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盛唐从召唤玩家开始 第354章

作者:肥鸟先行

越是想到这里,这两个小太监就越是生气。

李辅国看到送考卷的不是自己的两个干儿子,而是皇帝身边的孙太监,脸色立刻就难看了起来。

李辅国上前一步夺下了孙太监怀抱里的木匣,然后转身变脸举过头顶,交给了早就等待多时的皇帝。

李亨迫不及待的拿起卷子阅读起来。

跳过了几分讨论上古时代文夏商周时代变迁,劝谏当今皇帝的文章,李亨终于看到了让自己一亮的文章。

“好!”他首先看到了韦应物的文章。

文章以隋唐为例,好歹是写出了大唐的法统,文章引经据典大气磅礴,果然是一篇好文章!

李亨将韦应物的文章抽出一边,他心中还是有些失望。

不过这些年轻士子还没能进入仕途,自然不能理解自己的心思,能写出这样的文章已经不错了。

可是紧接着,李亨再次喊道:“好!好啊!”

听到皇帝两次叫好,李辅国也抬起头,瞥到了考卷上“顾况”的名字。

李辅国记忆力过人,他一下子就想起这顾况是李泌的弟子。

不过李辅国和李泌势同水火,李辅国可不愿意李泌的弟子中了状元。

李辅国眼睛一转说道:“恭喜陛下得一英才,这顾况是泌公的高足。”

李泌的弟子?

怪不得顾况的文章能够写到自己心里去,这一套文质交替的理论,用在自己继位中,彰显出了灵武登基的昭昭天命。

可是李辅国一说是李泌的弟子,皇帝心中有些疑惑。

李泌是皇帝身边的近臣,打听到考题不难,李辅国这么一提醒,就让李亨心中有了疙瘩。

如果是李泌点拨的呢?

李亨抽出顾况的卷子,却放在了韦应物的卷子下面,紧接着他看到了王成伟的卷子。

“好!好!妙极了!”

第四百五十五章 钦点

看到了王成伟的文章,李亨只觉得全身舒畅。

特别是王成伟最后的建议,改元,这才是切中了李亨的心思。

至德这个年号是当年李亨定的,可是后来知道了“至德”曾经是南陈后主使用过的年号,而平叛战争一直进行的不顺畅,向来封建迷信的李亨也觉得有些晦气。

更重要的是灵武登基仓促,总让人李亨觉得不够正式,而改元正好可以顺应自己光复两京的功绩。

只要迎接回蜀中的上皇,那自己这个皇位就真正稳妥了。

王成伟这篇文章,抓住了李亨心中最需要的东西。

而这篇文章对于国家路线的谏言,也和修道者讲究的阴阳平衡暗暗相符,更是戳中了李亨的心思。

“拿朱笔来!”

裴冕故意将王成伟的考卷放在最后一个,皇帝看完了之后果然非常的满意。

李辅国立刻让人拿来朱笔,李亨提起朱笔在王成伟的考卷上点了一下,又让李辅国盖上玺印,这就是钦点了王成伟为本科的状元了。

李辅国凑趣说道:“恭喜圣人,贺喜圣人,我大唐又多了一批英才!”

李亨满意的笑了笑说道:“大将军,上次朕已经下令,以后宫中不要再称圣人了,寡人岂敢妄自称圣人。”

李隆基在朝的时候,百官皆称呼他为圣人,这也是李隆基独创的称呼。

李亨喊了半辈子的圣人,对这两个词有些ptsd了,前阵子下旨自己是人间帝皇,不敢妄自称圣人。

李辅国刚刚从下面回来,他立刻明白了李亨的心思,笑着说道:“陛下平定乱世,光复两京社稷,这样的功劳还不能称之为圣人吗?”

“圣人者,至人也。”

“开创天下者难,中兴天下者更难,汉光武帝能称宗道祖,陛下称呼为一圣人又如何?”

这顿马屁拍下去,李亨的心情好了很多。

似乎被叫做圣人,感觉也不错?

听完这些,李亨也不纠结称呼,直接对李辅国说道:

“就按照礼部拟定的名词放榜吧,朕看这个王成伟的籍贯是陇右,怕是寒门子弟,让内府拨下一些钱来,闻喜宴不能办的太寒酸。”

“圣人正是思虑千里,新科状元接到旨意一定会感恩涕零的!”

李辅国捧着再次封好的匣子,向着殿外走去。

等走出殿外,李辅国突然对身边的太监说道:“我不在的这些日子,孙宫令是不是太忙了?”

孙宫令就是刚刚那个抢小太监功劳的中层太监,李辅国身边的太监立刻明白了,笑着说道:

“干爹,小的们明白了,今天就解了姓孙的差事,让他去掖庭替皇上效力。”

“能干就让他多干点活儿,明白了吗?”

“明白!”

刚刚出了风头的孙太监不知道,自己马上就要体验云霄飞车的感觉了。

李辅国走到门口,招呼来刚刚两个被抢了功劳的干儿子。

“干爹,孩儿无能!”

两个太监跪在地上,李辅国冷笑说道:

“你们两个是无能!在宫里这个地方,不抢你就要被人抢,这个道理早明白总比死之前明白好。”

“你们两个起来,皇上点了陇右王成伟为状元,这个消息你们送去皇后和延光公主那边,两位贵人自然会给你们赏赐。”

“下次办事机灵一点!”

“多谢干爹!多谢干爹!”

两个太监连忙磕头,礼部还没有张榜,状元是谁的消息自然非常有价值。

张皇后和延光公主都是出了名的打赏下人出手阔绰,这也是李辅国补偿两个干儿子。

两个小太监欢天喜地去送信,李辅国这才将匣子交给使者,火速送往了长安。

不过皇帝想要改元,这个更重要的消息,李辅国却没有告诉张皇后。

他和张皇后虽然是政治上的盟友,但是对于推举南阳王夺嫡的事情,李辅国却有别样的心思。

广平王李俶,在皇帝还在东宫的时候,就已经参与政务了。

东宫是天下兵马大元帅,包括郭子仪在内的一种军方将领,都支持东宫。

南阳王和广平王夺嫡,李辅国实在是不看好南阳王。

更重要的是南阳王的身份。

张皇后收南阳王为嫡子,可是毕竟南阳王不是张皇后的亲儿子,而且南阳王这个年纪认的妈,恐怕也培养不出什么母子之情。

聪明人都明白,之所以张皇后把南阳王抬出来,只是因为自己的儿子太小了,需要一个过渡。

换句话说,这是个抢座位的游戏,南阳王只是推出来占住座位的,张皇后最终目的是要推自己的亲儿子登基。

对李辅国这样的政坛老手来说,张皇后这个想法未免有些异想天开了。

李唐皇帝的宝座,是能让你随便玩的?

且不说南阳王本来就是成年的皇子,自己本来就有野心。

他和张皇后之间也不过是互相利用的关系,双方本来就不是一条心。

就算是助了南阳王夺嫡成功,那等到张皇后的亲儿子长大之后又要再夺一次嫡。

这难度可不是一加一等于二,而是稍有不慎就是万劫不复。

李辅国不是傻子,他又不是没有选择,和张皇后合作,只是因为张皇后开的价码高一点罢了。

李辅国喊来了自己身边的小太监,低声吩咐道:

“你去东宫,把陛下想要改元的消息透过去。”

这个小太监更加乖巧,他什么都没多问,就悄悄离开李辅国身边的队伍,向着凤翔府的东宫府上而去。

公主府上,延光公主接到了太监的情报,立刻命令身边的婉儿给了小太监一块金饼赏赐。

小太监喜笑颜开的说了一些吉祥话,这才高兴的退出去。

延光公主对着侍女婉儿说道:

“你让人通知都督府留后院的商留守使,告诉他这个好消息。”

婉儿立刻找了一个办事妥帖的下人,让他去通知商博。

这段时间,在商博的经营下,公主府更是被绑在陇右的战车上。

商博先是把畅销的陇右货物,都交给延光公主的皇庄经营。

一方面皇庄本来就能免税,通过延光公主蹭一个政策优惠,遇到公卿贵族来买东西也不敢赊账。

另外通过利益均沾,也让延光公主和陇右捆绑在一起。

专营几种陇右的货物,让延光公主发了大财。

如今公主府出手阔绰,在整个凤翔府都是出了名的。

举行各种宴会,资助贫寒的官员,培养自己的势力。

这些都是需要花钱的,也正是有了钱,延光公主才成为当今皇帝诸多女儿中最受宠的一个。

延光公主又不是无知少女,自然知道拿钱办事的道理。

宫里的情报,朝廷的动态,她都会留意搜集,再让人把消息送到留后院去。

张皇后也从小太监得到了新科状元的消息,张皇后皱着眉头说道:“辅国大将军还有其他话吗?”

小太监迷茫的说道:“辅国大将军只让奴通报这个消息,没有其他的吩咐。”

张皇后点点头,身边的侍女拿来一块银饼,交给这个小太监。

小太监欢喜的将银饼收下来,这才一步步退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