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之我要当昏君 第66章

作者:殆火

除了龙族与闻仲外,从未有修士认同过子受的“商始皇”之称。

修道是讲因果的,如果他们觉得纣王配不上始皇,绝不会口称陛下,一旦称以陛下,就说明真心拜服。

子受听到萧升、曹宝的名字,立即反应过来。

毕竟这俩人的出场是封神演义里为数不多的搞笑场面。

百来字加一首诗,就完成了登场到上榜一条龙,堪称流水线式送人头。

比起这两人本身来,他们手中的法宝更让人印象深刻,“落宝金钱”为一枚长着翅膀的铜钱,号称无物不落,曾落了赵公明的定海珠、缚龙索,比起孔宣的五色神光来,也不逞多让。

这俩人可是初代RMB战士,乾坤一掷的开创者。

等等,落宝金钱……

子受瞪大了眼睛,该不会……

殷郊接过萧升手中的托盘,道:“父皇可一观此物。”

随后,便将托盘上的红绸解开。

一时间光华大作,一方圆圆的物件挥着小翅膀飞在空中,看的群臣一愣一愣的。

“此宝名曰落宝金钱,两位道长有感我朝货币混乱,特意带来此宝,助我大商一统货币,实在功在千秋,我已遣人按落宝金钱的模样,以铜制作了万个金钱,又曰铜钱,起初百姓还有些不适应,但是用了一阵子之后,却是感恩戴德,比此前的铜贝要好的多,也有着更稳定的价值,逐渐开始适应了交易制度,我等安抚外来百姓也变得容易,只需铸币发放即可。”

真的是铜钱……

不止是那飞在空中的落宝金钱,还有托盘里的铜钱。

方孔圆钱。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改制的方孔圆钱。

一直沿用了两千多年的方孔铜钱。

没有人比子受更清楚统一货币有多么重要了。

这是商业繁荣的基础。

金银都是次要的,铜钱才是流通的基本货币,一旦出现,基本可以宣告商业开始走向正轨。

此时铜贝是主流货币,但以青铜铸成的铜贝,是商朝晚期才出现的,在此之前的货币为海贝、石贝、骨贝。

这些贝币总不能因为铜贝出现而废弃,仍在市面上流通,可由于不好定值,交易显得有些混乱。

而铜贝由于没有固定模板,发行数量其实不多,一枚铜贝购买力还挺大,所以现在仍有大量交易还是用着原始的以物易物。

铜钱一出,有了标准货币模板,能够批量制造,来源不稳定,奇形怪状的铜贝便被取而代之,人们会接受,也是正常的。

因为真的太方便了。

子受估摸着落宝金钱可能还有其他妙用,例如防伪啥的,绝不只是当做一个普通模板。

总之,统一货币,这是天大的功德。

看萧升、曹宝的满脸笑意就能知道。

子受正在飞速思考,货币统一不可逆,朝歌都已经用起来了,自己总不能再给他全收起来融掉。

似乎货币统一对当昏君也有好处?

比如……卖官鬻爵?!

给官职定出标准价格,搜刮大量钱财!

妥了!

今天已经新设了执金吾与西园七校尉这些新官职,子受还能编更多的官出来!

历朝历代的都能给你编出来!

厂公做不做?XXX文。

千户干不干?XXX文。

知府行不行?XXX文。

要武将?二营长怎么样?

明码标价,一切好说。

反正都是虚职,不考虑发俸禄,最多发个证明啥的。

子受笑了起来:“皇儿做的不错,既有益,朕当大力推广,萧道长、曹道长献宝,有功于社稷,当大赏,不若就为……”

子受顿了顿,他一开始打算直接效仿宋徽宗整出道流官阶,专门为道士设置官职,可再一想,不成啊!

在正常历史里道士不会法术,宋徽宗信用的著名道士和道官,也成了当时的黑暗贪腐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封神世界里敢自称道士的都有些道行!全是能人!

道流官阶在宋徽宗手里甚是荒谬,可在封神里,就变了意味,这事不能干。

那封什么呢?普通官职他们肯定不会要,国师是留给申公豹的,这俩人还不够级别。

子受想了想,道:“两位道长实乃道德之士,为我大商贡献良多,朕见铜钱之中无有文字,不便辨认,不若取两位道长之名,铸升财、进宝于其上,以表功劳。”

萧升、曹宝对视一眼,皆是看到对方眼中的惊喜。

纷纷拜倒,衷心大呼道:“谢陛下厚赐,臣铭感五内!”

他们的称呼都变了,不再以贫道自称,张口称臣。

这代表他们彻底和大商连在一起,是大商臣属,而不再是之前的散修。

这对仙人来说很难,修道之士千千万,整个大商也只有闻仲一人为臣。

因为有道修士大多不愿意将自己的气运和人族的朝代捆绑在一起,一旦朝代衰落,自身修为、气运都会受损。

而且修士不能随便以法术干涉人族事务,没有法术也就相当于一个普通人,能对王朝做多大贡献?

哪怕贪图虚荣富贵,也做不到高官。

根本不划算。

闻仲例外,他读了很多书,别人一目十行最多看二十行,他能看三十行,效率太高了。

可萧升、曹宝还是这么做了,因为他们感到了一丝机缘。

在他们谢恩之后,便有几缕凡人看不见的金色功德,从落宝金钱之上分到了两人身上。

子受看这两人一脸激动有些莫名其妙,只是问向殷郊:“可还有事要奏?”

殷郊想了想,摇头。

子受也松了口气,这些事情无关轻重,妲己的建筑以及灌江口、陈塘关的骂名足够弥补,至于统一货币的大功德,也得商业兴起之后才会有人意识到。

杨任见殷郊上奏完毕,出列奏道:“臣有奏。”

“准奏。”

“臣……”

杨任奏毕,子受的脸变得和萧升一样黑。

杨任又提出了人殉,他就是这么的执着,认为只有这样才能缓和纣王与诸侯之间的关系,可以打压诸侯,但要徐徐图之,不然这次土方南下不敢点烽火引诸侯来援,就是以后的结果。

一次是这样,两次,三次呢?

第88章 始作俑者

土方可以南下,那么鬼方、羌方、氐方,同样可以。

这些蛮夷虽然不如土方人多,却也是股不容小觑的力量。

长城虽好,可还需要一阵子才能建好,土方南下显然不同寻常,说不定就是有诸侯从中作梗。

所以,继朝歌平叛之后,杨任再一次提出了人殉。

这次与土方的淇水之战,死伤的士兵更多,同样也俘获了更多的俘虏。

上次的战俘都送到了北疆修长城,杨任能接受,毕竟他们只是听从主将的命令作战,本质上都是大商子民。

可土方俘虏不同,没有一个土方人是无辜的,每个人都参加过劫掠,手上沾有商人的血。

只是从土方大帐中救出来的,就有数百少女,而土方却是十万人马。

要不是乌鞮侯从长远考虑,稍有克制,这个数字会直线上升。

子受知道杨任在想什么,杨任并不是推崇人殉,他只是受限于时代眼光,不得不从大局考虑,试图稳定时局,缓和诸侯与自己的关系,徐徐图之。

简言之,就是怕步子太大扯着蛋,得不偿失。

可子受不会同意。

扯着更好,就怕诸侯不来事呢!

人殉必须废除,彻底废除!

骂我不守祖制,不尊重逝者?

那你真是个的大善人!

子受严词道:“土方俘虏朕另有安排。”

之前还考虑着建驿站呢,马从何来?土方人养啊!用马的地方太多了!

此言一出,不少大臣都皱起了眉头。

用异族人殉葬一点心理负担都没有啊!

陛下为什么就这么固执,一定要和诸侯闹得那么僵呢?

可子受就是不听,不仅不听,还更进一步:“今朕颁布一法,凡我大商国土之上,禁止以活人殉葬,违者无论身份,俱严惩之!”

此言一出,殿下哗然。

自天命之论后,朝歌就开始减少人殉。

可老旧的思想没那么容易改变,也没有制定相应的法规来约束,终究还是有人继续行着人殉之事。

而今天,纣王直接将人殉放到明面上,严令禁止。

“勿要多言,三日后,捐躯将士,朕亲祭之!”

子受斥道,他现在还没来得及洗衣服,皇袍仍旧沾血,显得极有气势。

闻太师领兵在外,商容讷讷不言,没人能阻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