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呼啦圈大神
情况绝对没有那么理想化,山贼再厉害,也不过是一些乌合之众,面对三千精锐的龙武卫禁军,他们还真不够看的。
再说他还忘了一点,如今他杨怀仁这个名字,就足够镇住所有的宵小之徒,绿林盗匪界如今谁不知道杨怀仁是他们的克星,这几年死在杨怀仁手上的山贼盗匪可以说是不计其数。
这里还真不是夸张,而是事实确实如此,杨怀仁往往只是一句话而已,动手的又不是他自己,所以具体的数量也还真计算不出来。
不过提到杨怀仁的名字,就足以让那些歹人们闻风丧胆了。
第1970章 大壮的忧虑(上)
白天从天不亮就开始忙活,一直到深夜才到了驿站,大家伙都感到很疲劳。
草草吃了些东西充饥,便早早上床休息,不多时候,驿站里边鼾声四起。
第二天清晨起来,驿站的小吏也早就准备好了早饭,一行人昨夜休息的不错,吃过早饭之后,便赶在吉时之前准备出发。
昨夜那些送葬的朝堂官员昨夜过的怎么样,不用猜也能知道,这会儿东京城西门才打开,他们估计也才刚刚进城。
这一趟折腾,怕是要病倒了许多人。
大队继续出发的时候,因为少了这些送葬的人,作为太子的大壮也不用徒步送葬了,而是可以乘坐马车。
杨怀仁的心情也因此轻松了不少,大队的行进速度也比之前快了好多。
宋朝皇陵在东京城西北约四百多里的地方,这点距离要是放在后世,开车也不过两三个小时而已,可现在是古代,队伍的人又多,整整要走三天时间。
到了神尾山皇陵,也早有守军迎接,所有人都休息一晚,第四天清晨太阳升起的时候,正式给赵煦下葬。
下葬的仪式依旧非常繁琐,礼部的官员也严格遵守着规矩,杨怀仁倒是不忙了,只有大壮还在受累。
最后是作为储君的大壮象征性的进行七天的守墓,最后才可以回京。
杨怀仁看着大壮受累,自然心里不太舒服,但想到他毕竟是赵煦的亲生儿子,那么为了尽孝做这些事,也算是他应该的。
何况从另一个角度看,大壮小小年纪便经历这些事,对他的心智成熟上来说,并不是一件坏事。
在繁琐的礼仪之中,也许他会觉得无聊,而在无聊的时候,他却能冷静下来,考虑自己的将来。
除了没有正式进行登基大典,他已经是事实上这个国家的皇帝了,没有任何人对他的皇位产生威胁。
但对于皇帝之位,他内心里的感受是非常复杂的。
对于一个古人来说,不分大人还是孩子,对于皇帝的认知上,是有一种羡慕和敬畏之心的。
要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人幻想着自己当皇帝,可当皇帝这种事,想想简单,做起来却很难。
皇帝的权力很大,却并不是没有任何的约束,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的,特别是在宋朝,皇权并不是那么霸道的,很多时候文官集团实际掌控着朝堂上的权力,也掌握着这个国家的命运。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大宋对文人的尊崇达到了历史的巅峰,文人治国也确实造就了一代盛世。
只不过权力对于任何人来讲,都是一柄悬在头上,同时也悬在内心之上的利刃。
它可以成就一个人的伟大功绩,也可以让一个人的心智扭曲,最终沦为历史的罪人。
杨怀仁之所以不愿意做皇帝,表面上看是他内心里懒散的作风让他不屑于做皇帝,但实际上他内心里是清楚的,他对自己没有信心,也一直觉得自己不是那块料。
说白了,就是他更向往自由自在的悠闲生活方式,也不觉得自己比别人的内心强大多少。
偶尔想起来,他也会不断的提醒自己,自己的心智,还不足以强大到不被权力的诱惑而扭曲了心智,所以他宁愿躲的远远的,也不愿意冒险去尝试。
于是他给自己制定了一个梦想和目标,并不断督促着自己实现它,然后便渐渐淡泊了自己的心性,最后失去了对皇位的兴趣。
这一点让他很为自己感到骄傲,并不是什么人都能顶得住皇位的诱惑的。
懒散的性情并不是什么坏事,也许正是这种性格,让他可以静静的享受未来恬淡的生活。
大壮就不一样了,他生在帝王家,就注定了他的命运,不管他现在是怎么想的,他都躲不过命运的安排。
杨怀仁虽然不相信所谓的宿命论,但在这一点上,他是认可的,至少他觉得让大壮当这个皇帝,肯定比赵佖这样暴戾的人要好。
赵佶也已经在另一个历史时空里证明了他当皇帝是非常失败的,所以杨怀仁也没有了其他更好的选择。
大壮的心智如何,又会成为什么样的皇帝,杨怀仁其实心里也并没有底,他能做的,也只是尽量做好自己的本分,避免汉民族曾经的那场大灾难再一次降临。
大壮至今仍然有些懵,从一个与世无争的孩子,到一个傲视天下的君主,这样的转变实在是太大,也太快了。
知道今天把他的亲生父亲下葬,他仍然有种活在梦里的感觉。
当皇帝对他来说也是有很大的吸引力的,他从小所读的书本里,所接受的教育里,都是如何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来强大国家,惠及万民的教育。
以前他的想法是长大了参加科举,成为一代名臣,可如今一切都变了,他成了皇帝,他有了更大的权力和主动权,去实现他幼小心灵中懵懵懂懂的想法。
这确实让他成熟了很多,虽然这种成熟是加速形成的,但并不影响这种成熟的稳定性。
他一想到自己登基的那一天即将到来,也开始变得紧张起来,紧张的心情之下,内心里又有一种难以抑制的激动心情,激动之余还有些许的担忧,总之复杂的心情让他有些无所适从。
这时候那些先生们教给他的东西似乎都变得苍白无力了,他需要一个他最信得过的长辈来告诉他,要怎么样做,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
这个人很自然就落在了杨怀仁头上。
在一切仪式进行完毕,即将回程的时候,他和杨怀仁恰好有一次单独相处的机会,大壮决定把自己内心里的想法全部说出来,从父亲杨怀仁这里得到一个最让他安心的答复。
杨怀仁养了大壮这些年,自然和孩子之间有了许多默契,不用多少言语,他只看到大壮的神情,便知道他在想什么,在担忧什么了。
杨怀仁其实也没有什么经验传授给他,他也没有当皇帝的经历,他所拥有的人生经历,似乎也和当皇帝也格格不入。
不过杨怀仁并不是没有想法,他觉得有些生活上的道理,不论你处在什么样的位置上,其实是相通的。
第1971章 大壮的忧虑(中)
杨怀仁给大壮讲的道理很简单,首先是一个君王和国家,以及整个国家的百姓之间的关系。
他引用了荀子曾经说过的话,君为舟民为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国家是一个大家,每一个百姓的家庭是一个小家,千千万万个小家便组成了这个大家。
有了这些小家的团结和睦,才有了大家的繁荣稳定,而皇家也是这些小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个家庭,所以当皇帝最首要要做到的,就是爱民。
爱民也不是嘴上说说那么容易的,而是要从实际行动上,来体现你爱民的想法。
君爱民,则民必拥之。说白了,作为一个皇帝,爱民就是让老百姓吃饱饭,穿暖衣,能够有幸福感。
杨怀仁说的很多,但总体来说,还是很笼统,如果要细化,似乎也很难举出太好的例子来。
大壮原本也从书本上读过类似的圣人之言,知道这些道理,只是他还是搞不清楚要如何具体去做到这一点。
他问道,“那我应该如何去实践这个道理呢?”
杨怀仁笑了笑,“说简单不简单,说难也不难,你之前生活在民间,应该了解许多民间的事情。
老百姓其实很简单,能吃上饭不挨饿,他们也并没有太多的奢侈的想法,所以农业是一个以农耕文明为主的国家的重中之重。
重视农业生产,不仅仅是国家的财政收入的基础,更是一个国家稳定的基础。
能生产足够的食物养活数千万的百姓,能保证每一个百姓不饿肚子,你就是一个合格的皇帝了。”
大壮点点头,这一点他深有体会,在杨府的时候,连奶奶都在自家院子里种了一些地,虽然不多,也产不了多少粮食,奶奶也没有必要种那么点地。
但奶奶还是坚持这么做,就是潜移默化的告诉家里小一辈的孩子们,土地是百姓的命根子,不管贫富,不要忘记最基本的生存技能。
杨怀仁接着说,“第二点,农业是基础,可并不能只有农业,国家要发展,百姓的日子要想过得好,其他行业同样也要重视。
关键的一点是士农工商,要做到一种平衡,逐渐消除行业之间,以及百姓之间因为职业差距而产生的地位差距。
这就涉及到阶级的观念了,自古以来每一个老百姓在社会中的地位区分都是存在的,职业的不同,决定了他们的阶级不同。
读书人自然是地位最高的,农民次之,之后是工匠,最后是商人,这么说也许很泛泛,但大致的意思你应该明白。
这种天然形成的阶级层次,也不能幻想着就立即消除,而是应该合理的控制他们之间的差距,防止这种势被拉大。
不同阶层之间的距离应该缩小,让阶级之间的势保持在一个合理的空间之内,否则,阶级之间的势拉的过大,必然会引起阶级之间的斗争。
当这种斗争扩大甚至成为一种广泛的现象,社会就容易乱了。”
大壮问,“那应该怎么做?”
杨怀仁道,“不用太刻意,只需要小心翼翼地保持他们之间的平衡就好了,士人地位太高,就要控制他们的地位继续增长,工匠和商人的地位太低,就要提升他们的地位。
这一代人的观念也许不好改变了,但下一代还是可以有办法改变的,例如工匠和商人的子女,给予他们合理的读书入仕的机会,当来自这些阶层的人和士人阶层联系紧密了,这种阶级之间的差距,自然会缩小。
当然,商人没有地位,却从某种程度上,掌控者国家经济秩序的稳定性,所以对于商人,也要加大控制和限制。
这就要通过法律来实现了,给他们定规矩,尽量控制他们对社会稳定性的影响力,这一点我是外行,朝堂上有很多相公会有详细的办法的,将来你可以从他们身上多学习。”
大壮忽然想到了什么,“如果是这样,杨家的利益必然会受到一些损害的。”
杨怀仁当然知道这一点,杨家就是靠经商发家的,所以杨怀仁明白一个豪商,是可以通过一些手段影响国家稳定的。
所以他不希望那样,宁愿自己的利益受到一些损失,也不愿意看到社会不稳定的局面出现。
钱对他来说早已经不那么重要了,在赚取巨大的利益对他来说意义不大,他只求有了足够的资本去实现他的梦想,这就足够了。
杨怀仁淡淡道,“这一点你不用担心,杨家的财富足够子子孙孙过上安逸的生活了,不需要再谋求更多的利益。
何况有你的保护,我也不担心他们将来会受到什么伤害。”
大壮忙道,“请父亲放心,不管将来如何,孩儿一定会保护好杨家的。”
杨怀仁相信大壮的话,不过他还是语重心长道,“我知道你会的,只是如今你我身份有别,你不能再喊我父亲了,万一被有心人听到,对你我都有不利之处。”
大壮的申请忽然变得有点黯然,他也明白这一点,只是在他心里,虽然接受了他不是杨怀仁的亲生儿子的现实,但仍旧无法接受不能再唤杨怀仁父亲了。
那种感觉,就像一个孩子忽然间失去了父母和兄弟姐妹,成了一个孤儿一般。
杨怀仁也安慰道,“我只需要你知道,不论什么时候,我和几位母亲都会在背后支持你保护你,其他的形式上的东西,都不重要的。”
大壮点点头,他也明白了一个让他感到安慰的道理,不管他还能不能喊杨怀仁父亲,他们之间的那种亲情是不会变的,这才是他内心深处最大的依靠。
杨怀仁也担心这件事越说他们俩都伤心,忙转变了话题,“如今朝堂上的官员,也许有些人不讨喜,很迂腐很固执,但他们还是有各自的治国能力的。
善用他们的能力来帮助你治理国家,这才是为君之道,反而是某些阿谀奉承却不学无术之辈,绝不能重用。
这就是近贤人远小人的道理了,贤人有时候性情很古怪,也很令人讨厌,但他们的内心是忠君爱国的,这样人即便口无遮拦经常顶撞君主,但还是要重用他们。”
第1972章 大壮的忧虑(下)
杨怀仁接着道,“有他们在,朝堂上就能保持一种稳定的状态,整个国家才会在正确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相反的,那些处处讨好你,处处拍马屁的官员,就是小人了,这些小人会私底下结交朋党,暗中侵害国家和百姓的利益,才是绝不能重用的。”
大壮点点头,“孩儿受教了。”
杨怀仁也知道太具体的建议他不能说太多,说多了反而容易让孩子想多了,不过还有一件事他不得不提,就算是提前给大壮打好预防针了。
上一篇:重生飞扬年代,从中医开始
下一篇:星际战争领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