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盛唐从召唤玩家开始 第243章

作者:肥鸟先行

颜真卿好言说道:“我这次去灵武,绝对不会袒护任何人的。”

张端阳神色轻松的说道:“这事情和我家王爷无关,再说了,祥瑞之事,难道就一定是假的吗?”

张端阳微微一笑,接着拿出一张字帖说道:

“这是我最近所写的字,还是请清臣兄品鉴一番吧!”

这是张端阳从柳公权的《玄秘塔碑》上临摹所写的,也是他最近最得意的书法作品。

张端阳发现,自己在游戏里的这具身体,对于毛笔的控制力更强。

又在和颜真卿的讨论切磋中书法技艺大进,如今张端阳都在游戏里临摹练习书法了。

颜真卿打开字帖,看到字后大喊道:“好!”

一个个力透纸背的字跃然纸上,张端阳所写的是一首诗。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看到最后一句的时候,只觉得字和诗相互呼应,当真写出了万马其冲,气吞万里如虎的气势来。

颜真卿看着字帖爱不释手,他忍不住说道:“好字!更是好诗啊!”

第三百四十四章 王家的选择

王峻带着家族老幼,终于顺利的从灵武踏入了凉州的地界。

这下子王峻终于松了一口气,不知道为什么,仿佛只要踩在了凉州地界上,就已经安全了。

登记户籍,消毒处理,王家几十口人在检查站待了两天之后,终于踏上了前往武威城的路。

凉州对于他们这些前来逃荒的人非常的优待,隔离期间每顿都有免费的食物。

中午还有一种奇怪的肉食,士兵们称呼为午餐肉,味道虽然比不上真的肉,但是也相当鲜美了。

一路从太原颠沛流离到这里,王家上下已经非常知足了。

最终王家被安排在了距离武威城不远的沧水、沧南等五个村子里。

按照河西的规定,是不允许大家族聚集居住的。

王家按照血脉亲族被拆分成了十七支,以小家庭的形式分到了田地。

每户人家按照人口的数量,分到了相应的田地。

竟然真的分到了田地,王家上下也觉得非常的惊奇。

王峻家里有父亲王茂,母亲吴氏,王峻自己没有有成家,所有没有被分出户。

王峻的大哥早死,留下嫂子和小侄子,王峻下面还有一个妹妹。

父亲、母亲、嫂子、妹妹和侄子,都分到了相应的田地。

这让王峻非常的惊喜,要知道均田制是诞生于大隋,在开皇年间女子是可以分田的。

但是到了隋炀帝继位之后,女子就没有田可以分了。

到了大唐,女子不能分田,未成年的男丁也不得分田了。

没想到陇右的女人和孩子还能分田,虽然女子和孩子分到的田只是成年男人的一半。

但是王家分到的田,但是只要好好耕种,绝对够王峻一家吃喝了。

只要好好耕种,还能够存下余粮。

而村子里男人种田,农闲的时候还能去村子里的工坊打工。

这样子算下来,一个自耕农只要踏实肯干,养活全家绝对不成问题。

这也是为什么逃亡陇右的百姓这么多的原因。

在这样的乱世,能够安稳的种田养家,已经是人间乐土了。

王峻又想到灵武,虽然没有遭遇兵灾,但是灵武土地兼并非常严重。

常年的徭役让百姓破产,可是这些破产百姓的田地要不被本地的豪强瓜分干净了,要不就是直接被官府没收高价出售。

王峻将太原的产业全部变卖,本来准备在灵武购田的。

王峻在灵武找了不少关系,都没有找到养活足够一大家族的田。

可没想到在凉州竟然直接按照丁口分田,这都让王峻一家十分的惊喜。

有了田,那就饿不死了,王家彻底安心下来。

安置下来之后,王峻的父亲王茂,召集了所有王氏族人开会。

古代的大家族之间的联系极强,虽然凉州有法令拆分这些大家族居住,但是无法阻止他们凝聚在一起。

这也是古代宗族社会的强大惯性,就来现代社会也还有宗族力量的残存。

玩家们自然也知道这一点,不过分产分户,也确实会削弱大家族的影响力。

而分到零星土地的小家庭,也不可能和以前一样完全不从事农业生产。

尽量打散大家族,让他们变成自耕农小地主,这就是薛虎的目的。

完全肢解宗族,这可不是一道法令就能完成的。

只要抑制这些大家族兼并土地的欲望,薛虎就达到目的了。

当年大秦商鞅变法,秦国要求男子成年必须分家。

秦国境内宗族势力大大削弱,这也为秦始皇荡平六合打造了经济基础。

可是秦代覆灭之后,原来大秦占据的关中地区,迅速涌现出不少豪强大族。

由此可见宗族势力的强大生命力。

虽然名义上分了户,王茂召集族人开会,还是一个不落的都来了。

今天要讨论的是王家兴办产业的事情。

这几日王茂在王峻的陪同下,跑了周围几个乡里。

凉州的工坊可以说是欣欣向荣。

造纸、制衣,成了家族最后选定的两个产业方向。

今天王茂召集大家开会,就是为了商定到底投资什么。

王茂家的屋子有些狭小了,不过族人们依然安静的坐在地上,等待王茂开口。

王茂清了清嗓子说道:

“大家已经看到了凉州的安定和繁荣。”

“说实话,在峻儿和我说凉州这么繁华的时候,我是不相信的。”

“可是如今亲眼看到了,凉州要比峻儿描述的还要繁华十倍!”

“中原的战乱不知道几时才能平定,今后我们这一支就要扎根在凉州了。”

众人欣喜中带着一丝不舍。

如果不是时局动荡,谁又愿意背井离乡呢。

但是如今太原已经待不下去了,一路走过来只有凉州是最宜居的。

如今家家户户已经授田,能够在凉州安居下来,已经是乱世中最大的幸运了。

王茂继续说道:“这几天我和峻儿一起,考察了凉州的工坊。”

“我知道,很多族人觉得应该购置田亩,但是我也打听了,凉州官府抑制土地兼并的决心是非常大的。”

一名族人说道:“族长,官府再抑制,我们买田种田,官府还能管的着吗?”

王茂说道:“官府管不着你买田,但是凉州实行一种累进税制。”

“人均田地越多,交税的比例就越高,如果是一户人家良田千亩,那就要上缴七成的租庸,那买田还有什么意义?”

众人倒吸一口气,正常租庸调也就十分之一,凉州竟然用这种方法来抑制土地兼并。

王茂继续说道:“我也和不少工坊主交流了,工坊赚的钱可不比种田收租少,而且兴办工坊还有免役的补贴,别人能做我们王家也能做!”

这时候的世家大族,还没有后世读书人鄙视商业和生产的想法。

像是太原王氏这样的家族,也会安排子弟从事商业。

偌大的家族不可能完全靠着种地维持,对于开工坊的阻力也不是很大。

统一了认识之后,王茂继续说道:

“不过开什么工坊,还是要好好合计一番的。”

王茂一一说道:“首先是酒坊,大家都知道陇右的烈酒吧,之前在灵武酒楼里高价出售的烈酒,就是陇右产的。”

“不过我和峻儿首先排除的,就是酿酒这门生意。”

看到下方不解的族人,王茂解释道:

“在凉州酿酒,需要到官府申请牌照,要不然就是私酿,被盐铁税司抓到就是要封停罚款的。”

“除了要申请牌照之外,每个月用来酿酒的粮食份额,也都是官府核定的。”

这下子有见识的族人明白了,为什么王茂首先排除了酿酒的生意。

牌照这个东西活动一下关系还能搞到。

可是配额就麻烦了。

酒是粮食酿造的,如今这个乱世还有不少人吃不饱饭。

如今中原早早就颁布了禁酒令,禁止百姓私自酿酒。

这就是为了先保障口粮。

如今陇右富庶,还能有多余的粮食酿酒。

可如果情况有变,官府肯定要收紧粮食配给的额度,到时候没了原料,也就酿造不出酒了。

上一篇:重生:崛起香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