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大宋 第740章

作者:呼啦圈大神

他嘴上说只带五年人马进城,或许原本他就下令出动了这么多人而已,更何况五千人也不是小数目了,这么多全服装甲的将士进城,还是会引起不小的混乱。

可这会儿懊恼也晚了,不等他再开口,杨怀仁忽然大步迈了出去,原来大壮已经和家人告别完走出来了。

杨怀仁走上去牵起大壮的手便往院外走,也回头摆摆手让母亲、老婆和孩子不要送出来。

大壮见父亲已经整理好了心情,也学着父亲的坦然而坚毅的样子让自己停止了哭泣。

苏公公心乱如麻,却又想不出什么对策来说服杨怀仁不要这么大张旗鼓的护送,只能连滚带爬地赶紧跟了上去。

龙武卫的五千将士已经抵达门外,那些殿前侍卫,见了如此雄壮肃杀的队伍,竟不自觉地接连后退,把宫中车驾周围的地方都让了出来。

看到这一幕,苏公公算是彻底服了,现在再多说什么都是徒劳,只能按照杨怀仁的意思去护送皇子进宫了。

杨怀仁手下的将士也确实给他长脸,不同类型的兵种分阵站立,整齐得找不出任何瑕疵来。

前头骑马站成一排的将军们,个个威风凛凛,好似做好了准备要冲入敌阵大砍特杀一番一般。

这么凶的气场是宫中和京城里的禁军所不具备的,也难怪他们见了真正的彪悍兵将不自觉地就后退出了很远。

杨怀仁看不上他们,可他们毕竟是宫中的禁卫,说什么也要给官家留些面子。

他对那二百来人令道,“你们前头带路,皇子的安全由本王亲自负责!”

禁卫被杨怀仁的气势吓到了,只得听令,跌下马的虞候忍着浑身疼痛重新整队,先行出发。

杨怀仁把大壮抱上了宫里派来的车驾,自己从亲兵手里接过一匹健壮的黑色战马来骑了上去,便走在车驾的正前方。

而五千龙武卫将士们,则把车驾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更有骑兵在周围不远处驱散无关人等。

等将士们都抵达位置准备完毕,杨怀仁才大喝一声,“出发,护送皇子进宫!”

苏公公不敢违拗,只得小声喝骂着随行来的宫中小内侍们,赶紧爬起来跟上,他也不敢上车坐近车厢里陪着皇子,只能手扶车辕随行。

队伍浩浩荡荡向东门前进,一开始在城外还好,因为原武德军抵达,东大仓以及附近的码头等都没有多少闲散人等。

等队伍行进至东京城东门外,百姓便渐渐多了起来,行进的队伍也因为进城的道路比官道要窄一些,渐渐改变着队形,但大壮乘坐的车驾却一直被紧密的围在中间。

这也导致整个队伍前进的速度受到了一些影响,让城内外的百姓也能见识到杨怀仁麾下将士的飒爽英姿。

第1791章 夸张的护送(下)

百姓的心情可没有杨怀仁想象中那么乐观,他们并没有多少闲心欣赏将士们的英姿,但内心里却着实感受到了将士们身上的肃杀之气。

这也难怪,杨怀仁提倡的训练方式,本意是想着把手下将士们训练成有血有肉,同时又似钢如铁的强悍士卒。

但实际上的效果,却超出了杨怀仁的预估,将士们在严苛的训练之下,倒也是练就了强健的体魄了。

不过与此同时,将士们的精神层面上,也得到到了极大的提升,也许内在里他们也是有血有肉,富有情感的,可从外表上看,他们却都是变得毫无情感,好似冷冰冰的一般。

有时候连杨怀仁也在想,是不是他带来的训练方式和军纪太过严厉了,也有可能是因为他强调的越是接近真实战场越是能练就强军的理念,让将士们过于冷酷。

武德军的将士们在训练之后都变化非常大,他们不仅变成了了铁军,感情上似乎也变成了铁人。

铁人并非没有情感,但情感似乎隐藏的很深,至少从外表上,已经很难分辨了。

平时或许还好,但每每到了出任务或者有行动的时候,他们便又无比认真严肃,好似不摆出一张死人般的臭脸来,不足以显示他们的强悍一般。

杨怀仁的心情其实还是不错的,虽然结果和他的估计出现了反差,但他想要的效果是出来了。

这样的军队走到哪里,都似乎给哪里带来了一股死亡气息,也就不奇怪了。

可京城中养尊处优惯了的百姓们却不太习惯这样这一支军队,对他们来说,这样的军队有点可怕了,好像这支军队不是来自人间,而是来自地狱的索命大军似的。

前头衣甲光线的宫廷禁卫大喝着驱散着人群,口中喊着“皇子进宫,闲人回避”的口号,但他们的威风似乎也仅仅停留在身上鲜亮的铠甲上。

百姓们自然也是做出了回家躲藏让出道路的举动,可等禁卫们跑过去,百姓们便又走出门来,伸长了脖子等待着,期望能见一见这位突如其来的皇子,究竟生了什么样子。

可当他们看到的是杀气腾腾的大军冲杀似的向他们走过来的时候,是真的吓破了胆子了。

每个人的脸色也忽然间变得煞白,也许是搞不懂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单单是这支军队行进时踩踏地面发出来的整齐的“踏踏”声,就足以震撼的人浑身颤抖了。

城内开始变得鸡飞狗跳,不懂事的娃娃们被吓得哇哇大哭,任由他们的母亲如何哄着,却都停不下来了。

更多的人心中骇然,这次是真的拖着沉重的步子往家里跑,那惊恐无度的样子,分明就是逃走。

回到家第一件事便是关紧了门窗,收拾了家中值钱的物事,幻想着城中若是大乱,他们也好赶紧带着自己的家当逃走。

当然也有胆大好事的,门窗是关了,可按耐不住心中的好奇,还是偷偷推来了门窗的一条细细的缝隙,然后摆弄着姿势让目光从缝隙中射出来。

他们看到的一切都太震撼了,似乎整个人生的记忆之中就没见过这么多将士进城,更记不起在什么地方见过如此强悍的军队了。

好在他们看见了宫中的车驾,车驾周边还有些公公模样的人,这才让他们相信了这不是城外有什么人起兵闹事,而是真的护送一位重要的人物进宫了。

“踏踏、踏踏”的声响依旧震得人心脏难受,如果不用手捂在胸口,好像整个心脏都要跳出胸腔来一般。

有一些认识杨怀仁的百姓,看到了宫中车驾前边那个骑着黑马的人的时候,才忽然长出一口气去来。

旁边疑惑和惊恐的同伴不知到底怎么了,他便跟他们解释道,“这帮兵是杨怀仁的兵,他准是奉了皇命护送什么重要的人物进城了。”

旁边的人还是惊恐的瞪大了眼睛,张大了嘴巴,他们很难相信,于是问道,“这怎么可能?护送什么重要人物,需要他杨怀仁亲自出马,还带了这么多强悍的将士来护送?”

问题让大家都陷入了沉思,某个人想到前边宫中的禁卫说的话来,这才恍然大悟道,“方才宫里的禁卫不是说了嘛,皇子要进宫了,所以杨怀仁才如此劳师动众。”

这样的解释还是太笼统,新的疑问又诞生了,“皇子?什么皇子?不是说当今圣上没有子嗣吗?要不然前段时间议储之事,也不会在城中传的沸沸扬扬了。”

当然聪明人也会有他的解释,“皇家的事情,从来都是让人意想不到的,哪里有那么简单的?

说不定当今圣上早就预料到自己阳寿太短,所以早年间就偷偷把一位皇子交给了杨怀仁抚养,现在事情到了紧要关头,所以才急召这位皇子回京。”

这样的说法让其他人有种恍然大悟之感,想想最近发生的事情,杨怀仁忽然回京,还是带着武德军回京,加上其他几件事结合在一起再琢磨琢磨,似乎一切都变得清晰明了了。

那个匆忙间胡乱解释的人这时候忽然觉得他好聪明,这么紧要和机密的事情竟然被他分析出来,也顾不上心脏犹在砰砰直跳了。

忽然间他打开门窗,壮起胆子来拍着巴掌大喝了一声彩,“壮哉我大宋将士,威武霸气!”

将士们早就荣辱不惊,一个胆子大的书生站在家门前给他们喝彩,他们倒也不觉得有什么,不过自己得到了百姓的称赞和认可,倒是有点小小的欣慰。

其他百姓见书生出门看热闹,还给将士们喝彩,而这一队兵马并没有搭理他,便也觉得自己胆子也大了不少,于是不少人都打开门窗,仔细打量这支强悍的军队,也不时发出一些赞叹和喝彩之声。

杨怀仁是很高兴的,起码觉得京城里的百姓还是识货的,可苏公公听到这样的声音,心中便渐渐觉得越来越不是滋味。

因为很多人都在大声赞扬杨怀仁,在苏公公心里,对杨怀仁的赞赏,就好似对比的当今圣上有点无能了一般。

第1792章 苏公公的心思

苏公公内心里很矛盾,以他的地位,好像有这样的想法,也是有找死的意味了。

他忠于陛下,杨怀仁同样也是终于陛下,他练出来一支强悍的军队,这也是在陛下的授意下做的事情。

在陛下心中,也是期盼着大宋军事羸弱的局面得到改善的,这么说来,杨怀仁不但没有任何错,而且是个大大的忠臣和功臣。

可百姓是简单纯粹的,他们崇敬的是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杨怀仁给大宋练出来这么一直让他们自己都害怕的军队,自然心中崇拜杨怀仁。

百姓们却见不着高高在上的皇帝,光凭着道听途说的一些事,似乎很难形象的把皇帝的光辉形象在内心里建立起来。

这就是矛盾点的所在了。

苏公公纠结的原因也很明显,他不时地扭头瞅瞅车厢,冷风偶尔也把车厢的帘子吹出来一条缝隙,让他看见了皇子端坐车厢之中。

若是只看皇子的容貌,连苏公公内心里都惊讶不已,如果有人敢怀疑车厢里的孩子不是官家的龙种,苏公公第一个便不同意。

因为这个孩子和赵煦小时候长得简直太像了,说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也一点儿不为过。

苏公公是从小看着官家长大的,官家七八岁的时候长什么样,他还记忆犹新,因为官家也是八岁那年,得承大统,继位成为大宋的皇帝的。

苏公公看着车厢里的孩子,免不了幻想着孩子将来不久的某一天,也要和官家一样,在差不多八岁的时候就龙袍加身,坐上皇位。

这让苏公公有一种恍若隔世之感,十五年前和十五年后的现在,还是那张还有点幼稚的脸庞,连他也分不清这十五年里,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了。

可一样的一张脸,内心的感受却是截然不同了。

十五年前的赵煦,继位之前还叫赵佣,苏公公那时候也才只有二十来岁,是从一个小太监开始便陪着赵佣长大的贴身内侍。

记忆里的赵佣是单纯的,在先皇驾崩之前,他从来没想过他会继位,也没在乎过权力是个什么东西。

赵佣那时候还很喜欢玩耍,不喜欢读书,苏公公还时常帮着他逃课,大多数时候先生们没有在意,便让赵佣成功赚了一天玩耍的时间。

但也有时候事情被先皇发现了,便派了人来惩罚他,那些太监们自然不敢真的去惩罚一位皇子,于是便拿赵佣身边的小太监们撒气,苏公公也因此挨了不少打。

当时屁股被打的很疼,可每次挨了打,赵佣都会很关心他们,这让苏公公心里很暖。

他知道赵佣是个天真烂漫的孩子,也没有什么心机,更没有什么烦恼。

可后来一切都变了,先皇驾崩后,最年长的皇子赵佣顺利继位为帝,还改名为赵煦。

因为赵煦那时才八岁,所以满朝臣子都不放心一个八岁的孩子坐在龙椅上指点江山。

以司马光为首的文官把太皇太后请了出来垂帘听政,皇位上年幼的赵煦便成了一个摆设。

赵煦的性情也渐渐变了,本来是轻松玩耍的年纪,却因为各种各样的烦恼和压力,变得郁郁寡欢。

苏公公想到这里,忍不住也在想车厢里的孩子,他同样是七八岁的年纪,很可能不久之后就会登基为帝。

可苏公公发愁的是,这么小的孩子虽然可以继位为帝,却不能掌控整个朝堂。

到那时候,估计又是某位太后被请出来垂帘听政,如果是这样,那这个孩子边走上了赵煦的老路。

可苏公公抬头看见其那边骑着高头大马威风凛凛的杨怀仁,忽然又觉得这次的情况,应该会换一种走向。

宫中的两位皇太后,似乎都不是贪恋权力之人,向太后一生谨慎,加上高太后的下场不怎么好,向太后应该会洁身自好的。

另一位朱太后,不论是智慧还是影响力,似乎都不足以让人信服,哪怕她有心,也不会有人把她当做一回事。

垂帘听政的事应该是不会发生了,可这并不代表这个孩子就不会重蹈他父亲赵煦的覆辙。

朝堂上的几位大佬,哪一位都不是好相与的,而且也别忘了眼前的杨怀仁,他手握兵权,便更不是个安分之辈。

苏公公一直觉得赵煦对杨怀仁太过信任了,这种信任有点没来由,更是显得太过分。

虽然到目前为止杨怀仁一直表现出对赵煦的忠诚,也一次次的解救赵煦于危难之时。

可苏公公就是无法那么信任杨怀仁,他觉得,但凡是人,在权力的诱惑面前,都无法保持一颗平常心。

他甚至想过,如果他不是一个阉人,连他都会对权力产生一种病态似得渴望。

那将来杨怀仁要扮演的角色,就很值得人深思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那几乎是肯定的。

甚至,苏公公内心里有点害怕,杨怀仁手握权柄之后会努力经营,等他完全掌握了朝堂和军方两边的权柄之后,会越过皇帝成为新的皇帝。

可眼下这种事,苏公公也只能想想,却绝不敢说出来,看看身边那些凶悍的士卒,怕是他说错了哪怕一个字,就立即要人头落地。

百姓的欢呼声越来越大,京城的百姓还真是好事,躲起来的时候都躲的没了影儿,凑热闹的时候更少不了谁。

当队伍走上御街,便远远地望见巍峨的宫城了,宽阔的御街上围观的百姓更多,雄壮威武的队伍让人又敬畏又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