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 第854章

作者:御炎

谢庆生心思多,就是容易生二心,要警惕,或许也应该拿掉兵权,不能让这样的人继续呆在军队里。

杜刃人云亦云,没什么主见,或许可以驾驭,但要让他清楚地知道自己到底是谁的狗。

唉……

军队最重要的是忠诚,可是现在这些人里真的都是些豺狼虎豹,没几个好用的。

“听懂”了吴璘的交代之后,赵不息心中感慨,十分哀伤。

“相公为我,为朝廷实在是付出太多了……”

“为陛下,为朝廷,为大宋,臣不惜一切。”

吴璘言辞恳切,眼神真挚,一直到死,心里都在担忧着他死后的川蜀局势,但是大宋真的就挺不住了,还想亲自带兵出击,为大宋延续国祚,以全自己的千古名声。

洪武七年九月初三,吴璘病死于成都,享年六十七岁。

三十多个医生合力都没能治好吴璘,为了表达自己的悲痛和对大臣的重视,赵不息不顾吴璘家人的劝阻,把这三十多个医生全给杀了,给吴璘殉葬。

然后他下令太子给吴璘披麻戴孝,自己亲自抚棺痛哭,给吴璘追赠太师,追封信王,亲自为他拟定谥号【武顺】,接着赏赐吴璘的家人铁钱铜钱金银珠玉无数,给他的前四个儿子提高官爵。

说巧不巧,吴璘的丧礼刚刚举办起来,因为各种原因迟迟未能送到的明军进攻川东的消息终于传到了成都,算是姗姗来迟。

这一家伙给赵不息还没有来不及调整情绪的满朝文武一记重击。

明军开打了?

第1262章 就不知道大宋的太祖皇帝究竟在谁的心里活着

自从川蜀内乱发起之后,成都朝廷的文官武将们一直都在担心明军会不会趁机干涉他们。

他们一面往北打探消息,一面往东打探消息。

川北军区有吴璘留下的两万精锐,还有吴玠的儿子吴拱在那边镇守,加上难于上青天的蜀道,所以大臣们还不是很担心,觉得就算明军从川北发起进攻,也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他们有足够的反应时间对汉中地区发起增援。

但是川东那一块的防线是吴璘上任枢密使之后才安置的,兵马也好,主官能力也好,都不能和川北相提并论。

且川东地区还有水道可以加以利用,真要打起来,对进攻方来说未必很艰难,所以成都朝廷对川东战区的投入并不算少。

吴璘派了自己欣赏的部将茅志文前往镇守,统兵两万余,沿着水道搭建防线,定下了层层防御、节节抵抗、诱敌深入、聚而歼之的战术。

但是不得不说,吴璘的安排很有道理,很有军事素养,可问题在于,吴璘从始至终都没有和明军正面交手过。

他对明军的全部了解都是来自于军事情报,来自于他人之口,来自于他人的描述,他并不曾直接面对明军那强大的军事威慑力。

所以尽管他认同明军的强大与精锐,可是在战略部署上,他理所应当的将明军放在了他所认为的精锐巅峰——岳家军的水准上,以应对岳家军的水准对明军进行布置。

他觉得他已经对明军有着足够的了解和估量,认为他已经足够重视明军了,都用岳家军的等级应对明军了。

可是他高估了茅志文的战斗意志,高估了宋军的战斗意志,也低估了明军的战斗素养。

结果川东战区被明军一战打废掉,四个州府转瞬之间就沦陷了,还有很多人直接投降,压根儿就没有打起来。

忠州那块儿本来就有贼军起事,现在大宁监、夔州、云安军、万州和忠州贼军连成一片,沿着岷江水道的一条运输线路已经被明军打通,川蜀本地贼人已经和明军合流,明军即将进一步深入川蜀。

他们的下一个目标必然是涪州,再下一步就是重庆府,紧随其后,就是泸州,然后,成都平原直接就在明军面前,成都门户洞开。

这是当年刘备入蜀的路线,也是建立在蜀地的政权多次被覆灭时敌军进攻的路线。

成都还能怎么办?

吴璘的追悼会上,满朝文武神色怪异的看着目瞪口呆的赵不息,心中思绪百转千回。

赵不息算是彻底傻了,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办,连之前抚棺痛哭收买人心的法子都不知道该怎么继续使用了。

而在这个极为敏感且诡异的档口,还是马永康站了出来给赵不息解除了暂时的危机。

方法还是和之前一样,拿明国的革命政策和清算政策说事儿。

投降?

明国要的是你的命。

有的官员觉得压力太大,大声的嚎哭,一边骂明国残暴,一边骂苏咏霖残暴,一边骂宋军无能,不能保护他,白白浪费他的付出。

他明明不想抵抗,明明想要投降之后继续过好日子,继续做人上人,可为什么该死的明国和苏咏霖就是不答应?

为什么一定要我死?凭什么一定要我死?

哪里来的狗屁道理这是?我做人上人哪里碍着你了?

他们疯狂的宣泄,疯狂的怒骂,把苏咏霖从祖宗十八代骂到了孙子那一代。

因为他们觉得苏咏霖会断子绝孙。

马永康听着他们的咒骂怒斥之后,冷冷地笑了笑。

“诸君日日夜夜咒骂苏咏霖,难道能把苏咏霖骂死吗?骂不死他,他就还能统兵前来要了诸位的命!”

骂当然骂不死苏咏霖,这只是他们的愿望罢了,可要是愿望能那么轻易地实现,明国就根本不该存在。

所以最后他们还是要认清现实,知道自己面临着什么,知道自己该怎么做。

虽然他们对赵不息非常不满意,但是在巨大的压力下,他们没有想着推翻赵不息主动求和,而是继续尊奉赵不息做他们的皇帝,维持着成都朝廷这个摇摇欲坠的透风漏雨的破屋子的存在。

先把破屋子支撑起来,不然破屋子都没了,他们就要面对疾风了。

赵不息面临的最直接的麻烦算是解决了,可是更多的麻烦还在。

比如明军,还有宋军本身。

当务之急是要抵抗明军,不能让明军真的攻破重庆府和泸州,真的就深入川蜀平原直面成都,必须要阻挡他们。

但是这样一来,问题就出现了。

吴璘活着的时候,军队尚且会因为吴璘的一句话而听命令,然而吴璘现在已经不在了,他死了,军队是否还会听命呢?

赵不息产生了严重的不安情绪。

出于这种情绪的考量,赵不息觉得自己无论如何都要把陆(禾兆)、齐修伟、谢庆生和杜刃四人换掉,换上自己信任的人来做将军统兵,这样才能安心。

可他们现在他们都统兵在外,稍有不慎,不就是个黄桥兵变的现实版吗?

就不知道大宋的太祖皇帝究竟在谁的心里活着。

所以,该怎么办呢?

赵不息最擅长的是经济工作,搞经济他还是有一手的,比如搞出个交子崩溃敛财。

政治工作上虽然比较菜,但也不是完全不行。

只有在军事上,他是真正的完全不行且没有任何经验,所以之前都是委托吴璘进行,可是现在吴璘没了,他失去了一个可以信任的统兵者。

既然没有信任的统兵者,他就只能自己来,不说打仗,至少要把兵权控制在自己的手里。

自己来的前提是要获得彻底的兵权,让军队彻底成为天子之兵,统兵者都是自己信赖的人,而不是动不动就问自己要钱的人。

怎么获得彻底的兵权呢?

要说吴璘在去世前可能也是想到了这个关节,所以给赵不息提了个醒儿,主要是为了让他能够针对性的驾驭四大将,如此就能驾驭军队。

但是吴璘或许是病重了,还是没有抑制住那么多年来南宋高层说话喜欢拐弯抹角的惯性,给赵不息的建议在赵不息看来就有点问罪的意思。

本来赵不息就打算把几个他觉得不太能信任的家伙一勺烩了,现在这种状态下,赵不息的思想愈发的激进。

赵不息想到了一个针对兵权的很好的操作方法。

他决定以祭奠吴璘为理由,让四支军队的主将带着他们的亲信回来,然后将他们的兵权拿掉,再派自己信任的人去接管驻守在外地的军队,然后调动这些可以信任的军队去抵御明军入侵,一气呵成。

就跟把大象放进冰箱里一样,只要打开冰箱门把大象推进去,就解决了,整个过程需要什么精细的谋划吗?

并不需要。

他们来了,被控制住了,然后当着他们的面宣布解除兵权,然后再派人去接掌兵权。

整个过程用得着三五天吗?

完美!

第1263章 吴相公会说这种话?

因为吴璘没了,所以赵不息没有可以信任的人。

这个计划他也不想找其他人商量,直接就让枢密院颁布命令给四大将,让他们带着亲信回来祭奠吴璘。

战事没那么重要,可以先放一放,主要是祭奠吴璘比较重要,你们快点回来,别耽搁了。

九月十日前后,四大将分别得知了吴璘的死讯,并且得到了朝廷要让他们赶快回去祭奠吴璘、送吴璘最后一程的命令。

四大将里面,齐修伟脑子相对简单,对吴璘的感情也最深,得知吴璘去世之后,大为哀伤,也没怎么细细思考,直接就下令副将暂时统兵驻守当地不要动弹,自己带着亲信返回了成都。

杜刃为人比较优柔寡断,虽然有用兵的能力,但是在决断方面需要有人帮助,所以吴璘给他搭配的副手就是性格果断坚毅的偏将冯果。

面对这道命令,杜刃有点犹豫不决,于是询问冯果该怎么办。

“眼下正是剿灭贼军的关键时刻,朝廷却命令我们回去奔丧,这不太妥当吧?”

冯果也觉得不太正常,但是也有别的想法。

“吴相公是提拔吾等的恩人,若是不回去祭奠他,恐旁人有所非议,而且也会引起朝廷猜忌,如今吴相公去世,朝中知兵之人寥寥无几,对于吾等而言,能为吾等说话的人也没有了,问题还是很严重的。”

“那……”

“若我所料不差,这一次让吾等回去祭奠吴相公,恐怕就是朝中某些人在试探吾等是否忠诚,若是不回去,问题会很大。”

“那回去?”

杜刃皱眉道:“可是之前……”

“之前军中出现威胁朝廷给钱的人,吾等未能压制,以至于朝廷对吾等产生不信任感的可能也是很大的,你是想这样说,对吧?”

冯果看着杜刃,点头道:“既然如此,那就让我回去吧,我回去,不管出了什么事情,你都能为我说话,保我一命,不是吗?”

杜刃一听,顿时有些担忧。

“话虽如此,可是……”

“别可是了,这可是至关重要的问题,不能不回去,也不能全回去,我回去是最好的,理由也很充足,你留下吧。”

冯果做出了决定,而素来听从他的意见的杜刃也没有阻拦他。

谢庆生没有杜刃那么优柔寡断,还需要有人来帮他,他一直心思细腻,遇事喜欢思考,这一次也思考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