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学生 第285章

作者:随轻风去

目送李淑临走前,秦德威突然又说:“如果你们不想为刘总兵效力,可以再来找我!”

李淑神色复杂的回望了一眼,消失在夜色里。

秦德威神色更复杂,奏疏上虽然没有点谁名字说长道短,并不代表不坑人啊,但又不能对李小娘子明说。

大明作为一个中央集权帝国,公文传递系统必然是非常发达的,不然无法做到有效统治。

所有公文都是通过急递铺来传递,大约有上万家急递铺分布在整个大明的疆土内,风雨无阻昼夜不停的传递公文。

在每个县城里,县衙旁边都有急递总铺,作为本县急递铺系统的枢纽。

广宁卫城同样也设有急递总铺,由广宁卫经历司管辖。

而在这个夜晚,广宁卫经历司经历冯恩带着自家仆役,以及秦德威的随从,亲自镇守在广宁总铺。

乱兵这一闹,谁都信不过了,只敢相信自己的家丁了。

某秦姓钦差临去前交代过,请他一定要在急递铺守住,并等待他秦德威的奏疏。

而且秦钦差还匆忙交代了一句,在他秦德威的奏疏送到之前,无论谁向外发公文,都请暂且压住。

现在冯经历手里就捏着一封公文,是刘总兵发往京师的。

他心里压力极大,大明律例规定,胆敢故意拦截公文者,皆斩!

冯经历绝对不敢拦截刘总兵的公文,但想到秦德威的叮嘱,只能提着脑袋尽力拖延。

可他也拖延不了太久,公文外皮上有每一站收发时间和印记,连拖几个时辰都做不到。

就在冯经历简直要绷不住时,李小娘子出现了,并带来了秦钦差的奏疏。

冯经历终于松了一口气,一边好奇李小娘子身份,一边亲手接收了奏稿。

这些奏稿用纸很不规范,甚至纸张大小款式都不统一,看着很是寒酸可怜。

冯经历叹口气,也不知道秦德威怎么在乱兵营里搞到笔墨纸张的,不能要求再多了。

又看了眼李小娘子,暗暗猜测道,秦德威肯定出卖了色相和状元噱头,哄骗了小娘子,所以搞到了笔墨纸张。

呸,渣男!冯经历便拿来制式木板夹住奏稿,然后紧紧封好。

又在外皮写上收发时间,盖上印戳,交给铺兵向下一站传递。

李小娘子又摸出一张纸,递给了冯经历说:“这是秦公子给你看的。”

冯经历打开看去,只见前两行写着:“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还记得你是怎么被发配到这里的吗?”

冯经历一头雾水,这到底什么玩意?

接着看,后面两行又写道:“小霸王其乐无穷,游戏体验极佳,庙堂风云再起,冯兄不来一发吗?”

最后一行则是:“机会已经留给冯兄了,不然我亲自上阵,就没你什么事了。”

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冯经历抬起头来,咬牙切齿的对李小娘子问道:“那位秦公子在里面挨打了吗?”

李小娘子轻哼一声,这姓冯的真不是东西!枉状元公子将他视为友人,他却盼着状元公子挨打。

这绝对不能忍,李小娘子就回应说:“秦公子他宽仁雅量,忧国忧民,德能服人,被乱兵敬若上宾,不敢有所犯也!”

冯经历:“???”

雾草!他们两人说的秦公子是一个人吗?

第四百五十九章 震惊不过来了

冯经历用怜悯的目光送走了李小娘子,这绝对是一个好姑娘,大晚上的不辞辛苦,跑来跑去帮人送文书。

可惜就是脑子有点傻,眼神也不太好。

然后冯经历再看手里这几行谜题一样的句子,陷入了苦苦深思。

他有有种心灵感应,这是秦德威故意考验自己,如果自己参不破玄机,以后就不带自己玩了。

广宁城突然陷入了一种平静,乱兵也暂停了出动。巡抚、指挥使、钦差都抓了,再抓下去,还能抓谁?

辽东镇总兵官刘淮出入时,都有标营大批官兵重重保护,而镇守太监根本不出门,都抓不动。

秦德威在乱兵营中不算太难过,日子反而有点悠闲,就开始给几个乱兵核心成员讲课。

站在院中,面对几双求知的眼神,秦德威开门见山的说:“首先你们要记住并理解一条原则,我大明其实也是按闹分配!”

然后秦德威侃侃而谈:“这里面规矩也不少,我先概括性的讲一下四项基本规矩。

第一,反贪官不反皇上,要表示出忠君!第二,不许涉及政治,只要钱就行!

第三,诉求明确,懂得见好就收!第四,有序闹事,不要搞破坏!”

于蛮子等人时而若有所思,时而恍然大悟。

一上午口干舌燥,秦德威挥了挥手说:“本次到此为止!”

于蛮子等人一哄而散,李小娘子却又闪了进来。

秦德威叹口气,“你在外面听了多久啊,又是来做什么?”

李小娘子很大方的说:“我就是想来看看你。”

秦德威转身就回了屋里:“你又不是没见过,有什么好看的。”

李小娘子跟上说:“你是一个好官。”

见多了好人卡,还是第一次听到好官卡。秦德威有点哭笑不得:“我不是好人!”

李小娘子却没在意:“不是好人又能怎么了?你真当我什么都不知道呢?

官员哪有纯粹的好人啊,也只有评书话本里才有了。”

秦德威:“……”

虽然广宁城里平静,但京城庙堂上却在热闹。

在大明朝廷里,优先度最高的信息就是军机、兵变、民变、灾害。

最紧急的情报,甚至可以在半夜三更敲开宫门,把皇帝叫起来看。

所以辽东边镇兵变,尤其还是蔓延多地的兵变,可以说是当前朝廷最紧要的政务,议论就很多。

有说招抚的,有说武力围剿的,当然招抚意见占绝对上风,就连脾气不好的嘉靖皇帝也是倾向于招抚的。

因为朝廷财政紧张,再出兵围剿太花钱了!

紧急任命曾铣、秦德威为钦差,先稳住现场,后续招抚的办法,也是要讨论的。

这时候,秦德威的那封《五年定辽长治久安疏》扔进了朝堂,又像在热锅里添了油。

朝臣纷纷感慨,这个状元真是有点不走寻常路,一点都不务虚,最近连诗词都不写了,出手都是实务实策。

不过秦状元拿出的框架太大,一时半会也是讨论不完的。

而且目前需要紧急处理的是兵变,长远建设方策远水解不了近渴。

这时候,秦状元被任命为钦差后的新一波奏疏到了。

辽东兵变作为当前最紧要政务,嘉靖皇帝御文华殿,召集重臣商议。

司礼监太监捧着奏疏,念与大臣们听:

“臣翰林院修撰、钦差宣抚广宁等处大臣秦德威领旨受命,于四月二十三日单骑入营,宣示朝廷恩德于诸乱兵。

彼辈畏皇上之天威,无不颤栗俯首。”

朝臣才听了第一句,就齐齐震惊!简直以为自己出现了幻听!

单骑入营是什么鬼?那秦德威应该不敢谎报事实,犯一个欺君之罪吧?

在场的大臣们有一个说一个,没有任何一个人,面对兵变时,有勇气单骑入营!

史书上可能有几个例子,但现实中从来就没听说过这样的事情!

就算是书生意气之辈,也没有人会胆大到这个堪称莽撞地步!

这秦德威真的如此勇气绝伦、气吞山河,或者政治不正确的说法叫傻大胆?

但真要是傻大胆还能考上状元?在历代状元里,或许只有文天祥才能干出这种事!

在不可思议的气氛中,群臣继续听着太监念奏疏:

“臣抽取乱兵二十人审察,不适为营兵者,家贫不能自给者,各有半数。推及所有,大约如此。

辽阳、广宁二处兵变频频,实乃此二城为辽东根本之地,官衙众多,军户役重贫苦,怨气最大。

臣前番上书新法,如不便用于全辽,请先试行于广宁备御营,观其效果而后行。

乱兵中仍愿从军者,发给安家费。不适为营兵者放归原籍,令其纳银代役。如此抵销,朝廷所费不多便可平乱。”

大臣们又不是傻子,就感觉到,秦德威有点塞私货啊。

他奏请的这些安抚措施,与他提出的五年定辽方策里,有很多接近或者相同之处。

虽然招抚是大方针,但招抚到什么程度还是不确定的。

其实普通钦差都有一定临机专断的灵活授权,只要能代价不大的尽快把事平了,随便怎么办哪怕先斩后奏,朝廷都会满意并追认。

但文艺钦差秦德威没印信啊,只能磨磨蹭蹭的与朝廷念叨来念叨去了。

秦德威上的奏疏不只一件,还有另一件很醒目的《定辽长治久安人事疏》。

这奏疏也很生猛,直接提出近年辽东人口增长至百万,奏请巡抚与卫所之间大量增设分守道、分巡道、兵备道文官。

以此解决目前文官太少,监控不足导致卫所腐败高发的问题。

这个提议其实很合理,但也让朝臣很无语。

这秦德威是把辽东当成一局大棋盘了吗,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你秦德威官职是辽东巡抚呢!

大家都有点不太理解,秦德威为什么对辽东这个边镇事务如此感兴趣,积极性高的不可思议。

朝臣们听完了秦德威一大堆奏疏,还没来得及表态发言时,又有文书房太监匆匆进来,直接将奏疏呈给嘉靖皇帝。

不用想就知道,这种第一时间呈给皇帝看的奏疏,必定是军机、灾害、兵变、民变有关。

但嘉靖皇帝脸色有点阴沉,又扔给了侍班的司礼监太监,吩咐说:“念!”

司礼监太监就读道:“臣征虏前将军左军都督府都督佥事镇守辽东总兵官刘淮启奏……

……翰林官钦差秦德威不肯与乱兵直面会见,致使乱兵又挟愤围攻,裹挟秦德威入营并扣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