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盛唐从召唤玩家开始 第556章

作者:肥鸟先行

“其实这件事归根到底,就是‘到底谁出钱?’——这个简单的问题。”

“如果朝廷要废除免费徭役,那么地方上的那些工程到底要谁花钱?”

“地方上兴修水利,修路拓荒,兴学养老,这些都是要花钱的。”

“本朝初年,官府是有官田的,官田所产就是官府的收入,再加上一些调赋和租庸的结余,各地官府还是能够维持基本开支的。”

“可是到了上皇执政的天宝年间,各地官府已经无力承担越来越大的开支,在朝堂的默许下,各地官府将官田变卖了。”

“变卖官田,地方官府可以获得一大笔的收入,当家的县令又能得到了一大笔钱财,用在本地可以将获得更好的政绩,得到上官的嘉奖和提拔,各地官府都将县内的官田变卖。”

“上次户部清丈,各县留存的官田平均不足二百亩,一些地方县令上任,第一件事就是应对来县衙讨债的债主。”

“如今光是维持官府开支,就已经非常困难了,殿下您可知道如今有的穷县,会征发衙役给别的富县干活,穷县从富县拿钱补贴衙门。”

李倓瞠目结舌,没想到大唐竟然还有这种事情,这不就是劳务输出吗?

李泌苦涩的说道:“变卖官田虽然能够获得一大笔收入,可是官府没有官田,也就没了持续收入,所以从天宝年开始,各地官府征发徭役的次数就越来越多。”

李泌继续说道:“臣知道,有偿徭役是善政,可就算是善政,落到地方也可能变成恶政啊。”

李倓点点头说道:

“难啊!”

“正如泌公所言,各刺史县令,都追求功绩,若是朝堂给他们钱多了,就算不背贪墨,也会被挥霍一空,为了高升而刷政绩。”

“而如果不给足地方的钱,那么这些升迁无望的父母官又会懒政怠惰,完全不顾民生死活,对吧?”

李泌连忙点头。

越王又说道:“这就是‘一管就死,一放就乱’吗?”

李泌喃喃两句,更加觉得越王这两句话意味悠长,当真是倒出了为政之艰辛!

李泌对这位越王殿下更加的佩服。

这位越王殿下不像他的父亲,李亨是个好人,却不是一个好皇帝。

也不像他的祖父,李隆基前期算是一个好皇帝,却不是一个好人。

如果说像,这位越王更像是他的祖宗太宗皇帝。

李倓对人宽厚,但是也不会偏听偏信,对于很多事情都有自己的看法。

李倓问道:“那么户部和财政司有什么章程?”

李泌又拿出一本奏章说道:“这是财政司和户部联合上的奏章,讲的就是朝堂和地方财政改革的问题。”

看着厚厚的奏章,李倓都不用看,就知道这又是玩家的手笔。

其实在陇右的时候,江伦就嚷嚷着要厘清都督府和地方官府的财政职权,明确各项收支的归属。

不出意外,这个方案和玩家论坛财政版块热度最高的帖子内容差不多。

这个方案也是远在陇右的江伦,带领一群财经领域的玩家弄出来的。

首先是目前大唐税收的主体,和土地有关的田租,和人口有关的丁庸,这必须要抓在朝廷手里。

人口土地数据,是朝廷最重要的数据,如果交给地方,就会出现瞒报耕地和隐匿人口的事情发生。

这就是人性使然,指望手下都是圣人是不现实的,就算是玩家也不是。

盐业专营的钱,如今也是大唐的重要收入,而且盐税的收入稳定,现在民怨也不大,应该继续推广全国实行下去。

铁继续保持炼钢是官府的铁厂专营,但是铁匠工坊开放给民间的混合专营模式。

最后就是两项开支了,市舶司的关税和工商税。

市舶司的关税如今还是在各州刺史和节度使手中,比如扬州市舶司的关税,就是淮南就是高适节度使府的收入,也因此高适对走私深恶痛绝,要联合张端阳打击走私和海盗。

工商税也都在各地衙门手里,比如万年县的工商税就是县衙的收入,所以王成伟才能兴办那么多的工坊,还雇佣那么多的县兵县警。

财政司的改革方案,是将关税和工商税都划分成两半,一半归属于朝廷,一半归属于地方。

这样又可以控制地方财权,不让地方形成割据。

但是也能让淮南这些地区的官员发挥主观能动性,关税收入关系到自己可以支配的收入,那么剿匪和打击走私的动力就足了很多。

工商税也是如此,这样也能提升地方官府兴办实业的动力。

李泌是见过陇右工商繁荣的,自然是支持这份方案的。

但是其他宰相则对这份改革方案有些怀疑,认为这样会导致地方官府鼓励工商而轻视农业,造成更大的社会问题。

李泌向李倓进奏了政事堂的态度,越王笑着说道:

“实践出真知,既然如此,就先在一个地区试点,如果颇具成效再推广到全国不就行了。”

李泌眼睛一亮,这个办法好啊!

试点地区如果出了问题,可以及时修正,如果试点效果不好,那就直接取消试点好了。

试点结果好,那就推广全国,政事堂也没有其他反对的话说。

李泌忍不住称赞道:“妙啊!”

“试点的地区,就交给政事堂商量办吧。”

治大国如烹小鲜,可让小鲜做出美味来,是何其难也啊!

比起朝堂的纷乱复杂,前线战事就顺利多了。

史思明一退再退,手下士卒纷纷逃亡,如今他带领二十万大军进了安阳城,相州全境几乎被唐军占领。

第七百零二章 史思明之死

相州城内,守城的士兵们还在饿着肚子,但是一群身穿银甲的史思明亲兵,一家一户的搜索百姓家中所有的物品,特别是丝绢是一点都不放过。

相州城的府衙里,屋檐上挂满了丝绢,整个衙门充满了喜庆的气息。

在大唐围困了十天之后,史思明彻底放弃了和大唐议和的想法,干脆破罐子破摔,决定在相州登基了!

有时候总是不能理解,历史上那么多能有名有姓的风云人物,总是会被名利迷惑,做出一些昏聩的事情。

史思明在这种情况下还要登基为帝,也算是最后过一把皇帝瘾了。

对于史思明的疯狂,整个河东军的高层也陷入到了末世狂欢之中。

如今整个相州的衙门被改成了史思明的皇宫,而史思明每天最主要的工作就是筹备登基大典。

为了简化登基的程序,史思明干脆用了安禄山的燕做了国号,对外声称安庆绪在离开相州之前,将大燕皇帝的位置禅让给了自己。

这倒是省去了选定国号的麻烦,反正安庆绪已经死了,他史家父子能做大燕皇帝,他史思明怎么就不能做大燕皇帝?

百姓家中搜出的丝绢被用来装点“皇宫”,百姓家中搜出的食物和美酒用来举办登基宴会,百姓则被从家中驱赶出来,强行在相州街头“庆祝”大燕皇帝史思明登基。

城防的重任都交给了大燕太子史朝清,这位新上位的太子倒是兢兢业业,每天都认真巡视城防,击退了唐军的好几次冲锋。

帖木儿站在城外,为了能够能参与最后的决战,帖木儿带领骑兵日夜兼程,大炮这一类的辎重都被丢在了后方。

面对城墙高大的相州城,郭子仪这边也没什么特别好的办法,只能先围困住城池,等待缺粮的史思明自行崩溃。

“将军!今天夜里再让我试一次吧!”

这次请战的倒不是玩家,而是一名陇右来的土著校尉。

校尉出自庭州和沙州之间的一个突厥残部,因为在折冲都尉府的时候训练成绩优异,进入参谋部设立的陆军临时培训班,以第二名的优异成绩毕业。

越王见他没有汉姓,就亲自给他赐姓为李,他的汉人名字叫做李固。

李固所带的士兵,都是他部落中出来的精锐,对于这支部队,玩家们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因为这支部落叫做沙陀。

沙陀,在现实世界历史支线上,曾经在晚唐掀起了巨大的风云。

后唐庄宗李存勖,就是沙陀族出身,而在后唐时期沙陀兵也是出名的能征善战,当年平定黄巢起义,也是靠着沙陀兵的强大战斗力。

沙陀人其实是突厥人的一支,李固带领的沙陀兵战斗力确实非常强大,前几次攻打相州城,都是李固带头冲锋差点登上了相州城,但是都被史朝清带着士兵抵挡了下来。

今天李固看了相州城防,心中依然不服气,还准备今天夜里继续偷袭。

帖木儿摇头说道:

“连日的夜战,我军也困乏了,这几日先歇息一番。”

李固不服气的退了下去,帖木儿看着相州城,嘴角露出笑容,相州城内的好戏就要开幕了。

在外面有大军围城的情况下,史思明依然举行了隆重的登基大典。

在简单垒起来的五色土坛上,一名安庆绪的族人,代表大燕皇室举行了禅让仪式。

这名从军中拉出来的安姓军官,换上了礼服,手捧皇帝冠冕,小心翼翼的递给了史思明,表示大燕皇帝的法统从安氏传到了史家。

史思明受了九赐之后,在众将士的山呼万岁之后,相州城中年纪最大的老人手持刚刚雕刻的大燕玉玺,代表相州百姓再劝史思明登基。

连三辞三让的仪式都省了,史思明接过了玉玺,紧接着就换上了黄袍,正式在相州城登基为帝。

这场堪称闹剧的登基仪式,却让史思明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似乎他只要一登基,城外的唐军就能望风而投,一切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紧接着史思明就在新“皇宫”众赐宴群臣,所有跟随他的人都大加封赏,文武百官也换上了相应的朝服,向史思明这位新皇帝道贺。

作为最宠爱的儿子,史朝清被加封为大燕太子,开府仪同三司,天下兵马大元帅。

就在“大燕君臣”都在享用美酒佳肴的时候,史朝清这位大燕太子突然从席间离开。

“少将军,都准备好了。”

史朝清微微点头,虽然父亲已经日渐疯癫,但是他在军中依然有不小的影响力。

特别是史思明身边的一百个“义子”,这些都是史思明从小收养的孤儿,一直养育在身边训练,是完全忠诚于史思明的近卫力量。

史朝清对着属下说道:“给父帅,父皇的亲卫们送上好酒,今天是父皇登基的好日子,不要吝啬酒水!”

属下立刻会意的退下,去准备更多的酒水送到“皇宫”去。

这些日子,郭子仪天天都派人对这相州城喊话,宣读越王的讨逆檄文和平叛政策。

如今史思明军中,从上到下都对大唐的政策很清楚了。

首先是首恶不赦,史思明作为叛贼首领,是死罪不赦的。其他将领就算是投降,也要根据在叛乱中的罪行,接受大唐的审判。

然后是唐军只接受无条件的投降,绝对不接受叛军任何投降的条件。

最后就是除了史思明之外,如果对平叛有贡献的,可以在日后议罪的时候减轻罪责。

这也说是一份相当严厉的申明了,可是自从城被围了之后,每天都有大量的士卒偷偷出城,向大唐投降。

上一篇:重生:崛起香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