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盛唐从召唤玩家开始 第410章

作者:肥鸟先行

郭子仪所带领的军队和张巡的军队泾渭分明,自从郭子仪吞并洛阳之外,两军各级就关系紧张。

原因也很简单,郭子仪这边的军队认为张巡抢先入洛阳城,占了他们的功劳。

陕峡之战是郭子仪军花了大代价打残的,伪燕主力都报销在了陕峡之战中了。

明明洛阳已经传檄而定了,只要大军开过来接受投降就行了。

谁知道却让东路的张巡带兵拔了头筹,严庄带伪燕朝廷向张巡投降,张巡军进了洛阳城。

虽然这阻止了回鹘雇佣军劫掠洛阳,可是郭子仪军上下也少了一大笔功绩。

如今天下眼看着就要平定了,能够立功的机会越来越少,那些中下层的军官也在闹情绪。

不过两军的主将关系是相当的不错。

张巡邀请郭子仪同游洛阳城外的大相国寺,两人参拜过了佛堂,就在大相国寺后院的塔林转悠。

摒弃身边护卫之后,张巡对着郭子仪说道:“代国公,陛下也给您下旨了吧?陛下让我们带兵北上相、魏、齐、青四州,扫荡伪燕残部,不知道代国公您怎么看?”

“张留守,河东三镇已经投降,如今陛下是急着平定天下啊。”

张巡连忙说道:“陛下有平定天下的志向,这不是大唐之幸吗?自从灵武奠基,代国公一路东征西讨,不也是为了尽快平定天下吗?”

郭子仪却叹了一口气说道:“收复两京是民心在我,京畿百姓日夜盼望王师,郭某才能在两败之后还能迅速重整旗鼓,最后赶走伪帝。”

“但是相、魏、齐、青这四州不同,这里虽然不是伪燕老巢,但是四州百姓一向怨恨大唐,当年安禄山起兵,这四州也是最快响应的。”

张巡沉默了,他曾经在睢阳为县令,也从北方的商人口中知道,相、魏、齐、青四州是多么和大唐离心离德的。

相、魏、齐、青四州一字排开,差不多是如今河南安阳市到山东半岛这一片区域。

相、魏在战国时期是魏国之地,齐、青则是齐国故地,这些区域也是华夏文明的核心地区。

但是从秦汉以来,关中地区对六国故地的矛盾,依然延续到了大唐。

关陇地区对河东地区的长期系统性歧视,再加上大唐对于这些地区的盘剥,当地豪强和百姓都敌视唐军,让李光弼的唐军在相州进展缓慢。

而郭子仪也知道,在收复了两军之后,军中开始弥漫一种骄矜之气,他让大军驻扎在洛阳城外,也是不想让士兵骚扰洛阳百姓。

不过这段日子,营地里士兵私自出营,滋扰百姓的案子逐渐多了起来,郭子仪不得不亲手处决了几个不遵守军纪的士兵,这才威慑住了手下。

不过郭子仪很清楚,如今的军纪是靠着自己的威望强行压制住的,军营中一种速胜的论调正在形成,很多士兵也想要迅速平定四州,就能衣锦还乡了。

论临阵指挥,郭子仪在历代军事家上恐怕是倒数,但是在运筹帷幄上,郭子仪却当之无愧是大唐军神。

唐军问题是两京收复太快,伪燕战败后士兵迅速溃败,但是唐军为了收复两京这个政治目标,所以不敢分兵追击。

两京收复,但是伪燕大败后,唐军在战场上杀死的,和唐军战后俘虏的伪燕士兵并不多。

这些士兵三三两两的逃回北方,被李光弼堵住了回家的通道。

骄兵对上哀兵,郭子仪心中隐约有些不安。

不过他倒是没有前线的李光弼那么悲观,只要稳扎稳打,逐步蚕食伪燕残军,这场叛乱总能平定。

两名主帅交换了意见后,张巡骑着马返回洛阳城。

南霁云和张端阳迎接上来,东行旅团散伙之后,想要体验戎马人生的张端阳加入了张巡麾下。

因为作战勇猛,张端阳很快出头,成为张巡手下仅次于南霁云的心腹大将。

南霁云求战心切,他连忙问答:“留守,郭大帅什么时候出兵?我们也出动吗?”

张巡知道南霁云对伪燕恨之入骨,追剿安庆绪他最积极。

今天和郭子仪密谈后,张巡也觉得军中骄傲之风盛行,似乎不是什么好兆头。

不过属下请战,张巡也不好挫了南霁云的锐气,他说道:

“陛下有旨,命令驻守在相州安阳城的李光弼将军在二三月前出兵,清剿相州的安庆绪残部。”

“我们睢阳军就由南将军带领,跟随郭元帅的西军北上,平定魏、齐、青的叛乱!”

听到这个安排,南霁云自然是大喜过望,他和伪燕血海深仇,这段日子留在洛阳休整,可把南霁云憋坏了。

等到南霁云兴奋的离开,熟悉历史的张端阳忍不住提醒道:

“张帅,伪燕的主力溃败,却没有太大的损失,相州民心可不在大唐,还要提醒南将军千万慎重啊。”

张巡惊讶的看着张端阳,没想到他的判断竟然和郭子仪类似。

人无完人,张巡虽然擅长守城,也能和士兵们同甘共苦,可以说是一流的守城大师。

但是他在战略眼光上就远不如郭子仪,对皇帝和朝廷也有些愚忠。

张端阳劝谏道:“张帅您可否和郭元帅商量下,让南将军领兵先攻青州。”

张巡知道张端阳的战略眼光,他问道:“这是为何?”

青州,就是如今山东淄博这一带,青州西接淄州,东邻莱州登州,处于胶东半岛的中段。

青州也是伪燕残军北归路上非常重要的通道,青州这个地方也是历代民风彪悍,当年三国时期曹操占据青州,麾下青州兵也是骁勇善战,是三国时期有名的强军。

伪燕朝廷崩溃后,北逃的伪燕溃兵和青州本地强盗,以及暗中资助强盗,反对大唐的青州豪族一起,也拉起了一支名叫“青州军”的部队,占据了青州治所青州城,还控制了青州境内临淄和北海两座重镇。

相比魏州和齐州,青州的伪燕残部实力最强。

张巡并不理解,为什么张端阳要建议让南霁云去青州。

张端阳成竹在胸的说道:“青州贼看起来势大,却是四州贼寇中最容易对付的。”

“张帅请看。”

张端阳指着地图说道:“青州和齐州之间的淄州,还在朝廷的控制中,淄州刺史李长言从伪燕起兵之后,一直都坚守淄州抗贼,对大唐忠心耿耿。”

“李长言的淄州切断了齐州和青州贼兵之间的联系,青州贼兵虽然势大,但是实力是摆在台面上的。”

张巡连连点头。

张端阳又说道:“再说莱州和登州,虽然两州的刺史都在抗伪燕的战争中被杀,但是莱州和登州百姓是心向大唐的。”

张巡对于河南道北部几个州的情况并不了解,这也是正常的,在守睢阳之前张巡不过是一个中县县令,并不了解北面这些州的具体情况。

张端阳说道:“莱州登州靠海,海贸发达,百姓多以从事海贸和盐业为生,在河南道北部几个州也算是富庶的。”

“但是伪燕叛乱之后,南北海贸全部断绝,伪燕朝廷又多次抽取莱州和登州的盐,所以两州百姓对伪燕恨之入骨。”

“所以伪燕朝廷覆灭后,登州莱州百姓在县官带领下起事,驱逐了伪燕任命的州刺史。”

“青州的东西两侧都在朝廷掌控中,北面又有大河天险,难道不是四州中最好攻打的吗?”

张巡茅塞顿开道:“原来如此!”

第五百一十九章 太监的奋斗

还没出年关,整个河南道北部就陷入到了剑拔弩张的状态,唐军的军事行动给躲藏在相州的安庆绪很大的压力。

从一处山寨中出来,如果是严庄此刻恐怕都认不出这个邋遢的青年人,竟然是伪燕的皇帝。

自从弑父篡位之后,安庆绪的表现一直是个标准的昏君。

安庆绪并不是被当成继承人培养的。

安禄山一直以来培养的继承人都是安庆绪的哥哥安庆宗。

安庆宗也没有辜负安禄山的期待,从小就是文武双全,简直不像是安禄山的种。

安庆宗能文能武,十几岁就上战场协助安禄山作战,在军中也很有威望。

杨国忠上台后,一直在攻击安禄山要造反,上皇命令宗师女容义郡主嫁给安庆宗,将安庆宗扣在了长安城。

等到安禄山起兵造反后,上皇立刻下令诛杀了安庆宗和郡主夫妻,安禄山打进了长安之后,也大肆屠杀李唐宗室报复。

总而言之,安庆绪一直以来在父亲,在河东集团眼里的地位都是不高的。

在弑父篡位后,安庆绪很快就将伪燕朝廷的事情交给了严庄,军事上都委托给安守忠和尹子奇,自己每天就在后宫中玩了。

不仅是唐军轻视安庆绪,就连伪燕内部也是轻视的。

不过此时安庆绪的样子,倒是和之前长安城颓废的样子判若两人了。

从陕峡战败后,向北逃跑的崔佑乾被唐军堵截,正好遇到了从洛阳逃跑的安庆绪。

安庆绪拿出从长安城带出来的财物,还将自己随行的“嫔妃”赏给了溃军中的将领,从而掌握了这支溃军的军心。

崔佑乾站在安庆绪身边,看着清晨冰冷的雾霭说道:“陛下,今日探子打听到的消息,史家父子果然投降大唐了!”

本来崔佑乾以为安庆绪听到这个消息会惊慌失措,却没想到安庆绪却一点都不意外的样子。

安庆绪淡定的说道:“史家父子本来就是墙头草一样人物,如今我大燕衰弱,他们投降大唐并不奇怪。”

安庆绪恶狠狠的说道:“等我返回河东,必斩杀史家父子!”

崔佑乾对于安庆绪放狠话见怪不怪,但是这一次安庆绪能够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倒是让崔佑乾高看了他一些。

溃败逃入相州的河东士兵不少,但是原本这些士兵是不想投靠安庆绪的。

安庆绪在军中没有威望,身为大燕皇帝,竟然在洛阳未战的时候就逃出洛阳。

崔佑乾陕峡兵败,也有后方洛阳先丢,导致大军军心动摇的原因。

崔佑乾原本也不想和这位皇帝会和,只是想着带兵返回河东保存实力,找到地方割据,再向大唐提条件归顺。

可是让人没想到的是,曾经只想着搜刮钱财后宫玩乐的安庆绪,遭遇这样的大败之后竟然突然变了。

他拿出全部钱财收买人心,甚至连他身边的宠姬都毫不犹豫的送给手下将领们。

如今安庆绪在相州拉起来一支两千多人的队伍,藏在相州的乡野中,在相州百姓的资助下,反倒是实力越来越大。

崔佑乾苦着脸说道:“可是李光弼和王思礼这两个狗贼,守在安阳城挡住陛下北归,这要如何是好?”

崔佑乾其实也是有心思的,他本来就是桀骜,和留守河东的史思明父子也不对付。

几次对唐军的大战,崔佑乾又是下了死手的,他现在的处境尴尬,既没办法逃回河东,也不可能投降大唐。

而且大唐对于投降伪燕的叛臣都杀的那么狠,崔佑乾这种从早年就追随安禄山的资深反贼,更是不可能投降大唐了。

崔佑乾在心底里也看不起安庆绪,但是安庆绪好歹有大燕皇帝的名分,如今就靠着他收拢溃军。

安庆绪看了一眼崔佑乾,他也有自己的打算。

史思明父子可以投降,严庄可以投降,甚至崔佑乾都可以投降,但是安庆绪没有投降的可能,哪里有大燕皇帝投降的道理?

不能投降,只有一条路当反贼到底了。

安庆绪这次从洛阳逃出来,总算是清醒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