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御炎
第1498章 西域大移民
过去,因为没有准备适用的指挥体系,所以苏咏霖都是用完整的兵团来戍边,用兵团指挥体系来代替边防指挥体系,为此支出了庞大的物资运输成本,耗费很大。
而边防军指挥机制一旦建立完成,驻守边境的军队数量就可以缩减,各兵团内部的建制兵力想要机动也会更加灵活。
以及将物资从储存地运送到边境所需要的运输成本就会大大降低,会节省相当多的军费支出。
军队主力可以在物产丰富的地区驻扎、训练,就地取用物资,大大减少物流运输成本,给国家省钱,军事任务可以交给边防军来完成。
而边防军又不是一个编制,任何一支军队都可以投入到边防军体系当中,可以多,可以少,少则三万人,多则三十万人,或者戍边,或者开疆拓土,边防军的框架内都能接受,来者不拒。
大家都可以有作战的机会,军功升迁雨露均沾,大家都有美好的明天。
无论从什么角度看,这都是一个好的选择。
于是在西域战事期间,苏咏霖着手准备这一策略的正规化,填补一些细枝末节的东西,拿到联合军事会议上和大家一起商讨,头脑风暴,进行政策上的完善。
最后,在洪武十一年九月底,苏咏霖正式决定执行边防军制度,并且首先宣布建立西域边防军司令部,任命苏海生为第一任西域边防军司令。
边防军司令部的权限很大。
边防军司令不仅有边防军的统御权力,也有快速调动军队进行防御作战和防御反击战的权力。
除了主动发起军事进攻、向外国进军需要向朝廷申请得到允许之外,一系列的突发状况下,边防军司令都可以灵活处置,便宜行事。
当然了,边防军司令部也会完整设置政工部门和参谋部门,一应俱全。
整个边防军司令部建制独立于兵团建制之外,使得这个边防军司令部具备快速灵活执行任何军事任务的所有能力。
这是在明军向外开拓、输出影响力的新背景之下所需要设立的全新部门。
而就目前来看,需要设置边防军司令部的地方不多,北部草原地区需要一个,安南之地需要一个,未来平定大理之后也需要一个,一共四个也就够了。
明国境内的战争目前来看已经基本结束,剿匪平叛作战基本上告终,土地革命该推进的也已经推进的差不多了,目前只剩下一个扫尾工作,而对外威慑需要的军队也并不需要太多。
总体来看,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明国内部的主要任务都是革命教育和经济建设,而不再是军事,军事任务将主要发生在境外。
中亚地区,东南亚和南亚地区,还有日本,未来大航海如果推进到其他大洲,那么军事行动也会随时推进。
所以不管是短期还是中长期来看,中亚地区始终都是明国军事力量投放的一个重点地区,作为这一地区的军事负责人,苏海生的位置相当重要。
这个麦尔祖格也算是歪打正着,正好遇到了苏海生,就凑过来想要和苏海生拉关系,苏海生想着未来可能有用到他的地方,所以也就接受了他的示好,双方想到了一起。
不管怎么说,这场战争暂时结束了,明国和古尔王朝的停战条约也签订了。
明国获得了完全的胜利,进一步奠定了在中亚地区无可动摇的霸主地位,中亚地区但凡数得上号的统一国家都被明国揍了一遍,反抗者已经消失殆尽,剩下来的都是恭顺者。
随着明国大量资源向西域地区和中亚地区的倾斜,大量人力物力开始向西域转移。
中都朝廷开始发布移民招募令,愿意以优厚的移民条件招募愿意移居到安西行省和北庭行省的民众,优厚条件包括但不限于免税、房屋、配偶分配等等等等,反正能给的,中都朝廷绝不吝啬。
从出发到聚居点定居安定下来这个过程中,衣食住行所有费用都是中都朝廷承担,不需要民众为此支出一文钱,只要人愿意去,朝廷可以给他们提供他们所需要的。
复兴会宣传部也随之开足马力,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宣传这一次的西域大移民,号召革命群众为了大明的革命事业移居西域,在西域繁衍生息,生育后代,为大明彻底将西域抓在手里变成本土而做出贡献。
这一过程中,有人提议给各行省或者各州府设定一个最低标准线,让地方官府按照这个最低标准线去动员人口,这个建议得到一些人的支持,却遭到了苏咏霖的怒斥和反对。
“设一个最低标准线,那情况就完全不同了,让官府为了达成最低标准线强迫民众移居西域,和旧军队拉壮丁、强征民夫有什么区别?糊涂!”
苏咏霖把提议者和支持者训了一遍,让他们写检查交给复兴会监察部,并且罚一个月的俸禄,以示惩戒。
于是没人再提这个事情了。
“我们要讲究的是自愿原则,绝对自愿,没有这个绝对自愿原则,那么就一定会引发我们不愿意看到的事情,搞不好还要出现抗议,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吗?
咱们国人讲究一个故土难离落叶归根,让他们离开家乡移居外地,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正是因为困难,才要我们做工作,搞动员,之前做了那么多先期准备不就是为了现在吗?”
苏咏霖再次将自愿原则传达到全国每一个地方,要求全国官员贯彻落实,不管多少,只要自愿就可以。
而且在自愿者收拾打包准备移居西域之前,在真正登上官府准备的车子离开家乡之前,官府要询问三次他们是否愿意,尤其在上车之前,还要最后问他们一次。
这三次询问的时候但凡有一次他们反悔了,都应该予以认可,允许他们反悔,但是登上官府准备的车子之后就不能反悔了。
上车之后就已经开始享受朝廷提供的衣食住行了,再反悔,就是违约,是要遭受官府的惩罚的,要罚款,真金白银的罚款。
所以先把该说的都说好,先把所有的条件都讲清楚,不坑人,不蒙人,不骗人,做到坦坦荡荡,那么就算是反悔的人被罚款了也不会有所怨恨,最多嘴巴上不干不净几句罢了。
同时,为了让更多人愿意接受,苏咏霖还决定设一个三年期限。
就是说在政策上三年免税期期间,户籍还是被留在原籍的,如果移居西域的人实在不喜欢西域的日子,那么三年免税期过了之后,就可以向官府申请返回原籍,官府不得阻拦。
有了这个准出许可之后,苏咏霖觉得会更容易招募到人前往西域,而不至于让人们瞻前顾后。
而事实也证明了这个准出条款极大的解决了民众瞻前顾后的担忧问题,他们想着就算去了之后发现日子很南坚持下去,实在是不习惯那边的生活,那也没关系,反正就三年。
坚持得住不说了,坚持不住,那三年之后就直接回去,一来一回衣食住行都是朝廷承包,还有三年免税期,等于这三年都不用花多少钱。
这有啥不好呢?
有衣食住行方面的兜底,有朝廷政策的兜底,还有素来很讲信用的官府的承诺,无论怎么看,都不存在坑人的事情。
大明朝廷多年讲信誉办实事所积累的民间信誉度在这个时候就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有不愿意去的,但是没有怀疑大明朝廷讲假话骗人的。
第1499章 蒸汽排水机的初次登场
有了这个政策兜底,复兴会员们全面下乡做工作也就顺畅了许多。
年轻但是并不稚嫩的复兴会员们找到有意向的民众展开劝说,劝说的内容大同小异。
“说老实话,我觉得朝廷这个事情已经做到位了,该做的都做了,去之前三次反悔机会,去了之后还有一个三年适应期,受不了,三年之后无条件返回,官府不能阻拦。
一来一回两段路程很长很远,但是衣食住行朝廷花钱承包,不要咱们出一文钱,去了就有房屋土地,啥都准备好,只要过去过现在的日子就可以了,几乎不用支出什么。
朝廷说白了想要的是什么?是大家能在当地生产粮食,能在当地定居,繁衍生息,把西域真的变成咱们的安西行省和北庭行省。
这到底脱离中原三四百年,没有咱们深耕当地,西域还就真的很难回来,当年唐人多遗憾啊,控制西域那么久,结果还是失去了,原因是啥?
还不是人不够多吗?那时候西域要是有个几百万国人,大家劲儿往一处使,谁能把西域从咱们手里夺走?你们说对不对?”
如此这般的劝说流程总能起到一些效果,让一些具有开拓进取精神的人们抵消掉远离故土的恐惧和对未来的担忧,决定踏上全新的人生旅途。
复兴会员们大规模下乡进行劝说的时候,已经是洪武十一年的十月下旬了,距离八月份戏剧团大举出动全国巡演已经过去了快三个月。
戏剧团巡演全国,演的第一出剧目就是《十三将士归玉门》,把西域和中原的故事演遍全国,让西域热也随着剧团的前进而逐渐遍布全国。
复兴会员们做过统计,但凡是戏剧团出动表演过《十三将士归玉门》的地区,劝说都会容易点,主动报名愿意前往西域定居的人的数量明显比戏剧团没有抵达的地方要多出一截子。
可见优秀的宣传手段与宣传工作的重要性。
苏咏霖在洪武十一年十二月上旬拿到具体数据的时候,就把这个事情当作典型,召开了国务会议。
在会议上,他着重表扬复兴会妇女部戏剧团和复兴会宣传部的工作,将宣传工作的重要性讲的明明白白,并且鼓励妇女部和宣传部继续携手前进,将宣传工作搞好。
有了宣传工作的添砖加瓦与前期铺垫,到洪武十一年十二月中旬的时候,全国各地统计的愿意举家移居安西行省和北庭行省的户数已经达到了十一万余,人口数在五十万左右。
能够除了官方人员动员之外又拉上五十万的人口,这对于整个西域移居政策来说,已经是意想不到的大成功了。
最开始,民政部预计的最低的移居人口只有三十万,移居西域的人口想要突破一百万估计还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
但是现在直接就有五十万余,大大减少了这一目标所需要耗费的时间。
苏咏霖非常愿意相信随着时间推移和西域生活环境的优化,西域的人口会不断增多,而不是减少,至少,明国政府方面是真的要把西域当作本土而不是羁縻地区来建设治理的。
明国经营中亚、重振陆上丝绸之路的决心是真实存在的,中亚地区的战争告一段落,建设与发展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大明西部地区的主流。
明国会向这一方向投入较大量的资源和关注度,重振这条属于明国的陆上贸易路线,并且维持住这条路,把西域盘活。
而与此同时,大明东北部和南部的边境地区也在变动之中,并不安分。
东北方面,大明对高丽的控制和在高丽发动的土地改革进入关键时期,高丽地主豪强们的抵抗越发激烈,中央层面的高丽官员们也越发的不安。
但是他们的反抗行动纷纷宣告失败,高丽无法摆脱胡玮控制下的高丽行政团队的控制,加上辽东方面军队的协助,高丽被明国彻底解构重造之后消化掉也只是时间问题。
说到底,高丽是个小国,一个小国并不能影响到大明这样一个庞然大物的行动。
南部地区,复兴会占城国分部的会员们则在加紧训练占城新军,基本上每个月都会更新一次他们的境遇和邹亚娜的行动给大明方面知道,同时还会把他们所知道的吴哥王朝的消息同步告诉大明。
他们的报告讲述了他们是如何搪塞上级并且训练新军的,将他们如何在新军中展开诉苦大会、教育新兵何为剥削压迫的流程也告知了明国方面。
明国方面估计按照这个速度来看,最迟一年,占城新军就有了推翻邹亚娜政权的实力,至于这个过程该怎么谋划,目前还需要妥善商议。
这两个地区的变动需要时间,需要一些推动力来进行,倒是大理方面安如泰山不动如山,自从协助明军击破反明派部落之后,就基本上没有任何行动。
他们对大明依然十分恭敬,不曾有丝毫改变,国家也十分稳定,没有什么动乱出现,这让苏咏霖稍微有一点点意外。
不过这并不重要,因为复兴会大理分部的行动已经开始进行了,他们开始在大理国的农村地区扎根,在当地寻找突破的可能性,并且成功的找到了突破点。
赵玉成曾经在江西做过的事情很快会重现于大理国,而这也是明国对外输出理想的一场实验,苏咏霖对此十分重视。
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看似没什么变化,但是变化每一天都在发生。
只是科学技术并不发达的时候,变化比较小,比较慢,而一旦科学技术实现了某种突破,那么这种变化就会较为快速的出现在人们面前,给人们带来或者欣慰或者惊恐的不同情绪。
洪武十一年十二月十四日,世界上第一台抽水用工作蒸汽机被送到了大同,在大同煤矿上安装使用。
一个深达九米左右的地下矿洞积水严重,当时地下水漫出来的时候几乎没给大家留多少撤退的时间,要不是运气好,七八个矿工都给能淹死在里头救不出来。
大同煤矿的工人们想尽办法,用畜力加滑轮组的顶配手段排水,效果十分有限,而成本很高,于是他们基本上放弃了这个矿洞。
而现在,这台据说工作效率很高的排水用具出现在大家眼前。
一些技术人员爬上爬下的安装,接水管,准备把水排到距离此处不远的小溪流当中。
根据技术人员说,这个大家伙叫做蒸汽排水机,是一种机器,不需要人力畜力,只需要烧煤炭就能抽水。
工人们很好奇,在蒸汽排水机第一次运作的时候,两百多个工人围成好几圈,就盯着那个大家伙在看。
他们看着技术人员烧煤炭,看着他们操作这台机器,看着这台机器抽动起来,并且发出奇怪的噪声。
最后,他们看到了机器后头的抽水管子一阵一阵扭动,大量的积水被抽了出来,然后直接排入了小溪流当中。
第1500章 钢铁巨兽的嘶吼声
眼看着如此神奇的场面,工人们躁动起来,一个个的眼睛发亮的看着这台发出不小噪声的蒸汽排水机,顿时感觉这东西还真有意思。
不用人力,不用畜力,也没用滑轮组,就靠烧煤,哼哧哼哧的往外面吐气,结果就真的把里头的积水给大股大股的抽了出来。
根据最有经验的老工人的判断,这台机器的抽水效率比他们全力全开用滑轮组排水高个十几倍。
好家伙,这要是全给工地上装上了,那工地的生产效率要提高多少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