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大宋 第485章

作者:呼啦圈大神

可兰纳独为了自己儿子的前程着想,还是觉得应该讨好一下姑爷和女儿,除了钱也出力,答应了保证以后仁心建筑商行的工匠们出去做工,青莲帮负责和当地的帮派什么的打交道,绝对不让他们干扰了工程。

听到这里,杨怀仁有些吃惊的看着兰若心,心说这女人要是放到后世,那可是响当当的房地产大老板啊,比我开饭馆卖青菜可高了不知道多少档次,虽然目前来看,还是我做的事情更赚钱。

让他觉得好笑的是,兰若心给这家建筑行起了个斯文的名字,叫做仁心建筑商行。

名字里用了杨怀仁名字里的仁字和兰若心名字中的心字,这么起名本来是没问题的,但作为一个建行的名字,似乎有点太文绉绉的了,又不是医馆,叫仁心有点太奇怪了。

不过杨怀仁是理解兰若心的想法的,以这种方式来表达对杨怀仁的爱意,还管他被人说什么呢?

仁心建筑商行开张了才两三个月,接生意便已经接到手软。

杨怀仁都不得不承认,兰若心这个女人,真的有领导才能,也懂得做生意,比她只懂得习武的老爹和老哥可强太多了,尽管以前路子有点混江湖那一套,不择手段。

建行在城内最宽阔的御街最繁华的内城一开张,兰若心就明摆着告诉别人,这是通远郡公杨怀仁家的买卖。

不仅如此,她还请来了端王这小子,写了一副大字挂在了迎客的大厅里,只不过,这几个字写的有点奇怪,比建行的名字还奇怪,四个大字是“虚怀若谷”。

杨怀仁只能摇头,这又不是书院也不是善堂的,挂上虚怀若谷是几个意思?赵佶这小子也是,让他写什么就写什么,真拿自己的墨宝当回事了。

杨怀仁自然明白兰若心这里用了怀字和若字的含义,便不去计较。

但必须承认,端王的名头还是很有用的,这小子不光题了字,还照顾了仁心建行的开张买卖,请了建行的工匠们去把他的端王府从新修缮了一番,给工钱也给的大方,就跟他家是印钱的差不多。

杨怀仁心中吐槽,忽然发现人家赵家虽然不印钱,但年年从大宋收税赋,连印钱的力气都省了,你说气人不?

其实端王府本来就很新,根本用不着修缮,赵佶之所以这么做,杨怀仁明白这是这小子还人情了,新式蔬菜的生意让他赚的盆满钵满,给杨怀仁家的新生意捧个场,也算是给了杨怀仁一个大面子。

后来事情的发展有点一发不可收拾了,城里的权贵们,还有那些和杨怀仁有合作的,或者盼着和杨怀仁合作的有钱人,或者就是追赶潮流的人,纷纷学了赵佶的做法,也都来照顾仁心建行的买卖。

全城的大户人家都在修缮新房子,你要是不拆了重修,你就不算是有钱人圈子里的,出门见了别人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甚至有人请了仁心建行的工匠们回去,把自家刚盖的新宅子拆了重建,说是就喜欢仁心建行盖的房子,又结实又好看。

这就是柔石和利水两位先生的功劳了,庖厨学院的房子,和眼下东京城里的房子相比,那根本就不是一个风格,外观也许只是让人觉得有些奇怪,但室内格局的设计,简直就是打破了当代的审美眼光。

城里人参观过了之后,都觉得人家盖的房子设计上更合理,不论是商用还是住宿,用起来都更舒适方便,由此在城里也掀起了一股新的流行趋势。

这么一来,仁心建行的买卖红火的不像话,工匠们人手明显不够用,兰若心便从丐帮里又收了上千个叫花子,让他们跟着工匠们当学徒和小工,也跟着去开工。

最让杨怀仁惊掉了下巴的是,丐帮上下如今对兰若心感恩戴德,听说那些九袋长老们打算破格推举兰若心这个女人当新一任的丐帮帮主。

兰若心不以为然,如今她成了杨府的四夫人,根本就没把丐帮帮主放在眼里,已经拒绝了好几次了,可那些叫花子长老们还是不死心,三天两头的来上门求,害的杨家总要给他们管饭。

杨怀仁心说,这是丐帮的叫花子们发现兰若心这张长期饭票比青莲帮更靠谱啊,这才要狗皮膏药似的粘上不放,丐帮帮主是吧,听着挺有派头的,可怎么有派,也不过是个叫花子头子罢了。

但杨怀仁心里也并没有真的不满,其实若真是这么发展下去,兰若心和人心建筑商行能解决了一千甚至将来几千个叫花子的生计问题,倒是给整个社会带来了很多好处。

把数千个游手好闲不事劳动的懒汉们变成建筑行业的工匠,对整个大宋来说都是一个大善事。

杨怀仁也不好替兰若心拿主意,只好告诉她,她愿意当,随意,不愿意当,也不勉强。

兰若心笑笑,其实她已经明白了杨怀仁的心意了。

第1209章 吃饭与家庭和睦(上)

一家人来到后宅的饭厅,桌上的酒菜已经摆放的差不多,都是杨母吩咐家里的厨子们准备好了的。

七八样菜,加两个汤,菜式看着很简单,但这里边却充满了学问,杨母除了让厨子们准备杨怀仁最喜欢吃的菜之外,也不忘几个儿媳妇。

她们来自不同的地方,口味上也有不小的差距,像何之韵、铁香玉和兰若心,都是练过武的,必要的肉蛋类的菜式是必不可少的。

而杨母和莲儿则是半素食主义者,肉菜很少动的,基本只吃青菜豆腐,特别是杨母如今特别信佛,时不时的要吃斋礼佛,就更不会动荤菜。

还有两个孩子,如今也快九个月大了,很快就要给她们断奶,而且随着他们的张大,也需要更多种类的食物的营养,所以包括米粥蛋羹等简单易消化的食物,他们也已经习惯了。

所以简简单单几道菜,却要照顾到吃饭的所有家人,就是一门高深的学问。

一个家庭的和谐,除了相互之间感情的纽带维系,平时吃饭的习惯,相互包容和相互习惯,也是很关键的部分,甚至可以说吃饭和家庭和睦,关系重大。

好在杨怀仁这个大厨懂得的菜式非常多,也讲究营养成分的搭配,这顿简单的家宴倒也算安排的科学合理。

何之韵先请杨母入座,杨母微笑着刚要入座,坐了一半,又站起身来,和蔼地对鬼姐说道,“鬼……这名字叫起来……”

鬼姐初来乍到,虽然感受到了杨怀仁全家对她的热情,但心里多少还是有些担心的,她怕她哪里如果礼仪做得不对,会让杨母和其他几位姐姐感到不自在。

而且她是辽国公主的身份,种族和身份这么大的不同,会不会成为她融入杨家的绝大隔阂,也是她一时无法释怀的事情。

果然很快她的担心就变成了现实,鬼姐走进后宅的饭厅,首先便不知道以她的身份,该如何就坐了。

契丹人在正式场合,是分座分食的习惯,即便是围坐,也不过是围着一锅肉各自抓着吃罢了,像汉人这种围坐在一张团桌上吃饭的讲究,她还真不太懂。

还没等她搞懂她应该坐在哪里合适呢,便又遇到了另一个难题,她的名字在杨家人叫起来就很不方便。

契丹名字连杨怀仁都不用的,一直都是用她最先告诉杨怀仁的那个呼伦尔雅部名字,可鬼节两个字,叫起来方便,但听着就别扭了,在汉人这里,没有人起名字用“鬼”字的。

杨母一开口,便为了难,好在鬼姐机灵,意识到了大家风俗习惯上的不同,也并不是不愿意为了让她尽快融入新的生活环境而改变。

“老夫人,不如请您给我起个顺口的汉人名字吧。”

杨怀仁一惊,接着是有点感动,也有些惭愧。和鬼姐相处下来,感觉还是不错的,作为一个男人,能让一个蓝眼睛白种女人,而且是一个绝色佳人对他爱慕至极,是很难得的。

即便是一个黄种男人的内在大男子主义之心作祟,也是逃不掉的一种心理自豪感。

他对鬼姐的好,体现在感情上的接纳和生活上照顾,但没想到带着鬼姐回了家,还是疏忽了,没考虑周全,让她感受到了不适应,杨怀仁心里难免有点惭愧。

他叫鬼姐叫惯了,倒也没觉得什么,却没想到他的家人对鬼姐这样的称呼,一定是不适应的。

鬼姐还是尽量按照汉人的习惯努力去迁就了,像她作为严格意义上杨怀仁的妾室,对杨母的称呼,她就很规矩的用了“老夫人”。

这便体现了鬼姐在尽力的改变自己,甚至放弃了自己作为一个辽国公主的高贵,屈尊去迁就杨怀仁他们一家汉人的礼仪和习惯了。

杨怀仁想想,自从鬼姐到了大宋以来,以前那种任性和奇葩的性格一次也没有表现出来,真的可以说人家为了他,付出了很多,也改变了很多。

杨怀仁听到“老夫人”三个字从鬼姐口里叫出来,就感动的受不了了,而且想起鬼姐欺骗了她爹跟着他跑到大宋来,便让这种感动更加无以复加。

至于鬼姐先前曾经欺骗过利用过他的事情,他内心深处也不再纠结了,甚至觉得没有以前那样的经历,他们俩不可能像现在感情这样的好。

杨母同样很感动,毕竟鬼姐是个公主,身份摆在那里,而且涉及到外交,杨母也不敢擅作主张,便把这个难题抛给了儿子。

杨怀仁明白母亲目光中的深意,便笑道,“不如大家一起想想,帮你想一个在我们家里使用,顺口又吉祥的称呼吧。”

这便是让其他几个媳妇儿向鬼姐示好了,何之韵他们几个联想起杨怀仁的家书中说的鬼姐的契丹名字和呼伦尔雅部名字,便打算从中取字,来给鬼姐起一个汉人能叫着顺口,听起来又好听的称呼。

鬼姐的七大按名字是耶律尺薅斤,叫着就拗口,另一个名字是呼伦尔雅鬼节,带个鬼字又不好,这可难坏了大家。

何之韵提议叫“斤儿”,叫着是顺口了,可意义上有点不够分量,称不上鬼姐公主的身份。

莲儿想到了“尔雅”的称呼,是清新又雅致,可二丫噘着嘴不同意了,说尔雅和二丫听起来差不多,容易把她和五嫂嫂叫混了。

倒是一开始对鬼姐略显冷淡的兰若心想了一个好听的叫法,把鬼姐名字里的节字改成洁,便好听了不少。

铁香玉觉得这个名字可以的,和她的名字凑都一起,正好凑个冰清玉洁的好意头,对兰若心的提议表示了赞成。

可杨怀仁觉得不好,以后叫鬼姐小洁,在他这里听着就跟小姐似的,这词现在叫也许没问题,可想到后世小姐二字的含义,杨怀仁只得摇头反对。

杨怀仁再抬头看鬼姐,看着她蓝眼睛西方人的面孔,忽然心里生出了一个念头,后世那么多好听的英文女孩名字,何不取一个来用呢?

他笑道,“我想到了,小洁还是太普通,不如叫洁惜如何?”

何之韵应和道,“冰清玉洁,惹人怜惜,好名字!”

第1210章 吃饭与家庭和睦(下)

杨母欢喜地笑了起来,“洁惜,洁惜,嗯嗯,这个名字好,又顺口又好听,而且叫起来,还有点像吉祥的味道。”

杨母都发了话了,鬼姐立即福了一礼,“多谢官人,多谢老夫人。”

杨怀仁忍着心中坏笑,“不用谢,一家人,也用不着客气。”

杨母还是有些疑问,“只是洁惜是辽国的安国公主,咱家这样大喇喇的对待人家,会不会有些失礼啊?”

“不会的,”鬼姐乖巧地答道,“老夫人言重了,我虽为辽国公主,但那是在辽国,既然我来了大宋,嫁进了杨家,就是杨家一个普通的儿媳妇,老夫人不用把我看成一个公主,把我当做和其他几位姐姐一样看待就好了。”

“这……真的行吗?”杨母还是有些怀疑。

杨怀仁劝道,“娘,不用顾虑太多,这是在咱家后宅里,大家一家人,要是客客气气的反而见外了,就像咱们往常一样,自然舒服些就好。”

接着他转向了鬼姐,“你也一样,以后大家就是一家人了,要在一起生活,你也免不了在其他生活习惯和风俗上有些不适应,但这些都没啥。

家里人都会真心和尽力地去帮助你适应新的生活,有什么需求,不用跟家里人客气,直接开口说出来就行。”

何之韵笑着过去挽住了鬼姐的胳膊,“官人说的对,以后咱们在一起生活,那可是一辈子的事情,当然要和睦相处,互相帮助。

今后咱们几个,就都是姐妹了,姐妹之间,还需要客气吗,你说是不是?

不过咱们家毕竟是郡公府,在自家里,或者在庄子里,大家相互之间如何称呼都没有关系,如果是在外人面前,有些礼数也是不能丢的。”

杨怀仁笑道,“那是自然,要不然又要有闲的没事蛋疼的谏官们跑到皇帝老儿那里参我一本,说我不知礼仪了。”

何之韵笑着瞥了他一眼,接着唤了丫鬟把大官和小鱼儿抱了过来,小心的把孩子让鬼姐抱一下试试。

鬼姐很喜欢孩子,刚才进门看到杨怀仁的一双儿女就很是喜爱了,心中忽然有了一种天生的母性的渴望,只是担心孩子们见了他的样子可能会害怕,还没好意思主动去抱一下两个孩子而已。

既然何之韵主动示好让她试着抱一抱孩子,鬼姐自然认真的把大官和小鱼儿挨个抱了过来,在他们粉嘟嘟的可爱小脸上轻轻亲了一下。

杨怀仁也没想到大官和小鱼儿竟然对鬼姐丝毫没有眼生,小鱼儿本来就是个安分乖巧的小丫头,平时也不哭不闹的,被鬼姐这么亲了一下,并没有排斥,还痒得她咯咯笑了起来。

大官则是对眼前这个陌生的女人感到很好奇,伸着小手指着鬼姐的眼睛,好像在问,“你的眼睛怎么是蓝色的?”

那个样子十分活泼可爱,惹得鬼姐忍不住把脸凑过去让他抓了几下,大官似乎觉得很有趣,见妹妹笑了,他也跟着笑了起来,嘴里也讨好似的叫着,“么么,么么。”

何之韵这是大官下意识的对他喜欢的女人喊妈妈了,她并没有介意这一点,而是对鬼姐道,“你看,连大官都知道,你进了杨家大门,也是他的一位姨娘,这不都开口叫上了。”

鬼姐心里一阵暖流流过,小鱼儿“咯咯”的笑声,大官的一声“么么”,何之韵的亲切示好,都让她感受到了从来没有过的家庭温暖。

杨家和她以前生活过的南院大王府真的不同,甚至差距巨大,这倒不是生活习惯和质量上的差距,而是家人的态度不同。

她父亲耶律跋窝台虽然也疼爱她,但那种疼爱,主要还是体现在物质上,她从小到大确实什么也不缺,前拥后簇地被下人们伺候着,可她从父亲那里接受的教育里,却是权力和地位代表了一切。

但在杨怀仁的家里,根本就没有人去计较个人的得失,更没有人追逐名利,大家就是简简单单的一家人,围在一张座子上吃饭,也不分彼此。

大家团结友爱,不用相互忌惮和猜忌,也不用去争权夺利算计别人,这种纯粹的家庭成员之间的温暖和感情,让鬼姐一颗心都快融化了。

把孩子还给奶妈照料,鬼姐被杨母招呼到身边,被拉着她坐在了杨母身边。

“洁惜啊,咱家里没那么多规矩,吃饭落座,可以随意坐的,今天挨着娘吃饭,好不好?”

杨怀仁微微一笑,明白了母亲的用意。鬼姐自然也听出了简单亲切的话语中所包含的意思,这是更进一步把她当做家人了,也表达了不再让她继续喊婆婆“老夫人”的意思。

鬼姐眼里含着感动温暖的泪水,笑着应道,“好的,谢谢娘。”

杨母点点头,杨怀仁也很欣慰,鬼姐也是自幼没有娘照顾长大的孩子,这一点和后世的他有点像,所以有些事,只有他们才能更真切的感受到,从没有娘到有了娘,那种感觉,真的太幸福了。

这样的家庭温暖,不光是鬼姐,从何之韵进门开始,也是像今天一样,这么一步步走过来的,后来的莲儿也好,玉儿和心儿也好,都有过这样的心路历程,自然懂得一个家庭的和睦,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