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学生 第332章

作者:随轻风去

秦祥顿时喜笑颜开,连声道:“好!好!多子多福!”

先前的一切争论都毫无意义了,顾琼枝再次有孕,那就不可能让她舟车劳顿,只能连带长子一起,继续留在南京家里。

回了屋后,秦德威安抚顾娘子说:“明年朝中应该没有大事,等我想办法再回南京。”

顾琼枝既因为怀孕感到骄傲,又有几分忧愁:“郎君此去,只怕最少又是一年分别,可我也没剩几年好时光了。”

秦德威也没法,这就是经常令古人所唏嘘的宦游。

南北两京之间的交通条件还好,那些老家在云贵的才更麻烦。

他提笔给顾娘子留了一首临别小诗:“江南红豆树,一叶一相思。红豆尚可尽,相思无已时。”

临走之前,最后一顿宴席是与徐世安、高长江、邢一凤等几个关系最近的人吃的。

秦德威问道:“尔等将来可有什么志向?”

邢一凤刚从丁忧守制里解脱出来,很坚定的说:“继续读书,准备明年乡试!

连你秦板桥都能考中经魁和状元,我就不信我考不中。”

又是一个感觉秦德威拉低了状元下限的亲友,毕竟当年考秀才时,还是邢一凤指点的秦德威答卷。

秦德威不想与邢一凤说话,转头问高长江:“那你呢?”

高长江也跟着说:“我也要准备乡试,连你秦板桥都能考中状元……”

忍无可忍的秦德威一巴掌拍过去,打断了高同学的话,你高长江自己是什么水平心里没数么?

别人可以说状元怪话,你高长江没资格!

然后又喝道:“我看你别考了,没前途!秀才功名也够用了,不如当个儒商!

你若有心,就多学习下钱庄事务,将来有大用!”

高长江抗议说:“我也有家业要继承的。”

秦德威便道:“那我跟你爹说去,这酒楼的家业不用你继承了!”

然后秦德威又问奶兄弟徐老三说:“你打算如何?”

徐世安叹道:“这几年算是玩够了,你不在南京时,也怪没意思的。

我倒是有个念头,把那梁惠王捡起来再读读,考个武举试试,说不定我能拿个武状元呢。”

对此秦德威赞赏道:“没错!你可终于成熟了!天下那么大,趁着年轻多出去看看!

考武举也是个路子,将来四方多事,总有用武之地。”

最后秦德威举起酒盅,祝福道:“你们志向无论文科、武科、经商,都有光明的未来!”

嘉靖十五年的八月二十日,秦德威又一次告别南京,带着王怜卿和她的五个“女儿”北上京师。

比起来的时候,回京师的队伍壮大了许多。

不只是多了王怜卿这伙人,还有一批钱庄业务骨干,准备在京师开个新号。

第五百二十二章 私事很多

九月中旬时,秦德威一行沿着运河抵达了通州。还是老惯例,休息一晚后,弃舟登车。

被派了打前站的马二又从京城出来,到通州迎接秦德威,在路上禀报着关键信息说:

“李小娘子那家人已经随着辽东班军,到了京师,他们如今正住在西跨院。”

秦德威叹口气,人多了也是麻烦,如果李小娘子还没到京师,可以先把王怜卿安置在西跨院。

可李小娘子一家人既然已经先占了,那只能另外找地方安置王怜卿。

如果不想搬家,如今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东边隔壁宅子买下来安置王怜卿,然后打通了。

咦,好像也有个穿越者这么干过,好像还动用了大学士去“说服”对方卖房。

京城居,大不易啊,尤其是高档坊区的。

马二由衷的感慨说:“小的总算明白,为什么老爷在南京不肯收留柳月姑娘了。”

就目前这状况,再多一个女人,只怕小秦老爷要疯。也幸亏顾娘子这次没过来,不然更疯。

由此马二得到一个人生经验:如果想收很多女人的话,不要找太出色的,不然哪个也不能委屈,就很难安顿了。

可惜对大多数人而言,这条经验或许没什么卵用。

秦德威一边发愁,一边吩咐道:“那你就速速先去城里,告诉陶道长,借他地方用一下!”

显灵宫那边地方不小,也有独立院落客房,距离家里又近,秦德威就打算让王怜卿暂住那里。

这种事并不奇怪,这时代借宿宫庙寺观的情况太常见了。

现如今,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马二得了命令,又回城去提前布置。

等进了京城,秦德威就暂时无法分身了,他作为使节要先去销了公事。

所以只能先让王大、马二两人负责安顿王怜卿,以及带来的钱庄业务骨干。

再回到家里后,秦德威拜见完父母,又回了自己屋里。

他一边与徐妙璇说着家里的事情,一边想着各种需要处理的问题。

冷不丁的听到徐妙璇问了句:“京师好,还是南京好?”

秦德威虽然长途跋涉后身体累,脑子还是很清醒的,完美的答道:“你在的地方最好!”

看了看日头,今天还有点时间,秦德威又往外走:“我再出去一下。”

徐妙璇连忙拉住丈夫问道:“你还去哪里?”

秦德威说:“我去找陶道长问点事情!”

徐妙璇叹道:“你这就是不问苍生问鬼神,回来后居然先去找陶老道。

还是说,有的人就那么好,叫你一刻也放不下?”

秦德威发誓说:“你别瞎想,谁也没有你好!我真有正事找陶道长!千真万确,不然你跟我一起去?”

徐妙璇松开了夫君说:“好了好了,我正好先洗个澡,你早去早回!”

秦德威到了显灵宫,既没有去客房,也没有去偏院,真的直奔后殿去见陶老道。

陶仲文很诧异,你秦德威回京师,先来见他这个老道作甚?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他陶仲文都排不到前面啊。

秦德威没管那么多,问东问西的与陶老道密谈了一番,才彻底放了心。

有些事情,就怕被蝴蝶效应整没了,不问问不放心。

把家里是事情略略过了一遍后,及到次日,秦德威去了翰林院报道,表示已经出差回来了。

状元厅里,两个同年庶吉士赵贞吉和许谷正在埋头苦干。

毕竟奉命修订《皇明宝训》的是秦德威,所以大量相关资料都堆放在状元厅。

他们这两个被秦德威忽悠来当苦力的,也就只能来这里工作了。

秦德威踱步进来后,随口问道:“这几个月过去,你们整理的如何了?”

许谷答道:“高皇帝宝训预计十五卷,已经修订完八卷,约摸十万字。”

秦德威点点头,“甚好!将草稿给我,等我回了家审阅录写。”

好久没见,自然也是要聊聊天的,秦德威坐下后,又问道:“这几个月,朝中情况如何?”

赵贞吉和许谷都很意外,没想到秦德威会问这个。

在他们认知里,秦德威认识那么多大佬,如果想了解近期朝廷情况,何必问他们两个还在翰林院学习的新人。

但对秦德威来说,那些大佬人物利益牵扯太多,说出来的话往往不够客观。

而赵、许这样在翰林院埋头学习的新人,还没有被彻底污染,说话更客观可信点。

还是许谷答道:“近来朝局平稳,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

这并不是许谷迟钝或者不敏锐,确实从嘉靖十五年到嘉靖十七年之间,是嘉靖朝难得的一段平稳期。

秦德威又追问道:“有没有大人物之间发生争执?”

在平稳的局面,也免不了会有这种事,多掌握点信息不是坏处。

许谷继续答道:“前两月夏阁老和顾阁老争了几回,不过已经平息了。”

结果不言而喻,肯定是夏师傅强势,顾鼎臣弱势。

但赵贞吉想起什么,说了件其它事情:“听说最近王浚川公与武定侯有争端,与你似乎还有点关系。”

王浚川公当然是王廷相,提督京营大臣,武定侯就是第一武臣郭勋,提督京营总兵官。

王廷相怎么与郭勋打起来了?秦德威疑惑的说:“与我有什么关系?我这几个月都不在京师!”

赵贞吉补充说:“为的是督造火器的事情,自从你那新式火炮试制成功后,朝廷下令大批制造,第一批预计是三千件。

这差事自然是由军器局承应,原本应由工部和王老大人共同督造,但武定侯郭勋联合了兵部,要抢这个督造新式火器的的职责。”

秦德威听了后,只觉得这个郭勋真是蛋疼,简直没事找事。

你一个武勋得了皇帝恩宠后,不去安享富贵,招惹文臣干什么?

仗着当红就与文臣抢食吃,几年后你不死谁死?

秦德威一边想着,一边撇清说:“我只管研发火器,没参与过这大批量制造的事情。

所以王前辈与郭勋的争端,其实与我关系不大。你们要搞清楚,王前辈是王前辈,我是我,不要混为一谈。”

秦德威这样说,倒不是对王廷相有什么意见,而是有意识的在“小弟”们面前,树立起自己是“独立山头”意识。

他,秦德威,并不是大佬们的附属挂件!

不过秦德威才说完,就听到门外忽然有人高声招呼说:“秦板桥在否,听说你从南京回来了?”

谁这么不懂礼貌,在翰林院里如此大呼小叫?

随即就看到一员正二品大佬走到了屋门口,不是王廷相又是谁?

秦德威吓了一跳,你王廷相好歹也是当前朝廷“十人团(三个大学士加外朝七卿)”之一,这样不顾体面的出现,是要做什么?

赵贞吉与许谷脸色怪怪的,想起刚才秦德威的故意撇清,又看看放低身段的王廷相,感觉上了生动的一课,莫非这就是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