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盛唐从召唤玩家开始 第370章

作者:肥鸟先行

或者说这伤痛还要绵延几十年乃至上百年都无法消除。

对于红娘这样的琵琶女来说,她并不懂得盛极而衰的道理。

要不然也不会在年少多金的时候一掷千金,过着奢靡的生活。

可是在那个盛世一步步积攒起来的东西,却在一场叛乱之后灰飞烟灭。

甚至这个红娘能够存活于乱世,本来就已经是活在这个时代最大的幸运了。

众人沉默不语,长安城是光复了,从皇帝和百官都迫切的想要回到从前那个奢靡繁华的长安城。

可是长安的百姓呢?

王成伟叹息一声说道:“百姓苦啊!”

这一句百姓苦,引起了众人的共鸣。

进士中有不少也是寒门子弟,他们自然知道生活不易。

刚刚遭遇乱世,就连韦应物这样的大族子弟,也面临家世衰颓的困境。

可以说这些新科进士们,还没有进入官场这个大染缸,和百姓共情的能力还没丧失。

王成伟放下了酒杯,对着楼下喊道:

“老板,拿纸笔来!”

老板听到状元公说也要拿纸笔,立刻兴奋的捧上了上等的笔墨纸砚。

文人墨客喝足了,总想要留下墨宝来,王成伟可是享有诗才的状元公,他的诗词可是很值钱的!

若是写出一副名篇来,在长安城足足可以卖上百贯钱,被当做传家宝也不为过。

可等到老板捧上了纸,王成伟摇头说道:“这纸太小了!”

这下子老板愣住了,不过他能将明月楼做的这么大,自然也是个机灵的。

老板立刻对伙计说道:“快,快骑马去市集,买一卷上等的陇右纸来!”

红娘听到王成伟这个状元公要作诗,立刻说道:“状元公,请让奴家给您研墨。”

红娘拿过砚台,开始给王成伟研墨,只看到她虽然一身素袍,也不再是青春年少,但是仪态雍容气质超然,众人又想到她超凡卓绝的琴技,纷纷感慨没有在红娘最美的时候遇到她。

过了好一会儿,伙计终于捧着一卷陇右纸回到了店里。

老板将纸铺开,只看到王成伟大笔一挥,在纸上写到——

《琵琶行》

果然是要写诗!

不知道是五言还是七言?

可是五言七言,为什么要这么长的纸?

就在众人还在疑惑的时候,王成伟已经挥笔下了下去!

只看到王成伟写了四句还没有停笔,依然挥毫泼墨迅速的写着。

前面几句写的是进士聚会,偶遇琵琶女的过程,诗词的内容算是平实质朴,倒是没什么出众的地方。

可是随着王成伟写下了: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众人纷纷叫好!

这和当时琵琶女出场时候的仪态完全一致,这句“犹抱琵琶半遮面”写出了琵琶女的动作生动,光是这么一句就足以流芳千古了!

可是王成伟的笔没有停,继续写到: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这几句写完,众人都沉默了。

就如同听完了红娘的琵琶声之后,众人都沉默了忘记喝彩一样。

大家也被王成伟诗句之美给震撼到了!

再回想起刚刚红娘弹奏琵琶的高潮部分,众人更是心情激荡!

今天是多么幸运啊,又是听到了红娘这样琵琶手的精湛琵琶曲,又能亲眼见证一首千古名篇问世!

要知道这天底下最难的就是长诗。

长诗虽然不会严格要求平仄对仗,但是一首长诗能够写出来,足以说明诗人功力之深。

唐人不好长诗,但是不代表没有写的好长诗。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号称是孤偏盖全唐。

也因为这么一篇珠玉在前,很多诗人都不愿意写长诗。

诗这种题材,讲究的就是一种精妙和意境。

生活中的小感悟,看到一个美丽的景色,或者离别的小忧愁,都可以写诗记录下来。

但是这些仅限于短诗,每一个长诗都要叙述和记录一些更宏大精妙的思想。

长诗就像是长篇小说一样,必然要比小品文的短诗赋予更多的内容。

等到这几句华丽之极的描写语句过后,王成伟笔锋一转,开始按照红娘描绘的以前生活,写下了她青春貌美时候在长安的生活。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太妙了!

红娘也是读书识字的,见到这几句诗,只觉得回到了曾经那个煊赫的大唐盛世。

自己穿着美丽的衣服,出入于各王公贵族的府邸中,参加的那么一场场华丽奢靡的宴会。

在宴会上欢笑的日子仿佛就是一场美梦,让红娘怎么也不愿意醒来。

众人更是纷纷叫好,王成伟果然是本科进士诗才第一!

可是就如同月盈则亏,美好的日子总会过去。

王成伟写到了红娘后面凄惨的遭遇,又写下了: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本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这下子众人惆怅起来。

一句天涯沦落人,虽然众人都是新科进士,前途远大,但是日后免不了各奔东西。

如今平定天下虽然看到了曙光,但是不少人也是受了战乱之苦的。

红娘的遭遇更是让这句“天涯沦落人”充满了悲戚的情绪。

所有人都沉默了,这首长诗的后半句,彻底击穿了前面美好的描写,写下了这个乱世中所有人被时代裹挟的命运。

等到王成伟停笔,长卷留下长诗,王成伟默默在心中说了一句:“对不起了,白乐天,长安居大不易啊!”

然后潇洒的将笔扔掉,重新拿起一壶酒。

他对着众进士们说道:

“这几日登科及第,王某在明月楼设宴五场,这本来是大家的喜事。”

“但是近日听闻红娘所言,长安还有很多流离失所的百姓,实在是觉得这珍馐美宴吃的不舒服。”

“在琼林宴之前,王某决定不再参加这些宴会!”

王成伟此言一出,众人纷纷惊讶的瞪大了眼睛。

只听到王成伟说道:“我陇右薛知州曾经有诗‘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王某准备设立义款,救助长安的百姓重建被战争摧毁的老宅,让他们不会因为寒冬挨冻受极!”

王成伟说完,和他一起中进士的玩家纷纷站起来:“算我一个!”

韦应物和顾况也站起来:“我等家贫,亦可出力!”

众人纷纷站起来响应。

王成伟对着红娘说道:“那就从这位红娘的宅子开始,王某虽然盖不起广厦千万间,却可以先为眼前人渡过难关!”

第四百七十四章 礼法的BUG

明月楼就在国子监前的广场上,王成伟的《琵琶行》很快就传到了国子监里。

如今战乱还没有平复,很多学子还没返回国子监。

但是此时国子监内也返回了近一千名学子,大唐的教育中心也在逐渐恢复元气。

国子监,是大唐的学术领导机构和综合性大学。

相当于后世的教育部和清北高校的合体。

从三品的国子监祭酒是国子监最高官员,统辖其下设的国子学、太学、四门学等,各学皆立博士。

在国子监读书的被称作监生,在国子监读书也要参加科举考试的,但是监生可以自动获得考生资格,而不需要占用州郡的推荐名额,所以不少长安城外的学子也会想办法进入国子监,先获得考生资格。

也因为国子监的教育水平高,生源好,所以国子监中举的人数也不少。

本次科举进士科就有十人出自国子监,所以求学的士子非常多。

上一篇:重生:崛起香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