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 第912章

作者:御炎

乃至于把孔氏当作某种象征,并且进一步从文化方面攻击大明。

儒家思想作为南宋的国家“宪法”,孔氏族人的地位不言而喻,甚至可以说在儒生眼中,儒家文化就是中华文化,孔氏作为孔子的直系血脉,那就是中华文化的某种象征,甚至还能扯到统治正统性上去。

要是真让孔氏逃到了南越,还不知道他们会在当地掀起怎样的风波,指不定还能扯出什么【中华文化在大明已经覆灭,正统在南越】之类狗屁不通的歪理邪说。

且不说苏咏霖从来没有否认儒家思想当中的某些具有先进性意义的精华思想,现在在学校当中也将其特意摘出来一同教学,单说一个儒家思想就能代表中华文化这一点,就足以让苏咏霖重拳出击了。

中华文化浩如烟海,上启三皇五帝开创文明,下至我大明革命理论,怎么就你一个孔老二能全部概括了?

这些儒家门人未免把孔子的地位抬的太高,抬的让有识之士纷纷感到愤怒,感到不满。

现在既然南孔宗门已经抓到了,当然是最好的,连带着那四千多人一起,把这群趴在民众身上敲骨吸髓的混蛋一网打尽,让他们付出代价,这可比单独抓住南孔族人要来的有意义。

第1360章 苏咏霖不擅长驴车漂移

洪武九年二月初一,在准备赶赴大南关之前,苏咏霖在广州接见了前来正式拜会他的占城国使节团。

占城国使节团团长是篡位国王邹亚娜的侄子,他向苏咏霖恭敬行礼,并且献上礼单。

金银珠玉自然不用多说,还有当地特产的沉香、象牙、玳瑁、檀香、胡椒、珍珠等等珍奇异宝,还有犀牛、狮子数头。

更有趣的是,占城国还向大明敬献战象二十头和专门训练饲养战象的象奴二百人,作为一份国礼献给大明皇帝,以此感恩大明皇帝雪中送炭,挽救占城国于危难之中。

战象作为东南亚热带雨林地区的特殊兵种,对于中原王朝来说其实也是挺新奇的。

中原跑大象的时候要追溯到商代,那个时候,黄河流域都是热带气候,到处跑大象,指不定那时候中原也有象兵,各部落争锋打仗的时候指不定也驱使大象互相冲锋。

现在却是没有了。

而且象兵说强也是强,毕竟是个庞然大物,对体型小的生物有天然的压制作用。

但是要说好对付,也确实好对付,至少在拥有了火炮的明军面前,象兵简直是超大的移动活靶子,可以让炮兵们好好练习一下射击精准度,提高炮手们射击能力。

苏咏霖亲自观看了那些大象的作战演示,看着那些象奴熟练的操纵着大象进行某些他们觉得很精巧的战术动作。

确实,有其可取之处,随苏咏霖一同观看象兵作战演习的将领们都称赞象兵的威猛,同时提出如果没有火器,只要给大象披甲,常规作战手段确实没什么好办法能够遏制这群庞然大物前进。

但是有了火器就完全不一样了。

苏咏霖笑纳这些礼品,然后正式下令册封邹亚娜为金紫光禄大夫、御史中丞、上柱国、占城国王,然后赐食邑六千户。

因为外国君主在名义上是中央王朝天子的臣子,所以在册封环节上,中央王朝往往会按照本国惯例,以本国官职册封给外国君主,然后再册封某某国王,以示外国君主是中央王朝罩着的,打他就等于不给天子面子,是要受到惩戒的。

因为大明没有那么多的虚职赐封给邹亚娜,苏咏霖就从南宋的官职体系当中找出一些好用的赐封给邹亚娜,反正这也不是什么实际的东西,有个名头就可以。

而且邹亚娜最在乎的肯定还是那个【占城国王】的名头,有这个,他绝对高兴。

赐封之后,占城国就成为了继高丽之后明国的第四个正式藩属国、也是第二个还存在的藩属国,占城国将享受一系列的权利,也需要承担一系列的责任。

比如在战略上成为明国牵制并且最终消灭南越李氏王朝的重要臂助之类的。

虽然说大明是大国,南越是弟中弟,但是历史上以小搏大最后还取得胜利的战例并不少见,南越自己就是其中的一份子。

对付南北宋也好,对付后来的蒙元帝国也好。

蒙元帝国当时是多么的嚣张多么的强悍,横扫欧亚大陆几乎没有敌手,但是在南下战略之中,却几乎没取得什么值得称道的胜利,反而还数次损兵折将,几十万大军南下东南亚地区也没能得到什么战果。

当然原因很多,气候方面,后勤方面,军心士气方面等等,这些原因都很重要,不过这也从侧面证明想要彻底打垮一个有着较为严密组织的国家政权从来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苏咏霖十分自信,他确信在军队战斗力方面,明军天下无敌,奈何战争并不总由战斗力决定一切。

能得到占城国作为助力,对南越形成南北夹击的态势,届时再用水师协助士兵从其他方向登陆,三路进军,则胜率大增。

所以在和占城国使节团团长交谈的时候,苏咏霖特意和他们说起了这件事情。

但是苏咏霖的意思本来是希望和占城国达成战略协作,在未来的某个时候协助明国收拾南越,可占城国这边居然直接就希望明国可以立刻南下进攻南越,说他们可以派一部分兵马协助大明国彻底干死南越。

大明爸爸那么强大,一定可以办到的,对吧?

反正现在大军就在岭南,距离也很近,直接干掉他们也很容易,对吧?

苏咏霖对此感到无语。

“大明目前来说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处理,岭南之地还有很多事情要解决,不是发动全面战争的时候,也不是彻底收拾李氏朝廷的时候,目前来看,稍微敲打一下就是最好的结果。”

占城使节对此感到失望,但是并不敢妄自反对大明的决策,只能提出自己的看法。

“南越李氏素来狂妄好战,满朝上下都是好战之人,四处侵犯他国,行事仿佛蛮夷,且对内自称大越国,自号皇帝,行事作风一如中国天子,乃大不敬,昔年南越李氏甚至觊觎中原疆土,大有不臣之心,臣私下里为大明感到担忧。”

苏咏霖当然清楚这家伙和邹亚娜心里在想些什么。

但是打仗又不是一拍脑袋就能去做的事情,两广刚刚平定,什么都还没有完成,这个时候南下讨伐南越李氏王朝,难免不会犯赵光义曾经犯过的错误。

苏咏霖又不擅长驴车漂移,也没有赵光义的厚脸皮,真到那个地步,怕不是要羞愧的自裁以谢天下。

“南越李氏有不臣之心,也是有些年头了,近些年来,倒是没听到有什么风声,姑且看看他们会怎么做,我会派人去要求李氏不准继续动兵南下,你让你们国王放心便是。”

“那……那如果……”

“若是南越李氏好话不听,敬酒不喝,大明自然会让他们懂得什么叫大国风范。”

苏咏霖把话说到了这个地步,占城国使节团长也没什么其他的话好说了,事已至此,只能等待明国的行动。

而且苏咏霖也说了,如果南越不给大明这个面子,大明自然会让他们知道什么叫大国风范。

很显然,大国风范=铁甲雄兵。

他没什么好说的了,再次向苏咏霖行礼致谢,然后带人离去,返回占城国向邹亚娜复命去了。

他们走了之后,苏咏霖派遣了几名使者作为大明使节前往南越首都升龙城,向他们传达大明皇帝的意思,然后看他们的答复。

他们要是答应,估计也就会采取理智的做法,无视意识形态的问题,向大明称臣,并且试图获得大明的承认,以获取正式的独立地位。

他们如果这样做,就意味着他们没有和大明产生军事冲突的想法。

可他们要是还有点别的想法,也不是不可能。

大明的确横扫中原、江南,威势一时无两,但是棒子不打到自己身上是不知道疼的,联想到后来他们甚至敢于和横扫一切的蒙元军队真刀真枪激情对线,他们究竟会怎么做,也不好说。

思来想去,苏咏霖还是决定做一番军事布置。

第1361章 探亲与驻扎

当下,明军南征的军队主力集中在大南关一带,这不合适。

苏咏霖下令留下一支三万五千人的军队留在大南关一带,其余军队全部后撤,主动缩短后勤距离,降低后勤压力,转而将目前可以调动的粮秣全部运往大南关一带,全部供给三万五千人的镇守部队。

这支镇守部队的名单就是赵玉成直接统领的第七兵团第十九军,还有苏咏霖直属的神机第二营五千人,全部交给赵玉成统领,万一开战,由赵玉成负责指挥。

如果南越李氏真的打算和大明对着干,或者想要试探大明的底线之类的,苏咏霖会毫不犹豫的让他们知道什么叫大国风范。

下达命令之后,洪武九年二月初三,苏咏霖亲自带领神机第二营出发前往大南关,二月初八日,苏咏霖率军抵达了大南关。

大南关早在西汉时期就已经出现了,最开始叫做雍鸡关,后来又被叫做界首关。

时代传承到如今,有了大南关这个从唐代延续下来的名称,而苏咏霖更熟悉的,是它从朱棣派兵南征之后所拥有的名字——镇南关。

其关楼左侧是左弼山城墙,右侧是右辅山城墙,犹如巨蟒分联两山之麓,气势磅礴,自古以来就是从广西通往南越之地的交通要道,素来为历代兵家所重视。

苏咏霖抵达大南关之后,见到了赵玉成和正在安排军队前往各地布防和打治安战的张越景。

张越景算是有一些年头没有和苏咏霖见面了,老兄弟见面自然有很多话要说,他颇为激动,和苏咏霖说了很多话。

这之后,苏咏霖把赵玉成和张越景一起喊着开了个小型会议,告诉他们之后自己的安排。

其实也很简单,就是之后会把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变成大明的广东行省与广西行省,然后第一兵团需要驻扎在广西行省,第七兵团则驻扎在广东行省。

两个主力兵团放在这边,对于地方的压力还是比较大的,所以到时候也会安排其他几个行省帮一把,共同提供二十万军队的后勤需要。

但是他们驻扎在这里很有意义。

岭南之地刚刚成为大明领土,不说还有一些地主豪强没有通过革命的方式解决掉,还有一些比较难以解决的地方土司部落的问题,这些都需要军队来震慑,再用行政手段一一解决。

实在不行,那军队就是最后的解决问题的依仗。

还有就是对对大理国、南越李氏的应对之用。

这仅仅依靠川蜀地区刚刚决定建立、还未完全形成战斗力的第八兵团是不够的,需要第一兵团这个明军最老资格的主战精锐兵团在广西行省驻守,从东方向给予大理国一定的压力,分担川蜀第八兵团的压力。

第七兵团则作为总预备队,驻守在相对比较平稳的广东行省,一旦边疆起战火,那么第七兵团可以就近调动。

另外安排一部分军队常驻在这里,也能对地方上的建设起到一定的帮助,苏咏霖就打算让军队搞一个轮换机制,轮流去帮助地方政府在人力不足的时候做点什么建设方面的工作。

不过这也就需要这两个主战兵团较为长期的留在岭南之地,将来战事若是发生,可能还要进一步南下。

“咱们的士兵在战斗和战斗意志的方面,我不担忧,思想觉悟方面也绝对可靠,只是思乡之情还是人之常情,长期不和家人相聚也很为难,所以我有一些想法。

一来咱们弄一个家属随军探亲的制度,让远离家乡驻扎的士兵的妻子和儿女可以前往驻军点陪同士兵居住一个月或者两个月,费用由军队承担。

二来,我们也可以把探亲假制度稍微完善一下,距离家乡越远,则探亲假时间越长,互相之间的轮换制度也需要进行一些计算,搞得更加顺畅一些。

三来,也是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我想推行一下军队的轮换驻扎制度,一支军队在一个地方驻扎的时间久了,就换个地方驻扎,换到内地,换到距离他们家乡比较近的地方,方便探亲,你们觉得呢?”

苏咏霖和张越景还有赵玉成初步阐述了一下自己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得到了两人的赞同。

他们也认为长期让士兵在距离家乡遥远的地方驻扎,会让士兵出现一些心理问题,所以值得重视。

“第七兵团还好,主要人员的家乡都是江西行省,且离开家乡不久,思想情绪应该不是很浓烈,但是第一兵团的主要战斗员家乡都在中原,在山东河南一带,确实离家时间久远,若是有探亲假的具体实施,还请主席从第一兵团开始。”

张越景希望为自己的部下谋取一些福利,苏咏霖也认可这样的建议,第一兵团的确劳苦功高,且多为光复军老兵组成,家乡距离岭南确实很遥远。

不过这个制度当中最重要的并不是士兵的探亲假,而是军队的轮换驻扎,不管是什么军队,固定在一个地方驻扎或者作战久了,都会难以避免的和地方上的一些人或者团体产生联系。

情感上的联系也好,经济上的联系也罢,对于军队来说,都是很不利的。

驻扎越久,联系越紧密,朝廷想要动他们就意味着要动更多人的利益,阻碍就越大,一旦有点什么不妙的,直接就是军阀化。

到时候什么一千美元一个的咖啡杯、几十万美元一只的山羊什么的都能给折腾出来,那就大事不妙了。

所以在这个天下尚未平定的时刻,苏咏霖就要提前把规矩设定好。

这些事情说完之后,苏咏霖就开始说一些眼下的事情。

“南越李氏那边目前还没什么异动,但是我觉得我们有备无患,有必要提前备战。”

张越景没什么看法,反正这一战和他无关,他还有别的事情要做。

倒是赵玉成觉得这件事情值得商榷。

“南越李氏难道敢触犯大明的威严吗?”

“和当年的宋国比起来,南越依然是弱小一方,但是他们依然多次进犯两广之地,可见这李氏王朝对两广之地颇有想法,狮子搏兔亦尽全力,我们绝对不能松懈。”

说着,苏咏霖看了看夕阳下的大南关,缓缓道:“大南关已经很久没有维修过了,我觉得有必要维修一下,而且还可以将咱们的火炮安置在大南关关口上,增强防御火力,以备不时之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