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大宋 第373章

作者:呼啦圈大神

杨怀仁也没法说什么,因为目前他所知道的,都是秘密,这样的秘密说出来,有点太惊世骇俗了,说了别人也很难相信,只会把他当做一个怪物来看待。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命,也可以说个人的命都掌握在自己手中,杨怀仁那点本事,也就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至于别人的,他也只能让他们听天由命了。

小公公把东西拿来的时候,杨怀仁只抬眼看了一眼那个木匣,顿时紧张得牙都酥了,因为那个精美的木匣杨怀仁太熟悉了,里边装的不是别的东西,正是被高太后蜡封了的那几枚“九天玄铁”。

内卫的存在,赵煦是早就知道的,当初杨怀仁被逼成为内卫一员,也曾暗中给赵煦提起过,赵煦当时知道他也是身不由己,所以并没有说什么。

而至于当时高太后让杨怀仁加入内卫,还成为一名堂主,让他做的具体事情,杨怀仁没有提起过,赵煦应该是不太清楚的,也许只是当做高太后只是像往常一样拉拢人才罢了。

高太后过世后,她的东西自然也就落入了赵煦的手中,除了个人的财富,高太后的秘密收藏也没有例外。

杨怀仁目前也只能强作镇定,因为他不知道赵煦到底知道多少实情,万一赵煦知道高太后搜寻这种九天玄铁的目的是什么,而杨怀仁在这个过程中又做了什么,不知道赵煦会怎么想。

我会有杀身之祸吗?杨怀仁脑子有点乱,毕竟高太后当初搜罗这些九天玄铁,为的是名正言顺的当另一个女皇帝。

但杨怀仁仔细回想了一下,觉得他身为内卫之前做的那些事,应该可以跟赵煦说的明白,而高太后发动宫变之时,杨怀仁当时的做法也是一直站在赵煦这边,而且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的。

如果那一日不是他和杨世虎镇守城门阻止亲近高太后的禁军入城,也许眼下就是另一种截然不同的局面了。

所以杨怀仁笃定了赵煦就算知道了他曾经做过的事情,也能理解他的苦衷。

赵煦从木匣里取出了一枚硬币,伸手递向了杨怀仁,示意让他看看,认不认得这是件什么物件。

杨怀仁一时之间搞不清是赵煦真的没搞明白这是什么东西,又是拿来做什么用的,还是他什么都知道,现在做的,只不过是在试探杨怀仁。

那一刻杨怀仁的感觉,时间仿佛停了下来,空气也似乎都凝固了一般,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老子死了大不了十八年后又是一个厨子,可我的老婆孩子呢?

如今她们就在宫里,如果她们因为这件事受到了牵连,命丧于此,那种痛苦比杀了杨怀仁还难受,孩子还那么小,还没有看清楚这个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如何让他们就此离去?

仅仅不久之前对赵煦的看法,杨怀仁头顶上忽然打上了一个巨大的问号。他真的还是那个曾经天真率直的赵煦吗?

杨怀仁还不是蠢货,自然知道生在帝王家的孩子,不管多么愚钝,应该有的心机,是一定少不了的。

在宫里这种阴谋争斗不断的环境下成长,再简单纯真的人,也难免多长几个心眼,倒不是故意抹黑了纯真的心灵,而是在这种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大环境里,为了能生存下去,必须要心狠手辣,无所不用其极。

掩饰自己的内心,表现出人畜无害的样子,几乎是宫里皇子和后宫妃嫔们必备的也是最基本的生活技能。

赵煦虽然当皇帝的时候还是个孩子,可他能在高太后的阴影下隐忍这么多年,在这种情况下还能积聚自己的力量,拉拢所有能拉拢的能量,终有一天重新把皇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他的内心有多么强大,也就可想而知了。

世上没有谁是真正的蠢人,当一个人很轻易的把别人当做了蠢货的时候,也正是这一刻,他才是那个最蠢的蠢货。

杨怀仁也只能把那枚硬币从赵煦手里接过来,双手双臂的没一条肌肉都要强忍这不要紧张地抽搐,听起来容易,设身处地的做起来却很难……

第930章 秘密(中)

杨怀仁心知他编造的“九天玄铁”的谎言,赵煦是一定能从高太后身边的宫女或内侍口中得知的,他唯一担心的,是让赵煦知道是他编造了这个大逆不道的谎言。

什么人会拿出这些奇怪的东西来,又编造一个如此似模似样的故事呢?他又为什么编造这样的故事?

细思极恐啊,其野心之大,居心之不良,是任何一个皇帝都无法容忍的。

杨怀仁也不曾想到,当初只不过是为了骗奸商钱财的一个小小谎言,到如今竟然成了他最大的弱点,也是他最大的负累。

所以,就算是牙齿都咬碎了,也不能承认他认得这些壹元的硬币。

“陛下,这什么玩意?亮闪闪的到算是好看,外边又用蜡封起来是怎么回事?”

赵煦便把这几枚九天玄铁的故事给杨怀仁讲述了一遍,并告诉他这几件东西,是高太后的秘密遗物,当初老太婆命内卫寻遍天下搜寻此物,便是为了集齐了七块九天玄铁,好召唤神龙出来,实现她的愿望。

杨怀仁装作非常好奇,不过听完了自己胡编乱造的整个故事还是很自然地笑道,“这世上哪里来的什么神龙?根本没有人见过嘛。

再说了,就算是有,官家贵为天子,神龙也应该是上天派来守护陛下的江山社稷的,如何会凭着它一句话,就能颠覆乾坤呢?不可信,不可信啊……”

赵煦随意地听着杨怀仁讲话,期间盯着他的眼神并没有什么异样,让杨怀仁如释重负。

他心道,还好,赵煦所知道的还是有限,毕竟高太后和内卫的核心人士叶公公才知道整个事件的详情,可这二位,如今都埋进了皇陵里。

这个秘密算是保住了,可关于内卫的秘密,杨怀仁还是决定找个合适的时机说出来,万一被赵煦误会了私自圈养私兵,那可就说不清了。

赵煦若无其事地问道,“当初太皇太后成立内卫,就是为了密谋造反时,用来传递消息,关键时候弑君夺位的。

知义你曾经被老太婆招募进入内卫,可知道内卫的一些详情?”

杨怀仁不敢表现的太犹豫了让赵煦心生疑惑,便痛快地答道,“臣,知道一些。”

“哦?”

赵煦面露喜色,“朕记得那一日老太婆派身边内卫出城给几营禁军传递消息,根据朕的了解,她当时大概能命令两万左右的禁军将士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冲突皇宫。

后边事情知义你也知道了,朕身边的苏公公是个双面奸细,佯作是老太婆安插在朕身边的眼线,实际上他却是朕的心腹,对老太婆只不过是假意投诚而已。

关键时刻他洞悉了老太婆的阴谋,才让朕有机会送信出去,也多亏了通远边军进京受赏,才有了你跟杨世虎将军带兵把守城门,才给了朕时间捣毁了老太婆的阴谋。

现在想起来那一日的经历,朕感觉好像在鬼门关上走了一遭,事到如今,做梦还会梦到那一日的恐惧,朕半夜里还会时常惊醒。”

杨怀仁见赵煦对他一番话真情流露,便表情严肃地拱了拱手道,“陛下洪福齐天,此乃天意如此,故陛下今后不必为那一日之事牵绊。”

“嗯,”赵煦深吸一口气,“也许真是老天让朕经历这些,才让朕成长为一个真正的天子。现在好了,朕再无羁绊,可以大展身手一番。”

杨怀仁又赶忙回一句,“此乃大宋之福,天下百姓之富。”

赵煦真诚地笑了笑,“只不过有些事朕还没有想明白,老太婆的内卫组织,应该不仅仅是存在于宫墙之内,就那二三百的阉人,还做不了什么大事。

朕猜想,除了宫闱之内的这些人,老太婆应该在宫外也招揽了一些人才,像当初你就是在无法抗拒的情况下被动成了内卫的一员的,所以这些人应该还在。”

杨怀仁越听越感到后脊梁上冒冷汗,心里算计着,若是说出他现在正在改编内卫的实情,不知道赵煦会怎么想。

赵煦话并没有停,继续说道,“你不用担心,朕知道你虽然身在内卫,但是对朕确实忠心耿耿的,而宫外那些像你一样情况的被动加入了内卫的人,朕并没有找他们算账的打算。

而是想把他们找出来,组成一个新的秘密组织,帮助朕搜罗一些朝堂上听不到的消息。”

杨怀仁心中顿时五味杂陈,是又喜又悲。

喜的是赵煦并没有追究这些人的打算,而是认为高太后招揽他们,是因为他们有才能,并且像杨怀仁想的一样,重新组织起这些人来,让他们做别的事情。

但悲的是,杨怀仁有种越来越看不懂赵煦的感觉,今天进宫跟赵煦说了这么多,让他觉得忽然之间好像不那么了解这个人了,难道身居高位的人,真的都是一个样子的?

杨怀仁把内卫改编成风神卫,是把原来近似的特务组织改编成面相外部势力,刺探情报为大宋所用的情报组织。

但赵煦的意识里,和高太后想的应该是一样的,内卫在他眼里就是特务组织,将来对他们的安排上,和高太后也并没有什么区别。

风神卫如果真到了赵煦手里,怕是只不过是换了个名头而已,最终还是变成了他玩弄权术,在党争中为他搜罗或捏造证据攻击异党的工具罢了。

杨怀仁心里忽然感到一阵抽痛,那种失望之情在一瞬间里便笼罩了他,让他呼吸都变得困难了。

他想叹息,想嘶吼,这个民族的最高统治者们,口口声声说要做个明君,冠冕堂皇地说要为国为民,可到了最后,他们最在意的,还是他们手中的权力。

赵煦不是看不到大宋来自外部的威胁,高太后在的时候,他也正是私下里拿这件事来暗中抨击高太后的。

可如今的掌权了,又是怎么做的呢?出兵西夏,只是为了一个皇帝的功绩,为了名声,为了在他已经闪亮夺目的金色皇冠之上,再增加一颗璀璨的宝石而已。

他,似乎已经开始越来越像一个皇帝了,也越来越像他的祖母,为了权力,他要用内卫来安内,让内讧了许久的朝堂上风暴再起。

第931章 秘密(下)

杨怀仁这一刻犹豫了,原本打算坦白的想法也渐渐收了回来,反而觉得改编后的风神卫,绝对不能交到赵煦手上。

他没有时间深思熟虑,只能临时做了新的打算,准备把风神卫的秘密隐藏起来,对赵煦交代道,“之前微臣在内卫的职位,是个堂主,掌管京城附近活动的百余名内卫成员。

不是事发之后,这些人便四散而逃了,微臣抓住了一些,为了以防后患,便做主杀了,其余的流落民间,微臣前段正在四处搜寻他们的踪迹,找到了之后,也准备斩草除根。”

“哦?”

赵煦似乎有些起疑,不过脸色稍微凝滞了一下,又笑道,“京城附近的内卫成员,应该都是老太婆的心腹,杀了也不可惜,你做的不错。

不过,朕好像听说,在大宋各地,应该还有一些流落的内卫,他们原本负责打探各地官员的情况,这些人应该只是畏惧老太婆的势力,才与她虚与委蛇,这些人,还是可以利用一下的。”

赵煦说完,便去看杨怀仁的表情,杨怀仁早料到了他有此一问,早就做好了准备,他面不改色,“陛下说的不错,微臣虽然不曾见过这些人,但是也从别人嘴里听说过他们的存在。

这些人大致是些当年老太婆和叶公公从江湖中拉拢的一些闲散人士,老太婆出钱,他们负责打探消息,如果陛下也这么做,相信他们不会跟钱过不去。”

赵煦凝眉想了一下,杨怀仁说的的确合情合理,高太后长居宫中,应该没有和宫外这些人有什么交集,唯一能让他们加入内卫为老太婆办事的原因,也只有钱。

“钱不是问题,你只管派人去找,尽量多找一些人来,然后由你负责,成立一个类似内卫的组织,帮朕搜集地方民情,核实官员的政绩是否属实,还有搜集各种消息啊等等诸如此类的事情。”

杨怀仁答道,“微臣遵旨。只是有一点,这些人以前都是内卫里的暗哨,隐藏的很深,要召集的话,可能并不容易,一时半会儿也不能立即就全部找到,需要一点时间。”

赵煦点点头,“时间也不是问题,你尽管派人去做好了,对了,你不是要派人去各地建设食材基地吗?

既然派人去地方上,顺便让他们把这件事办了就好,朕也不急于一时,一年之内能办好,你就又为朕离了一件大功。”

“微臣遵旨。”

嘴上这么说,杨怀仁心里却很不痛快,普及新式蔬菜,这才是关乎民生的大事,说到这件事你就说朝廷没钱,而帮你成立一个特务组织了,你又有钱了,这是一个好皇帝能做出来的事?

杨怀仁越来越失望,赵煦是真的改变不了了,也许是他这一生的经历造就了他如今的性格,没有权力的时候,他尝够了被朝臣无视,被高太后压抑着的苦闷。

终于有一天大权在握了,他最在意的,不是曾经的梦想,而是想方设法把如今的权力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赵煦似乎有些走神,竟兀自望着厅中火盆里的徐徐火焰发了一会儿呆。

杨怀仁偷偷望着他,看到的是一个曾经满怀梦想的少年,变成了一个为了权力为痴迷的皇帝。

也许不能怪赵煦,生在帝王家,不是他能选择的。该怪的,是宫廷里权力的浑浊漩涡,人一旦陷进去了,就再也走不出来了。

唯一让杨怀仁好怀有希望的,是赵煦目前还把他当做了朋友,还信任他,这就给了杨怀仁时间,去做更多正确的事情,去改变北宋的命运,不至于几十年后真的发生那场惨事。

出宫的时候,恰巧碰上了赵佶拜见完了当今的太后也太妃,也正准备出宫。

经历了今天的一切,杨怀仁再看这个还只有十二岁的孩子,便不知该不该还对他抱有希望了。

从某种程度上说,赵佶和赵煦的性格挺像,表面天真,实际上很有心机,这一点已经从他懂得尊重如今并没有掌权的向太后便可见一斑。

而且杨怀仁看来,赵煦在高太后羽翼下的隐忍,是明着的,还比不了赵佶的这种暗地里的隐忍,他更懂得,想要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需要做足了充足的准别,不放过任何一个对将来会产生影响的人。

也许,这就是生在帝王家的特有的性格吧。

赵佶见了杨怀仁似乎很高兴,也看了看杨怀仁的一双儿女,便立即把腰间一对玉佩解下来送给两个孩子作为见面礼。

杨怀仁推让几下,最后才收下。赵佶从杨怀仁的脸色上,便明白了杨怀仁被皇兄找进宫来,是为的什么。

可他如今所居的位置,并不适合打探这些,所以他表现的很淡泊,一个字都不去过问,只说跟杨怀仁热络地说些过年的趣事。

既然赵佶不问,杨怀仁也不会自己开口去说,也只是跟赵佶说着今年蔬菜的种植和销售计划。

言辞里大家很亲近,可杨怀仁心里已经越来越明白,他和赵煦,还有赵佶,从一开始就不是一路人。

私下里如果不谈正事,只是闲话打屁,或者做生意的话,或许还可以做朋友。但真正涉及到国事政事,他们都有各自的利益和打算了。

可杨怀仁和赵佶在宫门口分手的时候,看着赵佶的车驾渐渐驶去,又回头从宫门洞里看到宏伟巍峨的大庆殿,忽然有种怅然若失的感觉。

他从这一刻起,似乎已经失去了两位朋友。或许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除了缘分之外,真的需要性格相投。

杨怀仁原本就是个普通人,如果不是这次想不到的意外,也许一辈子根本没机会接触到这种层次的人,就更不用说交朋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