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盛唐从召唤玩家开始 第284章

作者:肥鸟先行

更何况日本拥有金山!

在这个贵金属就是货币的时代,拥有金银矿产自然就是原罪。

日本的金山就足以支撑玩家嚷嚷着出兵海外殖民日本了。

可本来陇右距离大海非常的遥远,想要殖民日本应该是“游戏”中后期时候的事情了。

但是段文昌却看到了另外一种可能。

大迂回战略就是要占领辽东,如果占领了辽东,那岂不是就能出海占领新罗和日本?

段文昌立刻激动起来。

现在的大唐是历史上少见的温暖期,辽东的很多港口冬天都是不会结冰的。

只要走北方航线,以新罗为跳板,就能直接进入日本列岛。

这个计划有搞头,段文昌立刻将这个想法埋藏在心里。

如果大迂回战略能够成功立足辽东,段文昌就准备拉几个志同道合的玩家,在辽东发展航海业!

不过当务之急,还是先和渤海国联系上。

方国寿说道:“从庞亚威发来的消息,现在松漠都护府的契丹部落长期受到伪燕的压迫,契丹八部也是忠心于大唐的藩属国,也是可以争取的对象。”

“契丹八部和渤海国应该是有联系的,我们先进松漠都护府,再通过契丹人联系渤海国。”

段文昌点点头,护送着方国寿继续向东,金色的广袤草原已经渐渐消失。

看着脚下的肥沃的黑色土地,一行人终于踏上了东北的土地。

第三百八十四章 购粮

渤海国,自从上皇册封渤海国主为渤海郡王之后,渤海就成为大唐的藩篱,成为大唐朝贡体系中的一员。

加入大唐朝贡体系,给渤海郡国带来实际上的好处。

渤海的商船可以停靠大唐的港口,可以平价购买大唐的货物,还能够与同为大唐朝贡体系里的日本做生意。

如今的渤海郡王名叫大钦茂,如今已经在位长达二十年了。

自从被大唐使者册封登位之后,大钦茂就积极学习大唐。

他仿照大唐的制度,建立了“三省、六部、一台、七寺、一院、一监、一局”的政治机构。

又以上京龙泉府为中心,设立五京(上京龙泉府、中京显德府、东京龙原府、西京鸭渌府、南京南海府),建立府、州、县建制。

大钦茂除了引进大唐的制度之外,也积极派遣遣唐使,在大唐学习先进的文化。

如今渤海国的满朝公卿都说汉语,整个渤海国的官府衙门使用的公文都是汉文。

其实不仅仅是渤海国如此,新罗、日本也是如此。

大唐的影响力深深的根植于这些国家的底层架构中。

要继续学习大唐,就要继续汉化。

继续汉化,就要继续学习大唐。

只要大唐的经济文化和政治向心力还在,那这些朝贡体系中的小国就会一直向大唐靠近。

大钦茂是一名聪明的君主,自从安史之乱爆发后,大钦茂立刻将国都从中京显德府(今吉林和龙),迁至上京龙泉府(今黑龙江宁安)。

之所以迁都,大钦茂是知道北镇三军的尿性的。

安禄山是靠着军功起家,而他的军功大部分都是在东北打出来的。

河东三镇靠着大唐朝廷的支持,不断的攻打北方的胡人。

渤海国虽然距离安禄山的地盘还有些距离,但是自从伪燕起兵之后,一直在东北抓生番送到前线去。

所谓的生番,就是还没有走出山林的落后部落。

生鲜卑、生韦室、生靺鞨,都可以被当做生番抓到前线去。

而安禄山起兵之前,也曾经派遣使者来渤海国,要求渤海国一起发兵。

渤海王大钦茂靠着称病躲过了安禄山的使者,但是渤海国的中京还是距离三镇太近了,所以大钦茂立刻将国都迁到了上京龙泉府。

中京显得府是大钦茂继位之后一直在建设的首都,迁都让大钦茂很心疼,但是他也知道,安禄山这些年吊打北方各部族,在东北能让小儿止哭。

大唐更是渤海郡国不能得罪的,这两边都不是区区渤海郡国能够得罪的起的。

既然得罪不起,那就躲到北方去,反正他们靺鞨是不畏惧寒冷的。

只是让这位渤海郡公大钦茂郁闷的地方,是大唐出售的商品越来越少了。

渤海国善于制造沿海航行的大船,在渤海国最高机构中,六部之中信部尚书最贵重。

而信部就和大唐的工部一样,是掌管营造的部门。

渤海郡国的工匠们,能够造出巨大的船沿着海岸线航行。

这些船来到了山东半岛甚至深入到江南进行交易,然后再沿着海岸线北上新罗或者绕过新罗直接去日本。

可是如今山东半岛还在战乱中,而江南全部的赋税收入都送上了漕运船,在江淮转运使,判盐铁院事第五琦的筹措下,向凤翔府和前线的军队输血。

这种情况,渤海国能够买到的货物自然大大减少。

没有大唐的货物,渤海国的贸易就玩不转了,迁都之后几个重要的码头也迅速的冷清了下来。

这也让大钦茂非常的头疼,要知道贸易可是渤海国的命脉。

大钦茂精心建立的贸易系统,从大唐采购丝绸漆器珠宝奢侈品,运输到日本换取日本的金子和粮食。

再用日本的金子在新罗购买人参、东珠、貂皮和粮食,装满了货物送到大唐的码头去贩卖。

不过渤海国的最大宗贸易,还是粮食。

要知道在开元天宝年间的江南道,因为丝绸价格的一路走高,导致原本是粮食主要产地的江南道地区,竟然要从渤海国进口粮食。

大量百姓将农田改种为桑田,在家里纺织成丝帛再送到市场购买口粮,换取其他生活用品。

唐代的时候帛和丝都是可以直接当做货币使用的,而盛世的江南道就是帝国的铸币厂,大量的丝绸被制造出来,又被繁华的贸易所吸收,整个社会风气都开始崇尚奢靡。

江南道从粮食的主产地,变成了粮食的进口地。这也是大唐繁荣的海上贸易,才让江南的百姓能够低价买到粮食。

可是现在江淮虽然没有遭遇兵灾,但是征兵徭役还是很多的。

第五琦就任江淮转运使,通过建立盐院垄断盐业后,百姓的生活成本进一步上升。

现在很多桑田都又重新改为了农田,这样的乱世中粮食要比丝绸更有安全感。

让大钦茂发愁的,就是整个渤海国的立国之本受到了冲击。

如果没有三角贸易,渤海国要如何发展呢?

就在这个时候,内侍向大钦茂汇报:

“国主,大唐建宁王使者求见。”

建宁王?

大钦茂是很关注大唐局势的,不过一时之间他竟然么想到建宁王是谁?

一阵恍惚过后,大钦茂这才想起来,建宁王是如今大唐皇帝的次子,坐镇陇右的大唐亲王。

建宁王的使者?

建宁王是陇右都督,而大钦茂是渤海郡国的国主。

陇右和渤海,一个帝国的西疆,一个是帝国的东陲,可以说是完全风马牛不相及啊。

可是建宁王毕竟是大唐的亲王,大唐是天朝上国,大钦茂也不好摆架子不见。

风尘仆仆的方国寿换上了大唐的官袍,自从月初进入东北后,方国寿一行人马不停蹄向渤海国都奔来。

他们顺路去了松漠都护府,却发现契丹八部早就已经远遁,联络契丹进攻安禄山的计划是没戏了。

这一路上方国寿更是感觉到了北方三镇的强大。

伪燕后方已经空虚到这个地步了,这些北方胡人依然是闻风丧胆。

像是松漠都护府的契丹八部,被伪燕扫荡了几次之后,吓得一路跑回了兴安岭中。

这一路上向北逃亡的部落更是不计其数,让段文昌好一阵感慨。

“不愧是盛世大唐啊!”

方国寿则淡淡的说道:“中晚唐河东边镇经常叛乱,还经常会被朝廷攻打,但是依然能够稳稳的压住北方的胡人。”

“大唐确实是武德昌盛了。”

不过还好有游戏里的电子地图,方国寿一行人经过十天的长途跋涉,终于踏入了渤海国的国境。

亮明身份之后,方国寿还是一路疾驰,终于抵达了上京龙泉府。

大钦茂倒是对建宁王的使者非常的尊重,他换上了大唐赏赐的郡王服饰,然后在“黑水堂”中亲自接见了方国寿一行人。

渤海国设立五京,又按照五行之说建造宫舍。

上京龙泉府属于水行,黑水堂就是一座靠近图门江的小型宫殿。

整个黑水堂的主要建筑朝贡殿,是一座用木头地板铺设的大殿。

整个大殿都是大唐风格的建筑物,六根立柱支撑起穹顶。

用鲸鱼油脂制作的大型油灯,将朝贡殿照的灯火通明。

方国寿用无可挑剔的礼节向渤海郡王表达了尊敬之后,又命令手下抬上来两个大箱子。

大钦茂疑惑的看着两个大箱子。

方国寿打开箱子,大钦茂立刻从王座上站了起来。

只看到一个箱子里都是精美的珠宝首饰,各种宝石和香料,都是这个时代最畅销的货物。

而另外一个箱子里都是五颜六色的布匹,虽然没有丝绸闪亮,但是颜色之鲜艳是大钦茂从没见过的。

方国寿接着从另外一个小匣子里拿出一尊精美的镀金佛像。

这下子大钦茂更是挪不开视线了。

渤海国敬佛,大钦茂也是虔诚的信徒。

这尊佛像栩栩如生,表情动作都精美无比。

上一篇:重生:崛起香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