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玩家都是演技派 第401章

作者:青衫取醉

连亲属都没来得及带走,就更别说他结交的那些豪杰了,自然全都断了联系,完全没用上。

出现这样的结果,一方面可以说太子的能力有限、判断力不足,没有及时察觉危险,也没有做好准备,接到密信时逃走已经完全来不及了。

但另一方面,梁高祖的安排也存在一定问题。

所以,李鸿运正是用巧舌如黄这个天赋给太子分析局势,告诉他继续留在河东可能会遭遇的危险,这才说动他一起前往晋阳。

这一通分析之后,秦王也意识到,他的这位四弟的见识可比大哥要强多了。

“可是……你们擅自离开河东,岂不是让晋阳的局势更加危险了吗?”

显然,梁高祖只带秦王来晋阳是有原因的。

太子和齐王等人都在河东,可能大家不会认为梁高祖在谋反;可他们突然拖家带口地跑来了,这信号就有点明显了。

反而会让形势激化,甚至可能坏了大事。

对此,李鸿运自然也已经想过了。

“无妨。

“二哥,我这次来,就是要协助你和父亲起兵的。

“我知道父亲此时还没有下定决心,你苦劝未果。但没关系,我有办法。”

秦王不由得眉头一挑,很惊讶。

显然,在他的印象中,从没想过这个从小除了吃喝玩乐没有一点正事的四弟能说出这样的话。

按照齐王的人设来考虑,这事显然很不靠谱。但他果断劝大哥来晋阳这件事情表现出了与年龄不符的决断力,而且这番话说得又十分认真、老成,所以秦王还是决定听一听。

毕竟秦王年轻,跟自己的四弟相对而言还有许多共同语言。

“方今天下大乱,父亲必然也早有起兵之念。二哥之所以苦劝未果,实在是因为此时错综复杂,难以决断。

“父亲所虑者,不过三事。

“其一,高君雅、王威两人乃朝廷心腹,若是不能妥善除掉这两人,恐怕刚一起兵便要引来朝廷官军镇压。

“其二,北方有突厥虎视眈眈,若是不能安抚突厥,便无法南下争雄。到时唯一的结局无非是困死晋阳。

“其三,二哥你虽然也结交了不少豪杰,但起兵之后到底有多少人会响应,战事是否会顺利,十分不确定。

“故而父亲举棋不定,难以下定决心。”

秦王点头,他对晋阳城中的局势十分了解,知道四弟说的这番话十分正确。

远在河东、只有十五岁的幼弟竟然能有这种见识,也确实让他有些惊讶。

但更让他惊讶的还在后面。

“所以,我说服大哥过来,正是为了帮父亲下定决心。

“此时局势已然明朗,起兵的条件已经成熟。而我与大哥逃离河东,将会向外界传递一个明确的信号。父亲就算想瞒,也根本瞒不住了。

“所以,这第三点就迎刃而解。

“父亲即便是举棋不定,也只有起兵一途。

“至于第一点和第二点,也不难解决。

“高君雅和王威两人,诱杀之即可。但若是明目张胆地杀,恐怕给我们留下乱臣贼子的坏名声。

“故而,我们完全可以散播谣言,说此二人勾结突厥人要来进犯。等突厥进犯时,我们再以讨论战事为由将他们诱杀,到时再起兵打退突厥,晋阳百姓必然纷纷支持,而我们起兵也就顺理成章了。

“而后,我们再对突厥称臣,许以珍宝财货,许诺南下之后攻城略地将继续给突厥人分润好处。由此一来,无须担心突厥南下袭扰,反而能利用突厥的力量。

“当然,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起兵之初我们暂借突厥人的力量,但等我们攻取长安、羽翼丰满之后,便要与突厥人划清界限。”

秦王越听,双眼越是明亮。

李鸿运说的本就是此时最完美的策略,再加上他的“巧舌如黄”天赋,这番话十分有说服力。

“攻取长安?”秦王敏锐地捕捉到了另一个关键点。

李鸿运点头:“没错,关于此事,我还有后续的一系列谋划。只是事不宜迟,我们还是即可去见父亲,向他陈说利害。”

秦王当即站起身来:“走!”

……

此时,梁高祖也已经见到了太子和他的五儿子。

但他的脸上却并无喜色,反而写满了焦虑。

“你怎可听你那幼弟的话,贸然前来!”

梁高祖面色不悦,对太子一番斥责。

显然,太子等人大张旗鼓地离开河东、前往晋阳,给外界传递了非常不好的消息。许多人对于他要谋反的消息,已经越发笃定。

而且此事的影响几乎完全无法挽回。

即便是让他们立刻返回河东,也已经无济于事了。

就在这时,李鸿运和秦王到了。

梁高祖正在气头上,但也没有过多斥责李鸿运。

因为此时的李鸿运毕竟只有十四五岁,是幼弟。他可以给建议,但听不听,终究还是看大哥。

所以,梁高祖显然认为离开河东跑到晋阳的主要责任不在齐王,而在太子。

在这个关键节点,秦王发话了。

他复述了李鸿运对他说的那番话,并继续力劝梁高祖起兵。

梁高祖本来不可能听一个十四五岁的小儿子说这么多大事,但这番话由秦王说出来,效果就好太多了。

而在听到诱杀高君雅和王威、安抚突厥等计策的时候,梁高祖的眼神亮了起来。

因为……

这个办法对他而言简直是正中下怀,完全符合他的想法!

李鸿运不由得暗自窃喜,能不符合吗?这在历史上就是你自己想出来的办法啊……

只不过此时的梁高祖觉得起兵的条件还不成熟,所以还没有特别深入地思考过这些问题。

所以在听到李鸿运的谋划之后,他的第一反应是惊奇,第二反应是恍然。

完全想到一块去了!

“你刚才说,攻取长安?”梁高祖看向李鸿运,也问出了这个问题。

显然,此时对于这个只有十四五岁的四儿子,梁高祖也终于重视起来,肯听一听了。

李鸿运微微一笑,继续说道:“没错,攻取长安。

“此时皇帝正在江都行宫,长安守军十分空虚。

“而长安的位置又十分紧要。我们以河东、晋阳为大本营,南下攻取长安,进而将势力辐射到整个关中。

“关中之地,有四塞之险,有沃野千里,进可威震巴蜀、东出洛阳,退可自保无虞。

“到时,父亲你与兄长坐镇长安,稳固后方,我与二哥南征北战,开疆拓土,天下可定!”

秦王一听这话瞬间来了精神:“那你认为应该如何开疆拓土?”

李鸿运继续说道:“先下西河、霍邑,平宋老生;再由河东入关中,开仓放粮、赈济贫困,同时扫荡胡贼,民众必然竭诚欢迎,豪杰必定纷纷投效。

“大势已成,便可攻取长安,以此为都城建立基业。

“而后,父亲当先北后南,先西后东,剪除诸侯。”

梁高祖疑惑:“先北后南、先西后东?”

李鸿运点头:“没错,此时西北有薛举,北方有刘武周。这两人想要争雄天下,就都必须要越过我们。

“因此,他们必然会主动来攻。

“尤其是刘武周,等我们占据了长安,他必然窥伺晋阳。若是我们贸然东出洛阳,腹背受敌,局势危矣。

“故而要先北后南,先西后东。等灭掉薛举、刘武周,便可东出洛阳,讨伐王世充。再之后,便是平定河北与江南,一统天下!”

听到这里,梁高祖微微皱眉:“那李密呢?”

此时的局势,天下最大的反贼其实是李密,而王世充此时名义上还是前朝的臣子。

更何况此时王世充正被李密暴打,屡战屡败。

因此梁高祖才有些奇怪,为什么这番谋划中有王世充却没有李密。

李鸿运微微一笑:“李密此人,虽然贼寇势众,但内部矛盾重重,终将败亡,不足为虑也。”

这番话说的,神棍风十足。

梁高祖听得陷入沉默,秦王两眼放光,而太子则是有些迷茫。

但李鸿运确信,自己这番话已经在这些人心中种下了种子。

第321章 神棍出山

紧接着,梁高祖和秦王又问了几个细节问题。

对于这些问题,李鸿运能答的就答,答不上来的就说局势未明或者不足为虑,总之,全都能湖弄过去。

这种战略规划想要说服别人,是一定要充满细节的。

比如历史上的“隆中对”,史书记载上只有那么短短的几句话,为什么说出来就可以直接让对方引为知己、将军国大事全都交给自己?

必然是因为两人还说了许多史书上没有记载的内容。

比如,你说要入蜀、取荆州,那么对方肯定会问,荆州如何取?荆州当地有多少势力可以争取?哪些要拉拢、哪些要打击?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外来势力干涉怎么办?

如果这些问题你答不上来,那你所谓的战略根本就是空中楼阁,无法让人信服。

而之所以真正的隆中对可以那么出名,不仅是因为后来它几乎完美预测了历史的走向,也是因为在谈的时候,必然充满了种种细节。

比如,分析荆州有几股势力,士族中分为几个派系,这几个派系的各自领导是谁,性格如何,他们的政治诉求是什么,针对这些人不同的特点和诉求,应该拉拢哪些人、打击哪些人……

甚至在分析势力的过程中还可以保证,比如某人是我的好友,可以成为助力;某人和我的家族有联系,可以尝试着发展;某人与其他势力有矛盾,可以利用……

而这些细节全都分析出来之后,才能让人心悦诚服,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预测全都成真,这才能让这次的战略规划成为名垂青史的永恒经典。

而李鸿运此时的能力,显然是做不到这一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