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大宋 第234章

作者:呼啦圈大神

见杨怀仁又要上手去捂他的嘴巴,王明远立即便收了口。

“咱家不是要盖学院嘛,进城来请几个匠人把头,我不亲自出马,怕难请动他们。”

王明远看看他身后疑惑不定的三个人,很快便猜到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当着许多排队的已经有了怨言的小厮们,他眼珠一转,指了指旁边的巷子。

“姑爷还是走后门,雅间是没了,但可以在花园里吃啊,墙阴凉底下,单独摆一桌,吃得也凉爽。”

“走后门?对啊,走后门!”

杨怀仁这才想起来,自家的馆子,自己走个后门那还不容易嘛,也省的当着这么些排队的人面前坏了随园的规矩。

他大手一挥,领着老孙头三人拐入了店铺旁边的一条小巷子里,几十步的距离,便进入了随园的后院里。

李垒和郑荣穗一路懵圈,也不知道怎么,就来到了随园的后花园里。

花园里王明远早吩咐伙计们安排好了阴凉里的一张小方桌,几个小板凳,看上去环境优雅,这样的就餐地点,对于三位把头来说,倒是又熟悉又难得。

熟悉的是他们习惯了这种坐个小板凳或者小马扎的吃饭方式,难得的是这里不同于别处,而是在随园的后花园里。

去随园吃个饭是很难得,可这些人的数量算起来总是还有不少的,可能在随园的后花园里吃饭,这待遇可不是寻常的客人能够享受的。

杨怀仁礼让三人先入席坐定,便有伙计们恭恭敬敬的上了两道凉菜,一道卤牛肉,一道卤豆子,还有一坛泥封还没有打开的随园春。

老孙头自是喜不自胜,李垒和郑荣穗两个则就是难以置信了,既紧张又局促,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第569章 就是这个味

杨怀仁见他们一直愣着也没开动,忙和兰若心配合着,一个给他们夹菜,一个给他们倒酒。

那坛子随园春的泥封一打开,酒香就先一步溢了出来,此生最好酒的郑荣穗,闻见这个味道,就跟丢了魂一样喃喃道,“这世上还有如此香醇的美酒?”

“一般一般,全国第三,呵呵……”

杨怀仁一边笑着,一边帮发愣的两个人端起面前的美酒,“来来来,咱们先吃一个解解渴。”

说罢他不断的扬着手,示意大家先来干一杯。

老孙头已经知道了杨怀仁的身份,这时似是故意要看李垒和郑荣穗的土包子样子似的等他们闹笑话,毫无心理压力的端起酒来吃了一杯。

李垒等着老孙头吃完了,才放心的把自己的那杯酒吃进了嘴里,倒是郑荣穗,手里端着那杯酒,看着酒杯的眼神,跟看见了一个大美人儿一般的深情。

杨怀仁算是服了,一个人的爱好也好,嗜好也罢,像郑把头能把一种东西或一件事物喜爱到这么一种程度和境界的,那他也肯定不是一般人。

就郑荣穗这个表情和眼神,若是把他手里的美酒真的换做了一个美人儿,怕是那位美人也抵挡不住那深情眼光里的爱意。

有的人为爱痴狂,有的人为酒痴狂,人一旦遇上了一生所爱,总是要痴痴狂狂的。

郑荣穗没有像正常人一样酒一饮而尽,而是小心翼翼地伏身把嘴巴凑到酒杯边沿,竖着嘴巴轻轻吸了一小口。

“啊……美酒!美酒!!美酒啊!!!”

原来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是从郑大酒痴这里开始的。

李垒夹了一口卤牛肉放到了嘴巴里,也只嚼了几下,脸色就变了,鼻息抽搐着,眼睛里噙满了眼泪,嘴巴也不听使唤了。

“就,就就,就是这个味……”

杨怀仁一脸茫然,心里很想问问他,你舅舅来了的话,不如请他也一起落座……

老孙头一脸嫌弃地指着这俩货笑骂道,“你们看看你们这副熊样子,真不长出息,一杯美酒,一盘美食,就让你俩变成了这副骚包样子?”

李垒尽管吃过一次随园的牛肉面,可那个味道确实让他这种吃货终生难忘。

一碗牛肉面里几片牛肉,味道自是精彩绝伦,但一碗面里的牛肉片毕竟有限,他当时吃的时候,都是循着牛肉的肌理一小撮一小撮那么咬下来慢慢咀嚼的。

如今眼前一大盘牛肉摆着,也难怪他语无伦次,美酒配美食,对于吃货们来说,是一种此生足矣,夫复何求之感。

这种情况下,至于老孙头怎么去埋汰他们,他们直接就可以无视,或许在他们心里也怼了回来。

你老孙头喝到好茶的时候,那样子可比我们还骚包,若不是我俩看在你年长了我俩的份上,那话早就说出口了。

很快伙计又上了几道小菜,杨怀仁轻他们三位把头先尝,自己才下筷。

对于随园后厨的实力,杨怀仁非常满意,以前教授给羊乐天他们几个徒弟的东西,他们并没有死记硬背。

像这几个小菜,都是在他教授的基础上,有了一定的创新的。

羊乐天看上去性格木讷,但在厨艺方面,其实有过人的天赋,而曹安如今在随园做地也很踏实、很卖力,后厨里几人之间的相互学习和融合,造就了随园如今的火爆盛况。

等李垒和郑荣穗感激涕零的对着杨怀仁感激了十好几遍,酒过半酣之后,老孙头才把通远郡公要请他们一起去建设庖厨学院的事情说了出来。

两人听罢怔怔地看着杨怀仁,从这一天来杨怀仁的表现来看,似乎不太相信面前的这位老先生只是一个郡公府的老管事。

起码刚才随园的掌柜的对他的态度,如果他仅仅是个管事,那是没有道理的。

杨怀仁脸上微微笑了笑,觉得现在也没有必要在扮下去了,于是撕掉了粘在嘴唇和下巴上的假胡子,露出一张年轻人的脸来。

随园的后花园虽然是个空旷的场所,但也是个隐秘的所在,四周的高墙把后花园隔绝成了个如仙境一般的地方。

前边虽然是随园的二层小楼,但是此时小楼和后花园之间的一排树丛正是郁郁葱葱的季节,后花园里的光景,从楼上模糊地看着秀丽,却不容易看得清真容。

“诸位,在下就是通远郡公杨怀仁。”

杨怀仁拱拱手道,“今天请诸位来的目的,方才孙把头都说得清楚了,在下诚意相邀,希望两位把头也能加入进来。”

听了老孙头所说的那个大活是什么之后,李垒和郑荣穗就已经惊得下巴快掉下来了,如今杨怀仁自报了身份,他们俩直接化作了雕像,石化了一般。

他们以前不是没给有地位又身份的人盖过院子,修过房子,可这种事,那些高贵的人们是不会亲自露面的,打发管家和他们交际,便是给了足够的面子了。

眼下的事情,一件件综合起来,不由得他们两个不相信眼前这个年轻人,就是传说里那个在环州杀人不眨眼的通远郡公,大愣子杨怀仁。

通远郡公这种他们心目中的遥不可及的大人物,竟然亲自请他们吃酒,亲自请他们这种小人物,那他们的面子可不是一般的大。

让他们惶恐之间,还有些恍惚。二人愣了好久,好不容才缓过神来,战战兢兢地对视了一眼,这才匆忙放下手里的酒杯和筷子,站起身来促狭地去重新施礼。

杨怀仁也跟着站起身来,按着他们的肩膀又给按着坐了回去。

“二位把头不必多礼,更不必惊慌,说起来咱们也是同行,你们是泥瓦匠,我是厨子,说起来咱们都是三教九流里边下等的匠人。

什么郡公啊,什么节度使啊,这都是个名头而已,说起来停响亮,其实当不得饭吃,也当不得酒吃。

我要盖这座庖厨学院,不光要培养厨子,以后还要慢慢发展成为一种专门教授各类技艺的综合性学院,培养更多的像我们一样的能工巧匠!

不知二位可愿意加入到我这个远大理想里边来呢?”

第570章 颓废的王老七

看着桌上的精美的酒菜,李垒和郑荣穗相互对视了一眼,随即发自内心的笑意便浮现了出来。

杨怀仁这个提议,他俩基本可以不用任何考虑就能答应下来。

首先,以杨怀仁通远郡公这个身份,就是他俩这种层次的人不能,也不敢拒绝的,哪怕杨怀仁从来也没利用他高贵的身份来压他们。

关键在于杨怀仁这个人,民间传闻里有点太传奇了。

比如说,如今他在老百姓心里可是响当当的抗夏大英雄,能为一个大宋的英雄人物做工,在他们看来,也是一种荣誉。

其次在于要他们干的这项工程,对于他们这样的匠人来说,是极其具有吸引力的。

专门培养匠人的一所学府,是所有像他们一样的匠人不敢想的事情,可以说是功在千秋,利在当代的大好事。

杨怀仁能有这样的想法很容易,可是他愿意自己掏腰包去做这件事,就不简单了,这可不是一个常人能有的觉悟和思想。

最后呢,从老孙头嘴里说出来的,通远郡公给他们的工钱和待遇,那简直就是百年难遇了。

他们每个人手下差不多都有近二百匠人跟着他们吃饭,眼下零零碎碎接了不少散活,总的收入上来讲却也并不是很多。

如果接下这么一个大工程,将来一年之内,这些人吃穿都不愁了,不仅如此,双倍的工钱还能让他们每个人都能积攒下不少余钱来。

双倍工钱,这个还能偶尔遇上个一次半次,有的富贵人家逼着工匠赶工的时候,也是用着何种提高工钱的方法来实现的。

而给杨怀仁做活的待遇,可就比任何一家富贵人家都优厚的多了,管吃管住,饭还是有像随园里的厨子这种水平的人做出来的,这就让这些吃货们无论如何也难以拒绝了。

李垒和郑荣穗两个恨不得当场就跟杨怀仁立个什么字据,生怕他反悔。

听说新的通远郡公府,也就是原来的南阳郡王府需要修葺,二人拍着胸脯说这个活免费给杨怀仁做了,算是让他见证一下自己手下人的手艺。

杨怀仁这才想起这个茬来,最近在光忙着建设庖厨学院的事情了,都把这件事给忘的差不多了。

原来的南阳郡王府其实很豪华,并不算旧,赵宗楚就是个十分懂得享受之人。

可是原来的风格,似乎太奢靡、太浮华了些,杨怀仁觉得不太符合他的风格和审美,让他们根据自己的要求从新装饰修葺一番再全家入住,确实如他的心意。

而且柔石和利水两位师兄的规划图看样子还要过几天才能绘制出来,这段日子,也只能联系石材和木材等建筑材料的商人,提前预定好所需的大量的材料。

既然有这么几天的空档,李垒和郑荣穗提出来了,不如就按照他们的意思去做,杨怀仁只好道了声谢,接受了他们这份好意。

老孙头算了一算,他们三位把头的手底下,大致能凑出五百多人的工匠队伍,按照杨怀仁的规划里这座学院第一期的工程规模,这些人已经绰绰有余了。

至于另一位手下工匠最多的王老七,他们三个说起来就纷纷摇头,郑荣穗的话也许最优代表性,“老七已经魔怔了,天天泡在窑子里,也许魂魄也丢在那里了,唉……”

不过照杨怀仁的意思,王老七还是要请的。虽然按照老孙头的计算,五百人的工匠的队伍,已经足够了。

其他的做些搬搬抬抬等杂活的小工或其他工人,只需要他们有力气就行,不需要他们有技术,从工地附近的几个庄子里雇佣些有把子力气的庄户人就行。

这样的杂役,杨怀仁是一点也不担心,不过他心里有点急,总希望工程的进度可以进展的快一些,如果有了王老七手下那近五百人的匠人,或许整个建设的工期可以缩短一半。

老孙头说道,“郡公爷要我们赶工,是绝对没有问题的,这样的工钱和这样的待遇,让我们赶工我们也是心甘情愿。

有了王老七手下的那帮匠人,工程进度自然会加快许多,只不过若是查缺补漏似的联系他们中的一小部分人,那是没问题的,要是请他们一大部分人,怕是要坏了规矩。”

杨怀仁点点头,这一点他懂的,各行有各行的山头,也有各自的规矩,不管王老七这人怎么样,规矩不能坏。

李垒似乎想到点什么,“老七这人吧,原来其实很好说话的,手艺也是顶尖的,为人也和气,就是这两年,不知道怎么了,让人感觉好像突然就变了一个人似的,整个人都颓废了,唉……”

郑荣穗补充道,“对,就这两年的事,我琢磨着,可能是窑子里的姐儿们给他下了什么迷药了,才让他跟中了邪一样,天天往哪儿钻。”

这样的事情,让杨怀仁也觉得好奇,不过关于迷药嘛,也只不过是他们的凭空臆断而已。

要是说被迷晕了一晚,甚至是几晚,他还能相信,但他无论如何也没法相信一种迷药可以让人沉迷长达两年之久。

杨怀仁打定了主意要去见一见王老七,老孙头他们三人也不好说什么,只是把自己所知的东西说出来给杨怀仁作为参考之用。

酒足饭饱之后,杨怀仁约好了五日之后让他们集合手下匠人去杨家庄子,又吩咐人给他们每个人包了十斤卤牛肉,两坛随园春,才送他们回家。

稍作休息,天色渐渐暗下来的时候,杨怀仁才和兰若心改变了装扮,来到了李垒所说的王老七最常光顾的一家名叫听雨楼的青楼。

听雨楼同样在南城,在东边蔡水河北岸不远的地方。这个名字听起来非常清雅,可地方实在是有点名过其实。

杨怀仁来到大宋,也没怎么去过青楼这种地方,从他的第一感觉来说,见到听雨楼的时候总要跟上次去过的万花楼比较一番。

比起万花楼来,听雨楼的规模和档次都要差上几分,而听雨楼里的小姐儿们的质素,恐怕也能说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