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盛唐从召唤玩家开始 第377章

作者:肥鸟先行

接下来众进士依次向道贺,等到这么一轮酒下来,顾况站起来说道:

“按照惯例,我们要编写同年录,这件事就交给状元公了。”

同年录,就是记录了各个同榜进士籍贯家庭地址和简介的古代“同学录”。

但对于同榜进士来说,同年录是相当重要的东西。

在不方便通讯的古代,这是一本通讯录,有了同年录日后才可以方便联络感情。

同榜进士是一个进士初入官场最重要的关系网,而同年录也不是一次修订就结束的,之后每年都要重新修订,再送到同年的手上。

修同年录的工作,自然是落在了王成伟的肩膀上。

他当仁不让的接下来,众人又是对他进酒。

这时候鹿鸣馆外响起了打更的竹板声,已经到了曲终人散的时候了。

众人相约一周后在长安城外举办闻喜宴,这场热闹的进士宴会终于结束。

接下来几天,皇帝又面见了明经科的前几名,也都授予了官职,到这里至德二载的进士科考试终于结束。

接下来王成伟又跑了几次吏部,拿到了自己上任的手续,领到到绿色官袍和代表县丞身份的铜印。

因为他就任在长安城内,而且如今长安县丞出缺,他随时可以过去上任。

其他同僚就不同了,他们必须要在一周内跑完授官的手续,然后吃过闻喜宴之后立刻出发。

按照唐律,如果不能按期上任是要受罚的,如今兵荒马乱,越早出发越安全。

不过王成伟也没准备这么早上任,当了唐代的官员,每个月只有旬末一天的休沐,全年都没什么假期。

这段时间王成伟拜访各种友人,从宰相裴冕到其他考官,加上他在长安认识的官员都一一拜访。

他还给未来上司,京兆伊崔光远送去了陇右特产的礼物,崔光远对于这个下属也非常的客气,也回赠了礼物。

而自从《风起长安》的资料片发布之后,不少玩家都涌入长安。

官吏玩家身上都有差事,到了长安也得不到长安的官职,自然不可能随便离开陇右。

军将玩家大部分都是在陇右,一些游侠玩家在回鹘和吐谷浑忙碌着。

涌入长安的玩家中,最多的自然就是商人玩家们了。

而随着这些玩家的涌入,长安城内也出现了很多陇右“特产”。

这其中最受欢迎的,还是来自陇右的大量纺织品。

开元盛世的时候,长安云集了各地的商人,那时候就算是普通人家的女子,在出嫁的时候也会带上一些陪嫁的丝绸,中等之家也日渐奢靡。

但是经过一场战乱,彻底说明了所谓长安城内的中产,不过是无根之萍无源之水。

皇帝回銮长安,如今大唐重新掌控了关中,连同了整个帝国的南方,只要在这一次帝国大乱中压准了方向,在灵武或者凤翔府投靠李亨的大臣们,又开始重新发迹起来。

光禄坊、平康坊,这些帝国重臣扎堆的坊内,又开始响起不停的丝竹声,帝国最好的东西都送往了长安城。

可是那些普通百姓,连自己的房子都没钱修葺,更不要说消费丝绸这些奢侈品了。

物美又价廉的陇右布,一进入了长安东西市,就得到了长安百姓的欢迎。

经过玩家们的不断搬运,陇右的染料已经进入了第二阶段,不仅仅局限于从天然物质中提取染料,而是开始用上了简单的化学合成染料。

五彩斑斓的陇右布,既满足了长安百姓好奢靡的性格,同时又物美价廉,很快得到了百姓的青睐。

除了布之外,毛纺的衣服也大受欢迎。

长安已经降雪了,温和保暖的毛衣,没有之前皮革制造衣服的牲畜腥味,又蓬松又保暖。

没钱买成衣的百姓,还可以买毛线回去自己织衣服。

如今长安也流行起人织帽子和围巾的风潮,就算是一些富裕家庭的小娘子,也会拿起毛衣针,给情郎送上一条保暖舒服的围巾,不比绣个香囊实用啊!

除了这些衣物之外,陇右雪白的纸,也成了长安读书人争相购买的东西。

唐人对于纯色有种特殊的追求,皇帝任命宰相,宣麻拜相的麻纸,用的是一种天然白色麻布编织的。

任命宰相才能用的高档白纸,书写起来根本没有陇右报纸那么舒服。

而且为了进军长安,陇右造纸业又搞出了一种名为“香兰纸”的东西。

在定型纸张之前,在纸浆中加入香料,这种纸带有如兰似麝的香气,一进入长安就受到达官贵人的欢迎,很快销售一空。

此外在凤翔府风靡一时的钟表,煤油灯也出现在长安的市场上。

但是以上都不是长安最畅销的货物,如今真正走入每一个长安百姓人家的,是陇右的火柴。

自从玩家勘探队在酒泉附近发现了一座磷矿后,酒泉的化工行业协会就看到了商机,迅速布局将一套火柴生产流程搬进了“游戏”里。

这种只需要摩擦就能生火的东西,比起火石来说好用多了。

而且打出来的是明火,不需要再用火绒引燃,就算是稍微干湿的柴火也能点燃。

火柴轻便又容易携带,就被郭平带进了长安。

一开始只是找不开零钱的附赠商品,但是随着到了冬季,生火更加的困难,火柴这种方便的生火工具立刻受到了欢迎。

火柴价格不高,而生火是每一户百姓的日常需要,最后成为了陇右销量最大的商品。

第四百八十一章 加封越王

李道源从运河西关码头进入了扬州城。

扬州,是东南运输的重镇,如今整个大唐江淮、江南、浙东等富裕地区的赋税,都会通过各种交通网络汇聚到扬州,然后再从扬州,沿着大运河经过汴州(开封)、洛阳一线进入长安。

第五琦不仅仅是盐铁使,还是江浙租庸使。

租庸,就是大唐向百姓征收的田税丁税,也就是说第五琦还有一个差事就是负责征收整个江浙地区的赋税。

大唐的盐税还是征收实物为主,丝绢在这个时代也是如同货币的一般等价物,而江浙地区也是丝绸的主要产地,那也就是说江浙地区是整个大唐的铸币厂。

第五琦不仅仅改革了盐院制度,同时也改革了江浙的租庸制度。

第五琦不再要求浙东、江南一定要上缴粮食,而是根据当时的市场价格,可以将粮食等实物的税收,变成征收相应数量的丝绢。

丝绢轻薄,运输成本自然要比运送粮食低,也能减少在运输途中的官员的中饱私囊。

等所有的丝绢都运送到扬州之后,第五琦再根据朝廷的需要,在扬州购买粮食。

正常来说,如果在扬州收购粮食,肯定会造成扬州粮食的大涨。

但是第五琦用了一个巧妙的办法,他将购买粮食的配额和盐引的发放结合起来,这些大盐商为了能够保住自己的盐引配额,也会让自己的商业网络向扬州运送粮食。

这一套精巧的制度下,朝廷向百姓征收的赋税变得更简单透明,第五琦征收到的丝绢也减少损耗,又能够平价买到足够的粮食送到关中。

李道源停船的西关码头,就是扬州民船使用的码头。

这也是第五琦为了方便运输粮食而改建的,繁华的码头沿岸是联排的店铺和仓库。

即使已经是冬天了,依然有赤膊上身的码头搬运工,从商船上扛下大包小包的货物。

李道源所乘坐的小船靠岸之后,他又多给了老船东一些钱,在经过一个多月的船上生活,这种脚踏实地的感觉让李道源沉醉。

不得不说环游全国这样的计划,即使在现代社会都很难实现,更不要说是在交通不方便的古代了。

不过在东行旅团散伙之后,李道源独自上路之后,反而找到了旅行的感觉。

他在现实世界的视频网站上的系列旅游视频,播放量更是大涨。

充满古韵的大唐,诗意的湖上泛舟,没有李道源旅途的艰辛,还能够享受沿岸最美的风光。

对于现代都市人来说,这种云旅游更是一种精神慰藉。

李道源站在西关码头上,一路从陇右来到扬州,这座城市给他的感觉和之前的都不一样。

作为江淮节度使驻节的政治中心,扬州这座城市充满了商业气氛。

站在西关码头上,能看到远处大明寺的佛塔,此时在初晴的阳光下,反射出彩虹色的光芒。

检查了通关的文牒,李道源从西关码头进入了扬州城内。

第五琦将侄子派往陇右之后,身在洛阳的太子李俶最终收下了第五琦送上去的盐引。

在出了血之后,第五琦反而松了一口气。

太子收下了盐引,说明宽恕自己的拒绝加入东宫阵营的冒犯,这也算是一种破财免灾了。

太子想要染指江南盐务,没有第五琦这个盐铁使真心帮忙,他肯定是没办法截留朝廷盐税的。

李俶也不是傻子,如今自己处境尴尬,不是和第五琦算账的时候。

不过第五琦送上的盐引,也能够为太子赚到不少钱了。

程元振被李俶委托,再次派往扬州,负责将这些盐引兑换成钱。

不过怎么用这个盐引,李俶也犯了愁。

盐引这东西,就是一种专卖许可,当然可以直接在市场上卖钱,但是那样的话是一锤子买卖。

但是如今夺嫡需要花钱,李俶需要的是细水长流。

程元振苦着脸,如果说是敲诈勒索,或者做些脏活儿他都是能做的。

可是他一个内侍省的宦官,又怎么懂得经营盐引?

这时候程元振说道:“殿下,这盐引还是要交给最适合的人,才能赚到最多的钱。”

李俶点点头,他手下虽然也有不少人,但是真正精通理财之术的财臣却一个都没有。

如今夺嫡进入拉锯战,李俶也分析了自己的劣势,除了在后宫缺乏援助之外,钱财不足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如今李俶虽然是天下兵马大元帅,却没有自己的基本盘。

结交朝廷的官员需要钱,打通后宫的关节也需要钱,就连太子妃都在贴钱了,这几份盐引不能卖,这也是李俶的想法。

既然不能卖,就需要一个精通理财之术的人来经营。

李俶思考着,对着程元振说道:“可是东宫哪里有精通理财之术人呢?”

程元振说道:“前几日,户部度支郎中元载找到了东宫,想要请殿下为他谋一个外放。”

“元载?”

李俶想起来,这个元载是天宝年间的进士,早年间也曾经和东宫多有往来。

如今担任的是户部度支郎中,这是户部度支郎的辅佐官,也是户部关键的职位。

度支郎就是第五琦想要谋求的职位,原本元载也是可以从度支郎中直接升任度支郎的。

上一篇:重生:崛起香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