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大宋 第588章

作者:呼啦圈大神

他确实不能整天泡在军营里,很多事,越是到了杨怀仁这种位置,越是不能肆无忌惮的去做。

他虽然是武德军的主帅,却不能天天呆在武德军中,大宋的军制想来讲究将兵分离,这种做法也对,也不算对。

主帅、将军这种一军之主的位置,成天的呆在军营里,是皇帝和朝廷非常忌讳的。

禁军的主将,大都是些将门后代和勋贵们,他们甚至一个月才去军中一次,为的就是让皇帝和朝廷放心。

将军和士卒打成一片这种事,不光是在大宋,在古代都是被忌讳的。

大宋之前还有换戍法,就是每隔三到四年,军队和军队之间要轮换将领,为的就是让士兵明白,他们的最高统帅是皇帝,而不是他们的主帅。

但士卒也没机会见到皇帝,所以忠于皇帝的说法,顶多只是一种道德上的约束罢了,实际上真正行军作战,将士们还是最听将军的指令。

将兵分离,的确可以杜绝将军在军中的权威过高,甚至高过皇权的现象出现。

可这么做缺陷也很明显,将兵分离,也就是将兵不熟,将军连自己麾下的士卒是什么战力都不清楚,士兵连领着他们作战的将军都不熟悉,到了战场上很难发挥出本来的战斗力。

杨怀仁只是偶尔去武德军,为的也是尽量少引起皇帝和朝廷相公们的猜忌,但他去不去的其实影响不大。

武德军的生活条件太好了,将士们心里清楚他们活得那么滋润是因为谁的缘故。

皇帝按月给的饷银其实就那么点,单身的将士自然是一个人吃饱了全家不饿,但那些有家有口的就不够花了。

杨怀仁和军中将领从来不克扣将士们的粮饷,已经得到了将士们极大的爱戴,杨怀仁又想方设法的用有限的粮秣给将士们尽可能好的生活条件,这就让将士们对他忠心耿耿了。

当兵的和老百姓,除了职业不同之外,其实对于生存的需求是差不多的,能吃上饭,能吃饱饭,进而能吃上好吃的饭,他们也不会有过分的要求。

偶尔在休沐的时候进城去逛逛青楼勾栏的,杨怀仁也从来不管,认识有需求的,没必要生硬的去泯灭了人类最基本的需求。

何况逛的起窑子的也是少数人,比如赵毗这样的,也不知道他那么好色,是如何保持那么好的精力和体力的。

和赵家皇族其他人明显不一样的体质,让杨怀仁有时候都怀疑,赵毗家隔壁,住的是哪一户人家。

打造好的战船开进了江阴港,两艘六千料的庞然大物进港的时候还引起了好多港口附近老百姓的围观。

等到所有战舰都进港之后,百姓们都看傻了,他们很诧异的一点,是想来很抠的朝廷,如何对水军这么大方了。

老百姓还是看热闹,他们面对这么一支舰队,也只是好奇,然后感叹一下而已。

而江阴港上的各路海商还有他们手下的船工们,自然是懂得战船和商船的区别的,见一条条战船开进港口,很自觉地把自家的船开到一边躲的远远的。

普通的商船两层侧板,要是不小心磕碰了这种三层或四层侧板,侧板喝侧板之间又垫入了铁板的战船,只有吃亏的份。

武德军的水军舰队其实不占江阴港老港口的位置,停靠的泊位是岑孝年用市舶司的库银新建的,当然是皇帝允许才动了库银的。

比起江阴老港来,军港其实不大,只不过老港新港紧挨着,武德军舰队崭新的战船又非常威武,所以才显得占地方很多罢了。

大宋的海商见了五德军的威武舰队,自然是心中自豪的,如今虽然几乎没有了海盗了,但那也只是在大宋东南沿海的范围内而言。

船过了崖州再向南,还是有不少海盗的,交趾的,真腊的,室利佛的,吕宋的,有的甚至就是这些东南亚小国家的水军,故意扮作了海盗来抢劫过往的商船。

宋朝海商要想安全通过那片海域,又不想找麻烦,也是见山栽树,见人拿钱的。

等于无形中给那些小国家交了过路税,这种事也不是没跟大宋朝廷和市舶司这样的衙门提起过。

但当时大宋也没有远洋舰队,像昌国军那样的近海水军也管不到南边去,商人看看他们的小破船还不如自家的商船,便知道求他们是一点儿用都没有,一次次的跟市舶司提,也不过是发发牢骚罢了。

还有一点,大宋的商船大多数行商只到柔福海,也是有这方面的原因。

东南亚诸国大都是宋朝的臣属国,对宋朝商人虽然也盘剥,但也很少会做的到杀人越货那么过分。

但过了柔福海进了西洋,遇到的麻烦更多。

不论是天竺的还是大食的海商,他们仗着人多,经常欺负大宋商船,目的就是垄断这一段海域的经商权。

宋朝海商惹不起他们,也就渐渐放弃了过柔福海,只能和大食和天竺海商做中转贸易,把本来属于自己的一半利润让给了人家。

但西洋海商却可以毫无忌惮的跑到大宋来和大宋海商抢夺生意,大宋海商也是受了几十年的气了。

所以他们看到大宋的庞大舰队的时候,怎么都会做一个美梦,如果这支舰队可以开过柔福海教训一下那些西洋商人,那可真是太爽了。

第1456章 舰队(下)

水军主将徐泾带着杨怀仁等人登船参观,从战船作战到水军将士的生活等细节都介绍的非常清楚。

杨怀仁记得以前曾经听说长时间在海上的水手很容易的败血症,是因为长期离开陆地,水手的饮食极其不平衡所造成的。

用现代人的话来说,就是缺乏维生素的摄入。

可实际上大宋海船上的船工水手们,却极少得这种病,原因主要有两点。

第一是因为大宋的海商商船,航行的时候离陆地并不远,基本每过几天就会靠岸补给,所以不存在长期生活在船上导致没有蔬菜水果吃的情况。

第二则是在一些大型的海船上,也有一套自己的生态系统。

造船厂打造战船的时候,就行到了正规的战船将来可能会远洋作战,在海上航行的周期比普通的货船要长,将士们必然会面临食物摄入不平衡的情况。

所以在战船上也会专门打造一个种植蔬菜以及养殖家畜的区域,土壤是从陆地上挑选的上好的肥沃泥土,种植上一些高产又容易活的蔬菜,可以解决船上人员的吃菜问题。

与此同时也有专门的舱室,是用来养猪、养羊或者养家禽的,这样水手出海是可以经常迟到新鲜的肉食和鸡蛋的。

尽管不可能和在陆地上一样的丰富,但有了这样的设施,基本能满足船员对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需求。

而且一支成熟的庞大舰队里,也不都是战船,也有专门负责后勤补给的船只,专门就是用来装载粮秣,以及种植蔬菜和养殖家畜家禽的。

这样的后勤船只虽然不如战船体型庞大,但空间利用非常合理,可以装载的后勤物资非常可观。

杨怀仁察看过了之后,也是觉得船上能种菜养猪非常新鲜,但这样的设计早就在大宋的船只制造时就成了一种习惯性的规定,所以配套非常完善。

再比如说淡水问题。船上又巨大的水仓,而且还有一个非常精妙的雨水收集系统。

海上风雨不定,特别是在中国的东南沿海,即便到了冬春两季西北季风盛行的时候,海上也从来不缺雨水。

海上下了雨,雨水打在油帆布制作的船帆上,自然会流下来,这样的雨水不会被浪费,而是会流入下帆漕中,然后被收集。

甲板和后世的马路一样,是中间略高,两边略低的,可能肉眼不太容易发觉,但落在甲板上的雨水会很自然的留到甲板四周。

甲板和侧板的连接处,设计有收集雨水的孔漕,然后经过了简单的过滤净化之后,被收集到水仓之中。

水仓中的雨水一般用来洗漱,饮用水还有单独的水仓储存。如果遇上长期不能靠岸的情况,雨水也可以用来饮用,暂时解决饮水还是不成问题的。

杨怀仁见识了这些,感到惊讶的同时,也不得不佩服中国古代的工匠们的经验和智慧,他们的设计真的非常巧妙,很多看似简单的东西,实际上都是非常科学和合理的。

水军将士的生活方面,设施同样齐全,厨房和营房在内部,同时还有医务室和澡堂,生活垃圾和废物则由后舱的另一套排水系统来完成。

将士们的营房里,一丈高的舱室里设计了三层床,床都是固定在舱板和舱顶上的,一排排的非常整齐,虽然看上去有些拥挤,但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独立的空间。

杨怀仁想起后世做过轮船的经历,除了觉得将士的们舱室太暗了之外,其实和后世的区别也不大。

将士们的舱房是没有窗户的,在这个时代是没有办法的事情,除了甲板上的舰岛和舵舱之外,几乎所有甲板下的舱室都没办法设计窗户。

倒是有通风口给舱室里换气,只是因为侧板太多层也太厚,从通风口里往外望,其实也看不见什么。

照明用的是气死风灯,是用铁皮打造的,不怕摇不怕风,甚至不怕摔。

甲板是很宽阔的,甚至可以用来进行简单的训练,以六千料大船的标准,三千将士加水手在甲板上是可以轮流进行身体锻炼的。

唯独没有的是娱乐设施,古人思想还没那么开放,乘船出海的水军将士就是去打仗的,没必要娱乐。

杨怀仁想了想,战船上也有一个类似中军大帐的会议厅,面积还算大,可以容纳几十甚至百人,如果不是正在作战的话,这里倒是可以给将士们用来作为娱乐设施使用。

也不用弄太复杂的东西,弄些将士们喜欢的小玩意,无聊的海上航行时间里不让大家觉得闷的慌就行。

徐泾汇报说,第一批战船下水的时候,水军将士们就已经开始在船上操练了,虽然战船还没出过海,但训练内容是他们几个将领严格按照海上的实际情况来设计的。

水军将士们现在对新战船非常熟悉了,加上之前的经验,将来到了海上也一定不会出大问题。

杨怀仁点点头表示认可,这些事他是外行,徐泾他们几个水军将领是内行,他们的训练效果杨怀仁是不会怀疑的。

只是强调了一点,将来出征的时候,船上储存火器和火药的舱室一定要严格执行防火防潮,这可是这次出征的重中之重。

杨怀仁可不想刚一出海,还没见到的敌人呢,就被自己的火药把自己炸上天。

杨怀仁如此重视这件事,徐泾他们几个也不敢怠慢,一再向杨怀仁保证,他们知道火药的危险之处,一定会谨慎小心的处理火器和火药的储存运输问题。

杨怀仁内心里是非常满意的,这样一支舰队,可以说是前无古人的,他很快就会带领这支舰队出征,见到将士们一个个的龙精虎猛,船上的运作又井井有条,心中特别欣慰。

战船已经准备好了,负责后勤补给的货船则是有黄百万和白银海手下的船队负责。

这一年来黄白两家也收购并打造了一批可以出海的货船,就是专门来给武德军的水军舰队做后勤补给的。

只是将来这只跟随舰队的商船队伍会有什么样的收益,他们也心里没底,但另一件事让阿门意识到,这次把钱投资在水军身上,他们赚大了。

第1457章 海商急了

当初杨怀仁要打造战舰组建舰队的时候,大多数人还是不相信的。

或者说不是不相信,而是觉得他没有足够的钱银,朝廷也不会同意他这种不切实际的请求。

可当第一艘六千料的大船下水的时候,当初那些等着看杨怀仁笑话的海商们可傻了眼。

杨怀仁真的不是开玩笑,或者用乡捐的方式为自己敛财,他是真的打造了一艘超级战舰。

等到一艘又一艘的战舰开进了江阴港,武德军新组建的水军上舰队训练的时候,他们忽然意识到一点,他们好像错过了一个最好的赚钱机会。

想起原来杨怀仁请他们吃饭的时候就说过,跟大家要钱不是乡捐,而是投资。

那时候根本没人信,但现在看起来,杨怀仁所说的一切都渐渐变成了现实。

于是那些当初根本没把杨怀仁的话的当回事的人,知道杨怀仁来了江阴,又纷纷去求岑孝年,希望能让他们见上王爷一面。

岑孝年自然明白他们如今急迫地要见杨怀仁是要做什么,他不敢跟杨怀仁提这件事,又不好把江南的海商都得罪光了,只好佯作答应他们会帮他们传话,实际上去只是做做样子,只在杨怀仁面前随意的说了一句。

杨怀仁笑着摇头,当初我说的很明白,是投资,而且是一定让大家赚钱的投资,可当时没有人信啊,都以为这是乡捐。

每家每户倒是象征性的捐了些银钱,可对于急需雪中送炭的杨怀仁来说,他们的做法是真的寒了她的心。

若不是黄百万和白银海在赵献球一案中欠了他一个人情,当时的杨怀仁都想不出组建水军和打造战舰的钱要从哪里出了。

现在水军和舰队真的成型了,那些商人又纷纷跑出来找岑孝年说项了,这帮人还真是无利不起早,一帮墙头草。

杨怀仁告诉岑孝年,“你也不用怕我生气,做买卖这种事,本来就是全凭自愿,他们当时不愿意出钱,那么今年的好处就没有他们的份。”

岑孝年不好意思的应诺着,“王爷说的是,咱家回去之后一定把他们集中起来,好好教训教训他们!”

杨怀仁摆摆手,“那倒不用,商人嘛,都是这幅德行,别说你教训几句了,就是拿把刀架在他们的脖子上,他们也还是会觉得钱财比他们的小命重要。

再说了,将来市舶司要给皇帝的内府赚钱呢,你一个市舶司首领太监,把所有海商都得罪光了,对你又有什么好处?

不值当的。你回去告诉他们,虽然今年没有他们的份,但将来我带兵去南洋耀武扬威一番回来,他们的生意一定会更好做的。

而且以后他们也不用担心大宋的商船不能过柔福海的规矩了,他们的商船能去西洋卖货,无论如何,他们明年的买卖都会比去年和今年更好。

他们终究是占了便宜的,但一定要让他们懂得,正是因为咱们大宋的水军强了,他们去国外做买卖才更有面子,更有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