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学生 第225章

作者:随轻风去

而且谁让秦太监调子起的太高,连“无私”这种话都说出来了,那就别怪别人道德绑架你。

秦太监立刻对张佐回应道:“这并不是争功,而是怕东厂包庇张延龄!”

如果说刚才对话大体上都是绵里藏针类型的,这一句就是语出惊人了。

熟悉秦太监的人都知道,秦太监在皇帝面前,很少有这样显露锋芒的时候。

连表面假装漫不经心的嘉靖皇帝,都用疑惑的目光看了过来。

秦太监立刻又对嘉靖皇帝微微躬身,释疑说:“从那晚得知东厂番子抢人证时开始,臣就意识到,东厂必定早有线索。

只是有个问题一直没有想明白,为什么毕云手里有张延龄阴图不轨的线索,但先前却藏而不发,只用一桩普通人命案来糊弄事?

就是糊弄事也没糊弄好,还让人命案的苦主跑到刑部衙门去告状了。”

嘉靖皇帝不置可否,但也没有出声阻拦秦太监继续往下说。

只要不阻止,那就是鼓励,秦太监就继续推断:“所以臣就有个怀疑,毕云那时可能想包庇张延龄!

这样就能解释通先前的疑惑!就能说得清楚,为什么毕云一开始藏下大罪,只以小罪拿捏张延龄!”

毕云一直没开口,因为今天有两个兴邸从龙的司礼监太监帮他说话。

所以他就没必要再自己说了,只需在御前扮演一个老实挨打的角色就行了。

但此时毕云听到秦太监的话,忍无可忍的君前失仪,“秦福你胡扯!”

秦太监反问道:“在下有何胡扯?毕云你能否解释,为何早先捏着张延龄阴图不轨线索按兵不动?”

但偏生毕云又不好解释自己的想法,当时他认识到宫中险恶,所以不得不多加小心谨慎。

藏着大罪线索按兵不动,只抛出了小罪作为投石问路,看看有没有跳出来摘桃子的。

但如果这样解释出来,岂不就相当于公然坐实了“有私心”?

秦太监又对毕云问道:“后来看到别人联系司聪时,你又匆匆茫茫的派人来请司聪,又是何居心!”

毕云被秦太监质问的有点迷茫,为何在秦太监嘴里,自己做的每一件事,都是错的?都是那么可疑的?

秦太监又对嘉靖皇帝奏道:“正是因为害怕东厂包庇张延龄,所以才不敢将关键人证交给东厂。”

戴永质疑说:“毕云为何要包庇张延龄?完全没道理。”

秦太监答道:“那谁又知道?人人都说张家乃是京师首富,也许毕公公想发一笔财。”

听到这句,嘉靖皇帝的脸色很不自然的抖了一下,想起了某些可恨的流言!也说什么自己想杀张延龄,是为了图谋张家的财富。

毕云只能对嘉靖皇帝叩首叫道:“皇上明鉴!臣绝无此意!”

最后秦太监对嘉靖皇帝总结道:“如果张佐认定,这算是争功的话,那么臣也认了。

而且臣一直觉得给皇上办事,就应该奋勇争先,不甘落于人后。

怎么争功在张佐嘴里就成了个贬义词,难道办事出工不出力,就好了?”

今天攻势的主力,张佐和戴永面面相觑。

说秦福只是运气,他认了;说秦福争功,他还是认了。不但认了,还解释得清新脱俗,顺便回踩了毕云。

那么接下来还怎么往下说?就是现编也需要素材,现在临时去哪里弄素材?

别人一时不知说什么,但秦太监还有话说:“其实臣并不在意侦破张延龄这份功劳,如果毕云真想要,让给他就是。”

于是众人又糊涂了,秦太监这样说又是什么意思?还是为了展示无私?

这个迷惑,又把张佐和戴永得思路打断了。

秦太监立刻又对嘉靖皇帝奏道:“但有一事必须奏报皇上!

张家由昌国公张鹤龄主导,私建吉祥寺!寺中有刻二张名字的石碑!

昨日才根据密探暗暗窥探得知,寺中疑似有魇镇帝星的阵法!”

雾草!在场人人都吃了一惊,秦太监还藏着这一手?

你说不要张延龄这份功劳,其实还藏着张鹤龄?

如果真是这样,那就绝对不是运气所能解释的了!也没人争功了!

“竟有此事?”嘉靖皇帝很敏感的怒道,随即又问:“东厂知道么?”

毕云老脸惨白,只能如实答道:“不知。”

嘉靖皇帝终于下定了决心,口头下诏说:“罢去毕云司礼监太监、提督东厂差事,放出宫去闲住!”

众人其实最关心的还是后面的任命,都知道东厂是极为要害的衙门,不可一日无主。

又听到嘉靖皇帝第二个口头诏书:“免去秦福乾清宫管事、提督四勇士营差事,转为提督东厂!”

这个任命,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按照惯例,提督东厂都是司礼监太监来兼任,但嘉靖却没让秦福入司礼监。

所以秦福现在就是很怪异的仍然以御马监掌印太监身份提督东厂,全称是御马监掌印太监、提督京师十二团营、提督东厂。

秦太监心里压了很久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浑身上下轻松了不少。

不容易啊,终于转型成功了!

紧接着,嘉靖皇帝的第三个口头诏书又出来了,“免去黄锦司设监太监,改乾清宫管事太监兼御马监提督太监、掌四勇士营。”

这等于就是让黄锦接管了秦太监原先一半的权力,乾清宫和禁兵。

众人哗然,这才是一个大新闻,天子大伴黄锦终于登上了一线!

这次普普通通的春游,真是让宫里势力格局进入了新时代。

第三百七十二章 立身之本

这日风和日丽,秦德威正在徐妙璇的督促下,坐在院中看翰林院讲义。

忽然多日不见的徐妙璟出现在月门,对着二人叫了一声。

秦德威顺势放下书本,面有喜色的对徐妙璇说:“看来脱困之时到了!”

徐妙璇却反而说:“我宁愿守在这里不脱困。”

这就是狗粮吗,秦德威很是感动了一下。

随后又听到徐妙璇补充了一句:“这样才能让小郎君你静下心读书。”

等徐妙璟走到身前,秦德威就主动问道:“现在是什么情况?”

徐妙璟知道秦德威关心的是什么,就答道:“毕云被免职了,现如今东厂已经由御马监秦公接手。”

秦德威诧异的问道:“还是御马监?”

东厂理论上是司礼监下属衙门,一般都是司礼监太监兼任,以御马监太监身份兼管东厂感觉怪怪的。

估计还是为了政治平衡,不过这也符合嘉靖总是想别出心裁的性格,以及追求别人难以猜测的心态。

只要毕云下台,就不怕被直接报复了,可以出门溜达了。

徐妙璇知道秦德威性子野,管是管不住的,只能叹道:“以后你又能出门去张学士那里求学,也是好事。”

正好此时,冯行可也过来了,听到解放的消息,就请求说:

“近半月没去探监,秦先生你既然可以出去,不妨带我去天牢。”

这个要求很合理,为什么找秦德威带路,因为秦德威与刑部尚书关系密切,又在天牢混的脸熟,去了平趟。

秦德威想想,自己也有一段时间没见冯老爷了,便领着冯行可去了刑部天牢。

两人站在铁栅栏外面,正与冯恩说着话时,就看到刑部郎中贾应春进来了。

还没等别人发问,贾部郎就对着冯恩拱了拱手:“恭喜冯大人要出狱了!”

听到冯老爷终于能保住一条命,活着出大狱,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秦德威心里还是很高兴的,说明他这趟京师没有白来。

不过冯恩出狱这个结果早就定下了,只是等流程而已,出狱后被贬到哪里才是更值得关注的问题。

贾部郎也知道关键所在,不等别人问就主动说:“吏部那边移文到刑部,冯大人左迁至辽东广宁卫经历司为经历。”

冯老爷这个新去处让秦德威有点意外,他还以为,冯老爷可能会去边远州县当个主薄或者教官之类的,没想到是军卫经历。

经历虽然是军卫下属的官员,但却是一个文职,由吏部选派。

细细品过后,秦德威又觉得夏师傅为了安排冯恩,也真是煞费苦心。

一般来说,这种钦案犯官,都是谪戍边远地方,不然皇帝那关就过不去。这里有三个关键词,一是谪,二是戍,三是边。

冯恩这个新任职就很微妙了,说是“谪“也确实是贬谪,堂堂六部清流都被贬到军卫当经历了,还不够惨?

说是“戍”确实也能挨上,去经历司也是在军卫效力,说是“戍”也没毛病。

说“边”也绝对是边镇,谁敢说辽东不是边镇。但相对于寇情频频的大同、三边来说,嘉靖初年的辽东算是安宁了。

而且比起其他边荒,从京城去辽东路程也算是近的,而且道路也不难走。

想明白了这里面门道,秦德威也不得不佩服老官僚们糊弄问题的能力。

至此再无问题,秦德威也行个礼道:“恭喜冯老爷!”

历史上冯恩被免官贬了八千里,现在保留了官身还只贬八百里,很不错了!

贾应春提醒说:“冯大人!今日迅速通知亲友去,明日你出狱后直接押解到城外,让送行亲友们直接在崇文门外等候!”

秦德威闻言叹道:“京城如果没有冯老爷,少了很多乐趣啊。”

冯恩诧异的反问:“听你这口气,你不走?”

按理说秦德威是为了搭救冯恩才来的京城,冯恩的事情结束了,秦德威也就该走人了。

秦德威答道:“有幸能跟着张潮张学士学习经义,机会实在难得,有点舍不得放弃。”

冯恩听到这个,也恍然大悟的赞同说:“若是翰林张学士,那确实有必要留一段时间听讲,与你科举大有裨益。”

贬谪发配不是迁转,容不得拖泥带水。

刑部第二天就把冯恩从天牢里提出来,也不允许回家洗漱换衣服,直接就带到城外去了。

若想停歇,到了城外最近的驿站再说,只要还在城里,就要有个发配的样子。

一干得到消息的亲友早有准备,就在城外等候着。

冯恩母亲吴氏和冯行可都出现了,他们准备陪着冯恩向东走一段,然后再折向南下回江南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