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 第824章

作者:御炎

当然了,无论他们是否这个时候停手不再行动,也不会影响苏咏霖决定覆灭他们的决心。

他们已经上了小本本,下不来了。

本来苏咏霖觉得这件事情也就这样了,但是没过几天,苏咏霖便得知了这件事情的后续。

还是川蜀地区的天网军密探,他们得知除了一批蜀锦向南前往大理国,还侦查到了一批蜀锦向北行动,前往川北地区。

他们不知道这些蜀锦去了什么地方,没追上,但是怀疑和关中行省有关系,所以暗地里联系了负责关中行省情报侦查的天网军第四行动组,请求他们的协助。

天网军第四行动组得知此事之后很是重视,组长许煊亲自跟进调查此事,经过一段缜密的行动,他们把这件事情给查出来了。

简单来说,就是有人在贸易禁令之后利用自己的职位和手中的权力私下里偷偷组织队伍和川蜀丝绸商人进行蜀锦贸易,然后通过渠道关系售卖到草原甚至是西辽赚钱。

草原商路早就被打通了,至于和西辽之间的商贸,主要是在关西之地民间存续着,官方并不涉及。

金国还曾经试图讨伐西辽覆灭西辽,但是终究没能得逞,当然也不会和西辽展开什么有建设性价值的商贸往来。

但是民间的商贸不好把控就是了。

最开始被发现的犯事者是秦州清水县县主簿马文轩,他被当地司法所提审之后,受不住拷问,陆续供出了一些同伙,比如县尉,比如驿丞,比如主要罪犯是清水县令韩明知。

这些人被司法所提审之后,陆续又供出了一些协助他们办事的同伙,比如平凉府化平县驿丞周畚,比如镇戎州东山县令贾庆,以及庆阳府合水县巡检于都等等人。

随着犯事官吏一个一个被揪出来,一个从洪武四年开始就存在于关中西部和北部的秘密蜀锦贩售团伙给揪了出来。

苏咏霖攻占关中之后留下了大量旧官僚统治地方,所以大清洗之前关中较为混乱,大清洗发动之后,大量关中旧官僚落马,复兴会员们纷纷登位,开始接管关中行政。

关中吏治焕然一新。

但是能够治理地方的复兴会员人数不足,所以少量没有犯错的旧官僚被保存下来,之后一些非复兴会员的科举出身新人也被派往关中从事行政工作。

在行政型复兴会员人数不多的情况下,朝廷吏部和复兴会组织部优先确保的就是清一色复兴会员组成的司法部门在地方上的贯彻落实。

关中地区被重点照顾,从洪武四年往后,关中地区基本上实现了每个县都有一个司法所建立起来,负责对行政机构进行监督。

相对应的,县府治理层面,还是有一批旧官僚和非复兴会员科举官僚存在的,只是数量上已经不是主体了。

复兴会员经过苏咏霖三番两次的强化整顿,作风问题得到了相当程度的纠正,这直接体现在了这场蜀锦走私案之中,犯罪者没有一个复兴会员。

这也是苏咏霖唯一感到欣慰的地方。

但是话又说回来,这件事情还是出现了,在他层层加码的严防死守之下,还是有官员钻了空子从中渔利。

根据调查结果,这帮家伙在之前明国官方允许的与川蜀的蜀锦贸易时期就开始行动,因为和南宋进行蜀锦贸易并且销售给草原是需要明国官方的许可证的,官方需要通过许可证和交易来抽税。

所以他们利用自己的地位和权力搞交易,买通一些旧官僚和科举官僚,刻意避开复兴会员身份的官员,打通一条商路,借助官方的力量做二道贩子,赚的盘满钵满。

而且还不缴税,获利全部大家均分,然后从川蜀之地购买各种南宋的奢侈品,过着私下里奢靡的生活。

如果这一次他们老老实实暂时蛰伏,或许还不会那么早被发现,但是因为贪婪,他们没有管住自己的贪念,所以还是在忍耐一两个月之后再也坚持不住,偷偷重开贸易。

据说因为明国和江南国官方的封锁,蜀锦无法正大光明出来川蜀,以至于原先地方上的蜀锦存货价格骤然飙升。

江南国也好,草原上也好,因为统治阶级内部的需求,成品蜀锦的价格都开始飙升,甚至有些人开始做起了蜀锦囤货生意,打算趁此机会发一笔横财。

蜀锦的确被封锁了交易,但是原先就交易完成的蜀锦还是存在的。

经过一顿炒作之后,这些存货蜀锦更是被炒上了天价,从市舶司那边传回来的消息也显示一些外国商人正试图用两倍三倍的价格收购市面上的存货蜀锦。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不出现走私,反倒是奇怪的事情了。

只是限于这年头的交易模式比较原始,所以交易还是需要双方物理接触的,这物理接触的过程十分繁琐、危险,更加推高了蜀锦的价格。

并且在川蜀地区内部,因为蜀锦交易被封锁,大量存货积压,蜀锦在川蜀地区内部已经卖不出价格,甚至于很多成都朝廷内部人员都担心这些存货砸在手里血本无归,所以宁愿降价也要售卖。

一边是价格降低,一边是价格飙升,此消彼长,一匹走私蜀锦的价格直接上天,堪比黄金。

草原部落中的贵族们对蜀锦的需求也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增长,臣服于明国的汪古部和塔塔儿部头人十分希望得到蜀锦,用来满足他们自己装逼的需求和女人们爱美的需求。

庞大利润刺激着这些官吏,他们终于忍耐不住心中的欲望,决定冒险重启商路。

第1211章 恶人就该交给更大的恶人来对付

有重启商路的机会,川蜀那边当然是高兴的不要不要的,他们立刻将货调出来,还愿意压价售卖。

于是关中走私团伙通过原先的关系购买在川蜀已经跌价跌的厉害的蜀锦,接着转手卖给草原贵族,那就是百分之几百的利润。

然而或许是太激动了,一个来回之后,他们就漏了马脚,被天网军捕捉到了蛛丝马迹,然后当地州府的司法分局出手,最后关中行省司法局亲自下场,将其一锅端,连根拔起。

这件事情性质恶劣,牵连官吏七八十人,关联平民四百多人,苏咏霖得知以后也是怒不可遏,直接下令彻查到底,把所有关联人等全部查出来,严肃问罪。

案件审核结束之后,司法三司对这件事情进行了会审,然后严格审理,将违背禁令的主使人全部处死,余者按照参与程度不同进行公判罚,最轻的也被判处六年监禁。

最后这件事情由法部尚书沈格向苏咏霖做了报告,使苏咏霖得知这起案件的涉案人等职位都不算太高,但是涉案金额非常庞大。

他们家中的不动产就不说了,只是流动资金便堆积如山,主要是铜钱和铁钱,还有南宋川蜀那边通行的纸钞交子。

这起案件性质恶劣,惩处严肃,随后苏咏霖下令关中边防军加强各川蜀通道的巡逻,严查走私,断绝贸易。

各地活动的天网军密探需要全面活动起来,将相关消息通报出来,争取对走私团伙来一个全面打击。

这个命令颁布下去之后,各地天网军密探行动起来,确实做出了不少成绩。

关中、湖北、湖南等地,陆续发现七个走私蜀锦的团伙,他们被各地司法部门和军队一锅端,并且还设计引来与他们协作的川蜀商队,将这些商队也给一锅端了。

不仅收获颇丰,对于整个蜀锦走私的局面估计也是十分凶狠有效的打击。

明国内部一些还在活动的私人商旅与不法官吏遭到了惩治,被连根拔起,顺带着对他们的社会关系网络也做了一番清理。

明国内部尚且如此,江南国就更不用说了,有天网军活动的地方,数月以来已经发现了十几个走私团伙从川蜀走私蜀锦到东南地区贩卖,赚取高额利润。

明国官方向江南国朝廷通报了好几次,江南国朝廷也派人处理了好几次,但是效率低下,惩处力度低下,让苏咏霖感觉到这帮家伙是出工不出力,刻意磨洋工。

看来除了沈该等人,江南国朝廷内部果然还是有那么一批人正在享受着蜀锦带来的高利润。

于是苏咏霖亲自下诏斥责江南国主赵惇和宰辅沈该等重要高官,责令他们限期处理掉已经被发现的走私商队,若是他们办不到,明国就要亲自介入进来,帮他们处理!

你们自己不体面,那就我来帮你们体面!

赵惇是个废人,这个诏书也就不是给赵惇的,而是给沈该的,沈该接到苏咏霖的诏书,顿时整个人都不好了。

“他以为我不想?我比谁都想!可问题在于有些人我根本动不了啊,除非他自己亲自来,那可以办到,什么事情都逼着我去做,我又能怎么办?”

沈该找来了张栻,向他吐苦水,发牢骚,发泄心中对苏咏霖和明国的不满。

张栻任由他发牢骚,然后向他提出建议。

“很明显,有些事情明帝不愿意去做,希望您去做,而您又偏偏很难做,既然如此,不如干脆把这个事情就让给明国去做好了,他不是说我们处理不好他就自己来吗?那就让他来啊。”

沈该愣了愣,然后满脸的担忧和犹豫。

“我倒不是担心他们处理不了这个事情,他们一旦介入进来,绝对能把这个事情连根拔起,可问题在于,虽然咱们是明国的属国,但是各项条约都没有说过明国可以介入朝廷直接处理咱们的事情吧?”

“说是没说过,但是明国真要这样做,咱们也根本拦不住,一纸条约现在虽然是白纸黑字,但明国真想做点什么,白纸黑字也拦不住他们,难道不是吗?”

张栻貌似无奈道:“而且现在很明显的,那群人就是把您放在火上烤,他们私底下走私蜀锦大把赚钱,却把不尊奉上国指令的罪名丢到您的头上,让您承担明帝的斥责,这又是何等的不公?您何必为他们承担风险呢?”

沈该想了想,觉得张栻说得有道理。

“那,这个事情还真应该让明国自己动手?”

“地方官员肚子里头那点弯弯绕咱们谁不知道?”

张栻一脸不爽道:“朝廷里和地方上那些人绝对是沆瀣一气,绝对是这边赚钱那边就分钱,这段时间绝对赚的盆满钵满,各个满嘴流油,却苦了咱们在这临安城内勉力支撑局面。

这也太不公平了,哪有咱们在这里累死累活,他们不仅不帮忙还要在背后捅咱们刀子的说法?又苦又累还不赚钱的事情都是咱们做,吃香喝辣的他们去享受,天底下还有这样的道理?”

张栻的说法不断触动着沈该的内心,让沈该对朝廷里那些把锅甩给他背起来的家伙越发不满意。

你们支起一口大锅吃肉喝汤,全都搞定之后也不把锅洗洗,直接就往我脑袋上扣,给我惹得一身腥,苏咏霖不找你们麻烦,就找我的麻烦,有什么事情都是我的错……

天底下还有这样的道理吗?

沈该越想越生气,越想越委屈,思来想去,心中的天平逐渐倾斜。

“你说的很有道理,这个事情不能就这样算了,恶人就该交给更大的恶人来对付,那帮家伙想让我承担责任,那是想都别想!”

沈该于是做出了决定,让张栻联络明国方面,把相关的事情传达给中都知晓。

这个贸易禁令是明国颁布的,江南国作为属国是跟进的,现在国内出现硕鼠,国主和宰相处理不当,这是罪过,国主和宰相要向大明皇帝道歉,表示诚挚的歉意。

但是眼下江南国国运艰难,很多事情都没有足够的人手去做,封锁贸易这种事情需要特别多的人手,而江南国实在是拿不出人手,所以希望借调明国专业人士前来协助办案,事成之后必有重谢。

沈该觉得这个事情当然不能在名义上就承认交给明国来办理,那等于是放弃了一部分的司法权力,影响不好,所以沈该觉得就算实际上如此,但是在名义上还是要做点功课。

就以江南国办理案件人手不足作为理由,邀请明国同行协助办理,然后以江南国方面作为主导,明国方面只是协力角色。

实际上当然是全盘交给明国,但至少在名义上要设置一个江南国的大领导办理这件案子。

谁来做呢?

张栻自告奋勇,愿意替沈该背锅。

这得罪自己人还要背上【谄媚明国】坏名声的事情沈该不想给扣上,于是张栻十分为难的表示自己愿意这样做,还十分高风亮节的表示这是他应该做的,沈该一点补偿都不用给他。

是一点都不用哦。

沈该想了想,感觉不能这样什么都不表示,就把一切都甩给张栻。

一方面是心里过意不去,觉得张栻把锅接了过去多少说不过去,显得自己不厚道。

一方面也是担心张栻背后那群颇具战斗力的部下们会觉得这件事情上是自己逼迫张栻去办的,对自己的名声是个不好的影响。

于是沈该思考片刻之后,决定任命张栻的弟弟张杓入朝出任御史中丞,将这件事情交给张杓去办,而让张栻不要亲自出面办理此事。

第1212章 朝廷若要继续存在,就必须要仰仗明国

任命张杓担任御史中丞,沈该的意思很明确了。

你弟弟帮我背锅,我让你弟弟做御史中丞,你从中摘出,虽然名声不太好,但实际上也没那么差。

你们兄弟两个做坏人,再给你们的权力加点码,如此咱们两清,谁也不欠谁,之后你们的名声还有我的名声互不关联,外人怎么揣测都和我们没有关系,你觉得呢?

张栻强忍心中狂喜,表现的十分淡然。

“不知舍弟才疏学浅,能否担此大任?且这样做会不会让人说闲话,认为我兄弟二人以权谋私?”

“令弟学识渊博,之前就有很多人向我推荐令弟出任官职,眼下用人之际,就不要在意这些庸人的说法了,他们要是愿意出面和明国共同办理此案,我也可以任命他们当中的某人做御史中丞。”

沈该这句话说的很合张栻的心意,于是张栻不再说什么,而是开始办理此事。

张杓很快便正式出任御史中丞,然后将这件事情通报给中都,让中都派人前来协助办理此案。

中都方面,苏咏霖接到江南国朝廷的通报之后,颇感意外。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