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玩家都是演技派 第273章

作者:青衫取醉

而这样的路线,难度自然是最低的。

因为只要抛弃自己做人的道德底线,就可以达成自己的目标。

总之,楚歌一番分析之后确认,所谓的御史中丞李浩是个虚构人物,但却完全是按照秦会之的剧本在演。

这让他有些蛋疼,万万没想到自己竟然演了这么个留下千古骂名的终极狗贼。

都感觉自己不干净了。

这人的名声实在太丑,所以不仅是他的名字以后没有任何人再叫,甚至就连他的姓都有被污染的趋势。连带着他的一切,都被唾骂,永世不得翻身。

但楚歌也没有放弃这个身份选择重新来过。

他觉得,官方安排这条路线应该是有一些深意的。

如果是走原本的卖国投降路线,那么这个副本确实可以比较轻松地打通。

难道是想让玩家在这个过程中,明白秦会之是如何一步步走上卖国求荣的境地的吗?

而如果玩家没有走这个路线,而是走了其他的路线……那么,是不是可以用另一种更高难度的方式来通关副本呢?

带着这种猜测,楚歌继续进入游戏中,开始准备新一天的挑战。

……

再次见到完颜昌,楚歌就像是完全换了一个人一样,完全卑躬屈膝地像完颜昌许诺,如果自己回到齐朝,一定能凭借自己的能力做到宰执之位,并且尽可能地为金人谋求更多的利益。

本以为这样毫无节操的行为应该能得到完颜昌的认可,然而,完颜昌却只是意味深长地给了一个礼貌的笑容,寒暄了几句,就又把楚歌给打发走了。

这次的尝试,还是没能奏效。

回到自己的住处,楚歌稍加分析,最终确认了自己的猜测。

“果然,想要说服完颜昌,光靠口头的卖国,是不行的。

“完颜昌在最初对我说出那番‘共同促成议和’的话之后,却迟迟没有放我回齐朝,这显然是因为完颜昌对我能否完成这个任务,有着很大的怀疑。

“他不确定我会不会忠实地执行他的计划,所以对于放不放我这件事情,一直在犹豫。

“所以,我得想办法说服他,让他确认我会不折不扣地执行他的计划。

“而这种说服,也是要讲究方式方法的。”

楚歌先尝试了一下,如实地表达自己会完全站在金人一方、努力将所有齐朝的国家利益卖给金国、从而达成和议的这种想法,然而这并没有获得完颜昌的认可。

仔细想想,其实也在情理之中。

因为这些话完全没有说服力,而更像是想要跑回齐朝的权宜之计。

虽然描绘了很多美好的卖国图景,但对于完颜昌来说,不能确定是否会兑现的承诺,一文不值。

所以,此时的关键其实不在于逃回去之后要如何做,而是要让完颜昌彻底相信,这位李浩回去之后除了主和之外,没有任何的其他路可走。

重新考虑清楚之后,楚歌再次找到完颜盛。

只不过这次他说的,完全就是另外一套说辞了。

……

“若能返回齐朝,我一定会尽我所能,促成两国和议。而且,此时除我之外,你也找不到能做这件事情的第二人选了。”楚歌并没有再像之前一样摆出一副卑躬屈膝的姿态,而是以一种自信的表情,看向完颜昌。

似乎是在说,这并非我有求于你,而是你有求于我。

果然,这种态度让完颜昌有些意外,随即问道:“先生打算如何促成两国和议?

“又为何,除了先生之外,再也没有第二个人选?”

楚歌早就已经在心中打好了腹稿,立刻回答道:“回到齐朝之后,我会首先设法,成为宰执。

“此时的齐朝皇帝其实心中早有主和之意,他并无收复故土的远略,而只想偏安一隅。靖平之变以后,这位新皇登基,之后却一路向南一直逃到扬州,足以见得他并非什么雄才大略的人物。

“登基之后,他短暂地任用了一段时间李伯溪,为他建起朝廷框架之后就一脚踢开,重用一直跟随在自己身边的庸臣为宰执,可见对他而言,主和比主战好,谄媚之臣比直臣好。

“而我要成为宰执,只需要对这位新官家说一句话,就足够了。

“‘我能与完颜昌一起,达成两国和议。’单是这一句话,就足以保我成为宰执,受他重用。”

这是在阐述自己回到齐朝之后,订立和议的可能性。

原本楚歌所扮演的李浩只不过是个阶下囚,就算逃回去了,在金国这段时间不明不白的经历,也让他很难再得到重用。

像虞稼轩那样生在北地、以起义的方式归附齐朝的人尚且不能得到重用,更何况楚歌此时扮演的李浩是个不折不扣的俘虏呢?

因此受到追究的可能性不大,但要说成为宰执,未免有些天方夜谭了。

而做不到宰执,自然也不可能力主两国和议。

楚歌证明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成为宰执的方法,自然也就让完颜昌的计划,有了实施的可能性。

完颜昌的眼神果然亮了起来,但紧接着,他又问出一个新的问题。

“然而,我又如何确定先生一定会履行自己的承诺呢?”

显然,完颜昌还是很怕这位李浩变卦的。

现在说的好好的,那是因为李浩是阶下囚,没有任何的人身自由。为了重获自由之身,他肯定只能挑完颜昌爱听的说。

可是一旦放回去了,李浩就安全了。

完颜昌又不可能再把他抓回来,如何确定李浩就会忠诚地执行自己的计划呢?

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一定的技巧了。

楚歌瞬间影帝附体,轻轻地叹了一口气。

“难道我还有其他的选择吗?

“齐朝此时刚刚南渡,官家的班底中,许多都是自他做兵马大元帅时就跟着的老班底。

“那些旧臣,即便是像李伯溪这样有能力的,也在完成自己的任务之后,很快被陛下疏远。

“我原本就没有李伯溪那样的治国之才,又有了这段不堪的经历。想要真正地被皇帝重用,除了可以为他促成和议之外,难道还有什么其他的价值吗?”

此言一出,完颜昌的表情瞬间精彩了起来。

之前一直萦绕在他心头的担忧,瞬间迎刃而解!

完颜昌当然是想把李浩放回去的,可是放回去之后呢?还如何控制李浩?

这一点,完颜昌一直都没想明白,自然也就一直都没能下定决心。

但现在,李浩说的这番话去向他证明了一件事情:完颜昌根本没必要控制李浩。

因为李浩有十分充足的动机,去帮他完成双方的议和。

此时齐朝的皇帝是齐高宗,也就是齐惠宗的第九子,幸运地躲过了靖平之变,得以带着一帮原本齐朝的重臣重新去南方组建了朝廷。

与这个小朝廷中的重臣相比,李浩可以说是要啥没啥。

他既没有在一开始就跟在齐高宗身边的那种心腹的亲近关系,又不像李伯溪一样能干、能给齐高宗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所以,李浩如果跑回去,不被重用几乎是一定的。

而如何能被齐高宗重用呢?

很简单,他要能带给齐高宗想要的东西:和议。

之前已经说了,齐高宗本身就是个想要偏安一隅的皇帝,内心之中是十分抗拒打仗的。而要议和,他身边的这些大臣,基本上都没能力,因为很难搭得上金国这边的人。

即便搭得上,双方也很难建立信任。

但李浩跟完颜昌之间的这一层关系,却让他有了和谈的天然优势。

当然,这优势其实并不大。

因为完颜昌此时还并未做到大权独揽的地步,金国此时还是主战派的天下。而且,李浩就算跟完颜昌关系不错,也很难将个人的私交上升到朝中事务上去。也就是说,李浩要和谈,该出卖的国家利益还是不少的,而且不见得能满足金人朝野的胃口。

但不管怎么说,有这层关系,足以让齐高宗觉得他确实能和谈,这就够了。

因为齐高宗就是这么个不靠谱的皇帝,只要让他看到和谈的可能,就愿意给出宰执之位。

而在这个过程中,李浩的权位会与“议和”这件事情深度绑定。

金人这边还可以给他打配合,在和谈的过程中为李浩谋取各种利益,而李浩则是在自己权倾朝野的过程中、再顺理成章地多出卖一些国家利益……

而对于完颜昌来说,他确实也没有其他更好的人选。

真正有能力的人放回齐朝、光凭自己的能力就可以做上高位?那肯定就不会卖国求和了。

而原本官位太低、完全没有任何能力的人放回齐朝,又很难入皇帝的眼。

唯独像李浩这样本身做过三品的御史中丞,而且除了“议和”和“卖国”之外一无所能的人,才是他心中最完美的人选。

如此,一个完美的双向奔赴,就形成了。

想到这里,完颜昌终于下定决心:“好,既然如此,我这就准备放先生南归。

“希望能与先生一起,共同完成两国和谈的伟业!”

第250章 变局

此时,在樊存所在的历史切片中,五年时间眨眼而过。

这段时间的几个关键的大事件就像是走马灯一样在他的面前不断闪过,让他在很短时间内了解了灭国西夏之后,这位三皇子郓王殿下的人生轨迹。

回到京师之后,百姓夹道欢迎,甚至整个大齐全境,也全都洋溢在一片喜庆的氛围之中,争相传唱着郓王殿下平定西北的功勋。

樊存当然感受到了来自于百姓的热情,不过这些热情目前对他来说还是毫无用处的。

他更关心的,显然是朝堂中的变化。

早在他没有回到京师之前,传闻就已经有一些文官弹劾他轻启边衅。

毕竟当时西军征讨西夏时,也并未将彻底灭国西夏作为最终的目标。而郓王殿下的这一番穷追猛打,虽然是完成了齐朝自建国后少有的拓土之功,但在一些文官看来,西夏一地占之无益,反而每年要浪费大量的资源来维持,会加重国家的负担。

有这种观点并不奇怪,毕竟在之前就曾经有一位文君实,能硬生生地把河湟开边的成果全都送回去。

这些文官跟文君实持同样的观点,也就不足为奇了。

不过这些弹劾都并未进入樊存的耳中,因为此时朝中的左相还是李伯溪。

李伯溪非常强势地将这些弹劾全都压了下来,甚至气得想要直接对这些官员动手。在齐惠宗的安抚下,双方才总算是没有拳脚相见。

齐惠宗的态度也很明确:灭国西夏这明明就是好事一桩,更何况是我最爱的儿子所立下的大功,你们这些文官就算要弹劾,也考虑一下朕的感受!

于是朝中的这些不和谐的声音,才终于被逐渐压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