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 第984章

作者:御炎

军事上的失败自然会引发政治上的动摇和危机,封建统治者的权力多少都来自于威望,而军事战绩是威望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此一败,吉亚苏丁牢固不可动摇的权威出现了一丝裂痕,大量战死士兵的家人哭天喊地,凄凄惨惨的模样给人们带去了极大的冲击。

作为这一战的主导者,吉亚苏丁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于情于理,他都不得不做出最为强硬、激烈的反应,否则他会面临更大的压力和质疑。

他宣布他要为他的兄弟讨回公道,他要为战死的士兵讨回公道,他要为整个国家讨回公道,他要向明国宣战。

他要带领无敌的古尔王朝军夺回他们的荣耀,夺取本该属于他们的花剌子模国的领地,并且要让明国为此付出代价。

一时的战败并不能真正改变他积累十余年的威望和能量,他一声令下,全国各地的属于中央和地方的军队全部向首都集结,全国动员。

地方豪强们又想要在这场战争中获得一些什么的也决定响应他的号召,跟随他的军队一起出征,问明国讨回公道。

十二万士兵,这是他这一次全国动员所得到的成果。

除了必须要留下来的卫戍军队之外,他集合了全国可以调动的全部机动兵力,并且调动了大量的粮秣物资,征发了大量民夫、牲畜,几乎掏空了他励精图治积攒下来的储蓄。

他是一个善于治理国家的人,所以积累了相当不错的家底子,这一次全国动员打国家复仇战,他竭尽全力,付出了自己所能付出的一切,集中了十二万的庞大兵力。

这是他能拿出的全部,他要梭哈。

他相信以他所能拿出来的这支强大的军队,他没什么事情是办不到的,他不会惧怕任何敌人。

明军虽然击溃了他的六万军队,并且据说有很可怕的声若雷霆般的奇怪武器,但是他也不会畏惧,他觉得他的弟弟太过于骄傲自大了,一定是骄傲的情绪使他失败。

他不会骄傲,他会无比谨慎,无比小心,绝对不会出任何纰漏。

为此,从洪武十一年六月份一直到洪武十年九月份,他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来为这支军队打造适合进军和作战的后勤环境。

当然了,如此之大的军事动作,明军密探不可能不知道。

事实上从六月份开始,天网军密探就不断将他们所探知的军事情报传递到苏海生那边,让苏海生完整掌握古尔王朝的一切举动。

当他得知古尔王朝军集中了超过十万人的兵力进行战争的时候,他略有些意外。

因为任何一个能够动员十万兵力作战的国家都是一个极具战斗力和组织能力的强大国家,这样的国家不可小觑,也不是一场战争就能彻底消灭的存在。

经过之前韩伟事件引发的全军内部的安全教育工作和“打掉骄纵之心”的大规模教育运动,苏海生作为漩涡中心的一份子,现在相当谨慎小心。

尽管他对明军的战斗力还有火器的威力有十足的自信,但是为了避免阴沟里翻船,重蹈高仙芝的覆辙,苏海生让韩伟回到虎思斡耳朵调兵遣将。

他把本来按照原计划要调动返回的部分军队截了下来,发兵两万支援花剌子模国,让明军主战兵团的兵力达到五万人。

同时,他以花剌子模国目前所能调动起来的四万士兵作为后勤部队,为明军提供粮食物资。

接着苏海生算了算,又决定调动西喀喇汗王国的一万精锐骑兵作为辅助,马斯乌德闻讯领命,老老实实调遣一万骑兵作为辅助,准备作战。

林林总总,等于苏海生方面也集中了十万人规模的兵团准备迎战古尔王朝,在人数方面其实并不落于下风。

根据军事会议得出的结论,明军方面认为古尔王朝军最有可能的进军路线就是之前的进军路线。

即沿着阿姆河向西北方向进军,直达花剌子模,一路上地形平坦,且有水运优势,利于进军。

而这一路上明军也确实没什么有利地形可以利用起来,两支军队真的要打起来的话,还真的就要在相对平坦的地区玩大兵团战略决战。

这对于苏海生来说并不是什么大事,相反,苏海生还会为此感到高兴,因为这是他最擅长的,也是明军最擅长的。

虽然明军数量少,但是自打明军起兵以来,就没怎么在兵力优势的情况下和敌人作战,明军的兵力似乎总是处在相对劣势上。

但是每一次明军都能取得胜利。

这一次,也是一样。

西部边陲的战事一触即发。

而与此同时,在大明国南部边陲,地缘政治碰撞所带来的层层涟漪正在微妙的影响着这一地区持续将近三年的稳定。

洪武九年三月,岭南地区正式平定,大明广东行省和广西行省正式建立起来。

为了进一步稳定地方,且协助地方的开发,张越景所统领之第一兵团驻守广西行省,赵玉成所统领的第七兵团驻守广东行省,两支大军在两广之地坐镇,直接把这一地区的局势安稳下来。

之后随着进一步的革命与开发,洪武九年到洪武十年年中,广西行省和广东行省爆发了一百多次小规模地主豪强、蛮夷部落作乱事件。

次数虽然多,但是规模很小,且基本上都在爆发之后的七天之内就被村民自卫队和兵团驻防军给消灭掉了,不曾影响安稳的大局,反而给地方发展腾出了很多空间。

民众也看到了明国官府真切地想要改变体制、为底层民众谋福祉的态度,对明国官府的认同度大大提升了。

明军的强大是两广之地安稳的基石。

但是这不是说行政方面就不重要。

洪武十年七月以后,两广之地的地主豪强、蛮夷部落武装彻底被消灭掉,两广之地空前安稳,随后进入了大规模的建设状态。

原先的广州刺史和广州复兴会代理负责人谢元良在这段时间里做了很多事情。

兴修水利,开垦荒地,建设港口,修缮城墙、道路,亲自带队做农民和渔民们的工作,与他们商谈农业与商业问题,给他们办了不少实事。

也因为,谢元良在广州地方名声很好,声望很高,当地民众都知道广州有个谢主任,是很愿意为他们办事也真的能够办事的。

第1491章 知错能改谢元良

在谢元良真正的改过自新之后,他接着苏咏霖的步伐,在广州当地和广州以外的地方大量推行基层政权搭建,构建各级组织和政府之间的沟通渠道,从无到有扩大了广州复兴会组织的规模。

接着他又在各地民情咨询室的工作上做了很大的成绩,从无到有建起了各地民情咨询室,充分与民众相结合,构筑了相当通畅的传递渠道,不断为民众办事。

洪武十年、洪武十一年两年政务、复兴会考核,谢元良在朝廷体系和复兴会体系内的评定都为优等,是极其少数的在两个层面的评定都达到优等的官员、会员。

于是在洪武十一年三月,谢元良正式晋升为广东行尚书省参知政事,正式主政广东行省,成为广东行省建立以来的第一任参知政事。

而后,广州复兴会组织和各地的临时组织正式得到复兴会中央的承认,扩编为广东行省复兴会分部,复兴会在广东行省各州府、各县的组织开始全面设立。

谢元良随之晋升为广东行省复兴会分部副主任,正式进入了大明朝廷高层和复兴会组织高层,一扫过去的阴霾,走上了人生路的新途径。

这一段时期也是广东行省的大建设大开发时期,基本上继承了之前一千年广东地区开发的成果。

谢元良事必躬亲,戒骄戒躁,奉行苏咏霖深入地方做调研然后再颁布政策的办事方法,带人一个县一个县的调研、考察,统计荒地、良田、山河湖泽的面积,对各地农业生产和工商业发展的前景做评估。

从洪武九年到洪武十年年底,各地不断爆发小规模叛乱的同时,谢元良不辞辛劳危险,花了十六个月的功夫对整个广东行省做了深入细致的调研和考察。

在此基础之上,他在洪武十一年年初提交了一份《广东行尚书省发展要略》的奏表给到苏咏霖,洋洋洒洒近百万字。

苏咏霖看后,对这份奏表大加赞赏。

他注意到谢元良以县为报告单位,一个县一个县的详细描述这个县的历史沿革、地理水文状况、气候状况、土地状况、资源状况和人口状况,对这个县的农业发展前景和工商业发展前景作了预估。

并且他还通过较为精密的计算对这一地区发展起来所需要的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资金做了预算,给出了详细可靠的数据。

对于这种严谨的态度,财政部那边首先给出了高度评价,认为全国的地方官员要是都有谢元良这样的办事态度,他们的统筹规划就轻松太多了。

当时林景春还对谢元良大加赞赏,说地方上多一个这样的官员就能让他多活十年。

苏咏霖闻言还调侃说多十个这样的官员是不是能让他多活一百年。

该说不说,说一百遍我知道错了还不如做一件真正有意义的事情,谢元良认真改正错误的行动苏咏霖看到了,也让苏咏霖知道谢元良是真的改过自新了。

所以在提拔的问题上,苏咏霖也不会含糊。

之后,苏咏霖提拔谢元良的同时,也将这件事情广而告之。

他将谢元良树立为地方官员有为理政的典范,大力表扬,号召全国官员学习谢元良脚踏实地走遍山河的精神,踏踏实实做事情,认认真真搞评估,不要搞些假大空的事情。

有了谢元良的带动,倒的确在全国官员群体中,尤其是中高层官员群体中掀起了一波下地方调研的潮流,并且隐隐有让这种潮流成为固定惯例的趋势,这是个好事。

过去,一些高层的地方官员对于自己的辖区的了解较为片面,主要靠下属汇报而不是自己去调研,对地方的了解有“悬浮”的特征。

这种情况深为苏咏霖所诟病,多次斥责这些高层地方官员脱离群众。

而现在有了谢元良这个榜样的带动,苏咏霖也能有的放矢,针对性的解决这个问题。

谢元良在广东行省带起一波新的潮流之后,在具体的发展上面也没有拉跨,能分析能调研,一样能做事情。

广东行省初建,虽然通过土地革命和打土豪积累了第一笔财富,但是财富数量有限,所以需要中都财政部提供资金支持。

苏咏霖和财政部开会,答应了广东行省的请求。

其他行省需要财政支持都是中都直接拨付的,而广东这边因为有广州市舶司的存在,所以最后得到的结论是将广州市舶司每年的关税收入拨付一定数额交给广东行省作为中央对地方的财政支持。

有钱有土地有人力,谢元良就大展拳脚,在广东行省开展了大规模的基础建设运动,劝农劝耕。

两年多的时间里,谢元良就让广东行省正在耕种粮食的土地面积增加了两倍有余,大生产运动如火如荼。

更有意义的是,他也让广东地区直接向官府纳税的户口数大大增加,大大增加了官府的合法财政收入。

被剿灭的地主豪强与蛮夷部落下属的人口被明军解放出来成为在编户口。

一些被逼得走投无路进入山野之地的山中逃户也被劝导出来成为在编户口。

原先因为官府不作为、懒政而没有进行严格调查的人口也被查了出来重新登记。

这两年来出生的人口也被登记造册。

短短两年间,明明没有多少移民进入两广之地,但是广东行省的在编人口总数却从洪武九年第一次调查的二百零三万扩充到了三百零九万。

这很明显不是自然因素,而是人为因素导致的大量人口没有被纳入统计当中,也是不能被纳入到统计当中。

而现在这部分人口已经完全进入了统计当中,他们所释放出来的生产力将整个广东的生产力提升了三分之一。

这一举措使得广东官府在未来会得到相当可观的财政收入,而不必总是依靠中都的财政支持。

与此同时,谢元良还大力发展粮食生产之外的其他产业。

虽然海贸税收收入被中央直辖的市舶司掌控了,广东行省只能从关税当中分到一部分,倒也拿不到多少钱,但是商业贸易不仅仅只有海外大宗贸易可以赚钱。

还有饮食行业,住宿行业,交通运输行业等等很多分支,市舶司带来的大量流动人口所带动的商业收入也是很可观的。

简单来说,财政部直接管理的市舶司狠狠吃一口肉,广东行省也能跟着喝一碗浓郁的肉汤,吃点碎肉渣子,给自己营养不良的身体补充一些蛋白质和油脂。

通过发展这些行业,广东官府也能收到一笔商业税收,增加财政收入,这样就可以做更多的事情,可以修更多的道路,更加方便商业的发展。

广东行省在谢元良的管理下蒸蒸日上,发展迅速,邻近的广西行省也不遑多让。

在广西行省参知政事许华的主导下,广西地区也进行了相当不错的建设。

相对于广东行省,广西行省的地理环境更加复杂一些,需要支出的成本更高一些,且没有广州市舶司的优势。

但是许华本着两广不分家的意思,厚着脸皮来找谢元良打商量。

第1492章 你小子没有打开格局

许华是原先山东行省的政府二把手,广西行省初建,许华因为优秀的政绩而被选任出任广西行省一把手,主政广西。

面对广西行省的诸多困局的时候,许华就注意到了广州市舶司的存在,他想在商业上和广州市舶司扯上关系,把广西行省的一些地方特产也给卖出去。

再不济也能借助广州市舶司浓厚的商业氛围,和广东那边的商人们达成一系列的合作,打开广西产品的销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