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呼啦圈大神
众人也纷纷点头,认可杨怀仁的这些话。
杨怀仁继续给大家解释,“让武德军水军出兵辽东,说起来就是咱们的一招隔山打牛了。
呵呵,大家别见怪,咱们老祖宗的三十六计里可没有隔山打牛这一计,不过我突然间觉得,用隔山打牛来形容,似乎是非常合适的。
咱们暗中卖给女真部粮食的事情,相信耶律跋窝台不会不知道,他对咱们大宋,特别是针对我个人,早就心怀怨念了。
以前也许因为他们契丹人内部有很多狗屁倒灶的事,他还没有腾出手来对我下手,但这次咱们支持女真部,他一定会以干涉他们辽国国内事宜的理由来大宋告状。
虽然我也不会在意,更不会怕他来告状,但一些事情还是要做的,毕竟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不是我个人能率性而为的。
所以该做的样子和姿态,我一样也不会少了他的。
那我们的水军从海上北上辽东,也就有了一个充足的理由,就说是我们大宋作为辽国的兄弟之邦,他们内部出现了叛乱,我们大宋自然要出兵,帮助耶律跋窝台平乱的。
出兵的事呢,咱们也不用对完颜阿骨打藏着掖着,他不是要看咱们大宋做出动作嘛,咱们就顺便做给他看,一场戏一个人也是看两个人也是看,再多的人来看,对我们也没有什么影响。
而且在我看来,这场戏做的这么大,来看的人越多,对我们来说,才是一件更好的事情,我们当然也能更好的达到我们的目的。
明天便派人知会完颜求德,让他告诉完颜阿骨打我们的水军要出兵辽东了。
姿态一定要做足,让他知道我们的水军出兵辽东,也是无奈之举,就说是契丹皇帝逼的,我们也没办法,毕竟人家是大辽皇帝,我杨怀仁还惹不起,加上大宋朝廷这边的压力,我是不得已而出兵的。
不过有些事要给他讲明白,我们虽然出兵了,可并不代表我们和女真部之间就一定要起冲突,我们也是被逼无奈之下,做样子给耶律跋窝台看而已。
至于完颜求德是怎么告诉完颜阿骨打,阿骨打这老小子又是怎么想的,就碍不着我什么事了,他是要退还是要守,哼哼,他自己决定便是了。”
众人稍稍一想便恍然大悟,原来杨怀仁让水军迅速出动抵达辽东,是这么个意思。
想到这里,大家忽然明白了隔山打牛的意思,又想到完颜阿骨打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的表情,众人无不露出充满了恶意的笑容。
第2071章 三个锦囊(上)
事情果然如杨怀仁所预料的一样,辽国使节代表辽国皇帝向大宋皇帝告状,说他们国内女真部的叛乱,跟大宋的齐国公杨怀仁大有联系。
朝堂上的大佬们说实话也不怎么喜欢杨怀仁,一来是文武有别,这点意识上的认知在短期内还是不会发生太大改变的。
二来便是杨怀仁以往的名声似乎不怎么好,名声在外的大宋第一二愣子也好,还是杨怀仁作为高贵勋戚却处处言商的性情也罢,总归是被他们这些文人大儒所不齿的。
当然,一些事情上,比如杨怀仁对大宋的忠诚,他们如今是赞赏的,加上杨怀仁还救过他们的命,所以眼下对杨怀仁的态度也大有改观。
只是很多原则上的事情,他们该看不过眼的依旧看不过眼,和其他的事情无关,大概这就是他们坚持的所谓文人风骨吧。
但事情就是怪了,以往常常和杨怀仁不太对付的那些朝堂大佬们,这次出奇的团结一致了。
对于契丹使节对杨怀仁的指责,他们充耳不闻,只说辽使所说之事,根本就没有确凿的证据,是辽使,也包括辽国皇帝耶律跋窝台,他们想多了。
李清臣甚至当场呵斥了辽使,说如果真如辽使所说,大宋一个国公爷能鼓动辽国一个百万人的大部族造反,那辽国对北方各个部族的控制能力是不是像豆腐做的房子一样不堪一击?
这太儿戏了吧。
如果杨怀仁当时在场,估计也要感动得感激涕零了,连豆腐渣工程这种比喻都提前近千年诞生了。
毕竟这种事发生的实在是太少了,跟母猪会上树,以及厨子不看菜谱看上兵法了一样的异想天开。
辽使很无语,心里问候了老李头祖宗十八辈,可顾忌契丹人和他们的契丹皇帝的脸面,却没有想出什么话来反驳老李头的观点。
老李头数落了人家一番,接着又换了一副和蔼可亲的样子,说大宋和辽国毕竟兄弟之国,如果辽国有难,大宋是不会坐视不理的。
这就是老李头的觉悟比较高了,眼下是什么情况?
相信不用跟大家详细说了,老李头这么一个贼精贼精的老头儿,当然知道揣测杨怀仁对这件事是怎么想,又打算怎么做的。
站队懂不懂?老李头混迹官场多年,晚年还能混上个宰相当当,自然不会不懂。
眼前的局势,不管什么情况,只要和杨怀仁坐在同一条船上,穿上同一条裤子,那是绝对不会犯错误的。
小皇帝坐在龙椅上没有发话,可他毕竟还是一个孩子,心理活动也不难猜到,老李头也不会跟自己的宰相生涯过不去。
杨怀仁也不得不承认,在某些方面,他的确不如李清臣,这某些事情的敏感性和谨慎程度上,不能按照老李头之前老实巴交的性情来判断。
当官的人嘛,特别是在古代,这几乎就是基本功,如果连这单基本功都整不明白,那这多么年的官可算是白当了。
老李头似乎也从杨怀仁身上学到了不少东西,比如在忽悠歪果仁的道路上,就已经越走越远,也越走越自在了。
辽国使节被说得一愣一愣的,竟不自觉地点头表示老李头说的话似乎很有道理,很快便忘记了不久之前被老李头喷了一脑袋吐沫星子的事情。
老李头忽悠了一阵子,最后得出一个结论,说辽东今年大水,有不少灾民,我们大宋一定不会坐视不理的。
所以决定有齐国公杨怀仁领头,派人去辽东向受灾的辽东民众表示慰问,顺便把占据辽东的女真人劝说回他们的山里去。
辽使觉得如果结果是这样,似乎也是不错的,还没等他想明白其中内情,小皇帝已经决定散朝了,说不能耽误了今日的课业。
我们大宋人向来都是爱学习的,一千年后的钉钉了解一下。
辽使被大宋朝廷组团忽悠的够呛,知道出了宫门,才回过味儿来,想回头把话说清楚的时候,朝堂上早跑没人了。
看来大宋的官员都很聪明,自从小皇帝登基之后,党争几乎不见了,当官的似乎越来越明白了这个官应该怎么个当法。
更不用提这件事只会让辽国越来越乱,不管大家意见如何,在这件事情上还是有个基本的共识的。
不管杨怀仁能不能在将来收回燕云十六州,也不管他又会用什么样的方法,但假如杨怀仁成功了,他们做为同时代的朝中一员,也一定与有荣焉,名垂青史。
杨怀仁这边很快便得到了朝堂上的消息,他不自觉地朝着老李头宅子的方向虚拜了几下,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这个世界上能了解自己的人越来越多,绝对是一件好事。
武德军水军这边早已经紧锣密鼓地开始了出征的准备,龙武卫和虎贲卫虽然不能北上,却也在做着某些方面的准备。
局势看似平静,但谁都知道,当战争来临的时候,是不会提前给你打招呼的,未雨绸缪绝对不会有错。
说到未雨绸缪,杨怀仁也在思考水军北上辽东之后,会遇到的一些事情,辽东的情况还是很复杂的,杨怀仁尽量想把将来有可能遇到的事情的想到,也省得徐泾他们到时候抓瞎。
这便是这个时代通讯不那么方便的无奈之举了。
杨怀仁不是神仙,大方向在节堂议事的事情已经说了差不多,差的也只是一些细节上的事情。
他想来想去,写了三张纸,叠起来放在了三只锦囊之中,派人把徐泾唤来,把三只锦囊交在了他手中。
告诉他水军抵达辽东之后,契丹人来发难的时候,便打开第一个锦囊;
万一遇上了高丽或者倭国的船队或者高丽朝廷的发难,便打开第二个锦囊;
完颜阿骨打知道了大宋水军北上辽东,万一派人来发难,便打开第三个锦囊。
徐泾听得认真,之后恭恭敬敬从杨怀仁手里接过锦囊,又小心翼翼地把三只锦囊收进了怀里。
杨怀仁最后不忘嘱咐,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遇事还是要徐泾和史云等水军将领临场应变。
而且许诺他们,不管发生什么事情,杨怀仁都会给他们兜着,让他们放心出征便好。
第2072章 三个锦囊(中)
一个月后。
秋末的海面上已经开始刮起凛冽的北风,连棉花团似的云彩也被撕裂成了碎片,薄薄得像是棉絮,随风飘散在湛蓝的天空之上。
辽东东面的海面上出现了一支庞大的舰队,旗舰主桅杆上的瞭望台上,一名水兵忽然大叫起来,“望见陆地了!”
徐泾从舱室里走出来,站在船头的甲板上望了望西北方向,接着又看了看晴朗的天空,自言自语道,“还好,在大帅规定的期限内抵达了预定地点。”
他立即下令舰队停止航行,保持整体阵型整装待命。
根据他的经验,在这样晴朗的天气里海面上,人的肉眼可视距离大概到二十里便已经是极限了,而利用了武德军新制的望远镜之后,这个可视距离却可以提升三倍之多。
也就是说,舰队现在里辽东的陆地大约有五十到六十里的距离了。
这个距离对舰队来说是个相对安全的距离,岸上的人无法对舰队形成有效的威胁,但舰队却可以远距离观察岸上人的大致举动。
而今天,离舰队出港已经过了二十四天,比杨怀仁给徐泾限定的二十五天的期限还提早了一天。
徐泾心中感叹,幸好海上北风起的比往年晚了两天,让他和史云都能在规定期限内完成航行的目标。
几天之前,舰队还是一整支的,在苏州以南约百里的海面上,徐泾和史云按照既定计划把舰队一分为二。
史云带领约三分之一的舰船向西进入渤海湾,从辽东半岛西面接近陆地,而徐泾则带领剩余舰队的主力舰船向东南方向进发至鸭绿江河口以南的位置,从东面接近辽国。
史云那边更更多的是当着契丹人和女真人的面前做样子,真正的军事行动却是在徐泾的主力舰队这边。
这一路上,他们也并不避讳这次水军背上辽东的行动,就这么开足了马力一路航行,当然航线上也有很多商船发现了这支庞大的舰队的存在。
商船里大多是大宋的商船,宋人的海上商队对武德军水军已经是非常熟悉,早已经见多不怪。
也有少量来自辽国、高丽以及倭国的商船看到了这支舰队,惊讶于大宋有这么一支庞大又强大的舰队的同时,也开始疑惑这个季节大宋水军忽然北上,这里边有什么特别的内情,将来又会有什么大事发生。
实际上大宋水军也从来没打算隐藏行踪,杨怀仁早就给了外界一个派水军北上辽东的理由,即便是这个理由有点牵强。
但杨怀仁也从来没有在乎过别人对这个理由的看法,契丹人即便再不乐意,杨怀仁已经这么做了,他们也没有什么办法去阻拦,因为辽国根本也没有什么像样的水师。
这年代对海军的重视程度都不怎么够,几乎所有国家都把军队建设的重点放在陆军上,倭国和高丽虽然有水师,可他们的水兵素质一般,舰船的战斗能力就更不用说了,根本也没有什么能力控制海上。
也许这就是几百年后来自欧洲列强的舰队可以在亚洲横行霸道的重要原因之一吧。
当下徐泾琢磨着,武德军水军出现在这么敏感的位置,相信消息早就传到了临近各国的朝廷那里,也早已经引起了他们的警惕之心。
这会儿各国虽然已经有了领海的初步概念,但具体操作上却没有什么相关的律法或者国际惯例,大意上,只要没有在陆地上登陆,都跟侵犯不侵犯的不沾边的。
不过有一点,一支这么庞大的舰队出现在离其他国家非常近的海面上,是很容易被别人误会的,万一引起什么国际争端,也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
徐泾心中稍稍有些担忧,毕竟这趟出来,首要任务还是威慑女真人,同时搅乱辽国内部,完成任务是最重要的事情。
但与此同时,他也不会害怕别国来发难,因为那些小国也没有什么能力来发难,武德军水军的实力摆在那里,就算再想低调,实力也不允许啊。
他隔着外边的衣甲摸了摸胸口,杨怀仁给他的三个锦囊在那里。锦囊里边便藏着杨怀仁给他的计策,正是针对这些事的。
所以徐泾心态是非常稳定的,杨怀仁也已经嘱咐过他,锦囊里的东西就当是军令便是了,按照里边的方法去办事,绝对不会出什么大事。
何况就算出了什么事情,也有杨怀仁这个大帅给他们担待着,不会给他们这些带兵的将领带来什么困扰和心理负担。
徐泾按照计划行事,派出了好几队快艇,载着几百名精锐侦察兵分别在辽东半岛东面的沿海各地分别秘密登陆。
他们和早已经在此等候的辽国风神卫取得联系,以便未来传递信息,而徐泾,则稳坐钓鱼台,等待着契丹人和高丽人的到来。
果不其然,第二天一大早,东方的天空刚刚露出鱼肚白的时候,便有舰队周围负责警戒的快艇回报,有两艘船从东边靠近了舰队。
而在更远的海面上,还有两支小型的船队,很显然,这两艘船便是这两只舰队里派来打探消息,或者是载着他们的代表,过来和大宋的舰队取得联络的。
徐泾看了一下这两支船队的规模,实在是小的可怜,船只老旧,根本也没有战斗能力,便派人回去把那两支过来刺探的小船带过来。
一炷香的工夫之后,两支小破船在宋军快艇的包围之下靠近了舰队的旗舰,两支船上的人似乎并不是一起的。
徐泾瞅了一眼,一支船上的人是高丽国水军的打扮,另一支船上的人则是倭国商人的打扮,他心中倒是一乐,寻思着高丽的水师怎么和倭国的商人走到一起了。
徐泾允许这两伙人各自派出三个人作为代表登上旗舰来拜见,等两伙人的代表顺着绳梯爬上了偌大的大宋战舰,徐泾又乐了。
上一篇:重生飞扬年代,从中医开始
下一篇:星际战争领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