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胖一点
一部剧2000万+的支出,哪怕是那些经济大省的电视台也不一定能吃得消,所以很少有电视台玩这么大。
一般都是几家电视台共同首播,降低购剧价格,平摊风险。
除了首轮,还有二、三轮,这个价格对比首轮肯定要大跌,而且不一定能卖的出去。
只有那种首轮收视不错的火剧,才能吸引其他电视台购买二、三轮播映权,而且越火价格越高,卖出去的也越多。
理论上,一般首轮不会超过3~4家,第二轮不会超过6~8家,不然大家一起播,影响收视率,至于第三轮,那就几乎没啥限制了,给钱就卖。
这里面还有一个潜规则,让片方可以超出数量限制,那就是另外把首轮、二轮播映权卖给那些城市电视台,也就是所谓的市级、区级电视台。
这些电视台不上星,对那些省台上星卫视的收视影响寥寥无几,很多省台都不重视。
所以,在没有明确合同规定的话,片方是可以走这个漏洞的。
但关键就在于很多市台买不起,而且购剧欲望不强烈,很多都等着第三轮片方白菜价甩卖时占便宜。
极少数特别火爆或者意义特殊的剧,少量市台才会出手,但价格也会比省台低很多。
当然,以上只是大部分正常的播映权模式,实际上还有很多稀奇古怪的玩法。
比如有某家电视台彻底买断一部剧的,还有第二轮多家电视台联合一起买剧,买下了几家电视台平分,还有不允许片方卖第三轮的。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总之就是一个原则,电视台想省钱还要最大限度提高收视率,片方则想尽办法从电视剧上多捞一点,双方根据各自利益,各种扯皮。
2港台及海外播映权
港台地区还好说,现如今很多电视剧都是港台内地两头卖。
大部分都是先在港台/内地播出,收视火爆后,再引进内地/港台。
当然,也有两地同时首播的,但这种情况不太多,非常考验片方的人脉和电视剧本身影响力。
至于海外就更难了,除非人家主动引进还能卖上点价,要是批发销售,价格只能算是聊胜于无。
3赞助费和贴片广告
赞助费很好理解,一般就是商品植入广告或者某某景点、地区出钱邀请剧组拍摄,用以宣传。
现在市场还不是特别成熟,只有极少数剧组能得到一笔可观的赞助费。
等到后来市场成熟了,赞助费将会成为影视剧的重要收入,甚至有剧组仅靠赞助费就直接回本小赚的例子。
至于贴片广告,算是时代特色,也是植入广告的一种。
一般都是片尾出现一个大大的广告图片,把片尾字幕和视频盖住,故而叫贴片广告。
这还算普通的,过分点甚至会出现在正片,在左上角、右下角出现个图片或者几行字。
不过后者比较影响观剧体验,而且算是抢电视台的活,所以很多电视台明令禁止,贴片广告也大多都是在片尾出现。
这个贴片广告,全靠片方操作,有的人一部电视剧能拉到几千万的广告费,有的人一毛钱都卖不出去。
所以这方面,片方重视却也不重视,全看命。
4广告兑换时间
这个就比较复杂了,简单点来说,就是把电视台出让一部分广告时间,片方去拉广告,拉多少都算是片方的。
很多电视台购剧资金不够,就会采用这个方法,用来抵除购剧资金。
这个方法在九十年代和世纪初并不算罕见,不过后来随着各种原因,这个模式就比较少了。
与之前的贴片广告类似,这个法子全靠片方操作。
有些人如鱼得水,甚至一分钱不要,专门运作广告赚钱,有些人则根本不沾这套,只要真金白银。
5dvd版权
这个也就一说,盗版横行,即便卖出去了,价格也就那么回事。
以上这五个渠道,算是如今电视剧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余下还有一些分支,利润有限,而且比较复杂,就不一一列举了。
《少年包青天》首轮卖得不错,港台也成功卖出播映权。
但是赞助费,由于不是都市剧,不好插植入广告,也没什么景点邀请宣传,收入廖廖。
贴片广告倒是卖出去了三个,一家100万,再度进账300万。
这个价格算是中等水平,考虑到陈勇和曹轩都没什么广告商渠道,也还算不错了,甚至要不是曹轩戳着,连300万都卖不出去。
贴片广告的受挫,也让陈勇打消了兑换电视台广告时间的想法,老老实实选择真金白银。
2100万播映收入加300万广告费,是《少年包青天》的第一波收入。
曹轩占20%的份额,也就是能分到480万,而曹轩的投资仅仅是300万。
并且这300万投资,曹轩实际投资仅为150万,其余是他的片酬。
就算把他的片酬全部折算成钱,曹轩投资差不多是250~270万,如今几乎翻了一倍。
这还只是第一波,《少年包青天》如果能达到原时空的火爆,二轮、三轮有望再进账1000~1500万,还有贴片广告,也能多加几个。
如果陈勇他们够给力的话,《少年包青天》总收入有几率突破5000万。
那时,曹轩能分到1000万,除去税务,也有大几百万的利润。
回报率肯定和投资企鹅没法比,但是关键企鹅那边短时间内见不到钱,还得往里边砸钱,而《少年包青天》则是实实在在的回血。
同时,《少年包青天》将近五倍的回报率,也让曹轩看到了影视行业的暴利。
他不求每部剧都能这么赚,翻个两三倍他就美滋滋,乃至只翻一倍,只要有得赚,也值得高兴。
要是偶尔能蹦出和以小博大的大爆款,翻个十几倍,更是睡觉都能笑醒。
第137章 身价过亿的曹老板,“人才辈出”中戏02级
3月10号,曹轩处理好了《少年包青天》的分账事宜。
其实也没啥好说的,发行方面一直都是由陈勇负责,曹轩只等着分钱就是。
不过电视剧利润收拢周期速度普遍偏慢,首轮、赞助费、贴片广告还好,第二轮、三轮以及后续收入,时间可能要一年以上,甚至更久。
也就是说,即便《少年包青天》曹轩分红1000万,能短时间拿到的手也就一半左右,余下的陆续分批进账。
这个是行业规则,不单单是电视剧,电影也要根据院线的安排,短的3~6月,长的一两年也不新鲜。
曹轩对此心中有数,不过先期分红也能够缓解一部分资金压力了。
起码如果繁星要是和周易达成合作,投资《李卫当官》的钱有了。
除了后续分账,曹轩在《少年包青天》的事务也没完全结束,这部剧已经初定了在9月份播出,到时曹轩作为男主,是要配合参与一些宣传活动的。
这是应有之义,曹轩已经开始预留相关档期。
此外,《少年包青天》还想让曹轩制作演唱电视剧的主题曲,但被他婉拒了。
一方面是实在没有时间,新专辑和《笑傲江湖》几乎把未来几个月的档期瓜分的干干净净。
另外一方面,就是《少年包青天》想白嫖,也就是希望曹轩免费创作+演唱。
这个是曹轩不能忍的,作为时下最当红的流行天王兼创作者,曹轩在音乐方面的费用并不逊色他的片酬。
《西游记后传》那两首歌,是自家买卖,左手转右手,钱不钱的无所谓。
刘唤的《等待》,曹轩当初起家没少请人帮忙,死活没要钱。
后来曹轩邀请刘唤来演唱并制作《西游记后传》的主题曲,刘唤也是强调免费干活,曹轩给钱他就走人。
两人之间论情分,不论钱。
所以,计算曹轩音乐方面的费用标准,最好就是参考天后韦唯。
去年,韦唯拿了曹轩一首《默》,当时没说价格,人家转头打过来30万。
这个价格,几乎可以让一个普通歌手出张专辑,在现如今的音乐人里,绝对算是顶尖价格了。
固然这里面有韦唯满意歌曲或者照顾曹轩面子的情绪,也许做了一定的加价,但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曹轩如今的身价。
以此类比,让曹轩创作两首歌再加上演唱、制作,保守也要100万以上,而且关键是有价无市,不一定能请到。
这样的情况下,《少年包青天》剧组开口就要白嫖,曹轩没开口喷陈勇痴心妄想,已经算是很礼貌了。
曹轩这边走不通,陈勇才只能另找他人,邀歌、制作、请歌手演唱,估计也要几十万上下,也不怪他想白嫖。
………
离开《少年包青天》剧组,曹轩并没有直接离开粤省,而是参加了之前洽谈好的三个商演。
不得不说,这年头还得是沿海这边有钱,出手那叫一个大方,快赶上那帮晋省媒老板了。
三个商演、四天时间,曹轩带着130万出场费,返回京城。
随着曹轩名气日渐上升,曹轩的普通商演出场费已经超过了35万,在内地几乎是独一档的存在。
像是赵微,《还珠格格》红透半边天,她又上了春晚兼拿了金鹰视后,商演出场费也只有30万出头。
“内地商演之王”的桂冠,基本上戴到了曹轩的头上,乃至那些被热捧的港台大腕,大部分也都和他差不多。
现在曹轩的主要问题是,他在商演市场的“架子”得端起来了。
之前曹轩刚出道时,不说饥不择食,但安全没问题的话,只要是价钱差不多就接。
后来红了,商演邀约嗷嗷的来,为了尽可能的多捞点,曹轩也在项目价钱上让过步。
比如有一次他在豫省接了一个20万的商演,临市的商家紧急联系,给10万帮忙唱首歌,曹轩认为顺手几十分钟的事,便睁只眼闭只眼接了。
现如今,这种行为就不能再玩了,必须制定规范商演的定价和流程,首先第一点,30万或者25万以下的活不接了,再方便也不能接。
曹轩得树立巩固自己个人商业价值,不单单是商演,代言也是如此。
至于片酬和音乐费用,这里面涵盖的情况太多,弹性很大,并不能一下定死。
包括商演和代言,价格和条件也并非不能谈,但是得有一个下限,来保证曹轩的“逼格”。
别小看这个“逼格”,港台艺人比内地艺人吃香还价高,就是因为有“逼格”在。
曹轩现在市场价位这么高,就是因为他是少有能在港台乃至亚洲有影响力的明星,所以才区别于普通内地歌星。
商演价格的固定,固然巩固了曹轩的商业价值乃至咖位,但缺点就是很多人请不起,繁星那边的商演邀约数量直线跌落。
但曹轩和繁星都不慌,因为消失的都是大中低端报价,高端商演市场曹轩仍旧极受欢迎。
甚至因为狼多肉少,很多商家开始内卷,争相抬高价格。
上一篇:极致反差,每天一个新人设
下一篇:神权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