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大宋 第56章

作者:呼啦圈大神

其实他心里清楚,母亲表面上高兴,实际内心里更多的是担忧。

对于母亲,杨怀仁一向报喜不报忧,所以把删减之后进宫经历又进行了一番艺术加工,像游园记一样讲述了出来。

杨母听得十分欢乐,不时随着杨怀仁的故事点点头,直到最后,才抓着儿子的手缓缓地说道:“儿啊,你的路要你自己走,无论走多远,走到哪,都别忘了家里才是最好的地方,一定要记得回家,别让娘挂念。”

杨怀仁点点头,看着母亲眼里开始逐渐泛起一丝淡淡的湿润,他也忍不住鼻子一酸,两滴泪珠滑落下来。

羊乐天在门口好像有什么急事的样子要找师父,杨母见儿子还有事情,这才帮杨怀仁抹了抹脸上眼泪,退入了后堂。

羊乐天的事情是急,不过倒不是坏事,今天早上很多来随园的客人要点鮓尝尝,得到现在还不供应的回复,就闹了起来。

得亏有李黑牛这位武举人在把门,不然非闹出点什么事情来不可。

杨怀仁心道,这是人怕出名猪怕壮啊,归雁楼厨艺比试之后,不知多少人因为那他做的那道鮓馋的夜不能寐,食不知味,而且这东西天底下只有一个地方有可能吃到,那便是随园。

杨怀仁看到了商机的同时,也免不了头疼。

这确实是一个推广辣椒和辣味的一个绝好的机会,趁着他如今在厨行里名声正如日中天,加上宫里那两位大佬的代言,他完全可以借着这个东风好好施展一番拳脚。

可是眼下辣椒没有量产,别说全大宋,就是开封府都供应不了。后园里的辣椒已经采摘了,庄子里移植的那一拨如今还不知道啥情况,指望这么点材料,是无论如何也不够用的。

而且就单说鮓,加工起来也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做到的,总要有时间让它发酵吧?

就目前那点存货,自己吃也吃不了多久,今天又被叶公公打劫了一部分,就更少了。

杨怀仁忽然觉得,这时候应该再找魏财来聊聊,他家的鮓做了那么多年,无论产量上和质量是上都是有保证的。

如今他肯定不好过,也不知道黑虎帮又打劫了这老小子多少钱财,这时候给他个机会,也算在他危难之中拉他一把,俗话不也说嘛,冤家宜解不宜结。

可杨怀仁把这话说给羊乐天,羊乐天却一副惊讶的样子看着师父。

“师父还不知道呢?今日师父出了门,青莲帮就派人来过了,说是魏财一家人跑了,好像是躲避黑虎帮的报复。

其实黑虎帮昨晚上就完蛋了,这事开封府里传的邪乎着呢,如今赌庄的生意,已经全是青莲帮掌控。”

杨怀仁听了倒没有多么吃惊,只要稍一细想,就明白兰若心那丫头不是个省油的灯,这么好的机会,她肯定不会白白错过。

“咱们随园,现在实在提供不了鮓,材料太少了,除非……”

杨怀仁忽然想到虽然不能大量提供,但是可以少量提供一些,在辣椒量产之前,可以用现有的材料极少量的供应给那些大土豪们。

“或者这样,你去贴一份告示,从八月十九开始,随园才开始供应鮓,不过一天就限量供应十份。”

“那价格怎么定呢?”

“价格让客官们自己订。”

羊乐天被杨怀仁这话给说蒙了。

限量供应的道理他如今也明白了,在他心里,师父不仅仅是个厨艺上的天才,在经营上,更是比他见过听过的所有掌柜的精明不知多少倍。

跟着杨怀仁的日子虽然不算长,但这些日子相处下来,羊乐天心中,师父既像一个父亲一样给了他无限的关爱,又像一个兄长似的,不仅从不藏着掖着的教会了他很多厨艺方面的技艺,更多的是,教会了他怎么看待这个职业,看待这个世界。

他内心里对杨怀仁充满了崇拜,同时也越来越感到师父的神秘。

经过了归雁楼的事情,他虽然知道师父的红油是用辣椒为原料制作的,也明白滴水成冰只不过是一种江湖术士的小把戏,但是他仍然好奇师父这些才能是从哪里来的,因为杨怀仁实在太年轻了。

羊乐天也开始相信外边疯传的他的师祖是个神仙的传闻,因为这些事情,他实在无法想象一个正常的凡人能够做到。

开酒楼出售食物,他第一次听说价格让客人订的经营方式,他的小脑袋又想不明白了。

杨怀仁看着他不明就里的样子,才笑呵呵地给他解释。

“价格让客人订,并不是说他们吃完了东西,说给多少就给多少,要真那样,咱随园还不得赔死啊?

具体这么说吧,随园的牛肉面,咱们用的是发号的方式,这样固定的供应量,固定的价格,客人们就会排队抢着提早来拿号。

但是鮓也牛肉面不同,牛肉面咱们供应量还算大的,可鮓的供应量,咱们目前实在提高不了,也是没办法的事。

咱们一天只供应十份鮓,可外边可能有几百人想吃,怎么办?

那就谁想吃,就提早来预定,预定的时候,咱要求他们把他们认为的价格写下来,咱们再从这几百个预定的客人写下的价格里边,选出开价最高的十位,贴告示把他们的姓名公示,同时通知他们第二天来就餐。

这样就解决了咱们如今鮓供应不足的问题,谁想吃,就提前预定开价,吃到这道鮓的机会,是价高者得,咱们随园做的公平公正。

既最大化的赚取了利润,又不会被食客们说咱们随园厚此薄彼,一举三得。”

羊乐天一时半会儿还没想明白,但是他心里知道师父这么做,肯定是有道理的。

杨怀仁自己忍不住暗自夸赞了自己一番,连后世这种投标的主意都让他想出来了,他真是个不折不扣的天才。

第125章 倭人到访

至于鮓的做法,原本就不难,杨怀仁教给羊乐天的,更多的是细节。

另外还嘱咐了他红油一定要少放,毕竟人们是第一次接触这种味道,有喜欢的,也必然会有不适应的人,在食客们食用前,要提前给他们讲清楚。

羊乐天办事杨怀仁一向放心,他这个徒弟除了还是经常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之外,什么事情都很让杨怀仁满意,也许是他还没有对以前的某段经历释怀的缘故。

每个人,都有它自己的秘密,用现代的话来说,叫个人隐私。即使杨怀仁是他的师父,也不便过多的去细问。

送走了好徒弟,杨怀仁本以为终于可以歇一会了,门房又通报说有人上门来访。

等杨怀仁听了来访之人的名字,不禁莞尔一笑。

小犬纯太郎来了,当然还有倭国的正副使节陪同,正使叫作德顽八丸,副使嘛,是杨怀仁早认识的一位,也是倭国第一名厨的弟弟,小犬纯二郎。

杨怀仁看着这三人的名字,心中百分之一千二百确定他们是倭国人,小犬两兄弟就不用说了,从他对倭国人名字的深入研究,可以猜的到这两兄弟母亲的特殊喜好。

而那位德顽八丸的,杨怀仁就猜不出他母亲的爱好和他的出生地点了,不过这名字起得也好,念的时候大舌头一点,就是大王八蛋。

当杨怀仁看到三个人的模样的时候,他开始怀疑大宋朝是不是就有宋人留学倭国了。

小犬纯太郎和德顽八丸,都是正常人的身高,他们同样也穿着宋人的衣服,宋人的打扮,如果不是嘴上那一抹小胡子,根本就跟宋人没有区别。

而小犬纯二郎的身材样貌就比较倭国本土化了,个子很矬,打眼一看是一个地中海发型,其实脑袋后边还输了个髻,十分像头背上没有毛的大白猪拖了一条粗粗的黑尾巴。

杨怀仁笑嘻嘻的站起来跟三位倭人打招呼,接着亲切的向小犬纯太郎问道:“你家隔壁那家是不是姓王?”

小犬两兄弟被杨怀仁这个问题惊呆了,哥哥还没有回答,弟弟先说话了。

“杨桑,你地怎么知道我们家隔壁的人地姓王?太让我们吃惊了!

你地认识?王桑是一位贵国的大商人,来我们地大日出之国地经商地干活,已经差不多三十年了。

如果你地认识,那我们可真是太有缘分了!”

这回轮到杨怀仁吃惊了,憋着一肚子坏笑答道:“对,有缘分,很有缘分”,接着向太郎问道:“不知太郎多大岁数了?”

小泉纯太郎对这么突如其来的问题感到莫名其妙,不过还是很客气的回答说:“在下今年就满三十岁了。”

杨怀仁心里笑道,这就对上号了。没想到哥短短几句话,就侦破了一起长达三十年,涉及中外的国际大型亲子疑云案件。

德顽八丸虽然是三人中按理说地位最高的一位,但是杨怀仁发现请他们落座的时候,小犬纯太郎自然而然的就坐到了上首位,而小犬纯二郎是副使,却自动坐在了下首位,反倒是德顽八丸坐在了最远的位置。

杨怀仁一开始很奇怪,后来联想起这个时期的倭国局势,便想到了在倭国,至今仍延续了森严的姓氏家族的阶级体系,拥有高贵的姓氏的人,便拥有更高的地位,这种阶层地位的区分,甚至超过了具体的官职。

“不知几位到访,是为何事?”

出来答话的自然是三人中地位最高的小犬纯太郎。

“鄙人刚听说了杨桑接受了贵国太皇太后的邀请,将在后天上午在贵国皇宫与鄙人进行一场厨艺比试。

对于杨桑在厨艺界的鼎鼎大名,鄙人早有耳闻,今日得见真容,鄙人深感荣幸。”

杨怀仁笑呵呵地说道:“过奖过奖,我就一个民间小厨子,要真排起来,我的厨艺确实也很高呢,在我们大宋的厨艺排行榜上,我能排到九百九十九名呢。

不过嘛,虽然我厨艺很高,也高不过阁下,听说阁下学贯东西,融合了宋倭两国的‘精华’,号称倭国第一大厨,这才是值得我荣幸的事情。”

小犬纯太郎没太明白杨怀仁整段话的意思,直道是他来自民间,说了些乡野俚语,总之是赞扬他厨艺高就是了,于是接着说道:

“不敢当不敢当,我们国家的菜鄙人还能说的过去,但是贵国的菜式,鄙人就只能是略知一二了,所以实在谈不上学贯东西,融合了两国精华。”

杨怀仁差点一口茶水喷出来,只好装作不小心呛到了,连咳了几声才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小犬纯太郎见他粗俗的言谈和举止,心中暗自摇头叹道,本以为他是个多么了不起的天才厨子,原来也是个乡野粗人,只不过运气好遇见个神仙师父,送了他一样神秘的调味料,让他一时声名鹊起,现在看来,实在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杨怀仁只不过是个不学无术的小泼皮罢了。

想到这里,小泉川太郎也对后天两人之间的比试有了绝对的信心,他本身就是拥有极高的厨艺天赋,又经过了严酷的训练才有了今时今日的技艺好声誉。

连大宋的宫廷御厨都不是他的对手,这么一个民间小厨子,也不过是有一样秘密的调味料才让他有了些虚假的名头,如果按他的计划诱骗他不能使用这味调料,他就有了十成的胜算。

“杨桑,鄙人上一次跟薛御厨的比试以平局告终,其中原因想必杨桑也听说了,所以鄙人这次来访,便是要与杨桑商量一下后天你我二人之间厨艺鄙视的规则,到比试那天,有了明确的规则,就好判断出胜负了。”

看来这小子学精了,吃了一会亏,知道事先讲好规则,省得太皇太后和那班大臣们再钻了空子。

不过他倒不是很在意,厨艺比试,无非就是比谁做的好吃呗,再详细的规则,也离不开这个根本。

杨怀仁对自己的厨艺十分有信心,别说一个倭国厨子,现在这个年代,让你从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找出一个厨子来,杨怀仁都不会心生畏惧。

第126章 鱼脍

孙子兵法有云:“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

“你说说看,什么规则?”杨怀仁问道。

小犬纯太郎脸上挂着笑,可这笑容怎么看怎么觉得假惺惺的。

“鄙人十分崇尚贵国的厨艺文化,我们日出之国的厨艺文化,也继承自中原。”

杨怀仁讪笑着点点头表示认可,心道你还知道自己祖宗是谁,承认了就好。

小犬纯太郎接着说道:“厨艺,其实说白了就四样基本,分别是选材、刀工、调味和火候。

鄙人认为贵国的厨子似乎只是强于调味和火候,至于选材和刀工,自十余年前北厨王‘十三刀’退隐之后,便无人精于此道了。”

杨怀仁听出了小犬纯太郎话语里的激将意味,他这么说,无非是知道杨怀仁手上有一种新颖的调味料,能让普通的食物变的美味,所以故意说出这话来,让杨怀仁自己放弃在比试中比拼调味的高低。

至于南北厨王的传说,杨怀仁不知听外边人说过多少他们的故事,没想到连这个倭国厨子也知道。

南厨王号称“第一鲜”,具体姓氏名字和年龄,已经没有人知道了,大约十年前死于疾病,相传他最善于烹鱼,在调味和火候掌握上,有非常高的造诣。

而北厨王外号“十三刀”,同样没人知道他的真实姓名,传说刀工天下无敌,同样是大约十年前,不知什么原因,退隐江湖,从此再没有人见过他。

让杨怀仁猜,或许是南北两位厨王惺惺相惜,南厨王病逝,北厨王顿生“子期已死,再无知音”的感叹,于是学伯牙断琴,北厨王封刀,选择退隐。

“哎呀,说的对啊,”杨怀仁拍手笑道:“我就不善于用刀,刀工烂的很,论厨艺我在大宋排九百九十九名,要论刀工,恐怕我得排到九千多名了。”

“这话不对吧?”

德顽八丸说道:“听闻当日归雁楼厨艺比试,杨官人的刀工那可是好着呢,听说官人所用的刀具还是特制的,形状和你们普通的大宋菜刀都不同呢。”

“对啊,”杨怀仁一脸无辜,“就是因为我刀工不行,所以才自制了几把奇形怪状的刀,普通的刀我用着不顺手啊。

我说太郎啊,你不是想跟我比刀工吧?那你可占了大便宜了,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