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盛唐从召唤玩家开始 第439章

作者:肥鸟先行

自从高昌城会议之后,各教派都纳入到了都督府的统一管理中。

不过并没有像叛乱的大佛寺僧人所想的那样,李倓并没有搞什么灭佛运动。

都督府僧道司的政策很简单,控制庙产,控制专业宗教人员的人数。

对于已经存在的寺院,僧道司根据僧侣规模划拨规定数量的寺田,但是不允许寺院从事经济活动。

通过出家人度牒的管理体系,给予有度牒僧人免税的优待,但是没有度牒的僧人要和普通百姓承担同样的义务。

而僧道司严控控制度牒数量,严格控制出家人数量。

那些人数众多的寺院,如果有人自愿来寺院修行,僧道司自然不管。

但是一个没有度牒的僧人在寺院修行,那僧道司就求寺院承担这个人的租庸调。

曾经高昌城几个大的佛寺顽抗,召集居士在寺院中带发修行,但是很快税吏上门征税,吓得方丈差点变卖佛像来交税。

从这之后高昌各大寺院都将没有度牒的信众驱逐出寺院。

高昌城中虽然礼佛之风依然盛行,但是那种舍身出家的信徒已经不复存在了。

原本在高昌就落后于佛道的祆教,在这一系列的政策打压下,更是日子不好过。

只是没想到这祆教竟然选择放弃经营了一个世纪的陇右,北上草原传教去了。

李倓冷笑说道:“私自册封圣贤,这祆教是不是忘记僧道司的规矩了?”

陇右控制各大教派还有另外一个枷锁,那就是禁止肉身成圣成神。

除此之外,显露“神迹”,慈善义捐,这些都要向僧道司报备,如果私自向百姓展露“神迹”,也同样要被僧道司责罚。

用如今高昌城和尚抱怨的话说,越王都督府是“管天管地管神灵,佛祖显灵都要管了!”

不过在大佛寺被连根拔起的例子在前,陇右各教派也只能乖乖的接受这个规定。

当年祆教就要册封越王为“大光明王”,也就是祆教神话中下凡拯救世界的圣人。

但是李倓以“孤为大唐天子之子,岂能接受外邦神灵册封?”拒绝了祆教的册封。

没想到转眼这帮家伙又让牟羽可汗做了圣子。

李倓不无恶趣味的想道,这些祆教僧侣还是挺上道的,自己是大光明王,而牟羽可汗是圣子。

那如果自己当时接受,岂不是就成了牟羽可汗他爹了?

那又是妹夫又是爹,辈分上也够乱的了。

李泌也冷笑说道:“僧道司已经出动了,向祆教在高昌城的总坛问罪了。”

李倓点点头,放下这份报告。

他对于祆教在草原上的传播并不在意,比起祆教这种有历史传承的教派,回鹘如今的长生天信仰实在是太落后了一些。

动不动血祭活祭,比吐蕃的苯教也差不多野蛮。

祆教的教义也是劝人向善的,也算是回鹘的一大进步了。

李倓明白,宗教也只是一个工具罢了,只不过他需要将这个工具牢牢掌握在手里,而不是被这个工具操纵。

轨道马车逐渐开始减速,转眼张掖已经快要到了,马车停下来检修补充物资,崔涛已经带着张掖的一众官员在这里迎接了。

李倓对于这位自己的“从龙元勋”还是非常看中的,等到一众官员见礼完毕,崔涛又介绍了张掖最近的发展后,突然说道:

“殿下,涛想要辞去张掖知州的职位!”

第五百五十二章 阅兵仪式

李倓也没想到崔涛竟然要辞职?

要知道张掖知州,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职位。

张掖是整个陇右最繁华的城市,和贸易发达的高昌城不相上下。

如今河西发展势头正在赶上陇外地区,而且可以见到的是张掖的发展势头要比陇外大。

金张掖银武威,张掖的发展条件实在是太好了!

山丹马场已经逐渐成为整个河西地区的畜牧业中心,张掖附近雨水丰沛的平远地区,也是河西的粮仓。

比起毗邻戈壁沙漠的酒泉城,以及邻近山口的武威城,张掖可以说是拥有得天独厚发展优势的城市。

这样一座城市,崔涛竟然要辞职?

李倓安静的听着崔涛的发言。

崔涛坚定的说道:“殿下,如今张掖发展的底子都已经打好了,换成任何一个人来做这个知州,都能和臣做的一样好。”

李倓点点头,如果是河西三郡知州的内政能力,崔涛自然是第一名。

薛虎侧重于军事,而曾牧又只注重民生,以至于这两座城市的发展潜力都远不如张掖。

崔涛在张掖的变法,变革了群牧司的弊政,又清算了豪强地主的土地,给商业发展留下了足够的空间。

同时崔涛对于商路的重视,再加上大量百工玩家在张掖兴建工坊,让整个张掖成了河西的产业中心。

就和崔涛所说的那样,换上任何一个玩家,都不会做的比他差。

崔涛叉手说道:“殿下,臣的才能是开拓,而不是守成。请殿下将臣调到需要的地方吧。”

崔涛这也是感觉到了危机,这才向李倓申请离开张掖的。

这段时间风生水起的玩家,几乎都是活跃在长安地区的玩家,又或者是在平卢执行大迂回战略的玩家。

原因自然也很简单,新控制的地区虽然风险大,但是任务多,容易迅速出成绩。

虽然崔涛的等级已经很高了,在玩家眼中也是最顶级的大神玩家。

但是崔涛明白,如果再不能搞出什么大动作,那么他将进一步失去在玩家中的影响力,最后从顶流玩家跌落为普通的高级玩家。

很显然曾经帮助李倓出谋划策拿下陇右的崔涛,是不愿意在张掖知州这个职位上养老的。

对于玩家来说,日复一日的打卡上班是乏味的,只有每天接受新的挑战才能让他们找到乐子。

李倓点点头说道:“我明白了,不过如今还没有合适的岗位出缺,你在张掖做好交接的准备吧。”

崔涛大喜过望,立刻向李倓道谢。

这一段小插曲过后,李倓继续乘坐轨道马车,向着此行的终点武威城而去。

武威城外,徐俊和薛虎,以及武威城内中高层都站在武威车站等着越王的轨道车。

“殿下来了!”

随着负责车站的站长一吆喝,所有人都站的笔直,就听到了马的嘶鸣声,车夫缓缓的拉动轨道车的刹车,又慢慢的控制马减慢速度,最后稳稳的停在车站里。

李倓带着李泌从车厢中下来,众多玩家纷纷簇拥了上去。

所有人都知道越王不喜欢排场,简单的欢迎仪式后,他们就坐上了前往新庄大营的马车。

同坐在马车中,徐俊向李倓说了这一次军演的情况,然后说道:

“按照参谋部的计划,在新庄大营先进行阅兵仪式,再进行一次军火展示,通过这种方式来震慑杜鸿渐,让他归顺都督府。”

李倓点点头,对于杜鸿渐这名父皇身边的大将,他脑海中还有一些穿越前的记忆。

当年皇帝出奔灵州,最大的功劳就是杜鸿渐的。

不过在李倓看来,杜鸿渐对于自己那位父皇,也谈不上多少忠诚。

对于这一点,李泌更有发言权。

“杜公只要见识到了陇右的实力,肯定会做出聪明的选择的。”

此时在新庄大营之外,杜鸿渐正身披甲胄站在大营门口。

没有和越王的属下一样,武威城迎接越王,已经是身为节度使的杜鸿渐最后的倔强了。

这一场军演可以说是输的彻底,河西军的战斗力远远大于自己带来的朔方精锐。

而通过前几日的试探,杜鸿渐也知道河西这支军队是刚刚编练的新军,像这样的军队越王手上还有不少。

杜鸿渐更加确定,越王所图甚大,日后绝对不会安心的缩在陇右。

但是杜鸿渐有点想要投靠越王,但是心中依然有些顾忌。

陇右等西北地区,在唐之前一直都是帝国的心腹之患之一。

东汉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长期叛乱的西北羌胡人。

而中原进入乱世后,凉州等地区也是盛产各种割据势力。

当年大唐创业的时候,割据西北的西秦霸王薛仁杲,也给了大唐很大的军事压力。

所以在从陇右到长安这一路上,依然保留了很多了军事要塞,越王想要夺嫡,实在是距离长安太远了!

历朝历代藩王造反,如果不能速度攻占下帝国中枢,掌握朝廷的正统性,那都是很难成功的。

杜鸿渐虽然看好越王,可是这一条硬伤依然让他不敢下注。

就在杜鸿渐思考的时候,越王的马车抵达了军营。

只听到河西军这边开始唱起了军歌,《越王的话记心上》歌词洗脑旋律上头,随着河西军唱了起来,朔方军中的士兵也跟着唱起来。

杜鸿渐发现自己身边的亲卫,都满怀期待的看着越王的马车。

这下子杜鸿渐终于明白了,为什么陇右要好心的提供沿途的军粮,还要费力建造这些营寨。

原来对方送粮食,是为了自己手下的人心啊!

一想到这里,杜鸿渐再一次为陇右人心机之深而胆寒,恐怕这一次的军演,也是为了折服自己!

真是好算计啊!

杜鸿渐升起了一丝叛逆的情绪,他这个堂堂节度使被人怎么算计,心中自然是不满的。

不过形式还是要比人强的,如今在别人的地盘上,杜鸿渐只能调整好情绪,走过去向越王行礼。

杜鸿渐还没弯下腰,李倓就快步上去扶起了杜鸿渐说道:

“杜公是朝廷肱骨,又是父皇的重臣,这一礼倓可受不得。”

见到李倓姿态这么低,杜鸿渐心情好受了许多,可是他抬起头看到了站在李倓身后的李泌,惊呼道:“泌公?”

当年灵武登基的时候,李泌和杜鸿渐一文一武,都是皇帝身边最亲信的人。

杜鸿渐也是知道李泌的才能的,李泌逐渐被皇帝边缘化后,杜鸿渐还向身边人感慨,“陛下如果肯听泌公的方略,伪燕早就平定了。”

上一篇:重生:崛起香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