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呼啦圈大神
杨怀仁觉得好笑,社会风气奇怪的很,武人为了一个名声,就因为被刺配了,便从凶猛的老虎变成了乖乖的兔子,这放到后世是很难理解的。
可仔细想想,这就是所谓的王道教化了,以文抑武,不是光从表面上看到的读书人比练武之人社会地位高那么简单的。
王道教化,礼教道德让几乎所有的老百姓都在遵守着阶级化的管理,想起水浒里谁的宋太公宁愿然宋军刺配江州也不愿意他去上山做山贼,现在杨怀仁忽然间理解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了。
忠、孝、义,总是被统治者绑在一起的,教化的万民宁愿自己受苦,也要留下一个名声,这样的规矩连一个被刺配了的犯人都在遵守,杨怀仁不得不佩服朝堂上那班大佬们了。
不过这样也好,既然他们守规矩,那就用这样的规矩来管束他们,并收为己用,对于人才,杨怀仁觉得他的眼光还是很准的。
只要给这样的人一个机会洗刷身上曾经的耻辱,不怕他们不授首效忠。
第1383章 新法的弊端(上)
杨怀仁点了四个厢军进帐叙话,等他们行完了礼,杨怀仁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带头的厢军答道,“回禀王爷,小人李朝仁。”
“超人?”
杨怀仁被都笑了,“好名字。你是怎么进的扬州厢军?”
李朝仁忽然变得有些羞愧,“小人本是青州临淄人氏,在乡间失手杀死了一个欺压乡民的税吏,才被发配到扬州来的。”
“哦?咱们还是老乡啊,哈哈。”
李朝仁本来不知杨怀仁唤他们几个进帐问话所为何事,心情难免有些紧张,没想到杨怀仁和他们说话如此客气,完全没有想象里一个王爷该有的高高在上的感觉。
又想起王爷刚才也是和厢军其他兵卒一样坐在人群里吃饭,而且听其他禁军说起王爷以往就是和龙武卫将士一起训练一起吃睡的事情来,很自然的觉得非常新奇。
更让他惊讶的是王爷竟然和他攀起老乡来了,这就更让他奇怪了,于是随口问道,“王爷也是青州人?”
杨怀仁笑道,“老家齐州,和青州也不远。”
“那是,那是。”李朝仁不知道杨怀仁为何这么做,不敢多说话,只得和声应付。
杨怀仁又道,“看来咱们齐鲁之地,民风还是有些彪悍啊,连征税的税吏你都敢杀,可杀了衙门里的人竟然没有被判大辟之刑,你倒是命很大啊。”
杨怀仁看见李朝仁强壮的身体和脸上的金印,以为李朝仁是个贼匪呢,没想到还是个杀人犯,而且杀了衙门的税吏没有被砍头,只是发配了千里,便说明此人一定有些背景了。
好奇心之下,杨怀仁故意用话套他,看看他究竟作何解释。
李朝仁苦笑道,“王爷有所不知,便听小人细细说来。小人的确是杀了一位衙门里的公人,不过小人也说过了,是失手杀死的,所以临淄县尊才给小人判了个流千里充军的罪责。”
“失手?怎么失手法?”一旁的黄大银笑问道。
李朝仁接着解释,“小人家住临淄城外渑水边的李家庄,渑水两岸也是沃野几十里,虽然产出比不上江南的水田,可比起一般的旱地来,家乡的土地也算是富饶。
李家庄早年也是有祖宗随着太祖开国立庙之人,所以说起来我们李家在当地也是地方大族,喜好舞刀弄枪之辈不在少数,小人自幼也胡乱练了些拳脚功夫。
族中人口虽多,可只要是好年景里,渑水两岸的农田还是能让族中人口吃饱穿暖,衣食无忧的。
可去年的时候开始,朝廷使用青苗新政,官府统一为百姓保留粮种,开春时再发放下来供百姓播种之用。
以往百姓都是自己育种保存的,早已形成习惯,但官府拍来负责此事的税吏行事粗鲁,不容百姓有任何忤逆。
老家的百姓觉得朝廷这么做也不是不可以,自己保存和官府保存,也没有什么大的区别,遇上灾年,这么做对百姓来说也是有了保障,便悉数把粮种上缴了官府。
可年后官府分配粮种之时,却以借贷之命归还,还要收取利息,让百姓就不理解了,去年收的时候明明说的官府只是代为保存,后来却改口不认账了。
小人不服气,心说这是收缴还是罚没?自己的粮种为何自己还要借贷回来?
小人领了族中弟兄前去找那名税吏理论,税吏竟辩说去年百姓缴的粮种是粮食,可以从来年的粮税中抵扣的,百姓没有吃亏,还应该感谢官府才对。
小人就不明白了,这是哪里来的道理?粮食和粮种是一样的事情吗?一斗粮才值几个钱?斗粮种又值几个钱?难道官府连这个也算不清楚?
后来小人算是明白了,这是官府变着法的坑老百姓呢,所以心中气愤,便打了那个税吏一拳。”
杨怀仁惊道,“你小子好武艺,一拳便把一个大活人生生打死了?”
李朝仁脸上忽然浮上懊悔之色,“王爷说笑了,小人哪有那样的本事?当时只是把税吏打了个趔趄,然后跌坐在地上罢了,当时他还叫嚣着回去唤衙差来捉拿小人,走的时候还好好的呢。
只是后来那个税吏并没有真的唤了县衙的衙役来,到了第二天衙役上门的时候,却直接一套枷板扣在了小人头上。
小人不解,一问之下才知道,昨日打的那个税吏,回城路上跌落在渑水里淹死了。
小人自知出手打了衙门里的公差,一顿板子是逃不了的,可忽然死了人,小人哪里肯认?
于是便把打人之事说给了临淄县尊知道,县尊起先也不信小人一拳便打死了一个身体强壮的税吏,可那税吏的常随却说什么小人是江湖高人,会催发内力。
还说税吏被打之后是能走能跑,可走到半路忽然眼睛鼻子嘴巴一齐流血,当时他正过桥,这才晕厥跌落到了河里给淹死了。
小人心中冤枉的不行,小人从小是练过些拳脚棍棒,但那都是些不入流的把式,小人终究是个使唤人,别说什么会内力的高人了,武艺都是谈不上的。
可县尊大人竟然信以为真,便不由分所要判了小人秋后斩决。小人冤枉啊,幸亏小人的家人请来族中族长求情。
听别人提起,族长去了两趟,县尊都没有松口,后来拿了一个斗去了县衙,县尊大人这才开恩,把秋后斩决改判了流千里充军。
本来小人以为虽然暂时保住了性命,可往边地流放,恐怕也活不了太长久了,可没料想最后竟然是流放扬州这种好地方,这才捡了一条命回来。”
杨怀仁笑笑,李朝仁的经历还真是有意思,不过他能在家乡百姓受到官府欺压的时候站出来仗义执言,还不畏强权打了那个税吏一拳,也算是个好汉了。
至于那个税吏如何死了,光听这些话也不好判断,说不定那个税吏本来就有隐疾,或者李朝仁打他那一圈使的劲太寸了,正好打的税吏脑出血也说不准。
有些脑出血可能当时是发现不了的,但几个小时或者几天之后流血过多了才会发病致人死亡,这都是很有可能的。
这么猜来,他虽然的确是失手,但临淄县尊倒不算是冤枉了他。
第1384章 变法的弊端(下)
李朝仁的案子其实没什么可说的,一场误杀,把一个好好的汉子刺配到扬州厢军里来,命是保住了,可人这一辈子也完了。
杨怀仁更在意的,是李朝仁的故事里那些细节所反应出来的问题。
赵煦重夺皇权之后,在一众新党的怂恿之下,便迫不及待的恢复元丰时神宗新法,青苗法兴农,免役法养民,保甲法强军。
这些新法,如果单是从理论上讲,是没有什么错的。但是实际效果上来说,就差强人意了。
给穷苦人粮种,鼓励开垦荒地,穷苦的百姓有了地耕种,便有了生活来源,的确可以让一部分穷苦民众的生活好起来。
但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情况,穷县这么办的确是改善了民生,提高了税收,但富裕的地方呢?这么办就破坏了原有的土地经营模式了。
其实这么做也是有改善地方地主圈地的状况,大批的新晋地主便是从北宋开始诞生的,所以新法就破坏了这些地方豪强的利益了。
就说李朝仁的老家李家庄,虽然不能说他们是豪强,但一个地方大族,自然有他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延续多年,大家也都习惯了,忽然朝廷来了政令要改变,百姓自然不适应。
可恶的是古代信息不畅通,从东京城出去二百里就可以说天高皇帝远了,地方官吏能不能执行,又是如何执行就成了个大问题。
李朝仁本来生活的好好的,偏偏因为冲动下的一拳,便把人生给毁了,他的家人怎么办?这种事皇帝不会知道,也不会管,朝堂上的那班大佬们都是神活的,更不会关心。
追究其原因来,还是变法给闹的,官府在地方上是很强势的,欺压点平头百姓,还是正常现象,北宋中后期为什么遍地山贼?就是官府给逼的。
把良民逼成了山贼了,官府便没办法了,剿匪这种事官府是办不了的,地方厢军也不用指望,每年当然也会像模像样的去剿匪的。
但这样的剿匪也是做样子,目的还不是从乡绅手里骗点银子花花?
当了山贼的良民本来也是战战兢兢,后来见厢军连花架子都算不上,也就胆子大了起来,要是有个两三个江湖人物带头的,那就更是为祸乡里。
李朝仁本来被判了死罪的,指不定没到秋后,这小子就能从大牢里跑出去当了山贼。
后来临淄县尊改判了流刑,杨怀仁也听出来是为什么了,并不是李家庄的族长多么大面子,头前去了两遭不是也没说动县尊吗?
不用猜,要么是李家族长没送够了钱银,要么是开出的条件没达到县尊的心里。
为什么后来去第三趟就说动了县尊呢?杨怀仁听到的是离家族长带了一个量粮食的斗去了县衙。
斗,不过是一个量具而已,不值几个钱,为什么县尊老爷就改了主意呢?
让杨怀仁猜得话,那就是离家族长无奈之下,冒着风险戳破了县尊老爷敛财的法子了。
青苗法要把老百姓打的粮食从官府过一遍,大斗进小斗出这种事,老百姓不是看不出来,是不敢说罢了。
当变法成了地方官员捞钱的门路,还指望新法能成功?
免役法本身也是体恤万民的好法子,别看大宋国土没有其他几个大朝代大,但人口却是历朝历代最多的,所以百姓服役本来就比任何朝代都少,而且朝廷还管饭又开工钱的。
免役法的产生,就是因为劳役充足,很多地方百姓根本没有劳役可服,所以为了国家财政,才想出来这么个法子,让百姓以钱换役。
这本来也没什么,只是免役法里变相的把百姓分成了六等民户,就整出不公平来了,老百姓自古以来都是不患富而患不均的,这么搞这不逆天行事吗?
有些东西放到后世可行,在古代就不行,普通民众的思想没有那么开化,把所有百姓当成读书人那么高尚的情操来看待,这不傻吗?何况读书人的情操也怪怪的,没法说。
保甲法就更奇怪了,北宋军事羸弱,不是缺少军人,而是军人素质不行,造成这种局面也是文人权力过大,然后文人利用权力无限挤压武人所造成的。
其实大宋的军人不但不少,而且非常冗余,那么多厢军要养着,难道文人们觉得要跟契丹人玩人海战术就能把辽国淹没了吗?
吹牛比的时候自然是说宋人一人一口吐沫就能把辽国演了,可真实情况是吹牛不用上税,所吹牛的人多,真正冲契丹人吐吐沫的人是没几个的。
何况厢军是个什么熊样子,杨怀仁是亲自见过了,这样的军人别说一两百万,就是一两千万也白搭,上了战场全是白给的。
以前杨怀仁知道宋朝的几次变法没成功,那都是从后世的历史上学来的,从庆历新政到元丰改制,到现在的绍圣绍述,不论是范仲淹、王安石还是章惇,都没有成功。
这帮人想法是好的,可惜没有多少执行力,所以喊的山响的改革全都成了空中楼阁。
现在新法才施行了两年,虽然这些弊端还不那么明显,但也不是没显山露水了。
朝堂上的那些大佬们,杨怀仁觉得凭他们的本事不应该没看出来,至于为什么不说,那原因就多了。
一方面,新法是他们的政治主张,他们当年因此被贬谪过,那时候别发配什么边地岭南的时候都在坚持着,没理由现在皇帝都支持他们,他们反而因为出现了弊端就放弃了自己的主张的。
另一方面,其实新法也不是个集体智慧的产物,几个最高层的新党领袖拿出来的政策罢了,手下的人,更多的是摇旗呐喊,至于新法的内容,他们是不会仔细研究的。
最后呢,这个原因有点可怕,新法的实施其实只不过是个幌子,是他们打倒政见不合者的一把武器而已。
新法能不能改善国运,他们还没有那么长远的眼光,但作为武器砍翻旧党,才是他们最介意的事情。
文人狠起来其实很可怕,软刀子杀人其实更疼。武人杀人简单直接,文人杀人就不这样了,一刀宰了不算痛快,诛心诛神才是折磨人的最高境界。
第1385章 以厢治厢
杨怀仁因为从未掺和到朝堂上的争斗当中去,所以还没有亲身体会,可从李朝仁的故事里,他算是近距离看明白改革为什么不会成功了。
李家族长也是为了救下族中一个子弟的性命,才使出了这么个不得已的办法来,于是结果大家也知道了,李朝仁没被砍头,而是刺配到了扬州厢军里来。
齐鲁之地武风强盛,这年头就出了不少江湖上有名的好汉,李朝仁这样的庄稼汉,从小练些拳脚功夫,也是自然。
因为不满税吏压榨自己,李朝仁那一拳又证明了他是个一言不合就动手的直性子,这样的人进了厢军,最终被磨平了性子自暴自弃到眼下的样子,也就顺理成章了。
算起来李朝仁来到扬州厢军里也没多少日子,对一个新人来说,在厢军这种小社会里应该是不好混的。
但他竟然对自己的队官呵斥打骂,不用猜也知道这小子在厢军营里也是个刺头,这种脾气性子又自带点武力值的人,自然是不怕队官这种小人物的。
反倒因为他身边又聚集了几个和他差不多一样脾性的人,在厢军里形成了一股小势力,虽然影响很小,但在基层军卒心里,李朝仁应该是很有地位的。
上一篇:重生飞扬年代,从中医开始
下一篇:星际战争领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