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盛唐从召唤玩家开始 第360章

作者:肥鸟先行

第五琦叹息说道:“盐是所有人必用的东西,穷人富人都要吃盐,建宁王的意思就是这盐税大家都按照人口交税,不像是土地存在大量的免税土地和逃税土地。”

第五原说道:“陇右除了盐之外,对铁器也是专营,不过只是对未成形的铁锭专营。”

第五琦叹息一声说道:“叔父我也想在江淮搞铁坊专营,可惜江南铁坊众多,又不像是盐可以限制在几个产地,无法禁绝,陇右是怎么专营铁器的?”

第五原说道:“其实也不是专营,我听王兄说陇右建起了巨大的铁厂,一炉能产万斤上好的钢材,就是加了铁税之后,也要比普通作坊炼铁的价格低。”

“他说这叫做集约化生产降低了生产成本,利用技术优势提高竞争力,王府用低价的铁锭倾销占领市场,形成实质上的垄断地位。”

第五原摇头说道:“叔父,他这话什么意思啊?我怎么一点都听不懂啊。”

第五琦却反复咀嚼这句话,最后说道:“好啊!妙啊!可这个世界上,真的有能日常万斤的铁厂吗?”

第五原接着说道:“叔父,我也不知道是不是王兄吹牛,他说铁器在陇右已经是寻常之物了,陇右甚至能够在地上铺设铁轨,再以铁制造一种神奇的机器在铁轨上奔跑,可以日行百里。”

“他说陇右还有可以腾空而起的热气球,可以载着人寰游天宇。”

“还有有永不停歇的机器,可以纺纱织布,甚至能举起千钧的重锤锻打钢铁。”

“侄儿也觉得王兄所说的太多过于离奇,本不想说给叔父来听的,但是叔父问起,侄儿就说了。”

第五琦沉思许久说道:“上一次陇右向凤翔府献捷,你可打探清楚了?”

献捷?第五原问道:“叔父说的可是那一万头杂畜?这个侄子也问清楚了,户部确实入库了这么牲口,其中回鹘战马补充给军队了,剩余的牲畜也都分给了有功官兵,叔父问这个做什么?”

第五琦说道:“建宁王能专营盐铁,又能击败回鹘,又有西域通商之利,看来是蛰伏西北,有吞吐天下之志啊。”

第五原吓了一跳说道:“叔父可不要开玩笑,这朝堂上太子和齐王夺嫡已经够乱的了,难道建宁王也要夺嫡?”

第五琦说道:“我们家传的学问你不好好研究,你可知道财赋之事是朝廷的兴难术,以此兴以此亡,是一等一的要术?”

第五家族精通理财之术,东汉第五伦就是精通财赋之术,被光武帝重用。

第五原对于家传的学问不太上心,总觉得这是老祖宗为了给自己学术脸上贴金,这才故意危言耸听。

在如今大唐朝廷,财臣的顶点不过是户部尚书,就连入政事堂都够呛。

第五琦说道:“行军打仗需要用钱,百官公卿需要发俸禄,祭拜社稷需要用钱,你说说哪一样不要用钱的?”

“如果不是叔父我在江淮筹措军资粮草,朝廷拿什么钱平叛?”

“建宁王在陇右兴盐铁院改税制,这就是要有大图谋!”

第五原吓了一跳说道:“叔父,您看好建宁王?”

第五琦说道:“如果你说的都是真的,那这天下就是建宁王的,兴产拓业,修整兵甲,如今朝堂上东宫和齐王争斗,建宁王缩在陇右坐收渔利。”

第五琦接着说道:“就算是建宁王没有夺嫡的志向,对东宫来说这也是一个巨大的威胁。由此可见东宫的位置不稳,这时候掺和进去实在是不明智。”

第五原苦着脸说道:“可是叔父我们要怎么办?”

第五琦说道:“拖!”

第五原说道:“这摇摆不定岂不更是取死之道?”

第五琦说道:“你拿着我的命令,让和我们家族联系紧密的几家盐商都退出来,把盐引收回来。”

第五原一惊,这盐引就是卖盐的配额,如今江淮盐铁专营,盐引就等同于铸钱的铜范,是下蛋的金鸡。

“照我说的办!”

第五原只能拿着手令,找到家族旁支和姻亲,从他们手里将盐引拿回来。

第五琦采取的办法就是拖字诀。

将程元振被他好吃好喝的供起来,可是每次谈事情的时候,第五琦都借口有事情要忙,不肯和程元振详细谈。

程元振对此也是无可奈何,半是威胁半是利诱,但是第五琦就是躲着不见,但是礼数又周到让人挑不出一点问题来。

气的程元振只能跺脚,他也不明白为什么本来谈的好好的,怎么第五琦突然变卦。

可是很快,第五琦的那个侄子,送上了五份江淮的盐引。

这下子程元振大喜过望。

第五琦在江淮行的盐法,就是官府垄断盐的生产,但是盐的销售是通过江淮的盐商来进行的。

而盐商一年都买到多少盐,这就要用手里的盐引来换。

盐商拿到盐,再拿到市场去贩售,就可以赚取差价。

虽然还有运输的成本,但是如今专营之后盐商都能赚到钱,一张盐引的价格也被炒到万贯。

第五琦拿出盐引来,虽然没有按照东宫的要求截留江淮三成的盐税,但也是一笔巨款了。

第五原说道:“宫令,叔父说盐税是朝廷的大事,户部都挂着号呢,这一下子少了朝廷肯定要派出御史问罪。”

“这五份盐引从叔父从盐商手里夺来的,不管是自己做买卖还是拿去卖了,又能有近十万贯的收益。就请宫令将这盐引上呈给太子。”

程元振有些犹豫,要知道江淮的盐税一年可是几百万贯,这盐引虽然贵重,但是和盐税的三成比起来,还是九牛一毛。

只看到第五原又偷偷拿出一张盐引,塞进了程元振的手里说道:

“还请宫令在殿下面前美言几句!”

这下子程元振收下了盐引,这才说道:“本令出来时间长了,太子身边没人伺候,那本令就先回去禀告太子,保举盐铁使的事情还要等太子再定夺。”

第五原此时只想要送走这个瘟神,连忙千恩万谢的答应下来。

送走了程元振之后,第五琦将第五原召来。

“你这就打包行李,去陇右一趟。”

第五原吓了一跳说道:“叔父?我没听错吧?去陇右?”

第五琦说道:“我已经挑选了一批精干的族人,也变卖了一些田产,你带着一起去陇右。”

第五原更是吃惊,唐人也是安土重迁的,第五家本来是京畿人士,也是随着第五琦来扬州经商,置办了一些产业。

现在第五琦竟然让族人变卖了产业,让第五原带到陇右去。

叔父对陇右这么看好的吗?

不过既然第五琦这么说了,他又是第五家族的当家人,第五原也只能应下来,起身准备前往陇右。

与此同时,辽西通辽城中,已经攒够了过冬物资的尉迟信,看着炮楼上安装的大炮,一直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尉迟信立刻召集了麾下将领,准备趁着冬季河东三镇的战略重心放在防御大唐的时候,整合辽东和辽西的势力。

玩家们自然是摩拳擦掌,自从大迂回战略实行以来,这些精锐的军将玩家一直都在赶路。

长途跋涉跨过了草原,大家早就已经忍受不了想要打仗了。

不过尉迟信还是理智的,虽然玩家有炮,但是人数还是太少,主动进攻的实力还是不够。

所以这一次的军议,尉迟信决定先扫荡辽西的契丹人,收编这些契丹人之后再进攻河东。

尉迟信也有让战士适应东北地区酷寒天气的意思,这一次的计划被命名为“冬季攻势”,目标就是整编整个松漠地区的契丹部落。

对磨刀霍霍的玩家来说,这些大辽先祖只有一个选择——

顺昌逆亡。

第四百六十二章 猎人

李福生是最新进入游戏的玩家。

大部分和他一样的新手玩家,都还在安稳的陇右官府里上班拿经验值,但是李福生没有选择同样的安稳道路,而是选择了在最新的出生通辽城出生。

和李福生一样选择通辽的只有四名玩家,他们这五个新玩家得到了通辽上下的关注。

本来段文昌想要让李福生这个新人做一些后勤的工作,毕竟辽西是相当缺人手的,来这里的老玩家也是来打仗的,让他们处理这些繁杂的事务他们肯定不愿意。

松漠都督府开出相当优厚的薪水,剩余的四名玩家都进了都督府做起了文吏,但是只有李福生谢绝段文昌的邀请,成为护城队的一名斥候。

等到尉迟信的大军到了通辽城,城门上的炮楼修建完毕后,李福生的斥候队重新编成了几个侦查小队,搜寻藏在深山中的蛮族。

居住在东北这片土地的上蛮族很多,李福生和一名叫做耶律顺的契丹人,领着一支十人的土著小队,带着一些干粮就杀进了白山黑水中。

耶律部落见到了尉迟信的大军,这个契丹八部之一相当果断的找到了尉迟信,愿意成为大唐军队的仆从军。

一开始不少玩家都反对吸纳这支部队,辽西的耶律部,怎么看都像是日后大辽的先祖。

不过尉迟信还是在军事会议上说服了众人,契丹在北方崛起,这是因为宋朝对北方失去控制力。

日后辽国也因为失去对北方的控制力,又让金国崛起。

而金国又迅速腐化堕落,让蒙古人崛起。

只要能够掌控北方,就是再多的耶律阿保机也只能乖乖做大唐的狗。

而如果自己不能控制北方,那么就算是杀了耶律阿保机,还有完颜阿保机,还有孛儿只斤阿保机。

而将这支契丹族的部队收为仆从,也可以更好的使用和消耗他们,击败过回鹘和吐蕃的陇右大军,难道还要害怕小小的耶律部落吗?

耶律部落归附了大军之后,也随着玩家大军返回了松漠。

他们重新回到了自己的故土,接着就在通辽城附近建造乡村。

方国寿对于这支契丹部落也感兴趣,他在空闲的时候就会走进这些部落,记录这些部落的习俗和语言。

但是方国寿对于耶律部落的归化态度非常坚决。

耶律部落的勇士,也可以加入大唐军队,成为一名正式的唐军。

可是要成为唐军士兵,必须要通过大唐语言和文字的考试。

语言是要求流利的说汉话,然后要能够认识五百个汉字,能够读写这些汉字。

同时方国寿鼓励这些契丹改汉姓,改汉名,加强对耶律部落的汉化过程。

本来方国寿以为耶律部落会激烈反抗,后者想别的办法来抵抗这些同化政策。

可是让方国寿没有想到的是,耶律部落从上到下,听到方国寿的政策都欣喜若狂。

耶律部落的酋长首先改了汉名,他们依然用耶律为姓,都取了单字的汉名。

和李福生搭档的耶律顺,是耶律部落族长的长子,也是部落的继承人。

但是耶律顺不愿意带领耶律部落做大唐的仆从军,而是努力学习汉话汉字,终于通过考试成为了唐军的伍长。

为了这件“喜事”,耶律部落还举办了一天一夜的篝火晚会。

方国寿这才想起来,如今是大唐朝,大唐文化对于周围这些落后地区的吸引力之强,远远超乎现代人的想象。

有机会做大唐的狗,哪还要做什么部落酋长啊!

上一篇:重生:崛起香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