立刻说道:

“这次的粮食我们都要了!”

沈郎中摇头说道:

“恐怕这次你们可吃不下了。”

韦见深脸色一变说道:“我们可是有约定!”

沈郎中神色一变说道:“有约定自然是有约定,但是户部的政策变了。”

“什么政策变了?”

“尚书大人有令,为了稳定长安粮食价格,以后榷卖的粮食按月结算,一次要买一个月的粮。”

这下子韦见深的脸色彻底变了。

以前长安码头的纲粮榷卖,一般间隔两三天举行一次,卖的也是到港的粮食,也就是两三天的粮食。

粮商们将钱交给户部,户部就将粮食交给商人,商人送到店铺就卖给百姓。

粮食这东西日日都要吃,这么对粮商来说资金压力不大,周转起来只要准备两三天粮食的钱就够了。

可是按照户部现在的办法,一次就要购买一个月的粮食,这可是一大笔的钱。

三十二家粮商之前为了囤积居奇,可是将手里的资金都拿了出来,现在让他们拿出一个月粮食的钱,肯定是拿不出来的。

“这不合理!”

韦见深大叫出来。

上一篇:重生:崛起香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