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学生 第390章

作者:随轻风去

如果这样,之前的“逃亡”就一笔勾销了,锦衣卫官校也就没权力抓人了。

严世蕃虽然急着出去,但还是很纠结的说:“让我再想想。”

大礼尚未告成之前,父亲向皇帝讨恩典,虽说肯定能讨下来,但也是消耗“政治资源”。

这次皇帝答应了你,那下次遇到别的事情,皇帝也许就不想答应了——总不能事事都答应吧?

严嵩只能说:“那我再寻找机会,与掌卫事的锦衣卫指挥使王佐疏通。”

这会儿严嵩也动了点真火,一个大学士要是连儿子都护不住,那简直就是笑话了。

严世蕃又道:“虽然儿子我暂时无法出去,但父亲也别闲着,不能让那秦德威好过!”

知子莫若父,严嵩问道:“你又有什么想法?”

严世蕃就答道:“关于父亲即将卸下的礼部尚书这个位置,我这几日一直在仔细琢磨。

结果我敢断定,除了秦德威之外,夏言必定也在觊觎这个礼部尚书!”

至于理由,也不用说那么细了,严嵩这个“当事人”肯定懂。

当初夏言在外朝有两大支柱,分别是礼部尚书严嵩和刑部尚书兼京营总督王廷相。

如今严嵩悍然“独立”出去了,夏言在外朝的支持力量遭受重挫。

所以夏言必定要想办法补回来,最佳策略当然就是扶持一名新的礼部尚书。

不但能重新稳固住势力,而且也是一种对脸面的修补——跑了一个礼部尚书不要紧,我夏言还能再扶持另一个出来!

严世蕃指点说:“所以父亲你应该去找夏言,将秦德威的意图告诉夏言。

只要夏言能与秦德威先闹起来,父亲您就可以渔翁得利了。”

说完后轻轻叹口气,原来只能当棋局看客,这次却有机会亲自下棋,但是踏马的连门都出不去!

严嵩又想了想,夏言与秦德威的性格都是比较强势自我的,冲突起来的可能性确实非常不小。

及到次日,严嵩去文渊阁办公。

如果严嵩想见首辅夏言,其实非常简单,比过去还简单,毕竟夏言办公地点就在隔壁。

只是夏言的态度非常冷淡,很公事公办的对不速之客问道:“介溪有何贵干?”

严嵩感觉现在多说废话没用,便直接开门见山:“等大礼告成之后,我打算辞去礼部尚书。桂洲兄若有瞩意人选,我愿助一臂之力。”

夏言狐疑的打量着严嵩,不知严嵩这个“叛徒”忽然跑回来说这话,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严嵩按照严世蕃指点的话术说:“毛伯温南征班师回朝,理当升赏,难道桂洲兄不想让他出任礼部尚书?”

毛伯温算是夏言的党羽,也是这次征讨安南的主帅,出征前是正三品副都御史,出征时临时加了兵部尚书虚衔。

这次回来,按理应该升为实职正二品,也就是尚书这个级别的。

在夏言看来,当然是让毛伯温直接出任礼部尚书最合适了,堪称一举多得两全其美。

但也不是没有问题,毛伯温这次立功是“武功”,而礼部尚书是文学官员,与毛伯温十分不搭。

而且毛伯温也不是文学词臣出身,让毛伯温去当总督或者兵部尚书都挺合适,当礼部尚书就实在有点跨界了。

所以夏言也一直拿捏不定,但如果有严嵩的示好支持,那毛伯温的把握性就更大了。

想到这里,夏言不禁有点动心。

严嵩暗中察言观色,趁机又继续说:“其实若想让毛伯温为礼部尚书,最大的困难并非在于支持力度够不够,而在于必定有人强烈反对。

据我所知,秦德威打算推举他老师张潮张学士为礼部尚书,这是个非常有竞争力的候选人。”

严嵩虽然想挑动夏言与秦德威的争夺,但说出来的话也都是真话,没有胡编乱造。

张潮张学士目前是词臣最大的三个人之一,又挂着礼部右侍郎虚衔,在翰苑已经干了差不多二十七年。

从出身到资历,都是最标准的礼部尚书候选人,进位礼部尚书称得上顺理成章。

严嵩最后总结说:“那秦德威是什么性格,桂洲兄也知道,他绝对不会轻易放弃机会的。

所以桂洲兄若想提携毛伯温,就绕不开秦德威这个人,这才是最大的阻碍。”

夏言陷入了深思,他不得不承认,严嵩说的很有道理。

如果是别人来竞争,根本就不用这样担忧,堂堂首辅根本不怕对手。

但秦德威的战斗力是有目共睹、有口皆碑的,夏言怎么敢小看?

应该先请秦德威过来当面谈谈,夏言抱着这种想法回了家。然后他就听到门子禀报说,秦德威到访。

对此夏首辅略感意外,便吩咐道:“带到书房!”

自从秦德威地位上升后,已经很少主动跑别人家里拜见了,这种行为实在太低端了。

这次他拜访夏言,也是必须要来,进了书房后,便对夏言道:

“听说那严嵩贪得无厌,企图染指新任礼部尚书人选!不知道阁老您是怎么想的,但若换成我,我绝对不服气啊!”

夏言:“……”

第五百九十七章 渔翁得利(下)

不知为什么,夏言产生了一种莫名其妙的智商被侮辱的感觉,而且还是来自于严嵩与秦德威的的联手侮辱。

严嵩跑过来说,夏首辅你要小心秦德威;秦德威跑过来说,夏首辅你要小心严嵩。

这俩人是不是潜意识里都觉得,他夏言是个弱逼?看起来既好忽悠,又好利用?

夏言一边想着,一边不动声色的问道:“严介溪所思所想,你怎么判断的?你怎么就敢断定,严介溪对下一任礼部尚书人选有所图谋?”

秦德威惊讶的反问:“这还用想?对于怎么当大学士,没有人比我更懂了!”

大学士首辅夏言咬牙道:“再给你一次重新说话的机会。”

秦德威便侃侃而谈:“大学士名为宰辅,实际上在任何典章律例中,都没有明确职权。

那么大学士的实权从何而来?很大比重来自于对外朝尤其是六部的控制。

严嵩已经有胆量违抗阁老你的指令,搏得一个大学士了,难道还能没有胆量更进一步争夺六部掌控权?”

夏言听到这里,忍不住冷哼一声说:“岂是他想争就能争到的?老夫还是首辅!”

秦德威难得正色说:“阁老太小看人了,严嵩这次确实有可能争到好处。

当今严嵩是站在大势上的,他为新礼制背负了天下人的指责,也让他这新进大学士的根基十分不稳。

所以皇上对严嵩必定有补偿心理,只要严嵩有所求,皇上为了稳固严嵩地位,很容易就能答应严嵩所求!

而严嵩肯定不会放过这种时机,推举自己人去做礼部尚书!至于礼部尚书的意义,不用在下赘述了吧?”

夏言又陷入了沉思,秦德威所说的,貌似也很有点道理啊。

秦德威趁机上眼药:“所以万万不可小视严嵩,阁老必须要重视他!”

过了一会儿,夏言忽然开口说:“老夫这里并没有礼部尚书的合适人选。”

秦德威立刻又劝道:“其实关键不在于阁老你想不想要这个礼部尚书,而是在于你不能让严嵩得逞!

不然容在下说句不好听的,阁老若不展示手段,看在别人眼里,就是让严嵩蹬鼻子上脸了!”

夏言很想说,很长时间以来,你秦德威才是那个蹬鼻子上脸的人!

这时候夏言忽然意识到,相比较严嵩和秦德威,如今他夏言才是掌握了最多信息的那个人。

他已经知道了秦德威的想法,也知道了严嵩的思维,但这两人却还都不一定知道他的心思。

在很多竞争中,输赢往往并不是因为智商或者性格,而是取决于谁掌握的信息更多!

因为掌握信息越多的人,就越有可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夏言现在有两种选择,第一种是直接点破秦德威扶持张潮张学士的心思。

然后就明来明去的要么威逼,要么利益交换,让秦德威放弃对张学士的扶持,转而支持自己。

第二种选择就是继续装糊涂,装作不知道秦德威的真实意图。

夏言彷佛一切尽在掌握的微笑着说:“其实刚才没有对你明说,你对严嵩的猜测,或许都是错误的。

因为严嵩今天已经答应,在礼部尚书人选的事情上支持老夫。”

秦德威愣了愣,反问道:“你还相信他?在议礼问题上,他答应过你,最后还不是出尔反尔了。”

夏言便问道:“若严嵩真另有不测之心,那你会支持老夫么?”

秦德威毫不犹豫的回答说:“在下当然支持阁老!而且在下一直以来,也是如此做的!”

夏言忽然从书桌上拿起一份折子说:“老夫近期正思考如何封赏南征各官的问题。

比如那毛伯温此去立下功绩,理当晋升为正二品,可惜朝中目前没有官职可以安置功臣。

所以关于这个问题,老夫写了份奏疏,想荐举毛伯温替代兼职礼部的严嵩,成为下一任礼部尚书。

就是老夫预计阻力不会小,秦板桥你若支持老夫,不妨也签个名,算作联名上疏。”

秦德威:“……”

首辅老大人你不讲武德!官场中人说支持那不都是口头的吗!首辅老大人你怎么还想强行较真!

他只能急忙推辞说:“在下何德何能,敢与阁老同列署名?

况且在下终究只是个五品,不可德不配位,哪有资格随便发这种议论!”

夏言绵里藏针的说:“秦板桥你过谦了,毕竟你才是筹划南征方略的人!

如今南征也随着你的策划而圆满结束,那么酬功之事,你自然也有资格继续发表议论。”

秦德威暗暗后悔,刚才话说得太满了,拍着胸脯说支持首辅,没想到夏言居然要当场落实到纸面上!

而且自己也小瞧了夏言这个首辅,过去的顺利,让秦德威今天确实有点大意了!

秦德威有意岔开话头说:“既然严嵩说过支持阁老,那他可曾签名?他这个兼职的现任礼部尚书,更有资格表态。”

夏言不带情绪的答道:“老夫明日就拿到内阁去,请严嵩签名,然后封成密疏,直接向陛下进奏。”

秦德威有点吃惊,如果是密疏,那可不是闹着玩的了!官场中人都知道,密疏比明发奏疏要更顶!

密疏上可以写很多不能公开的东西,相当于与皇帝说私密悄悄话,但并不是人人都有资格上密疏的。

嘉靖皇帝有个特别爱好,喜欢给大臣赐下银章,不同银章上有不同的字眼。

拥有御赐银章的人,才具有给皇帝写密疏的资格,反正秦德威目前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