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盛唐从召唤玩家开始 第365章

作者:肥鸟先行

但是酒泉和张掖之间的铁路线路比较长,而且铁路占用的很多都是有主的土地,为了征收这些铁路,也闹出了不少事情,但是都在两州刺史府出面平息了。

李泌是见识过铁路的作用的,他忍不住感慨说道:“若是中原也能修建铁路,那就不用依仗运河运输了那样朝廷也会安心许多。”

为了承担关中的人口,隋朝开凿了大运河。

虽然儒家大臣都在批评隋炀帝不体恤民力,兴建大运河劳民伤财的时候,大唐却在享受大隋这个巨大的遗产。

关中的田亩早就已经承担不起这么巨大的人口了,而朝廷在京师要养百官,养军队,都需要南方的赋税。

江淮、江南,浙江,浙江,江西的税赋,都通过南方水网汇集到扬州,再通过运河运输到关中。

对于这个时代的漕运,李炎也了解不多,他问道:“如今运河水道已经都掌握在大唐手里了,水陆运输能够承担关中所用,为何还要修铁路?”

无论是这个时代还是未来,水路运输的重要性都是毋庸置疑的。

即使是在铁路和飞机出现后的现代,大宗贸易依然需要依靠海运和河运。

可以说水陆运输虽然速度比不上空运和铁路运输,但是胜在运输量大,成本费用地。

李泌叹息一声说道:“漕运虽然好,但是弊端也很多。”

“汴河是人工开凿的,吃水浅,很多地方经常会被泥沙淤积,需要定时清理。如果是好的年景还好,一旦遇到荒年,这时候征发百姓去清淤河道,那就等于抓着这些百姓去死。”

“这是为何?官府不发赈灾的钱粮吗?”

李泌摇头说道:“保证漕运通畅是天下最重要的事情,就算是沿岸遭灾了,也要先保障汴河清淤。”

“那就不能以工代赈吗?”

李泌苦笑说道:“就算是以工代赈,也顶多发放徭役一人的钱粮,又怎么可能养活一家人。”

“汴河一段原本是天下土地有数的富庶之地,可自从漕运通了之后,反倒是常有百姓逃荒,就是因为这汴河清淤徭役之苦。”

李炎叹息一声,果然是民生多艰,就连开元这样的盛世之下,也有数不清破产饿死的百姓。

更不要说现在这种乱世,恐怕当地的百姓更是生不如死。

李泌又向李炎科普道:“漕运水道也不都是宽阔的河道,比如从洛阳前往长安的水道,河浅水缓,极容易淤塞,有些吃水浅的地方,要改用陆运或者大船改为小船运输,才能将粮食送到长安。”

漕运的成本太高,这也是为什么从唐代之后的王朝,就不再定都在长安的原因了。

因为这么一条生命线太过于脆弱,以至于大唐后期一直都在为这条生命线发愁。

但是随着皇朝的行政成本进一步的提高,越来越没有力量维护运河的清淤成本,最终唐王朝也走向了灭亡的命运。

李炎也想到了江伦曾经给他讲过的例子。

唐初修建一段运河只需要几万钱,但是到了武周朝维护这段运河就需要数十万钱。

到了唐后期,光是维持这条运河能通航,朝廷每年都要花费百万钱。

这不仅仅是物价的问题,更是行政成本的问题。

行政机构也是有成本的,国家建立的初期朝廷的动员能力强,百姓干活也有奔头,工程的效率高成本低。

但是到了王朝中期,百姓早就已经被各种徭役折腾的半死,遇到大型工程更是举家逃亡。

工程进展缓慢,再加上官员贪墨,花费十倍的钱粮,修造的工程还要比初期建造的工程质量差。

而到了王朝后期,光是官员上下贪墨的成本就达到了惊人的地步,很多工程甚至都没钱能到工地上,国家的基础设施彻底崩坏,最终走上灭亡。

等到的新的政权上台,再重新修复这些基础设施,开始下一个轮回。

无论是多么强大的王朝,都免不了这么一个轮回。

作为一个优秀的政治家,李泌自然看到了铁路运输的重要作用。

如果能够在航路的基础上,增加一条稳定的铁路运输,那么大唐关中的命运,就不用牵制在沿途的几个交通重镇上。

李炎想了想说道:“无论是当金山口还是张掖酒泉,孤都不去了,让他们好好修建铁路早日竣工通车,让王府银行补贴他们一些钱粮好了。”

李泌接着说道:“殿下英明,接下来是回鹘宣慰使司发来的奏报,大唐和回鹘边界上的八个小部落请求内附大唐,回鹘可汗王庭向宣威使府提出了抗议,请殿下决定要不要接受这些部落内附?”

“泌公以为如何?”

李泌说道:“我陇右境内本来就回鹘族,也都是我们大唐的子民,边境上部落内附也是顺应民心之举,如果拒绝了恐怕伤了万民之心。”

“不过如今回鹘可汗恭顺,可以答应回鹘可汗,只要回鹘在册的部落,我们陇右不再接受他们内附。”

李炎点点头,现在回鹘是陇右重要的“贸易伙伴”,也是陇右货物倾销的市场,确实不应该过度刺激回鹘可汗脆弱的神经。

谈完了两件大事后,李泌最后说道:“接下来就是为了陛下回銮长安献礼的事情了。”

第四百六十八章 经济渗透

说到了回銮长安的礼物,李泌对于进献新历法这个想法是赞不绝口的。

李泌作为皇帝曾经的心腹,他是知道李亨最想要什么的。

进献新历法,彰显新朝新气象!

这也是等着回銮长安的皇帝最渴望的事情,那就是得到全天下的承认,自己这个新朝并不比上皇时代差!

李泌有些担忧的说道:“如此仓促的修订新历,不知道能不能比大衍历更准确啊?”

李泌曾经做过上皇的秘书少监,这是掌管朝廷藏书的官职。

大衍历是僧一行花费了八年时间才计算编纂成的,可是韦远说只要两个月就可以计算出来,确实有些匪夷所思。

李泌担心建宁王为了献新历而编纂假的历法,那样可是很容易被朝廷大臣攻击的。

李炎却对韦远很有信心,前几日韦远上报,各地的日月星辰轨迹图已经得到了有效的测算点22个,韦远已经准确的计算出公转周期和更准确的夏至和冬至日,接下来就是完善心历法的细节部分了。

上皇回銮长安还需要一个月的时间,这期间正好韦远可以完成新历法。

李炎宽慰道:“泌公放心,韦远一定能编纂出一份比大衍历更准确的历法来!”

看到李炎如此有信心,李泌也不再多言。

马车从高昌城进入了北庭的地界,今年的北方降雪突然提前,一场暴风雪突然袭击了北庭,导致了北庭不少百姓房屋被积雪压毁。

北庭大都护曹令忠是大唐的老将了,在北庭都护府素来有威望。

雪灾发生之后,曹令忠立刻向都督府上书,李炎立刻让高昌向北庭捐出了大量的防寒衣物和临时帐篷。

曹令忠也让北庭都护府的士兵帮着百姓救灾,总算是控制住了灾害的发展。

等到李炎赶到庭州的时候,受灾的百姓已经被曹令忠安排到了军营中,只不过雪灾导致的牲畜和房屋损失,让刚刚平定动乱的庭州大伤元气。

李泌本以为这一次雪灾会饿殍满地,可是他到了庭州却发现救灾工作顺利有序。

李泌并不知道,这一次庭州雪灾是早有预兆的,几个研究气象的玩家,早就向都督府发出了雪灾的预警。

北庭的各级玩家官吏,也都做好了防灾和救灾的预案,这场史书上造成万户流离失所的大型雪灾,在玩家们的努力下没有造成太大的人口损失。

李泌看到了正在井然有序施粥的粥棚,看到了正在帮着百姓重新搭建房屋的北庭士兵,看到了各种物资被发放到灾民的手里,心中不禁的赞叹,建宁王对基层的掌控力,已经超越了上皇时期。

整个陇右被打造的如同一块铁桶,陇右官府的高效,足以让关中任何一个县都羞愧。

不过庭州没有受到雪灾影响,回鹘和葛逻禄人却在雪灾中遭了殃。

回鹘可汗城中,牟羽可汗听着疾驰到可汗城的仆固叶护汇报碑林城的雪灾情况,不由的紧蹙眉头。

自己继位第一年就遭遇了雪灾,草原部落是非常迷信的,可汗城内已经传出不少流言。

牟羽可汗也是心狠手辣,对于那些传谣的人是动作迅速的诛杀。

可是光靠杀人,是无法阻止谣言传播的。

专程赶来可汉城的仆固叶护跪在地上说道:

“可汗!碑林城受灾严重!城中半数的房屋都被压垮,牲口棚也倒塌了半数,最重要的是今年过冬的干草还没积攒妥当,请仁慈的可汗救救碑林吧!”

比起中原的房屋,草原的上的帐篷更加容易被积雪压垮。

积雪突然袭击北方,还没做好过冬准备的碑林城受灾最严重。

牟羽可汗皱着眉,这一次雪灾很多地方受灾,有些部落甚至在雪灾中整个部落失去了联系。

就算是可汗城存有的草料也不多,又怎么去救助其他地方。

更何况牟羽可汗很清楚,靠着唐货专卖制度,仆固叶护这些上层贵族早就积攒了大量的财富。

如今很多部落遭灾,除了天灾之外更是人祸!

牧民痴迷于购买大唐货物,根本没有储备足够的过冬物资。

仆固叶护这样的上层贵族通过唐货盘剥牧民,需要牧民只剩下单衣过冬。

一场雪灾下来,仆固叶护又跑来可汗城哭穷讨要赈灾的救济。

岂有此理!

牟羽可汗深深吸一口气,平抑住自己愤怒的心情。

仆固叶护是回鹘重要的势力,也是回鹘九姓之一,牟羽可汗的地位远不如老可汗那么稳,对于这些回鹘内部的诸侯,也只能安抚笼络。

要知道牟羽可汗虽然是老可汗亲口指定的继承人,但是原本也拥有继承权的叶护王子还在大唐呢!

只要叶护王子还在,牟羽可汗的可汗之位就始终有威胁。

忍痛宽慰了仆固叶护几句,又给了他一些过冬的草料,紧接着又来了一个部落族长过来哭穷。

好不容易处理完了这些事情,可汗城这一次可以说是大出血了。

牟羽可汗欲哭无泪,马上大唐和亲的郡主就要到了,自己都快要结不起婚了!

要不,向上次推销贷款的大唐商人借一点?

可是一想到那苛刻的借款条件,牟羽可汗又有些肉疼。

这些大唐商人可是从来都不做亏本的买卖,向他们借钱可都是要付出巨大代价的。

可是堂堂回鹘可汗大婚,如果太过于寒酸那也是丢了王庭的脸。

也幸亏大唐和亲的队伍走得慢,牟羽可汗准备再拖上一拖。

此时在沙州的王府银行中,江伦正带着一群经济口的玩家算账。

杨炎跟在江伦的身后,看着黑板上一串串数字,眼皮直跳。

谁知道在这么一栋大楼中,上司江伦随口说出的数字,就是海量的钱粮啊!

几万钱乃至于几十万钱,随着江伦的几句命令就被划拨了出去。

如果问杨炎哪里是陇右的心脏,杨炎可以很肯定的说王府银行的会议室,绝对是陇右最核心的地方!

上一篇:重生:崛起香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