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玩家都是演技派 第142章

作者:青衫取醉

既然绝大多数员工工作都不是无可替代的,那么就算某个员工因为生病而无法工作,整個公司也可以继续保持运转。

所以对普通员工来说,摸鱼一下也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但楚歌此时的状况却完全不同。

皇帝能摸鱼吗?

当然可以,摸鱼的皇帝太多了。

但摸鱼,就要承担相应后果。而皇帝摸鱼的后果,可比一般人摸鱼的后果要严重得多。如果某些紧急的情况,官员上奏了,而皇帝因为摸鱼偷懒,没看到奏折,耽误了事情,怎么办?

当然,一些特别紧急的情况,官员肯定会多次上奏,或者当面禀报,看起来似乎也不会发生太严重的后果。

但由此还会引申出另一个问题。

如果对于某些情况,官员选择了欺瞒呢?

官员确实上奏了真实的情况,但是有选择性地上奏了一部分,隐瞒了一部分。

要知道,朝中的实权官员是不少的,他们从皇帝手中抠出一点权力,就意味着自己手中多了一点权力。

每个读书人,或者官员的最高理想,都是架空皇帝、成为无冕之王,这是一个读书人都知道、但谁都不会明说的潜规则。

如果皇帝不喜欢看奏章,那么臣子摸清楚了这一点,必然会逐渐拿捏。

比如大盛朝后期就有一位皇帝,对朝政不感兴趣。所以当时的太监就喜欢在他玩到兴头上的时候把一些关键的奏折拿给他看。这时候皇帝会很不耐烦地说让他们自己去处理,于是,这些太监们就真的开开心心地自己去处理了。

久而久之,皇帝的权力就被窃取了。

当然,把太监换成文官,其实是一样的道理。文官嘴上虽然说着仁义道德,但要真的发起坏来,节操不见得比太监更多。

所以,楚歌能不能混?

能不能因为累就不看这些奏章?

不能。

因为他猜测,这次破解副本的关键,很有可能就藏在这堆积如山的奏章之中。

长年累月地批阅奏章,本来就是做一个好皇帝的先决条件。

因为古代的通讯十分不发达,皇帝在深宫之中,不可能时时刻刻掌握每个官员的实际情况,更不可能了解到国家的边境地区、乡县或更底层区域的实际情况。

获取信息的唯一方式,就只有这些大臣们的奏折。

所以,楚歌只能耐住性子,继续批阅这些奏折。

好在《暗沙》只是一款游戏,并不是真实的历史。

楚歌倒也不需要真的几十年如一日的批阅这么多奏折,在游戏时间推进到第三天的时候,他已经看到了第一份至关重要的奏折。

之所以知道这份奏折至关重要,一方面是因为他看到奏折时就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历史上的一次重大案件,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系统提示了。

这份奏折,是一位御史的上书,主要内容是今年二月的会试已经发榜,但大盛朝北方的士子却无一人上榜,录取的五十多名士子全都是南方士子。

这在大盛朝开国至今近三十年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于是榜单一出,朝野震动,流言四起。北方士子们跑到礼部击鼓鸣冤,要求皇帝彻查。于是才有了这位御史的上书。

当然,上书的也不只他一个人,还有很多其他的大臣也都上了奏折,有不少大臣都希望皇帝能彻查此事,但也有一些大臣奏折中的意思,是站在了主考官的那一方。

而在楚歌看到这份奏折的同时,他的视野中也出现了几行简短的系统提示。

[已正式激活本试炼幻境中的关键案件!]

[在心中做出大致决定,系统会自动形成方案,交由各部门办理。]

[案件处理的结果,将直接影响大盛朝未来的国家走势。]

[在未来不确定的时间内,还会出现数量不等的关键案件。但之后的关键案件,将不再触發任何系統提示。]

[系统將根据玩家处理案件的结果,实时核算大盛朝未来的國祚。]

[在玩家扮演结束后,大盛朝国祚超过两百三十年则为通关,低于两百三十年则为失败。

[每个案件处理完毕后,可以获得一次查看预期国祚的机会,如不满意可以立刻重新开始。]

[特别注意:这些案件中,可能存在与历史不完全相符的情况,请自行判断。]

看到这些系统提示,楚歌总算是知道这次试炼幻境中“皇帝”这个身份的通关条件了。其实概括来说就是:治国!

当然,是游戏中简化过的治国。

真实的历史中,皇帝在决定如何处置以后,还要考虑交给哪个部门、哪个官员来办理,当一些官员犯错之后,也靠自己考虑量刑。

具体是灭族?砍头?还是流放?

这都要皇帝自己来决定。

但楚歌毕竟只是个玩家,不可能具备开国皇帝的执政水平,所以游戏在这方面做出了一些简化。

他只需要在心中想好大致的处理方式,系统就会自动为他补充细节并执行。

楚歌遇到的第一个案件,就是历史上相当著名的南北榜案。

系统提示中说,楚歌在未来还会遇到一些其他的案件,但这些案件都不会再有提示。换言之,需要他自己从堆积如山的奏折中去寻找。

具体有多少个案件?不知道。未来还剩多长的时间?也不知道。

唯一知道的是,处理这些案件的结果,会影响大盛朝的国祚。

所谓的国祚,就是王朝延续时间的长短。

王朝延续两百三十年以上,就算他通关了。

楚歌不由得陷入沉思。

“这次的副本果然难度很高

“但,也很有意思!”

第167章 南北榜

达成二百三十年国祚这一点,难不难?

这不好说。

如果从大盛朝的国祚来看,有近三百年。

两百三十年国祚,只能算是个及格分。

而且,大盛朝历朝历代也出了不少昏君、庸君,也没少瞎折腾。

所以只要避免失误,达成两百三十年国祚,似乎也不算什么特别离谱的任务。

但是,横向对比呢?

上古时期那种特殊的朝代就不提了,自从进入到封建时代开始,历史上从未有任何一个大一统集权王朝的寿命,超过三百年。

甚至能活到两百年的,都是少数。

很多朝代从建立到灭亡,只需要几十年而已。

从结果上来看,大盛朝享有近三百年的国祚已经很优秀了,开国皇帝盛太祖一定是做了很多正确的事情,才能给出这样的一份答卷。

而且这个副本还有一个难点,就是不能随便抄答案。

盛太祖治国的那些方略,很多都是可以从史料记载中查到。

但系统提示说,有些案件可能会似是而非。

所以,不能完全照抄历史上盛太祖标准答案,而是要自己动脑子分析、处理。

如果是那些对历史一知半解的玩家,此时估计已经退出副本准备换一个身份了。

但对于楚歌来说,这种游戏内容才是他最期待的。

想到这里,他将所有涉及南北榜案的奏折全都找出来,开始仔细翻阅。

同时,结合自己进入副本前查阅过的历史知识和相关的记忆,开始分析。

……

历史上的南北榜案简单概括一下其实很简单。

当时,大盛朝开国已经有近三十年,科举制度也已经平稳运转了二十余年。

在这一年中,盛太祖请一位八旬高龄的翰林学士郑三省为主考官。

从名字就能看出来,这位主考官的名字出自于“三省吾身”,在当时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大儒,他不仅曾制定了整个大盛朝的科举制度条例,而且大盛朝的相关法条也与他有关。

可以说,当时盛太祖选中他作为主考官,朝廷上下无人不服。

但是在经过了长达数天的考试和十分严格阅卷程序之后,春榜发布,上面录取的竟然都是南方人,所以,也被戏称为南榜。

于是北方学子拦路喊冤、去礼部击鼓告状。

盛太祖要求彻查此事,于是下令成立了一个专门的调查组。而调查组为首的官员刘信上呈的结果是,本次录取结果并无任何猫腻,北方士子的答卷太差,无法录取。

于是,盛太祖彻底愤怒了。

他将主考官和副考官等一概人等,全都认定为“奸臣余党”或是“反贼”,一律严惩。主考官郑三省因为年老体衰,从宽发落,被发配西北,而副考官和调查组的刘信则是被直接车裂。

至于最终的结果,是盛太祖又开了一榜、补录北方士子,也就是所谓的北榜。

但盛太祖很快就驾崩了,接下来的年份中也再次出现过北方士子全员落榜的情况,直到后来的某位皇帝最终确定将科举考试分为南北榜,南方录取六成、北方录取四成,这个比例才最终被确定。

……

楚歌陷入沉思。

“南北榜案……虽然我没有研究得特别细,但从主流观点来看,盛太祖的处理方式是没什么大问题的。

“在大盛朝开国初年的科举中,原本北方士子还能占到三成,但到了盛太祖快驾崩的时候,反而一个都录取不了了。

“虽说不少人考证说当时的科举考试很严格、不会有严重的舞弊,但这种比例本身已经非常离谱。

“总不能北方在大盛朝刚开国时,还能有三成的士子考上,结果被盛太祖治理了二十多年后,反而一个都考不上了吧?

“按照当时的人口卷宗分析,北方各省的人口数大约就是占三成,所以有两到三成的北方士子被录取,这个比例才较为合理。

“即便南方的经济发达、教育水平更高一些,也不至于把榜单全霸占了。

“更何况之后还出现过某一省的考生独占前七名的离谱情况。

“虽说当时的科举考试制度也还算较为完备,大举舞弊的情况不太可能发生,但官员们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完成与舞弊相类似的效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