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盛唐从召唤玩家开始 第220章

作者:肥鸟先行

皇帝不能无钱!

皇帝怎么会没钱呢?

可是国库里的钱,并不代表皇帝能够私人支配的钱。

国库的钱可以用来给官员发俸禄,可以给军将发赏钱,但是用国库一分钱,上至宰相下至小小的度支郎都在盯着。

皇帝想要拿出一些钱给赏赐一下心爱的妃子,奖励一下心腹爱将,国库都要说三道四,甚至直接封驳皇帝的用款请求。

李亨逐渐明白了,国库的钱并不是自己的钱,真正能够自由支配的,是内帑中的钱。

这一次建宁王向自己进献一万头牲畜,让李亨再次想起了这个能干的儿子。

儿子送给老子的,当然是内帑的钱,李亨派去了内侍省的心腹宦官鱼朝恩,命令他将建宁王送抵凤翔府的马牛羊清点,送入内帑之中。

可今天派出去的鱼朝恩回报,户部也接到了消息,派出了度支郎元载在城门口拦截这批马牛羊。

结果是双方争执了半天,也没能决定到底把这些马牛羊送入国库还是内帑。

“大家恕罪!”鱼朝恩跪在地上,对着已经脱去了朝服的李亨说道。

在大部分时候,李亨还是一个宽厚的皇帝。

多年战战兢兢的太子生涯,已经磨去了他的棱角,李亨的耳根子软,是整个内廷都知道的事情。

但是今天的皇帝却和以前的不一样,此时他坐在御塌上,冷冷的看着门外。

李亨实在是想不明白,同样是做皇帝,自己的父皇,也是上皇李隆基能够操弄群臣,雷霆雨露俱是君恩,大臣们对上皇顶礼膜拜,言听计从。

李亨还记得上皇为杨玉环所办的极乐之宴,那真的是用美酒倒满了池子。

在那天的宴会上,李白醉倒在酒池边,高力士捧着李白的靴子,写下了赞美杨玉环的诗篇。

李亨也参加了那场极乐之宴,除了巨大的酒池之外,整个宴会所有的酒杯都是金子打造,巨大的殿堂中点满了名贵的香料。

各种连身为皇子的李亨都没见过的珍奇食物搬上来,甚至在那个上元节李亨还吃到了杨玉环最喜欢的荔枝!

这是何等的奢靡,何等的华丽的一夜啊。

上皇能这样烧钱,自己的儿子给自己送礼,户部还要来抢。

李亨不明白这些朝臣为何这样对待自己。

可是如今的时局,还要靠这些朝臣的支持。

李亨说道:“罢了罢了,朕要这些杂畜,也是为了赏赐给士兵们的,既然户部要,就交给户部好了。”

大概是皇帝也觉得憋屈,他又说了一句:“若是军汉再讨赏,以后让他们找户部讨去!”

鱼朝恩听完这些,更是跪在地上长长不起,带着哭腔说道:“奴无能!让大家蒙羞了!”

接着砰砰砰的磕起响头来。

李亨听着声音不忍心,鱼朝恩是在东宫就陪伴自己的太监了,他说道:“这事情不赖你办的不好,下去吧下去吧。”

本来皇帝以为自己退让了,百官也就消停了,可是让他没想到的是,第二天的大朝会上,又有大臣跳出来骑脸输出了。

首先是一名年轻的御史出列,弹劾元帅府判官颜允臧,弹劾他在青渠之战中作战不力,擅离职守逃离战场。

这份弹劾奏章呈上来之后,李亨心中咯噔一下子。

他先看了看站在重臣序列中的御史中丞颜真卿,发现对方的脸上毫无反应,又看了看宰相行列中的韦见素等人。

颜允臧是什么人,天下兵马大元帅是东宫太子,广平王李俶。

元帅府判官是元帅府的署吏,也就是太子的署吏。

而颜允臧又是刚刚就任御史中丞的颜真卿的弟弟!

更重要的是,当时颜允臧之所以擅离职守,临时从战场上退下来,都是为了保护从战场上逃回来的广平王!

对于这件事,皇帝自然是知道的,青渠之战的责任是太子急功冒进,强令郭子仪进军,皇帝也是知道的。

可是为了维护东宫,这件事自然被皇帝强压了下去。

清渠之战明明已经盖棺定论了,责任被郭子仪全部担走了。

现在御史跳出来弹劾颜允臧,这到底是谁的授意?

不会是颜真卿,皇帝很快做出了判断。

御史中丞名义上领导御史台,但是唐代御史职权极大,颇有些后世独立检察官的意思,往往各行其是,不完全听从御史中丞的指挥。

颜真卿就任御史中丞不久,还没有梳理清楚御史错综复杂的关系,他也不可能指使人上书弹劾自己的弟弟。

皇帝在几个嫌疑人的身上巡视,可是想从这些老狐狸的脸上看出端倪,实在是太难了。

这个问题自然不能在大朝会上议论,如果深挖下去对储君,乃至于大唐皇室的脸面都是重大的打击。

李亨也生气太子冒进,葬送了手上的精锐大军。

可是作为皇帝,他很清楚皇室的威信都是一体的。

维护东宫的面子,也是维护皇室的面子,更是维护皇帝的面子。

坐在御座上的李亨说道:

“清渠之战,宰相已经有了共议,主将郭子仪已经被朕处罚了。如今两京未复,文官武将还需要勠力同心,此时不宜再生事端。”

“韦相以为如何?”

李亨点了一个他觉得嫌疑最大的大臣问道。

宰相韦见素出列对道:“陛下所言极是,清渠之战已经盖棺定论,无须再议。”

李亨点点头,心中想着难道不是他指使的?

可是韦见素没有站回宰相的班列,而是继续说道:

“清渠之战无须再议,但是臣有本要奏。”

李亨心里咯噔了一下,涌起了不祥的预感。

可今天是大朝会,宰相要发言,李亨没有阻挡他的理由,只能任由韦见素说下去。

只听到韦见素说道:

“臣弹劾建宁王,陇右大总管李焱,虚报军功,搜刮民脂民膏谄媚献上!”

这句话说完,朝堂上议论纷纷。

李亨也没想到,前面御史重提清渠之战不过是虚晃一枪!

真正的杀招竟然是这里!

李亨更加确定,御史弹劾颜允臧是韦见素指使的,不过韦见素的真正目标,还是攻击建宁王!

清渠之战,朝堂上各方都有不得体的地方,刚刚李亨用朝堂共议压下了御史的弹劾。

但是现在韦见素弹劾建宁王,皇帝就没办法继续压下去了。

“这些老狐狸!”李亨暗骂一声,原来杀招在这里啊!

不过建宁王也是自己的儿子,这个陇右大总管也是自己封的。

李亨说道:“陇右距离中原道路遥远,要不然就让政事堂挑选几个精干的御史,去陇右调查一番再做判断。”

李亨想到的是缓兵之计,派御史去陇右,一来一回也要两三个月时间,只要能拖下去就好。

但是韦见素早有准备,他说道:“建宁王府司马李道源已经入凤翔府,回鹘求亲使也在鸿胪寺驿馆中,请陛下召两人御前对峙,那建宁王有没有谎报军功,自然一清二白了。”

第三百二十二章 上殿奏对

李亨心里咯噔了一声,韦见素这是图穷匕见了!

重提清渠之战不过是虚晃一招,真正的杀招还是建宁王进贡的牛羊上!

这帮老狐狸!

李亨的威望远不如上皇,没有多少施展政治手腕的空间。

韦见素是京兆韦氏的族长,京兆韦氏是京畿望族,在京畿地区拥有巨大的影响力。

这也是李亨要将韦见素拜为宰相的原因。

可是自古以来,皇帝和宰相总要争夺权力,李亨的政事堂中,几乎都是出自豪门大族。

这些豪门大族虽然也会内斗,但是在抑制皇权这件事上,也是不遗余力。

可是为了收复两京,李亨又不得不依仗这些豪强大族。

其实李亨也清楚,建宁王早就招致朝野非议很久了。

房琯能够就任河西节度使,不仅仅是他攀附上了太子。

更重要的是改马为桑这条政策,确实引起了豪强大族的兴趣。

河西之地肥沃,如果真的改马为桑能够搞起来,那可是一片的良田啊。

而且就算是日后朝廷反悔,想要重新在河西搞马政,那也要高价再将这些良田买回去才行。

房琯还没有到河西之前,就和当时朝堂中的达官贵人们谈好了买卖,不少人都派了家仆随着房琯去了河西,就等着吞掉这些上等的良田。

可是改马为桑被建宁王搅黄了,朝廷中这些官员自然气愤不已。

只不过以前对建宁王的攻击,都是一些御史上书,皇帝只要留中不发,也总能压过去。

没想到这一次韦见素直接上了大招,直接质疑建宁王上贡的这些马牛羊不是战场缴获的,而是从百姓手里搜刮的。

那样的话这件事的性质可就变了。

谎报军功,搜刮百姓,如果这两条罪行坐实,建宁王可就没办法翻身了!

大唐以军功立国,谎报军功一直都是大罪。

而以仁义为国本,搜刮百姓更是被天下读书人唾弃。

可是韦见素都已经逼迫到这个地步,李亨却迟疑了。

李亨自然念到建宁王的好,他软弱的性格却让他硬气不起来。

“若是上皇在,恐怕会立刻散去朝会吧?”

李亨忍不住想到,如果是自己的父皇遇到这样的情况会怎么处理。

想来想去,父皇恐怕也不会被宰相逼迫到这种窘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