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御炎
这个意见稿的执笔人还很有想法的为这幅意见稿命名——
《日月同辉天下红》
苏咏霖拿着这幅意见稿左看右看,怎么看怎么满意,怎么看怎么喜欢,于是把田珪子他们都喊过来一起看,一群人商量来商量去,都觉得这幅意见稿很有寓意。
日月代表大明的国号,日月同辉是大吉之兆,整体的红色也满足了苏咏霖对于革命的释义,这幅意见稿已经基本上满足了苏咏霖对于国旗的全部要求。
也就是辛弃疾提出这幅意见稿的内容稍显单调,或许再添加一些符合大明国家形象的内容会比较好一些,但是这个看法被苏咏霖否定了。
“日月同辉天下红,国旗便是如此,直抒胸臆即可,用最简单明了的方式让所有人都知道这就是大明国旗,飘扬日月同辉旗的地方,就是大明国土,如此,足矣!”
苏咏霖很高兴,立刻下令用这幅意见稿赶制一面正儿八经的旗帜出来给他看。
工部立刻调派人手,用结实的布匹将这面旗帜赶制出来,等旗帜赶制出来之后,苏咏霖在万民殿内带领群臣观看了这面旗帜。
他左看看,右看看,转个圈儿再看看,怎么看怎么满意,怎么看怎么觉得很喜欢。
“我觉得这样已经很好了,不需要更多的内容了,你们说呢?”
大员们左看看右看看,当然有很多不同的看法。
充满艺术细胞的辛弃疾甚至表示他很想亲自设计一幅图案给苏咏霖做参考,不过苏咏霖已经有了自己的决定。
日月同辉天下红,被他确定为大明国的国旗式样,将此命令颁布下去,广而告之,并且从即日起开始在大明国的每一个角落悬挂起日月同辉天下红旗帜,宣示大明的国家主权。
而随着国旗的颁布,许多其他类别的旗帜的需求也瞬间被提上了商讨日程,比如复兴会会旗,比如大明陆军的军旗和海军的军旗。
大员们瞬间发散思维,想到了很多旗帜的用处,也由此开发了很多旗帜的需求,苏咏霖对此予以认可,发动大家对这些旗帜进行设计,提出草案,然后一起商讨出最终的结果。
用简单易懂且有丰富含义的图案表达大家美好的期许,这个原则成为了明国境内一切官方旗帜的原则。
洪武九年十月十三日,大明国第一面正式的国旗在万民殿殿前广场上高高升起,随风飘扬,苏咏霖就此规定从今往后每一次大朝会的时候,官员们都要在皇帝的带领下举行升旗仪式,向国旗致敬,然后再行会议。
第一面国旗升起之后,整个中都城内迅速成为了日月同辉天下红飘扬的天下。
随着官府正式公文的颁布和第一批五百面国旗的交付,官府开始在中都城内的各个角落和有意义的地方建立旗杆,升起国旗以示庄重。
各官府正门影壁之前都被要求建立旗杆,升起国旗。
各官方仓库之前被要求建立旗杆,升起国旗。
各公共场所都被要求在正中央的位置建立旗杆,升起国旗。
城门楼上被要求隔一段距离就要升起一面国旗。
随后正式生产出来的国旗被送往全国各地,苏咏霖规定全国每座城池都要升起国旗,每一个基层组织所控制的地区也要升起国旗,全国所有地区的民众都要了解国旗,认识国旗。
尤其是江南新归附的地区,更要送去数量更大的国旗,让国旗更多的飘扬起来,以显示大明国土归属。
泉州港和广州港更要面向世界升起数量更大的大明国旗,每一艘大明船只都要挂上至少一面大明国旗,以示大明国家主权。
他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大明国旗飘扬在大明国内外的每一个角落,什么地方有明国人,什么地方就要有大明国旗。
大明国旗的含义也被要求传遍全国,让全国民众都知道大明国旗到底是什么含义。
日月,是大明的国号,日月同辉,是最好的吉兆,是最美好的寓意,而剩下的红色,是革命的象征,是烈士的鲜血。
日月同辉天下红,革命烈士用自己的鲜血换来了日月同辉之盛况,吾大明国民需谨记于心,不可忘怀。
洪武九年十月二十三日,第一次正式大朝会上的第一次正式升旗仪式成功举办,苏咏霖携带皇后、复兴会妇女部主任赵惜蕊一同参加升国旗仪式。
能进入皇宫参加大朝会的官员们在万民殿前观看升国旗仪式,而其余所有人则在中都城内各个有国旗的地方观看着升国旗仪式。
中都城内大铜钟声响的那一刻,就是国旗升起飘扬的那一刻,苏咏霖站在万民殿大广场之前,看着那面旗帜高高升起随风飘扬,心中感慨万千。
为了升起它,用了十三年的时间。
为了守护它不被降下,又要花多少时间呢?
苏咏霖不知道,但是他知道的是,他正在做的事情,是作为人类可以做到的最浪漫也是最壮烈的事情。
第1413章 蒸汽机
第三次大清洗结束之后,苏咏霖还有很多事情要忙。
除了政务之外,他也要抽出一部分时间投入技术部门,去关注技术人员们对他所期待的技术进行攻坚到底进展到了什么地步。
就目前来看,明国的技术部门除了成功实现炼焦、炼钢和火器制造这些技术难点之外,其余的技术难题还有很多很多。
比如苏咏霖希望他们研究的实用性蒸汽机。
在洪武九年的明国,蒸汽机绝对不是没有市场的,如果真的开发成功可以投入市场的蒸汽机,这种先进的机器一定会在短时间内被大量使用在明国的采矿场之中。
蒸汽机最早作用在矿场,帮助矿工工作,用于排除矿井地下水。
而当下的大明国,因为朝廷推广的以煤炭作为日常用原料的运动,所以明国市场对煤炭的需求量猛增,煤炭需求量的猛增体现在越来越多的采煤矿场的出现。
采煤矿场的大量出现为明国提供了大量工作岗位,煤矿主产地区有相当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从土地上离开,进入工场,选择成为一名全职工人,工人阶级的人数得到了扩大。
工人阶级的人数越多,也就意味着对于工业生产技术的需求越急切,工业技术一旦有了突破,也会以最快的速度得到投产使用。
在煤矿工作区内,随着对矿藏的开发和挖掘,自然是越来越深入地下,而一旦深入地下,就会面临矿井地下水的问题。
某些极端危险的情况下,地下水甚至还会威胁到工人们的生命。
面对这些问题,在没有更先进的生产工具的帮助之下,采煤矿场的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们开动脑筋想方设法,用人力、畜力进行排水工作。
因为排水艰难,工部工作组还应他们的请求过去传授给他们滑轮组的使用方法,帮助他们省力。
滑轮组排水现在是很多矿区的主流排水法,一定意义上提高了生产效率。
但是相对于规模庞大的地下水系来说,无论是人力还是畜力,就算加上了滑轮组,排水量还是显得有些杯水车薪,远远不够。
所以采煤矿场面临地下水的干扰的时候,采矿工场方面往往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去排水,这会导致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大大增加,市面上煤炭的产量无法增加,价格也很难继续打下去。
有些时候,因为现实原因,很多采煤矿场不得不放弃一些地下水太多的矿区,选择开发其他的矿区。
这也会造成一定意义上的资源浪费。
在这种情况下,苏咏霖觉得能够及时推出蒸汽抽水机应该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会得到矿工们的欢迎,蒸汽抽水机要是实现了,那么工业时代的门槛对于明国来说也就近在眼前了。
蒸汽机的工作原理其实很简单,并不难搞,甚至于工部的技术人员们已经造出了一台一个人大小的研究用蒸汽机,已经基本上实现了蒸汽机的运作原理,可以实现抽水工作。
通过蒸汽和填充和冷凝,苏咏霖亲眼看着这台蒸汽机将一缸子水抽干,那场面给苏咏霖一种超越时代逆天而行的错愕感和激动感。
实话实说,相对于矿区地下水的量来说,这台蒸汽机就像是小孩子用半边葫芦在河里舀水一样。
抽水量之小和实现条件限制使得这台蒸汽机没有市场价值,必须要继续改进继续改进,直到具备市场价值之后才算是真正成功。
可是原理的实现让苏咏霖尤为雀跃,因为他们找对了正确的方向,那么接下来只要投入大量精力不断改进,成功的日子一定会到来。
而伴随着第一次成功,随之而来的更多的成功也将接踵而至,整个明国的生产状态会发生巨大的改变。
为了实现蒸汽抽水机,苏咏霖前后投资数百万钱交给工部的技术人员,对他们的原材料需求大开绿灯,不过至今为止进展依然有限。
十月末的时候,苏咏霖视察工部,特别去看了蒸汽机组的工作进度,然后发现他们针对蒸汽抽水机做了一系列的改进,较之最初版本的蒸汽抽水机实现了一倍以上的工作效率。
但是依然没什么市场价值,且很容易损坏,操作起来也有不小的难度,对于普遍比较深的矿井来说还有些难以深入,需要继续改进。
工作组的成员都很沮丧,觉得他们这样搞对不起苏咏霖的付出和那么大力的财政支持。
很多部门需要用钱都是财政部审批审批再审批,盯的死紧,但是工部科研司需要用钱的时候,几乎上午提出请求,下午就有人来把钱送过来,给他们大开绿灯。
面对如此优待和重视,这些掌握目前最高端技术的技术人员们却不能给出相对应的成果,他们感到很难过。
苏咏霖只能继续鼓励他们,告诉他们科技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不要着急,让他们朝着更大更快更强的方向去发展蒸汽机,让这种全新的动力设备给大明带来更美好的明天。
看着那台能够完成抽水动作的蒸汽抽水机,苏咏霖从中看到的是满满的对未来的希望。
洪武九年十月,这是一切的开始。
苏咏霖对于这些优秀的技术人员能够最终突破种种限制成功制造出有市场价值的蒸汽机这件事情毫不怀疑,并将持续追加大量的投资。
他希望明年的这个时候,能够看到一台对矿工们比较友好的【矿工之友】,能够投入采矿工场,真正意义上为生产力的变革与飞跃带来曙光。
当中都的寒风开始肆无忌惮地吹起来的时候,苏咏霖接到了两则消息。
第一,是大理国派人朝贡。
第二,是花剌子模国派人朝贡。
大理国派人来朝贡是在苏咏霖的意料之内的。
因为苏海生统领的军队和徐通正在建设训练当中的第八兵团对大理国造成了巨大的威压,前来朝贡并且摸清楚大明的底牌是大理国理所当然要做的事情。
但是花剌子模国过来朝贡是几个意思?
根据从西辽“经商”归来的天网军密探的汇报,苏咏霖得知花剌子模国在西辽的西边。
西辽的西部疆域已经扩张到了中亚地区,对阿拔斯王朝、古尔王朝等国家造成巨大压力,在中亚地区有很大的影响力。
花剌子模国也生存在那里,与大明隔着千山万水。
这个国家和大明之间不能说毫无交集,也能说是素无往来,历史上自唐朝之后就没什么交集,这都三五百年了,这个时候他们跑过来朝贡是干什么?
单纯的送礼,还是……
希望大明对西辽发起军事进攻?
花剌子模国和西辽之间也有不少龃龉吗?
苏咏霖对此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
然后他宣布先接见大理国使者,和大理国使者做一番交谈,之后再去接见花剌子模国使者。
第1414章 朝贡的大理
大理国使者代表叫做高贞明,据说是大理国内权臣世家的子弟,在大理国内很有些身份地位。
而高氏家族目前可以说是东汉末年的曹氏家族、曹魏末年的司马家族,在国内掌握实权,而段氏皇帝更像是吉祥物。
所以来大明“朝贡”的人是高氏家族子弟倒也显得十分正常,苏咏霖也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或者说,他们到现在才派人过来,却显得有些迟钝了,他们要派人过来,应该要在明国消灭蜀宋政权之后就派人过来。
不过既然来了,那就说明他们没有单纯的把大明当作敌人,还想通过外交手段解决问题,或者说是意识到了大明强大的军事实力之后失去了和大明武装对抗的想法。
苏咏霖觉得他们之所以这个时候派人过来,很有可能就是得知了他在南越打了一场大胜仗并且把南越国变成安南特别行政区的事情。
大理国敢于在中原王朝面前摆出一副非暴力不合作的态度并非没有依仗。
他们虽然是效果,但是在他们的前身南诏国时期,曾两次挫败强大的唐军,唐军在这里吃了两次败仗,损失惨重,很是丢面子。
但是南诏终究是小国,国力不济,不可能和大国长久对抗,所以一般也是以战求和,这种态度延续到了大理国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