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 第885章

作者:御炎

一时间别说是军队了,素来天不怕地不怕的科举官僚们也对张栻表达了由衷的敬佩,认为张栻得到了一次珍贵的外交胜利和军事胜利,对于处在极度担忧的杭州朝廷来说,这无异于一针强心剂。

事前没有人看好张栻,可张栻就真的成功了。

虽然还是花了一笔钱就是了。

沈该亲自设宴邀请张栻赴宴,在宴会上夸赞张栻的勇敢和顽强。

他认为张栻这样一来,直接戳破了明国人强悍的外表皮,露出了他们色厉内荏的内部,说明江南国还远远没有到最后,完全还有继续存在下去的可能,大家完全没有必要那么悲观。

明国人的让步说明了他们还想和杭州朝廷和平共处,暂时没有南下的打算。

所以,时间在我们这边!优势在我们这边!

张栻为我们立下了大功!要狠狠的表彰!

说实话,沈该其实不太愿意舍弃杭州跑路高丽,呆在杭州朝廷里他还有很大的权力,可以体会到行使权力的快感,但要是离开了杭州,他就只能成为一个无可奈何的避难者。

一个躲在其他国家生活的避难者,此后的余生都不敢露头露面了。

但凡多出一点点可以继续留在杭州做江南国首席执政的可能,他都想要抓住并且反手一个超级加倍。

杭州被攻破只能无奈跑路他国隐姓埋名做难民什么的不要啊!

大宋彻底灭亡而我成为一个亡国奴什么的,不要啊!

我还想继续当首相,我还想继续掌握权力为所欲为!

就算山河破碎只剩下一半,至少,让这样的局面再持续十年吧!

这是沈该最大的愿望了。

可惜,这个愿望是注定无法实现的。

因为正当他吹张栻吹得天花乱坠的时候,就在宴会进行时,一个惊人的消息传来了。

洪武八年五月初四,历经五年之久的明国黄河改道工程正式成功。

奔腾着的黄河水顺着重新修缮之后的黄河故道一路向东,朝着东北方向进入山东行省境内,最后从山东行省的滨州入海。

经过整修之后的东汉故道完美的契合了黄河庞大的流量需求,给黄河提供了足够的河道,遂结束了自唐末以来频繁改道、频繁决口,使得两岸生民不得安生的历史。

苏咏霖亲眼见到了黄河改道的开始,并且紧张的等待着最后的消息。

当最后黄河水流通过预定河道顺利东流入海的消息传来之后,饶是他冷静的性格,也忍不住在欢呼雀跃的人群中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经过明国中原百姓千万人次历经五年的努力,在无数人为之付出辛劳的汗水之后,在海量物力财力砸进去之后,终于回归到了母亲河的本位上,结束它这被迫到来的【更年期】。

五月初四日那一天,开封城内彻夜狂欢,从苏咏霖到一个普通百姓,都因为这个消息而激动的无法入眠,于是当天夜里,开封城成为了一座真正意义上的不夜城。

没有经历过黄河决口、改道之苦的人很难想象到黄河治理成功的消息传来之后,黄泛区民众的那种真正意义上的狂欢。

数百年的提心吊胆,数十年的颠沛流离,数年的辛苦付出,一朝功成,那种狂喜的感觉真的是由内而外的迸发出来,根本控制不住。

素来冷静的田珪子也很苏咏霖一样根本不敢直接去山东,只能在开封等消息。

在得到成功的确切消息之后,田珪子直接瘫在了椅子上大口大口地喘息,不停的擦汗,心脏狂跳,脑袋一片空白,之后就除了傻笑什么也不知道了。

直到苏咏霖冲到他的身边紧紧地拥抱他之后,他才找回了自己的意识,一边大声嚎哭,一边紧紧抱住了苏咏霖。

当天晚上,田珪子和苏咏霖一样,也没睡觉。

在部下官员们的簇拥下,苏咏霖第一次喝了比较多的酒,第一次有了一点点喝醉的感觉,并且发表了相当激情洋溢的演说。

“自三百年前黄河逐步崩坏以来,中原黄泛区民众苦难深重,从来没有获得安生,旧王朝只顾着自己,从来不顾天下万民,眼看着黄河肆虐,百姓哀嚎,他们无动于衷!

而我们大明不能!大明把每一个人的命都看得无比重要,不管是皇帝,是官员,是士兵,是普通百姓,都一样重要,每个人的命都是命,都是一样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所以,黄河必须要修!

刚开始决定修黄河的时候,我记得有不少人反对,说这太难了,这不可能,修黄河,要把大明朝给修亡国了,所以不能修,我说,我不信!我一定要修!要是修黄河都能把大明修亡国,那大明就活该亡国!

可事实证明,大明没有亡,黄河也修好了,大明也越来越强!这说明什么?这说明我们是对的!我们做了对的事情!我们把黄河修好了,我们让大明变得无比强盛!我们让无数的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不仅大明不可战胜,你们!你们这些能用五年时间把肆虐三百年的黄河修回正轨的英雄的人民,也是不可战胜的!

我,大明皇帝,复兴会主席,苏咏霖,在这里宣告!黄河肆虐两岸带来无尽痛苦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三百年的苦难,到这里,结束了!!!”

第1314章 他笑的和孩子一样开心

苏咏霖借着酒劲,在开封城头,面对满城不愿意入睡的人们,竭尽他的全部力量,吼出了他这辈子能吼出的最大的声音。

他不知道是不是每个人都听到了他所说的全部内容,或许这个声音太小了,传不到太远的地方,没有麦克风实在是让他很不爽,他很想找回当年做麦霸的感觉。

但是或许是他真的喊出了最大的声音,所以开封人回馈给他的声音,大概是能够让他耳鸣且暂时听不到任何声音的等级。

之后他断片了。

在这个晚上,苏咏霖有生以来第一次喝的烂醉如泥,以至于到了第二天日上三竿的时候才醒了过来,而且还非常的头痛。

在一直守在屋外的苏勇的服侍下喝了醒酒汤,然后洗了个澡,吃了点饭,苏咏霖总算觉得好受了一点。

然后他得知很多开封官员和黄河改道工程总部的官员们都还在沉睡之中,田珪子也还在沉睡之中,还没醒。

他们昨天彻夜狂欢,到现在都还没醒过来。

或者说,整个开封城的百姓在这个时候都没多少醒过来了。

昨天夜里,苏咏霖在开封城头与民同乐,拿出官府和军队的存酒,免费发放给开封居民,和大家一起喝的烂醉如泥。

很多商家也因为黄河工程成功的事情高兴得难以自抑,拿出自家全部的存酒免费供人喝,大家一起狂欢。

一个夜晚,开封人几乎清空了开封全城的存酒,到处都是喝醉的人,好多人都直接躺在地上呼呼大睡,使得巡夜士兵和他们的家人苦笑不已。

然后巡夜士兵和他们的家人联手,把满城醉鬼抬回家里。

得知此事之后,苏咏霖苦笑这揉了揉太阳穴。

“真是失态了,这辈子活到现在还没喝那么多过,你们怎么不拦着我?看我喝的那么多,该拦着我的,今天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苏咏霖看着在一旁给他端茶递水的苏勇,笑着问道:“你们若是拦着我,到也不至于让我这般失态,喝成这个样子……不太好。”

“若不是要保护您的安全,我说不定喝的比您还要厉害。”

苏勇苦笑道:“真是太高兴了,您高兴,我也高兴,我也想喝,就是不敢喝,怕喝醉了,没人保护您的安全了。”

“你……阿勇,你老家就是淮东的吧?”

“您还记得呢?”

苏勇咧嘴笑了笑:“当年我才七岁吧,老家发大水,我记得当时是凌晨的时候,大水突然就来了,没人有准备,我还迷糊着呢,结果我全家就我一人活了下来。

我爹把我塞到了一个木盆子里,自己和我娘一起给水冲走了,我就顺着水到处飘,最后跟着一群人流落到嘉兴那边,快饿死了,要不是那年您做主把我救了下来,我早就死了,哪还有今天?”

“水灾肆虐,毁了多少人家,那些始作俑者,都是要断子绝孙的。”

苏咏霖拍了拍苏勇的肩膀,笑道:“但是以后不会有那么恐怖的水灾了,最大的问题解决掉了,下一步就是要全面整修全国水利工程。

两淮之地当然也是要全面整修的,我要在十年之内,让两淮恢复到过去的繁华,阿勇,到时候你回老家,一定能看到比过去更繁华的老家。”

“嗯,好!”

苏勇揉了揉泛红的眼眶,笑的和孩子一样开心。

当年水灾肆虐家破人亡的时候,他的确是个孩子。

拍了拍苏勇的肩膀,苏咏霖整理了一下衣冠,离开临时的住所,亲自带队巡视开封城。

这件事情他也不是第一次做了。

在开封一个多月,他趁着机会好,多次带队亲自巡视城池,巡视的时候,他会深入开封城内的大街小巷,走遍开封城每一处角落,和那些午后在屋外晒太阳的大爷大妈们畅谈天下大事。

因为每一次都会谈很长时间,以至于开封城内相当多的大爷大妈都认识他,知道他是皇帝。

一开始大爷大妈们还惊讶于皇帝亲自来和他们交谈,战战兢兢喊一声官家。

苏咏霖笑着跟他们说喊自己主席就可以,千万别喊官家,生分,然后和他们亲切交谈。

几次以后,大爷大妈们甚至都习惯了他的出现。

苏咏霖会和他们谈粮食,谈物价,谈他们一天的生活模式,谈他们的孩子的婚姻嫁娶,谈基层官员和吏员的工作态度、方法和处理事务的效率,谈他们的农村亲戚的生活。

除了在开封城内,他也会去开封城外,在周边乡村内转悠,和当地的农民们交谈,谈一谈朝廷的农业政策是否落实,谈一谈村庄里的农会运转的好不好。

如果遇到集体农庄推行地,他还会进入集体农庄内和农民们谈论集体农庄和过去分散生产的生活区别,以及他们对集体农庄的满意程度。

基本上他所得到的反馈都是正面的,少数有问题的他就立刻派人去落实调查清楚,亲自处理这些事情。

当然了,也有一些比较宏大的事情,比如一些集体农庄内的农民得知黄河工程快要完工了,他们固然高兴,但是也觉得以后他们没有那么好的工地可以工作赚外快了,那么家庭收入就要降低了。

集体农庄虽然好,但是他们加入进来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们希望可以在保证农业收入的前提下通过做工赚更多的外快,更多的赚钱,提升家庭生活质量。

这也是加入集体农庄的农民比个体户农民收入更高的原因之一。

可黄河工程结束了之后,他们该怎么做工赚钱呢?如果没地方做工赚外快了,集体农庄的意义不就大大降低了吗?

这个问题倒是让苏咏霖有些在意。

他当时的回复是黄河工程结束之后,整个黄泛区还有一波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期,是黄河工程的配套计划,早就计划好要行动的,现在正在落实中,想必不用多久就能推进开来。

农民们于是喜笑颜开,感谢苏咏霖为他们做的事情。

离开集体农庄之后,苏咏霖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

农民们说的都是实话,个顶个的大实话,没有一点水分,所以才值得他如此思考。

加入集体农庄,从明政府的角度来看是要让国家主体经济的属性从私人属性变更为集体属性,从而完成经济主体的性质变更,进一步深化大明的革命成果,增加国家对土地这一基本生产资料的掌控。

而从农民本人的角度来看,要说这个事情和革命有多大的关系,别说他们,苏咏霖都不信。

这事关个人利益的事情,少数人还有可能做出损害自己的利益而维护国家利益的行为,要说广大农民都那么做了……

那还真就天下大同了。

对农民的教育一直都在推进,但是目前来看,能完成扫盲就算是很不错的成绩了,而扫盲阶段的农民之所以愿意大规模主动加入集体农庄,究其缘由,毫无疑问,就是利益。

利益的驱使使得广大农民加入集体农庄,革命教育在其中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并非决定性作用。

正如那个农民所说的,他加入集体农庄,是看中了集体农庄的互帮互助大家一起赚大钱的模式,不管是农忙的时候还是工忙的时候,都能保证耕地和做工两份收入。

这是集体农业的优越性,是很多个体农户做不到的。

因为这个利益,农民们才踊跃加入集体农庄。

但是这种情况是一直可持续的吗?

第1315章 时代的红利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