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呼啦圈大神
老人们都说肚子圆是儿子,肚子扁是千斤,虽然这种说法听起来没有科学依据,也不是很绝对,但通过很多范例积累出来的民间经验,总是会准确无误的预知了未来。
所以兰若心很头疼,也很忧虑。总觉得如果铁香玉生了儿子,而她生了女儿,那将来在家里好像她便比铁香玉矮了一头一般,也让她当了房地产大老板的风头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于是她便又想起另一句关于大肚婆的俗话来――酸儿辣女。
明明她是喜欢吃辣的,结果偏偏逮着一道酸菜鱼吃个没完,好像跟酸菜有仇了似的,大口大口地把嘴巴里塞得满满的,也许她幻想着,只要她吃了足够的酸味,肚子就会变的更圆起来,而肚子里的孩子也能多长点东西似的。
杨怀仁只得化作了受委屈的小丫鬟坐到她身边伺候他吃,这时候劝是没用的,依着她吃,吃到吐了,也便就消停了。
杨母起初看鬼姐的样子,是有点不喜欢的,蓝眼珠子大妹子,总觉得不像是自己人。
可一顿饭的工夫,她就改变了主意,似乎觉得这个蓝眼珠子大妹子挺好看的,体型上也是个前那啥后那啥的,一看就是个能生儿子的主儿。
鬼姐的饭碗里便被夹了好多的菜,可她真的吃不下了,又不好逆了疼爱自己的婆婆的好意,只好使劲吃,使劲吃,腮帮子鼓的和兰若心可是有的一拼。
何之韵这个大妇,也总能在这种时候站出来,帮助姐妹们排忧解难。
她招招手让丫鬟把大官和小鱼儿抱过来,开始喂他们吃饭。九个月大的孩子,已经开始长牙了,大官就已经长了四颗萌萌的门牙。
小家伙长了牙之后,似乎对牙齿的用处很有猎奇心理,吃什么东西都要先咬一咬,不吃东西的时候就总想着咬手指,最遭殃的就是何之韵和家里请的奶妈,别看孩子小牙也小,但咬的那里很疼,却是的的确确的。
一勺米粥,配上些菜,混在一起帮孩子嚼碎了,然后再喂给他吃,传统又接地气。
孩子是不嫌的,而且似乎已经开始习惯新的吃饭方式,尽管吃的满脸都是米粒子,也不忘傻乎乎地拍手叫好。
何之韵喂了几口,见鬼姐在一边看的津津有味,又有些跃跃欲试的意思,便把孩子交给了鬼姐,让她也试试。
鬼姐有点受宠若惊,正好碗里有一个卤蛋的蛋黄,她便小心的把蛋黄放在小碟子里用勺子压碎了,然后也学了何之韵的样子,用碎蛋黄配上温热的米粥去喂大官。
勺子快递到大官的小嘴巴旁边了,鬼姐忽然想起了什么似的,停住了手上的动作,谨慎地问道,“这个卤蛋的蛋黄,我吃起来觉得刚好,但按照你们的口味,应该是有点咸的,不知道用蛋黄喂大官,会不会咸到他。”
何之韵本想说没事的,之前她只听庄子里胜过孩子的老婆们说过,小孩子六个月大以前,是最好别给他吃咸的东西的,而六个月大之后,适当的吃些咸的东西,并没有问题。
不过作为孩子的母亲,为了孩子的健康着想,她又觉得还是小心一些的好,便把问题抛给了杨怀仁。
第1214章 盐的比喻
杨怀仁还真懂这种事情,尽管他前世也没结过婚更没有孩子,但是在学习营养学的时候,到还真学到了一些相关的知识。
对一个婴儿来说,的确是在他六个月大之前,是不能吃盐的,因为婴儿的肾功能还没有发育完全,如果摄入的盐分过多,会影响孩子的肾脏发育,严重的还会引发更严重的疾病。
而婴儿的身体每天对盐的需要,是非常少的,基本可以从母乳中获取到足够的盐分,所以不需要额外再给他吃咸的食物。
六个月之后,因为婴儿的生长速度特别快,这么大的孩子对盐分的需求量增长很快,母乳已经不足以满足他们的身体对盐分的需求了,这时候才可以适量的在他们的食物中补充必要的盐分。
当然,和成年人相比,婴儿的身体对盐分的需求还是比较小的,适当的给他们一些成年人吃的菜来吃,也没有什么,但也一定要注意适量,孩子接触咸的食物过多的话,另一个不好的方面便是容易让他对盐分产生依赖性,将来长大了,很大可能会口重。
口重虽然只是人们对一种不太健康的生活习惯的描述,但口重也能引起比较严重的后果,像北方人盐的摄入量比南方人多,也造成了北方人的高血压以及其他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偏高的现象。
杨怀仁把他的道理一说,便是觉得喂大官一个卤蛋的蛋黄没有大碍了。
鬼姐第一个说道,“官人懂的东西还真多。”
何之韵在一旁笑了,“将来你就知道了,咱们家官人,懂得东西还多着呢。”
大官终于吃了压碎的卤蛋黄,从给他的样子,不难看出他似乎很喜欢这种新奇的味道,笑呵呵地吧嗒着嘴示意还要。
大家被大官萌萌的样子逗笑了,小鱼儿见哥哥吃到了好东西,也撒娇似的也要吃,莲儿也把她抱了过来,让他们小兄妹一起享受路蛋黄的美味。
看着一家人和睦相处的样子,杨怀仁深有感悟,特别是对待鬼姐,这个当下在宋人眼里还是个外族人的新人,杨家上下并没有对她产生明显的排斥情绪。
即便兰若心隐隐有点不开心,杨怀仁也明白个中缘由。
她出身丐帮,而丐帮从来是鼓吹民族大义为帮派宗旨的,他们向来不喜欢外人,契丹人,西夏人,还有别的歪果仁,他们都不喜欢。
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之下长大,兰若心内心里不喜欢蓝眼珠子的鬼姐,似乎顺理成章。
但杨怀仁觉得这都是其次,兰若心的不满,更在于杨怀仁出门一趟,便领回来一个新媳妇,前一次是铁香玉,这一次是鬼姐。
铁香玉毕竟救过杨怀仁的命,这是兰若心亲身经历的,而且铁香玉还是个汉人,所以兰若心还能接受。
但鬼姐对她来说,要让她像接受铁香玉一般去接受,就有点难了,不过至少眼下来看,兰若心只是没有刻意找鬼姐说话示好而已,也并没有变现出厌恶或者排斥的感觉。
这就是杨怀仁的难题了,虽然没有皇帝般的后宫佳丽三千,但五个媳妇儿,让他做到雨露均沾,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今天晚上去哪儿睡觉,就是个难以抉择的事。
杨怀仁总是能把这种生活中或者人际关系中的小事,联系到食物上来。
好像他要烧一道菜,单凭一样主料,即便主料再珍贵,也是难以烧出来美味可口的饭菜的,必须要有合适的配料和盐来搭配。
特别是盐,便是赋予了食材味道的关键,这里说的不仅仅是盐味,而是盐通过一种简单的方式,把食材的味道给激发出来,让食物变得美味。
盐和食材是如何融合的,并让食物便的美味的,涉及到太多的物理和化学的原理,不多赘述了。
杨怀仁想到的是一个人融入到一个家庭里,有点类似于炒菜的时候,把配菜或者配料加到一锅菜里,加的好,让菜变得更美味,加不好,坏了整锅菜。
这就需要盐来帮助它们融合了,盐把不同的食材,以及不同的配料中的味道激发出来,然后用它独特的方式,让这些味道融合成一种让人能够产生愉悦感的美味。
所以说炒菜很简单,也很难。
简单在于谁都能试着去做一道菜出来,难的是做出来的菜能好吃。
如果扩展开去,如果一个外族人能融入了新的家庭,那么是不是说,两个民族之间的融合,其实也并不是多么难的事呢?
关键还是做这道菜的那个大厨,如何用盐,来把不同的食材来融合。
杨怀仁觉得,也许他莫名其妙来到这个年代,便是上天安排他来当一个大厨的,做菜的大厨,同时也是经略天地的大厨。
只不过做菜对他来说相对简单一些,而把天下倒到一起大锅烩,对他来说还很困难,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很多东西要学。
大宋把西夏打败了,而西夏的统治民族党项人,也逐渐走向了衰落,知道一千年后,再也没有了党项人。
很显然的是,一个曾经辉煌和庞大的民族,狭义上看是已经消失在了漫漫的历史长河之中。
但广义上看,他们并没有消失,而是逐渐融入了更强大的民族之中,变成了他们的一份子。
党项人如此,未来的契丹人,同样是如此。
而那个几千年来最强大的民族,也因为有着悠久灿烂,同时又极具包容性的文化,不断在接纳和融合着,逐渐沿着不断强大的路途前进。
作为这个民族的一份子,杨怀仁是骄傲的。在这个民族的饮食文化里占据一席之地,就让杨怀仁有点飘飘然了。
一顿饭吃完,杨母便催着杨怀仁去沐浴休息。
杨怀仁心道,该来的总是要来的,没法抉择的,最终都要做出选择。
两个大肚婆是不用考虑了,她们俩如今属于杨府的重点保护对象,杨怀仁要做的是白天多陪陪她们就好,晚上的事,她们现在免税。
即便如此,杨怀仁还是很难三选一,要不,让杨怀仁当地主,晚上让他们来个四人斗地主?
第1215章 庆功宴
杨怀仁在家享受了几天当地主的快活日子,征西的大军便回京了。
东京城里百姓欢天喜地,出西门迎接征西将士们得胜归来,赵煦也破天荒的在城门楼子上御驾亲临,算是给了将士们极大的礼遇。
不仅如此,赵煦还在宫中摆下了千人大宴,宴请群臣和有功将士们,同时也正是宣布对此次宋夏战争中有功的相关人等大家封赏。
场面很隆重,过程很无聊。起码杨怀仁是这么觉得的,看着赵煦这小子意气风发的那个劲儿,杨怀仁就有种恍若隔世的感觉。
当年那个生活在祖母羽翼之下的小雏鸡,如今变成了一只红光满面的大公鸡,也不知是怎么想的,一身金黄色加大红色的龙袍穿着,比成亲还喜庆。
这样的场合,按说皇后也应该一起出席的,后来杨怀仁才听说孟皇后怀胎十月即将生产,这才想起年前赵煦和他的一番对话来,算算日子,赵煦也快要当爹了。
只是原来的历史里,赵煦膝下无子,也没听说他有女儿,这么一想,杨怀仁才意识到,温柔贤惠的孟皇后,又成了历史上不断上演的宫廷争斗的牺牲品。
具体怎么回事,他也记不清楚了,印象里大概又是一个狸猫换太子的故事,宋朝的后宫里老是玩狸猫换孩子这老一套,皇帝们不知是真的蠢还是有意放纵,还真是有意思。
这种事,杨怀仁是不掺和的,用不着用这种事来表明他的正义,一是因为这种事比狗皮膏药还粘,贴身上就撕不下来,二是因为他觉得维护正义是超人和蜘蛛侠做的事情,他就是个厨子,没那义务。
杨怀仁虽然不是个长袖善舞之辈,可也能在文武大臣中间游刃有余,何况他刚被赐封了北方王,外姓的王爵,哪个敢不给面子?
结果是武人们看到杨怀仁能凭借军功封王,自然对赵煦这个皇帝的心胸感到佩服之至,也充满了对个人未来仕途一片大好的期许。
但文人们心里,就有意见了,不过这种时候,全国都在为武人们的功劳歌功颂德,他们还不敢放肆,所以表现出来就是表面上对杨怀仁一片赞赏之声,心里呢,应该是羡慕嫉妒恨吧。
所以杨怀仁更愿意和武人们打交道,不是说他们没有心机,而是这帮人心机少,杨怀仁和他们在一起虽然还没到口无遮拦的地步,但说起话来,是真的轻松爽快了不少。
但事实是凭杨怀仁现在的地位,自然和章惇这些朝堂上的文人大佬们坐在一起,文人嘛,说话总是文绉绉的,之乎者也一大通,杨怀仁听一半漏八成,虚情假意地笑了半天,也没搞清楚他们想要表达什么。
看着那些大佬们一脸拉不出屎来的便秘样子,杨怀仁心里就乐,谁让你们跟老子装有文化的?活该。
章惇文武兼具,也没有那些大学士们那么娇贵,知道杨怀仁的脾气,所以这种场合只是跟他打了招呼,并不往他身边凑。
对杨怀仁来说,这就是难得明白人了。猪兔同笼鸡同鸭讲,这种事只能搞的畜生们都不自在,何苦呢?
当然,这话杨怀仁可没骂自己,他心里骂的是那班举手投足都得装清高的文人们,想来应该和后世的某些人喜欢装比是一个道理。
宴席很丰富,不敢说龙精凤髓,山珍海味还是样样齐全的。
宫里御厨房人手不足以承担这么大的宴席,所以赵煦给赵佶的任务便是让他去城内的大酒楼里请了些大厨们进宫来帮忙。
这样的事,那是给东京城里的厨子们进宫镀金的机会,不管他们做的东西有没有真的进到皇帝老儿的肚子里,但有了这一回,他们以后可以在外边吹嘘说他是给官家做过饭的人了。
别看赵佶年纪小,这种事他比谁都明白个中道理,最大的好处,自然要先紧着随园和归雁楼这样的关系户安排。
这样做外人也没什么好腹诽的,如今杨怀仁家的随园,以及像归雁楼这种和随园合作的十三家大酒楼,厨子的质素在京城那是首屈一指的,根本没有人敢反对,何况大家都听说杨怀仁这个大愣子如今封王了,谁还敢惹?
于是御厨房的那班厨子们就很没有面子了,安排的厨房任务,大家做的菜式是不同的,结果那帮参加宴席的文武群臣们,都点了名要随园的厨子们做的菜,把御厨房的厨子们做的菜不放在了眼里。
这也难怪,随园是出了名的东西好吃,同时也是出了名的贵,据说宴席的预定已经排到了明年,那帮当官的不趁着这个免费大快朵颐的机会赚官家的便宜,又更待何时呢?
杨怀仁之前不知道啊,所以这次宴席他这个随园大老板,反倒没有吃到自家饭馆里的厨子做的菜式。
然后,他就觉得赵煦其实很可怜了。御厨房里的大厨,按说都是有很高的水准的,要不然也不会被请进宫做了御厨。
可如今随园兴起,从随园里流出来的各种新式的菜式菜谱成了京城里最流行的饮食风向标,搞得本来最骄傲的御厨们显得孤陋寡闻,倒成了第一次进城的土包子一般。
整天吃这帮土包子做的菜式,你说赵煦可怜不?所以当皇帝也见得是件好事,老婆多了却整天闹腾,地位最高却没有自由,连最基本的口福都没有了,这皇帝当的真没有意思。
杨怀仁好东西吃的多了,偶尔体验一下官家平时吃的东西,也不打紧,让他开心的是随园春美酒在今天的宴席上被喝了不少,他必然是大赚了一笔。
特别是那些得了胜的将军们,今儿个高兴,也便有点放肆,动不动就对着酒坛子对吹,好像这些好酒不是他们花钱一般。
对了,还真不是他们花钱,皇帝老儿赏的,不喝白不喝,不往死命了喝那都显得他们是傻瓜。
所以酒过半酣,赵煦借醉回去休息之后,杨怀仁便来到武将们身边,大叫着什么“不醉不归”“喝得少的不是爷们”,煽动了几百个酒鬼跟着他发疯。
疯就对了,百年一遇的大胜仗啊,不疯就出鬼了!
第1216章 对饮游师雄
再见游师雄,杨怀仁觉得老头苍老了许多,打仗操劳和在家闲养,差别太大了。
上一篇:重生飞扬年代,从中医开始
下一篇:星际战争领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