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盛唐从召唤玩家开始 第470章

作者:肥鸟先行

而到了元末明初的时候,黄河也是多次泛滥,威胁到了江南到大都的漕运,最后元代征调了百万民夫来修黄河,也因为这巨大的工程压迫百姓,最后修黄河修出来百万的红巾军。

历朝历代,对于黄河的问题都非常的重视,唐初也曾经花了大力气来修黄河,不过自从中原陷入动乱之后,就再也没有力气来修黄河了。

如今李倓刚刚吞并灵州,而灵州最大的问题就是黄河了。

河套地区被黄河围成了一个几字形状,虽然河套地区是黄河的中上游,但是从河套开始黄河就经常的泛滥,每年涨水的时候都有可能决堤,淹没两岸的农田。

黄河就和埃及尼罗河一样,河套地区的繁荣和黄河泛滥也有很大的关系。

泛滥的河水会带来富有营养的泥沙,在泛滥过的地方种田来年肯定能丰收。

而因为这些泛滥地区的肥沃土地,所以灵州的百姓不断的向黄河要田,又导致了整个黄河的河堤更加的薄弱,黄河变得更加容易泛滥。

当年郭子仪在灵州的时候,就曾经动用军队来建造河坝在防止黄河泛滥,但是灵州百姓不断的在河坝附近开荒,又让黄河泛滥的更厉害。

让人讽刺的是,在安史之乱开始之后,因为灵州人口的大量减少,没有太多百姓冒险在黄河附近开荒,黄河反而安稳了一两年。

但是随着如今灵州逐渐安定,灵州也接收了不少从河东过来的难民,导致如今灵州人口的膨胀。

灵州新到任的知州崔涛巡视了黄河河岸,发现如今在黄河流域的拓荒行为又多了起来,甚至影响到了黄河河坝的安全,于是向李倓上了书,请求都督府派遣几个懂得水利工程的官员,巡查灵州河坝。

这个薛涛是个人才,于是李倓随手给薛涛发了一个任务,让他赶到灵州去巡视河坝,评估一下今年黄河泛滥的可能性。

处理完了这件事,李倓看向了此时的平卢,尉迟信已经和占领营州城的蔡文景对峙了半个月了,蔡文景如今只能守在营州城内,但是尉迟信的军队也没办法动弹。

榆关那边,张广德组织了好几次绕海登陆作战,确实打击了史朝义的后勤补给。

张广德利用灵活的炮舰,配合登陆的舰队不断的打击史朝义的补给线,如今已经快要切断史朝义的粮食补给了。

不过即使如此,在榆关前扎营的史朝义大营依然平稳无比,张广德不知道史朝义到底还有多少余粮,也不敢贸然出榆关攻击史朝义的军营。

不过此时的天气已经转暖,大行城海上的浮冰已经融化,北方的雪白冻土露出了黑色的土地,已经到了春耕的时候了。

庞举以平卢节度使府的名义,不断的向各个县派出队伍,督促本地官吏抓紧春耕。

王玄智虽然是政变上来的,但是他也是大唐和河东曾经双重承认的节度使,在平卢还是有威信的。

庞举打着王玄智的旗号,倒是将平卢大部分县的控制权抓到了手里。

而此时在漠东草原上,被从吐谷浑召回的秦川,还带领增援平卢军队在快速行军。

得益于大迂回战略实行以来,玩家在草原上建立的补给站,让秦川可以什么都不用管,直接带领大军一路向东,如今已经快要看到通辽城了。

看着热闹的军营,秦川也没想到漠东草原如今竟然这么热闹。

靠着唐军建立的这些补给站,围绕着这些补给站漠东草原上形成了一个个聚落,这些聚落围绕着补给站生活,玩家竟然无心插柳的建立了小型的草原城市。

原本这些补给站都是按照后世草原上城市的位置建立的,都是水流交汇的平原地区。

本来这些只是大迂回战略的休息兵站,但是很快商人玩家就发现了这些兵站的用处,开始在兵站附近和游牧民族做生意。

这些漠东草原上的游牧民族成分复杂,不像是漠西地区回鹘占据优势,原本这些部族之间各自有血仇,互相之间为了牧场杀伐不断,漠东草原经常陷入到混乱之中。

但是随着大唐兵站的建立,不少部落都看到了大唐商人在兵站附近做生意,渐渐的不少部落都聚集到了兵站附近,开始了和大唐的贸易。

对于玩家来说,草原上的牛羊马,是利润最高的商品。

即使是张掖地区已经的山丹牧场已经开始新畜牧业的发展,但是在这个时代养殖技术最高的依然是这些北方游牧民。

而且想要养出最优良的战马,那可是需要精心饲养和广阔的草原的,没有适合骏马奔跑的宽阔牧场,是无法培育出最好的战马的。

除此之外,陇右的毛纺织商人也需要大量的羊毛,这些都是漠东牧民手上拥有的东西。

而牧民们同样也需要大唐的商品,首先自然是茶叶了。

因为游牧民族的食谱,所以他们尤其需要茶叶来补充缺乏的维生素,茶叶这种商品自从在草原上出现以来,就成了草原上的必需品。

原本这些漠东的牧民,他们没有能力北下抢劫,所以只能到长城边上和河东做生意,高价从安禄山手里购买茶叶。

安禄山之所以能够在叛乱初期凑齐那么多的骑兵,主要就是靠的和漠东部落的茶马贸易。

如今这些漠东的游牧部落发现,原来不需要跑到了长城下和河东交易,陇右的大唐商人们会将茶叶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送到草原上来。

而且这些陇右产品又便宜又实用,其中最让这些草原牧民喜欢依然是陇右的茶叶。

唐代流行的茶叶名叫团茶,这是一种用蒸的办法了来制作的茶饼,这种茶叶的制作方法复杂,但是很受到大唐人的欢迎。

原本河东向草原上贩卖的也是团茶,不过在陇右的玩家茶叶商人改变了这种饮茶习惯。

原本茶叶这个生意玩家做的并不多,因为茶叶的门道很多,而且大唐时代茶叶的种类就非常丰富了,普通玩家里懂得茶叶的并不多。

不过很快玩家就发现,在大唐流行的团茶,其实草原上的人并不是很喜欢,草原上更喜欢味道更浓烈的饮品。

玩家们很快就抓住了商机,为了迎合草原上的口味,也为了降低成本,一种炒制的茶砖,很快从陇右的茶叶工坊中生产出来。

这种茶砖用的茶叶并不讲究,只是将茶叶揉碎后放在大锅里炒制后,再压缩制作成茶砖。

这种在后世最便宜的茶叶叫做高碎,却一下子得到了草原上的欢迎。

比起蒸制的团茶,炒制后简单发酵的高碎更容易保存,而且一块茶砖便于携带,需要喝的时候只要敲下来一块就行了。

至于满嘴的茶叶沫子,草原上的牧民都会认真的嚼了咽下去,在茶叶珍贵的草原,牧民原本就是这么吃茶的。

陇右的高碎很快就占领了草原市场,此时秦川喝的就是用高碎冲的咸奶茶,他吐掉了满嘴的茶叶沫子,看着前方的地图,再走三日就能抵达通辽城了。

第五百九十五章 洛阳再次被围

看着尉迟信发的战报,秦川笑着说道:“尉迟这家伙还号称玩家中的名将,没想到被蔡文景搞的不上不下的,现在还要我们来给他擦屁股!”

说完这些,秦川周围的玩家将领纷纷笑了起来。

自从上一次河西大战之后,秦川就入了吐谷浑,而尉迟信又接着打了回鹘之战,彻底奠定了玩家中军将玩家第一人的地位。

后来秦川忙着经营吐谷浑,而越王又严令不能轻易和吐蕃开战,秦川就忙着在金山口修建铁路去了。

如今尉迟信在营州城外吃了瘪,秦川半是幸灾乐祸带领部队过来救援,不过他在草原上走的不慢,马上就要抵达通辽城了。

“我们还有两天就能抵达通辽城了,接下来在通辽休整一天,随后南下营州,十日内就能抵达营州城外。”

一名参谋玩家送上了行军计划,秦川看了一眼计划说道:“太慢了,我们在通辽城修整一天,然后速度南下,争取一周之内就到营州城下!”

参谋吃了一惊说道:“将军,这样行军太仓促了。”

秦川说道:“仓促?大迂回战略就拖得太久了!”

秦川看着地图,这段日子张广德已经通过舰船和登陆作战切断了史朝义的补给线,但是史朝义的大营实在是太平静的,平静的让秦川有了不好的预测。

史朝义大营中,史朝义再次接到了父亲史思明的来信,要求他尽快结束榆关的战事,带领范阳军速度返回范阳。

将父亲的书信交给谋主骆悦,看完了史思明的书信之后,骆悦说道:“看来老节度使要是向中原用兵了。”

史朝义点头说道:“我也是这么想的,所以父帅才让我尽快结束榆关的战事,返回涿郡。”

骆悦忧虑的说道:“可是平卢怎么办?”

史朝义也叹息一声说道:“如今之计,只能暂时放弃平卢了,就是蔡文景那一万精锐,实在是太可惜了。”

骆悦虽然和蔡文景有些不对付,但也是有些公心的,他说道:“蔡将军依托营州城,应该能够守住,只要我们……”

史朝义打断了自己谋臣的话,他看着榆关说道:“只是希望蔡文景能够多牵制这些唐军一段时间。”

这下子骆悦也不说话了,很显然他对于蔡文景这支孤军的看法和史朝义一样的,都只是牵制唐军的牺牲品。

骆悦又说道:“老帅一旦发兵南下,一定能够扫荡中原,将唐家打的丢盔弃甲!”

史朝义却忧虑的说道:“榆关这支唐军到底是哪里来的?守卫洛阳的郭子仪和安庆绪那个废物打的有来有回,也没见到安庆绪说遇到如此犀利的攻城武器。”

骆悦也沉默了,这支唐军到底是从哪里冒出来的?又是从哪里搞来的如此犀利的武器,这段日子史朝义大军不断被炮舰和登陆的唐军骚扰,几乎被切断了后勤补给线。

如果唐军有这样的武器,当年洛阳和长安又怎么会沦陷?

可是这些士兵用的都是唐军的旗号,看样貌也都是汉人,骆悦实在想不通这些精锐到底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史朝义还掌握了一个消息,那就是前段日子安庆绪派人向自己的父亲求援,这一次安庆绪只要装备和粮食,但是这一次安庆绪没有像之前那样,高傲的用伪燕皇帝的投降命令自己的父亲,而是和和气气的表示愿意用相州等临近河东的几州和史思明换。

这一次史思明终于答应和安庆绪谈判,最后秘密商定了,史思明会给安庆绪提供足以装备五万人的武器和粮草,换取靠近河东的河南道三州之地。

安庆绪这也是想通了,以他手下的能力,根本没有办法有效的控制这么三州,当地豪强虽然投靠了安庆绪,但是也建造起坞堡自首,每一次安庆绪去征收粮食征收士兵,也都会被这些豪强挡回来。

安庆绪只能招募那些流民从军,可是这些流民基本上没有经过军事训练,一个个都是饿死鬼投胎,安庆绪搜刮来的粮食还要养这些饭桶,这才让郭子仪又夺回了华阴。

安庆绪在吃了几次败仗,又被相州本地的豪强戏耍了几次后,他也想明白了。

与其留着这些土地,还不如直接卖出一笔好价钱,等到自己带着军队攻下洛阳,攻入关中不香吗?和河南道这些穷鬼地主较劲什么!

干脆安庆绪将这些地方通通打包,直接卖给了自己的“好叔叔”史思明。

这一次和上一次不同,史思明已经决定反唐了,自然也不需要在顾忌什么,白白送到嘴边的三州土地,史思明很快就答应了下来。

得到了粮食和武器,又丢掉了三州的负担,安庆绪决定孤注一掷,在河阴再次发动进攻。

而唐军这一边,虽然皇帝的赏钱已经送到了,但是因为漕运受阻而得不到补给的唐军,士气非常的低落。

一场决定洛阳命运的大战即将在河阴拉开,而此时的郭子仪却苦于唐军得不到充分的补给,和大唐朝廷打起了笔墨官司。

史朝义对着骆悦问道:“如果我们现在退兵,会不会被榆关的唐军追击?”

骆悦立刻说道:“不会,敌军的目标是占领榆关,敌人军队少,肯定不敢出榆关追击。”

史朝义又问道道:“可若是让出平卢,让这群唐军在平卢发展,日后必成大患!”

骆悦也皱起眉头说道:“少帅,可比起平卢来,中原更加重要啊。”

史朝义点点头,之所以他要放弃攻打榆关,就是因为如今中原战事将起,父亲召唤他返回范阳,随时准备从范阳起兵南下。

比起苦寒的平卢,广阔的中原地区显然更有吸引力。

这时候骆悦又说道:“平卢的唐军只是武器犀利,人数却不多,这些人马守住榆关就不错了,就算是将平卢让给他们,平卢地广人稀,也掀不起什么风浪。”

史朝义点点头,虽然武器犀利,但是这股唐军人数太少,要不是唐军的火炮犀利,史朝义早就强攻榆关了。

商定好了退兵的决策之后,史朝义命令手下升起炊烟,然后迅速撤出营地。

守卫榆关的张广德已经得到了内卫玩家的情报,他派出斥候发现史朝义大军已经撤退,于是张广德连忙命令海上的舰队和登陆后方的玩家进攻史朝义的军队。

可没想到史朝义早就有了准备,偷袭大军的玩家登陆部队被史朝义的骑兵击溃,张广德本来想要出榆关追击,但是看到史朝义的部队军容整齐,进退依然有章法,又怕是史朝义假装撤兵,也不敢继续追击了。

张广德立刻向参谋部和尉迟信报告了史朝义退兵的消息,而参谋长徐俊接到了这个消息,第一个反应不是惊喜,反而是深深的担忧起来。

从史朝义退兵的举动来看,他并不是因为后勤被切断而仓促退兵,而是有预谋的撤退。

而太原府的内卫玩家也传来消息,史思明也在集结军队,从这些情况上来看,史家是要参加中原的战争了!

这对于还在洛阳死守的郭子仪可不是一个什么好消息,大唐连一个安庆绪都挡不住,如果史思明父子再参战,朝廷能够守住洛阳和长安吗?

徐俊连忙向正在急速行军的秦川发去消息,让他尽快前往营州城,和尉迟信汇合攻下营州城。

上一篇:重生:崛起香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