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盛唐从召唤玩家开始 第335章

作者:肥鸟先行

负责监察百官,上可以进谏君王的御史中丞最为贵重。

崔器刚刚就职不久,自然明白李亨惩办这些叛臣的想法,提出了这么一个激进的方案。

而大理寺卿李岘在上皇时期就是大理寺卿了,他作为一名精通唐律的司法专业官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贼陷两京,天子南巡,人自逃生,这些附逆者不分青红皂白的处死,有违圣人教诲的宽恕之道。”

听到大理寺卿李岘这么说,崔器立刻激动的说道:“贼唐不两立!这些从贼的叛逆,难道不该处死吗?”

大理寺卿李岘也不退让,他坚持说出了自己的意思:

“天子南巡,人自逃生!”

在场的三人都听出了李岘的意思。

是上皇这个天子逃生在先,上皇逃离长安,违背了君臣之间的契约,臣子在这种情况下寻找出路,也是无罪的行为。

隋唐时期的儒家,还没有发展到后世宋儒那样的君权至上的地步。

这种君臣契约,臣子对君主并没有无限的责任,不少官员比如王维这样的,是天子抛弃百官公卿逃离长安在先,他们才落入敌手不得不从贼的,所以李岘认为罪责并不在他们。

崔器指着李岘说道:“难道你还要治上皇的罪过吗?让上皇来大理寺受审吗?”

李岘也涨红脸说道:“如今河北未平,叛军那边还有很多附逆的官员,怀柔处理才能让他们重新归顺朝廷,如果赶尽杀绝,那这些人都会随着伪燕朝廷顽抗到底了。”

看到双方的火药味道越来越大,刑部尚书李晋连忙打圆场说道:

“李寺卿,崔中丞,我们都是为了朝廷办事,不要吵了。”

“要我说还是要上呈陛下圣裁。”

崔器和李岘互相对视了一眼,也认可了李晋的办法,交给皇帝圣裁是最稳妥的办法。

单涛和贾英送完了犯人之后,这趟差事就顺利完成了。

押送犯人的任务经验入账,单涛和贾英又接到了一个新任务,去兵部交解差事。

兵部也在南衙皇城里,上缴了关防和令符之后,兵部员外郎卢尚对着单涛说道:

“单旅帅,兵部现在有条令,你们可以调入长安为将,补充长安城内的缺额。”

单涛和贾英对视了一眼,他们身上的职位是睢阳军中的职位,本来押送完毕之后,他们还要返回洛阳回归张巡的麾下。

但是听到这个兵部员外郎这么说,单涛和贾英对视了一眼,单涛开口问道:

“不知道兵部对我们兄弟有什么安排?”

卢员外郎笑着说道:“现在长安刚刚光复,不少地痞无赖还在长安城浑水摸鱼,京兆伊找到了我们兵部的吕侍郎,希望从军中挑选一些得力的军将协助维持长安治安。”

“按照以前的规矩,长安每个里坊都设立一座巡街铺,三个巡街铺设一位巡街使,单旅帅的军资和功劳,足以担任一名巡街使了。”

这下子单涛也犹豫了。

大唐长安城管理治安的叫做不良人,他们工作的衙门就叫巡街铺。

巡街就是在街头巡逻的意思,等于后世巡逻的民警。

而巡街铺就等于是派出所,而一个巡街使要管理三个巡街铺,等于手下管着三个派出所的分局局长。

这已经算是个不错的职位了,单涛有些心动了。

第四百三十五章 人口陷阱

李泌和张天伦一行,从酒泉出发翻越了沙漠,终于抵达了瓜州。

瓜州,作为建宁王的“龙兴”之地,李泌见到了和河西不一样的风貌。

大水峡铁厂的滚滚浓烟,为了炼制钢铁而燃烧的煤炭黑烟,整个瓜州城就笼罩在烟雾中。

大水峡铁厂和附近的铁匠工坊是管制地区,张天伦和李泌自然进不去,他们只能进入瓜州城内。

因为铁厂和铁匠工坊需要大量的工人,而铁厂附近的污染实在是太严重,所以大量的人口涌入瓜州城。

在瓜州城外,各个铁匠工坊通勤的马车装满了工人之后,就被送到工坊上班。

到了下班的时候,这个车站更加的热闹,都是各个工坊下班送回来的工人。

如今一家工坊能不能招到工人,也要看这家工坊有没有接送上下班的马车。

而大水峡铁厂的福利待遇更加好,不仅仅有最新的马车接送,而且在车站边上还有专门的铁厂的食堂,可以提供早餐和晚餐服务。

原本瓜州城外临时聚集马车的车站已经改建,全部铺上了水泥地面,又盖上了遮阳的顶棚,还摆上了一些长椅,可以让候车的工人们坐着休息。

张天伦和李泌坐的是酒泉和瓜州往返的长途马车,这种豪华马车非常的舒服,减震的弹簧让行驶途中的颠簸感大大降低,因为是豪华马车只是两人一个车厢,夜里还可以放平了椅背睡上一夜。

马车是早上到的瓜州城,张天伦立刻拉着李泌进了城。

“这城外的烟尘实在是太大了,进城就能好一点了。”

果然随着张天伦进了城,李泌也觉得呼吸顺畅了很多。

此时的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瓜州靠着大水峡铁厂和大量的铁器工坊,已经成为了陇右的铁器制造中心。

几乎整个瓜州城的人口,都在从事铁器相关的工作。

街上的店铺除了少部分的粮食和生活用品商店,几乎都是和铁器相关的店铺。

李泌好奇的打量这座城市,城市中的空气中都弥漫着烟尘和火焰的味道,但是城市还算是整洁。

衙门雇佣的清洁工正在清扫街道,大量的垃圾从各家各户边上的垃圾点被集运到驴车上,运送到城市外的集中处理站。

李泌看到了在各家各户屋檐下的铁皮管道,各家各户都大门洞开,主妇们都拿着木桶在这些管道下接水。

李泌好奇的指着官道问道:“这是什么?”

张天伦瞥了一眼说道:“哦,这个,自来水。”

“自来水?”

张天伦说道:“就是引水管道,因为大水峡如今断流了,所以瓜州衙门开挖了一条引水渠到河里,这些河水送到水塔里消毒之后,就用这些管道送到百姓家里了。”

李泌吃了一惊,类似的设施他在长安城里也见过。

不过那种专门的引水管道,都只有皇室和权贵才有资格使用,但是在瓜州竟然直接铺设在街头,让每一户的百姓都能使用。

看到李泌吃惊的样子,张天伦说道:“这有什么,不就是个供水系统吗?可惜这些管道的气密性不行,要不然暖气管道也可以弄起来了。不过听说沙州已经开始使用暖炕了,瓜州也在修暖炕做过冬的准备了。”

对于张天伦言语中听不懂的词语,李泌已经懒着询问了,他只是好奇这样一个供水系统,需要投入多少的钱啊。

之前在酒泉听说陇右富庶,李泌一开始都是不相信的。

可是亲眼所见之后,瓜州就已经这么富庶了,沙州肯定会更加的繁华。

张天伦说道:“去沙州的车票已经卖光了,我们今天还是在瓜州留宿一天吧。”

李泌自然对这个安排没有意见,他也对瓜州这座城市充满了兴趣。

金张掖,银武威,是说明这两个地区非常适宜粮食种植,是可以养活大量人口的农业地区。

但是酒泉和瓜州建城,就完全是出于军事上的需要了。

酒泉是河西走廊的出口,瓜州靠着玉门关,是陇右的入口。

这两个州都是朝廷户部名册上的“下州”,也就是人口稀少的州府。

可没想到真正到了酒泉和瓜州,竟然要比关中那些大城还要繁华。

张天伦带着李泌找了一家干净的旅店,等安顿下来之后,李泌喊来了店小二。

“小二,瓜州本地有报纸吗?”

伶俐的店小二立刻说道:“这位客官,瓜州可是有好几份报纸的呢,您是要哪份报纸?”

李泌有些诧异,在河西三镇中,武威、张掖和酒泉都只有一份本地的报纸。

除了《张掖日报》是日报,酒泉和武威都是两日一刊。

虽然对于李泌来说,两天就能凑足这么多版面的新闻和文章,这些报刊的编辑已经是效率惊人了。

不过这些日报其实都是转发的《陇右日报》的新闻,沙州《陇右日报》的文抄公玩家们,对于各地日报的文抄公行为愤怒不已,甚至还向建宁王要求这些地方日报立刻停止这种中译中的行为。

不过这个官司打到了建宁王面前也就没了下文,不过陇右都督府倒是出台了一道命令,以后所有报纸要公开发行,都需要在都督府备案。

没想到瓜州竟然有好几份报纸。

李泌来了兴趣问道:“瓜州有哪些报纸,能不能介绍一下。”

这个店小二也是个聪明伶俐的,他笑着说道:“那就要看客官是哪一类人了?”

“我是哪一类人,和看什么报纸有什么关系吗?”

店小二笑着说道:“当然有关系了,客官听我慢慢说。”

“咱们瓜州有这么几份报纸,首先是《陇右日报》,这报纸是给真正的官老爷们看的。”

“《瓜州日报》是给觉得自己应该当官老爷的人看的。”

“《每日经济报》是给不是官老爷,但是认为商人应该管理陇右的人看的。”

“《娱乐报》是给官老爷的夫人们看的。”

“《春周刊》是给不关心谁是官老爷,只关心故事和插图是不是诱人的人看的。”

李泌愣了一下,随即明白了这个伙计说的意思。

他哈哈大笑说道:“那就给我都买一份回来吧。”

伙计拿着钱,喜滋滋的走出了旅店,不一会儿抱着一堆报纸回来了。

李泌关心的是陇右的大事,首先拿起来的自然是《陇右日报》这样的第一流的大报纸。

第一版是陇右最近的大新闻,其中最著名的新闻就是张掖和酒泉之间的铁路动工的消息了。

这条铁路使用铁轨,预留了使用蒸汽机的设计,是张掖酒泉共同出资的大项目。

和酒张铁路相对的,另外一个重大的项目,就是当金山口的蒸汽车头的短徒运行测试成功了。

虽然只是十公里的路程,但是在陇右上下似乎对于这个蒸汽机非常的重视,将之视为国之重器。

李泌也没有见过蒸汽机,也不了解蒸汽机到底有什么作用,按照文章介绍的,这似乎是一种通过蒸汽驱动的水车?

不过能让陇右上下这么重视,应该也有过人的地方吧。

除了这两个时事新闻之外,另外一则让李泌重视的,是刊登在二版的一篇策论。

这篇策论使用的是比先秦古文更容易理解的半白话,李泌知道整个陇右都在推进了“古文运动”,简化衙门之间文书的行文方式,尽量使用更加简洁的“古文”,而不是讲究四六骈文押韵的“今文”。

上一篇:重生:崛起香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