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学生 第683章

作者:随轻风去

许栋不置可否,与李光头对视一眼后,意味深长的说:“王直真想把自己当个倭人了?”

在海上,一切以实力为尊。近年来王直在倭国贸易方面风生水起,手下兵强马壮,许栋和李光头可以轻视徐惟学,但不能忽视王直的实力和诉求。

徐惟学透露说:“我们王头领准备顺着今年最早的信风,从倭国过来,七爷不妨与我们王头领开诚布公的会谈。”

许栋不动声色的问道:“怎么谈法?在哪里谈?”

徐惟学答道:“为表示诚意,我们王头领可以不进双屿岛,另寻其它地方会谈。”

王直这样的大头领,如果带着几千人跑到双屿岛,谁知道是来谈事的,还是另有图谋?

所以让王直上双屿岛,许栋和李光头肯定不放心。

许栋想了想,直接安排说:“等王直来了,就在烈屿见见吧!这样都安心!”

宁波外海岛屿成千上万,走私基地也不仅仅只有双屿岛,还有好几个拥有合适港湾的岛屿,作为双屿岛的补充和备份,烈屿就是其中一个。

说到这里,徐惟学忽然想起什么,又对许栋说:“那么为便于联络,在下就暂住双屿岛了?”

许栋就做主说:“为保证你的安全,允许你有一艘船,带一百人,常驻在双屿岛!”

徐惟学大喜道:“多谢七爷成全!”

费了这么大劲,纵横捭阖的扯皮到现在,他总算可以松口气了,秦中堂交待的卧底任务进度,应该算是完成一半了!

也不对,这是自己的岛主之梦进度!

只要忽悠许栋和李光头两大首领暂离双屿岛,然后给枕戈待旦的官军通风报信,官军再趁机前来攻打,又有自己当内应,官军拿下群龙无首的双屿岛的概率很大!

然后没了双屿岛的许栋和李光头,又何足道哉?

等自己在官方扶持下君临双屿岛时,只怕连王直都要看自己脸色!

第九百零三章 魔法打败魔法

今日徐文长和秦中堂密谈了一会儿后,只感到三观尽毁,恍恍惚惚的出了幕府衙署,来到两个路口外的小旅铺。

他那位年长三十多岁同父异母的兄长徐淮,就住在这家小旅铺里。

徐文长和徐淮没什么兄弟亲情,不然当初也不会离家出走投奔秦中堂。

可是没想到,徐淮听说了徐文长成为秦中堂亲信后,还能找了过来。

自从年前徐淮来了后,就赖着不肯走了,而且捏着徐文长生母的下落也不肯说,摆明了是要从徐文长身上捞点好处。

徐文长纵然天赋绝伦,但终究是个才二十岁的年轻人,而且天赋点也不在人情世故上面,面对无赖一样的兄长,实在应付不了。

而且兄长明显是想利用幕府特权,搞点以权谋私的事情,而徐文长虽然身为秦中堂亲信,但还太年轻,根本拉不下脸去做这种事。

可是洁身自好的徐文长万万没想到,秦中堂今天居然逼着自己去干以权谋私的事儿!

进了屋后,徐淮不满的对徐文长说:“我都干等了一个多月,你怎么还是办不成事?

都说你是秦中堂亲信,莫不是假的?即便不是亲信,就凭你在幕府做事,也应该能帮衬几把我啊。”

徐文长没好气的说:“给你请了个差事!幕府会聘用你当吏员!”

徐家上一代做过官,这一代都是读过书的,徐淮也不例外,完全可以充当吏员。

徐淮闻言大喜,还有这等好事?原本只是想领点差事,弄点油水花头,没想到直接进体制了。

徐文长懒得和徐淮多说,“马上就有个差遣,我也向中堂请示过了,派你去办!”

“什么差遣?”徐淮兴奋的搓着手说,懂行的都知道,有差遣才有油水。

徐文长答话说:“任用你为专员,巡视宁波府乡兵!裁汰不合格的兵员!”

于是徐淮更兴奋了,这可都是实实在在的权力啊!这次杭州没有白来,真是梦幻一样的结果!

由此也可见,徐文长在秦中堂那里绝对是亲信,自己可以再大胆一点,再多捞一点。

想了想后,徐淮又假惺惺的说:“你放心,我会认真办差,绝不会给你丢脸。”

徐文长直勾勾的盯着徐淮,说出了自己这辈子可能最违心的一句话:“不为图财,用你去干什么?”

徐淮愣了愣,又惊又喜的回应说:“正所谓,兄弟齐心其利断金!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

然后又迫不及待的问道:“为免夜长梦多,你看什么时候出发?”

对徐淮的嘴脸,徐文长实在没眼看,转身答道:“明日到幕府办手续,后天就可以出发!”

完全如同徐文长所说的,徐淮度过了人生中最梦幻的两天,眨眼间就加入了幕府,眨眼间就当上了巡视专员。

专员这个词据说也是秦中堂发明的,按徐淮的理解,就相当于幕府派出的“钦差”。

听说连那当朝首辅的儿子、从五品的严世蕃,在幕府里也才是个专员。

不过严大人那个专员是最肥的专员,徐淮不敢去想,能当个巡视乡兵的专员就知足了,尤其还是宁波府这么肥的地方。

所以徐淮带着两艘官船、十来个护卫,打出了幕府的牌号,意气风发的上路了。

享受着沿途驿馆的优待,他感觉自己活了五十多岁,终于像个人样了。

一直到出发之前,徐淮才说出了徐文长生母的下落,原来流落到了绍兴府一个大户人家当奴婢。

本来徐文长想着现在正处于关键时候,想着过了这个月再去寻找生母。

但是秦中堂得知后,就放了徐文长的假,让他去绍兴府把生母接过来,以全骨肉天伦。

秦德威知道,历史上徐文长之所以变成神经病,很大原因就是从童年开始,不停的遭遇家庭不幸。

所以希望这次找回十年前被赶出家门的生母,能扭转一下徐文长的命运,穿越者总要做点善事。

宁波这边乡兵的组织形式与官军有点不一样,以一百人为一甲,五百人为一总。

三千乡兵分成了六个总队,三十个甲队,各队首领当然都是由各大家族的人出任。

多了这三千乡兵,各大家族的底气忽然又莫名其妙的足了起来,有武力为后盾,那感觉就是不一样。

有时候想想,还真的感谢海寇,如果不是有海寇作乱,朝廷哪会允许他们这些大家族组建乡兵?

张家有个子弟张启书,原本是在三江口当牙人,以盘剥客商为生,可惜不长眼惹了幕府的货物以及严首辅的儿子,最后被打成重伤。

等伤势好了后,走私渠道全都被幕府和三海卫一起抢走了,所以他这个牙人也当不成了。

幸亏地方上又开始扩招乡兵,张启书凭借张家的出身背景,也混了个甲首,带着一百乡兵把守慈溪县与宁波府城之间的内运河水道。

在张启书眼里,虽然原来是牙人,现在是乡兵头目,职业有所不同,但干的事儿却也差不多。

不都是勒索客商、盘剥财物吗,能有多大区别?只不过以前打着中介收费名义,现在则是备倭防寇名义。

谁让宁波是一块宝地,外地客商都想把货物贩运到宁波来,那就要接受他们这些本地豪族的规矩!

唯一让张启书有所疑虑的是,近期客商和货物开始减少了,不知道是不是乡兵拦路后,涸泽而渔的结果。

但这些问题不是张启书这个基层小头目所需要操心的,他相信各大家族的大佬们会有考虑。

二月初春虽然还有点寒气,但已经比寒冬好多了,张启书坐在阳光底下,懒洋洋的打着瞌睡。

他的身后就是驿站和小市镇,但凡过路的客商行人,一般都会在这里歇脚,明天启程后中午就能到宁波城。

忽然有两个负责瞭望的乡兵叫醒了张启书,“有船队来了!似乎有不少货船!”

张启书打个激灵,立刻请醒过来,有货船就意味着又有钱财进账了。

当即张启书就来到河道边上,果然看到七八艘船只靠岸,只是当头两艘船与其它不同。

等更近些,就看到两艘船上打出了“幕府”和“巡视”的牌号。

这让张启书心里“咯噔”了一下,他上次倒霉,就是遭遇了幕府的货物,难道这次又来?

“算了算了,走了走了!”张启书招呼了乡兵,转身就走,全当没看见。

但是船头上却有人大喊一声“站住”,随即从船上下来一些人,当中是一个五十多岁老者,头戴吏员特有的短翅巾,穿着仿官服样式的青袍。

张启书很诧异,自己不去找别人,别人居然还主动找上自己了?他又看了看这老者,揣测着到底是不是幕府出来的老吏。

便见这老吏走到张启书面前,傲慢的问道:“你们是把守在这里的乡兵?”

张启书点了点头,反问道:“你又是何人?”

老吏当即亮出一张牌票,趾高气扬的对张启书示意说:“我乃幕府专员徐淮,奉命巡视宁波当地方乡兵!你站好了听令!”

张启书一脸懵逼,这种巡视地方的,一般都派人打前站通知,哪有这样说到就到的?

徐淮仿佛看出了张启书的疑惑,冷哼一声道:“不提前通知,防范的就是弄虚作假!现在你立刻将乡兵集合起来,我要亲自查验!”

张启书看了又看,判断这牌票不是假的,而且还有幕府的配套公文。

所以他虽然懵逼,还是将在岗的乡兵集合了起来,差不多有六七十人,歪歪斜斜的站成了几排。

徐淮皱眉说:“不是百人为一甲么?怎么只有这些?”

张启书翻了翻白眼,懒得回答。

乡兵是地方大户掏钱组建的,与你们幕府有什么关系?让你看一眼都算配合工作了,还想挑刺?

还是你一个小破专员,真把自己当回事了?

徐淮又扫视了几眼后,忽然对张启书喝道:“我看你们这队人不堪使用,全部裁汰掉!现在就解散了吧!”

张启书愕然的下意识反问说:“你说裁汰就裁汰?”

徐淮答道:“这是幕府巡视专员的命令!你敢违抗?”

然后徐淮转身就走,张启书又追了过去,质问道:“你这是何意?”

徐淮停住了脚步,对张启书回应说:“你们这队乡兵,如果不想被裁汰,就每个人三两银子,一百人就是三百两!我明日出发前,你把银子交来就是。”

张启书大怒,开什么玩笑?组建乡兵本来就已经是自掏腰包了,还要给你银子?

“断然没有这个道理!”张启书抗议说。

徐淮冷笑道:“没有银子,就全部裁汰!这是幕府专员的意见!”

张启书怒不可遏的指着两艘官船后面的几艘货船说:“这也是专员应该做的事情?”

“呸!”徐淮直接唾了张启书一脸,“我如何行事,也是你这个小乡兵头目能多嘴的?

这些客商还不是怕你们乡兵勒索敲诈,所以才自愿跟着我们官船的?

说起来还要多谢你们乡兵的横行霸道,不然这些客商也不会宁可给我送钱,也要跟着我。”

张启书的火气噌噌噌的往上冒,没见过这么恶心的老东西!

难道幕府派这么个玩意出来,就是为了恶心地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