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大宋 第870章

作者:呼啦圈大神

尽管后来像耶律哈儿坎看到了一些什么,也试图做出挽救,但他们后来的动作,百姓已经不买账了,更觉得他们是逢场作戏,糊弄无知百姓。

就像大帅以前说的那个道理,得民心者的天下,而失民心者,很快就会失去所有。

这些辽东的贵族和豪强,也许眼下看上去得到了许多利益,但我局的这一切都不会长久。

对契丹朝廷来说,辽东已经彻底完了,就算耶律跋窝台舍了本钱去弥补,这么大的窟窿怕是也补不上了。”

第2088章 等他烂透了

杨怀仁点头道,“和咱们出兵之前的判断,差不多是一样的。甚至可以这样说,这次女真人接着天灾之时进犯辽东,造成的影响已经超出了咱们的预计。

而更大的影响,也绝对不会仅限于辽东一地,不久之后,整个辽国都会知道女真人进犯辽东的结果是什么。

女真人得到了很多东西,但这之后,契丹人却没有办法教训女真人,这意味着什么,相信辽国那些贵族和豪强都应该想的明白。

耶律跋窝台确实距离他的前一任耶律洪基差了很远,也许他很有心机,可治理一个国家,并不是有点心机和小聪明就可以的。

他登基这些年来,辽国的实力几乎是直线下滑,连女真这样不足百万人的部族也敢出来跟他们叫板了,可见契丹人的统治已经羸弱到了什么程度。”

天霸弟弟听了显得很开心,“那是不是说,眼下正是咱们大宋出兵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好时候了?”

杨怀仁笑了笑,“就你着急,呵,其实不用这么急,现在急着出兵,反而容易引起反效果。

契丹人的统治虽然一天不如一天了,但契丹的铁骑还没有到烂透了的程度,拥有的实力还是不可小觑的。

就算能推翻耶律跋窝台这个契丹皇帝,恐怕辽国还会有更多的势力站起来,光凭打仗的话想把整个辽国掀翻,那就太费力了。

而且我们的士卒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宝贵的,我可不想他们北征一趟,回来的是尸骨。

我们可不会做损失惨重这种赔本买卖,那就不值得了。

既然辽国已经开始无法阻止的腐烂了,不如让他再烂一会儿,让他们内部再打上几年,等他们的实力都在这种内讧中拼的差不多了,我们再出手捡便宜也不迟。

到时候不仅仅是燕云十六州了,就算是整个辽国被我们拿下,也不算是奇闻。”

天霸弟弟咧了咧嘴,好像觉得这么办也不错,只是让他再等几年,似乎有点太无聊了。

只是细品之下,杨怀仁说的又很有道理,聪明人是从来不会选择硬拼的,那是笨人的做法,聪明人则从来都是喜欢不战而屈人之兵那一套。

徐泾若有所思,问道,“按照大帅的意思,真的觉得偌大一个辽国,会在几年之内轰然倒塌?”

杨怀仁给了他一个很确定的眼神,“都不一定用几年,说不定两三年就够了。我这可不是信口开河,给你们画大饼。

女真人这次的收获,会让很多有实力的部族眼红的,多了且先不说,单单是蒙古诸部,恐怕就不会再对契丹人唯唯诺诺。

以前的草场划分是契丹人说了算,他们总是把水草最肥美的地域分给自己,分给蒙古诸部的,却都是次一些或者更北方的偏僻地方。

看看今年的气候,这才十月份,算是刚刚入冬,天气便已经这么冷了,可以想象如今的北方草原,早已经寒风猎猎了。

蒙古诸部的日子,不见得就比女真部以前的状况要好过多少,如果这个寒冬蒙古诸部的牛羊被冻死饿死的很多,恐怕他们也要学女真人的做法,跟契丹人讨活路了。

面对这样的寒冬,契丹人的牛羊也不见得就不会冻死,他们当然不会把他们也缺少的草料让给蒙古人。

对游牧民族来说,这样的矛盾是难以调节的,蒙古诸部觉得活不下去了,一定也不会等死。”

黑牛哥哥恍然道,“这夏天辽河大水,给了女真人可乘之机,难道冬天寒冷,会让蒙古诸部南下?

那这个冬天,辽国也不会太平了。”

“那简直是肯定的,”杨怀仁接着说道,“从北边送回来的消息看,这个冬天是个严冬的情况,已经趋近于一个事实。

蒙古诸部想活下去,不会有其他的办法,要么压榨本族的穷苦百姓,要么去逼迫契丹人让出草料。

不论蒙古诸部的首领们怎么选择,北方草原的大乱也已经是必然。

女真人南下辽东,耶律跋窝台也许还有大水阻挡道路的理由去搪塞其他契丹人,毕竟他觉得辽东主要的产粮地,只有三分之一的部分在辽河以东,女真人的叛乱不会影响整个辽国的大局。

但北方的草场就不同了,那可是大多数契丹人的切身利益,如果连他们的皇帝都不管,他们还会继续效忠他吗?

所以耶律跋窝台安稳不了多久,立即就会面对更大的问题,蒙古诸部的人口,可是比女真部多了数倍的,这足够耶律跋窝台喝一壶的了。

而且这还不算完,女真人闹过了,接下来轮到蒙古诸部,之后呢?其他的部族会怎么看?

寒冷的冬天对谁都是一样的,哪一个部族也逃不过,他们该怎么办?如果契丹人坚守自身的利益不顾他们死活,他们也不会坐以待毙的。

将来不管耶律跋窝台能不能平息这场混乱,等来年开春了,女真人还会继续南下辽东的。”

徐泾惊讶道,“啊?女真人会这么着急?!

当初末将和唐拓氏谈判的时候,听她的意思,好像说这次他们南下劫掠辽东,获利不少,未来几年是他们休养生息的阶段,应该不会再一次冒险南下辽东了。”

杨怀仁笑道,“话是这么说,咱们听听就好了,可不能真信了这个女人的鬼话。

再说女真部也不是她能做主的,完颜阿骨打这种人,也许性情上还算是隐忍的,但保不齐女真部中的其他部族首领,在这次得了这么大的利益之后,就停不下来想去四处劫掠了。

这世上的人都是这样的,尝过了肉再让他茹素,尝过了美食美酒再让他粗茶淡饭,那就太难了。

这还不是我的判断,而是事实,就在徐将军回京之前,那个完颜求德就来过了,对于咱们给他们女真部提供粮食的价码,他似乎有点不那么满意了。

一个小小的完颜求德,还不至于来到我国公府这么猖狂,应该是得了完颜阿骨打的授意了,才敢这么肆无忌惮。

他这样说明什么?说明完颜阿骨打又想跟我耍心眼,那意思不用说也表达的明明白白。

他们这次南下劫掠辽东,看来是搜刮了不少粮食和财物,对于咱们的援助,好像没有以前那么迫切了。

所以完颜阿骨打又想在我这里找回点面子也好,找回点便宜也罢,真把我当好欺负的了。”

徐泾一下明白了杨怀仁的意思,问道,“那大帅是怎么回的他?”

杨怀仁大笑,“他不是讨价还价嘛,可以啊,我告诉他,明年的东西,价格翻一倍,如果他不肯给,那明年你再去辽东,顺便把龙武卫和虎贲卫也带过去陪他好好玩玩。”

第2089章 从军

在场的人听了杨怀仁的话感到又惊讶又兴奋。

兴奋当然是因为杨怀仁对女真人的态度上显得非常霸气,而惊讶,则是因为这些话还透露的另一个意思——将来大宋出兵辽东,已经可以不在乎契丹人的想法了。

今年武德军水师出征辽东,实际上还是借了耶律跋窝台向大宋朝廷声讨杨怀仁援助女真部的势的。

结果是让大宋和杨怀仁这边非常满意的,但在耶律跋窝台和许多契丹人看来,是有点不爽的。

在他们心中,作为强者的大辽,竟然靠宋朝的力量赶跑了女真人,光是从颜面上讲,他们就非常难受了。

如果他们发现他们那些自尊也好自信也好,在杨怀仁眼里竟狗屁不是,可以想象他们会是什么样的心情。

也许说这些话显得杨怀仁太过狂妄,但杨怀仁却觉得他这种狂妄,并不是没有事实基础的。

正是因为大宋和宋军的实力早已不是十年前的样子,杨怀仁才有这样的胆气去说这样的话。

这一点大家心中也许才意识到,却也忽然觉得这已经逐渐从早先的想象,变成了一个事实。

看看几年女真部南下侵犯辽东的事,便可以知道,契丹铁骑虽然依然强大,但受到的限制也很多。

辽河发大水了,阻隔了两岸的交通,契丹铁骑不论多么厉害,确实有劲使不上的。

女真人南下打劫一番又回到了太白山里,契丹铁骑同样没有什么办法,这更说明了这一点。

骑兵确实厉害,比步兵厉害很多,但也要看战场的所在,骑兵的优势在于能在平坦的地面上驰骋作战,但受到地理环境的制约也非常大。

山地就是很典型的限制骑兵发挥实力的例子,而水域,就更是骑兵难以发挥作用的地方了。

辽国的军事建设上最注重的便是骑兵,所以对于其他兵种,都不太在意,这种不平衡的发展方式,终于暴露出了他们的短板。

杨怀仁也越来越意识到,契丹铁骑也许还抱有不少的战斗力,可如今的宋军在战法和战略上,是有相应的办法来限制他们的。

何况杨怀仁也很谨慎,并没有今年就准备出兵北上,而是等着强大的契丹铁骑先内耗上一段时间,等原本很强大的实力也逐渐被消磨掉的时候,才会真正发起北伐的战争。

这么多年来对辽国实行的美食战略,同样是出于这么一种战略思路。

当时的想法也许还只是一种试验性质的,从多年以来产生的效果来看,结果是成功的。

如今辽国不论是文臣还是武将,胖子越来越多,这些人的寿命也越来越短。

可以想象一下,当那些曾经能征善战的武将和契丹勇士们,都变成了肥肉横生的大胖子,他们骑上战马把战马压得跑不动几步路,会是什么样的情景。

没有了这些曾经英勇的人作为榜样和领导,剩下的人又会有多少战斗力呢?

辽国同样面临和之前的大宋同样的问题,和平的太久了,安逸享受的太久了,不论是将领还是将士们,已经渐渐没有战斗的心了。

酒桌上的诸位将领也从杨怀仁的这些分析和霸气的话语里得到了许多信息,也许众人想的不会完全一样,但大概的意思却一定是相似的。

大宋的军队沉寂了太久了,经过这么多年的训练,战斗力和士气早已已经和当年不可同日而语。

对他们这些将领来说,眼前就是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他们当然不会放过这么好的一个名垂青史的机会。

而且杨怀仁说的并不仅仅是收复燕云十六州那么简单,他看的很远,也很宏大,如果整个辽国都覆灭了,成为大宋版图的一部分,那会是什么光景?

把整个北方的草原纳入中原国家的版图中来,那可是历朝历代的先贤们梦想了数千年却从来没有人办到的事情。

如果在他们这一辈人生活的时代实现了,那可不就是名垂青史嘛。

酒宴吃了差不多,诸将告辞离去,他们心里都憋着一股劲,回去继续加强麾下军队的训练,争取在未来的战争中建立功勋。

杨怀仁看着他们一个个志气满满的样子,心中自然是欣慰又高兴的。

等他转身准备回书房休息一下的时候,正看见大官躲在门外,一脸心潮澎湃的样子。

杨怀仁的长子已经十三岁了,马上就要十四岁,也许后世这个年纪还是个半大孩子,可在这年代,已经算是一只脚迈进成年人的门槛了。

尽管大官脸上仍旧稚气未脱,可这两年他开始迅速的长个子,连脸型也渐渐褪去了孩童的青涩,瘦削的脸型也有了青年人的雏形。

见杨怀仁走向他,大官施礼道,“父亲,孩儿想……”

大概是话说到一半想到了母亲,大官心里忽然变得纠结,所以后半句没说出来。

“你想从军对吧?”

杨怀仁一脸慈爱的样子,让大官稍稍放松,他点点头,“嗯,是的父亲,我想从军。”

杨怀仁知道大官刚才听到了他们在酒桌上说的一些话,出于少年人的热血,忽然有了要从军的想法。

只是大官想到父亲母亲和祖母这些年来对他的培养,担心他长子的身份如果冒冒然说要从军,会被父母误会有不孝之嫌。

杨怀仁心里最多就是担心,倒不至于有什么其他的想法,但在这个年代的文化背景和风气之下,单是从募兵的制度上,就不允许大官这样的人从军。

孝,是这个时代最被大众所重视的东西,一般情况下,家有独子的,是不能从军的,家有多子者,长子也不从军。

也就是说,作为长子,不论是独子的家庭还是多个儿子的家庭,除非是犯了罪被发配从军的,从正常渠道的话,都是很难进入军队的。

当然大官的情况也有些不同,如果家中长辈是军伍出身,或者家庭本身就是将门,那就没有这方面的限制。

唯一的限制,就是他现在的年龄了,虽然军中也有不少十四五岁的半大孩子,可人家情况和大官也不同,所以大官忽然提出这么一个要求了,怕是他自己心里也没有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