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 第757章

作者:御炎

张越景记得黄河案之后,当时复兴会内部还为此征集了大家的意见,讨论该如何防止会员被上等人腐蚀,产生了不该有的想法。

至于结果如何,张越景不知道,但是就之前零星爆出的一些贪腐事件来看,似乎探讨的效果并不太好。

要怎么做才能防止大家腐朽堕落成为上等人呢?

当初苏咏霖提出这个可能性的时候,还有些人觉得苏咏霖是在小题大做——复兴会员怎么会堕落呢?

大家都吃过那么大的苦,受过那么大的罪,现在最大的目标就是搞死那群上等人,怎么会腐化堕落贪图享受呢?

可事到临头,被打脸的人不止一个两个。

南宋还没干掉,大理、西辽、高丽、草原还没有彻底解决掉,大明国的周边环境也只是改善、还远没有到彻底安稳的地步,就已经有些人忍不住,要暴露本性了。

这以后还得了?

张越景参加河南兵团内部的复兴会组织会议的时候,一些五六年老会员就提出过这样的问题。

赵玉成召开江南西路复兴会组织会议的时候,他也提出过类似的问题,并且发动大家进行思考。

事实上很多地方上的复兴会组织在那场大清洗之后都进行过内部反思、商讨,讨论大家在思想道德上出现滑坡的问题,也提出过很多建议,但是效果……只能说并不明显。

最有效的还是复兴会监察部主任孔茂捷提出的一系列监察震慑手段,他在复兴会总部会议上宣誓,将永远和堕落腐败作斗争,谁敢起不该有的心思,他就敢送此人一口棺材。

但是赵玉成认为这种方法镇得住一时,镇不住一世,赵玉成觉得还是要回到当初大家齐心协力搞斗争推翻金国的时候,从那个纯粹的时刻汲取力量和智慧。

那就是不能让同志们松懈下来。

一旦松懈下来,就必然产生那些封建王朝会出现的现象。

会有人贪腐犯罪,会有人贪图享受从而多纳妻妾,会有人存有私心从而为自己或者家人谋取利益。

这样的情况都会出现,大明最终会变成一个和过去的所有王朝没什么不同的王朝,复兴会的存在也将彻底失去意义。

所以,不能松懈,不能让大家觉得到此为止,接下来就是享受胜利果实了。

不是这样的,真正的胜利果实不是刚刚胜利就一起享受权力,那终究会重新走上当年那些江南西路农民起义者的老路,终究会失去好不容易得来的一切。

或许他们就是一群永远也不应该停下来休息的人,或许他们从踏上这条路开始之后就没有停下来的可能,他们必须要一刻不停地战斗战斗再战斗,成为永远的战士,一直到死。

什么地方有上等人,就去战斗,一刻不停地战斗,一刻不停的维护大家抛头颅洒热血获得的成果,决不允许这份成果遭到任何玷污。

赵玉成的这种想法刚刚成型没多久,他还没有在公开场合发表过自己的看法,目前,也只有少数几个人听他说过,张越景就是其中一人。

第1100章 击破京湖战区

说老实话,张越景感觉赵玉成的想法挺雷人的。

毕竟一直战斗这种事情想想也要付出很大很大的财富力量和人力,这种程度的支出是大明国可以承受的吗?

一直战斗下去需要付出的钱粮,付出的人力,那都是无法想象的天文数字,现在光修一个黄河就能让大明国陷入暂时的停滞当中,更何况是其他的大额支出呢?

从经济上来看,张越景非常不看好赵玉成的想法。

但是另一种角度来看,张越景不得不承认赵玉成的想法确实是目前唯一看上去可行的方式。

因为大家聚在一起刚刚开始奋斗的时候,在抵达中都建立明国之前,真的都是一心一意。

所有人都是斗志昂扬,怀着对上等人的彻骨痛恨在占领地发起全面的改革和清算,对当地上等人进行彻底打击,解放民众,并且号召他们跟着苏咏霖一起掀翻压迫,夺回自由。

那一场场公审大会,一场场诉苦大会,一场场令人心潮澎湃的集体会议上,人们挣脱枷锁之后仰天长啸的模样,让张越景记忆犹新。

是什么时候开始出问题的呢?

张越景自己来看的话,出问题的时候应该就是苏咏霖决定暂时和部分较为开明的上等人联起手来稳定局势并且快速覆灭金国的时候。

当时张越景打心眼里就不支持这个办法,但是却又感觉这是当时唯一可行的道路,因为自己人太少,敌人太多,确实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

可是细细想来,第一批同志被腐蚀,不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吗?

苏咏霖自己都提前预料到了。

因为和上等人的纠缠不清,最后导致了黄河案的集中爆发,牵连数个行省的贪腐大案引爆了明国内部的矛盾。

这场贪腐案的大爆发最终促使苏咏霖决定提前和上等人决裂,彻底扫除上等人的威胁,将明国内部的旧官僚旧士绅一扫而空。

从结果上来看,这的确大大净化了明国的吏治,也让复兴会内部出现的问题得到了遏制。

但是就眼下所正在发生的一系列事情来看,复兴会内部的肃清可能还没有到可以停止的时候。

张越景认为这和之前死掉的那批旧官僚士绅对复兴会会员的腐蚀遗毒脱不开关系,他们虽然死了,但是遭到他们腐蚀的某些人偷偷存活下来,并且继续存在于复兴会内部,不太好发现。

苏咏霖可能也发现了之前和上等人共存的策略是不好的,是弊大于利的,所以才决定提前决裂,尽管如此,这遗毒未免太大,以至于苏咏霖还要不断地对复兴会进行内部整顿,每次都要处理掉不少人。

所以在当前复兴会的一些组织中,存在着一种思想。

这种思想认为正是因为建立明国,追求稳定,所以才选择了妥协,而正是因为妥协,才导致了复兴会的部分变质,现在虽然停止了这种行为,可是妥协遗毒不止,复兴会内部的问题依然存在,很不好处理。

为了建立明国,为了这份稳定的基业,付出了那么大的代价,付出了那么多同志的堕落,这一切到底是不是必须的?

如果一直战斗下去,一直用战斗代替妥协,是不是可以一直维持大家的高度热情呢?

洪武五年六月,张越景在襄阳城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

他一边思考,一边等到了参谋总部传达来的朝廷对于下一个阶段战事的安排,并且得到了四万援军的指挥权。

洪武五年六月底,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明军重新进入最佳战斗状态,然后开始攻略南宋之京西南路、荆湖北路、荆湖南路、江南西路,击破南宋京湖战区。

参战兵力为河南兵团七万人、神机营五千人、燕云兵团三万人和虎贲禁卫军一万人,加上农民军八万人,总兵力接近二十万。

这是明国自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军事行动,下一次,估计就是灭宋的军事行动了。

张越景做出了十分妥善的安排。

他下令战力最强的河南兵团陷阵军三万人、虎贲禁卫军一万人和神机营五千人合并为机动作战军,以此最强战力前往归州地区,和南宋战力最强的川蜀大军展开对决,并且消灭这支川蜀大军。

接下来,整个京西南路交给河南兵团破敌军三万人和兵团直属骑兵队一万人共计四万人来攻略。

燕云兵团踏白军三万人和农民军第二师徐通所部两万人共五万人负责南下进攻荆湖南路。

农民军第一师和第四师共四万人在赵玉成的率领下负责对荆湖北路发起攻略战争。

留守江南西路的农民军第三师卢成仁所部巩固现有战果,防范南宋朝廷可能发起的垂死挣扎式的作战——当然,这种可能性无限接近于零。

当前这种局势下,明军其实已经进入了万兵驱驰的状态之中,南宋中部地区四个路已经没有成建制军队可以威胁明军的进攻,就算据城而守,也几乎不能有坚持三天以上的城池。

这四个路被彻底占据其实也就是时间问题。

而张越景则盯上了目前南宋唯一一支还在机动的野战精锐,他亲自带领机动作战军前往归州地区,接替农民军之前取得的战果,对南宋川蜀军队严阵以待,随时准备与之血战一场,彻底覆灭之。

这支南宋川蜀大军的援军是姚仲率领的,姚仲奉皇帝命令进入四川调兵,希望得到吴璘的配合,吴璘犹豫良久,还是没有违背皇帝的命令,和四川宣抚使一起整顿了三万军队交给姚仲。

这是川蜀地区能拿出来的最后一支机动野战军。

吴璘明确的告诉姚仲,他已经不可能拿出更多的兵力了,当前这种状况,他必须要保证川北防线有足够的兵力防止关中明军南下,他这边担心襄樊不保,吴璘却要防范关中十万明军。

“襄樊固然重要,可川蜀一旦有失,明军就仿佛当年想要消灭东吴的王濬,楼船下益州,大宋国就真的危险了,这种事情我不敢让金国得逞,也不敢让明国得逞,这三万兵力实属极限,还望你一定要将他们尽快带回。”

吴璘所说句句都是恳切之言,说的姚仲也是心有惴惴。

“我自然清楚个中问题,但是不管怎么说,襄樊必须要救,襄樊也有咱们四万兵马,若是不救,不等于自断臂膀吗?”

吴璘长叹。

“国运艰难到了这个地步,也是我没有想到的,昔年状况再怎么艰难,也不至于要川川蜀大军出川作战的地步……”

“明军不仅战力强,人数也很多,明国财政似乎非常充裕,就目前所知,明国军队便有六个兵团之多。”

姚仲掰着手指头苦涩道:“燕云、河北、齐鲁、河西、辽东、河南,六个兵团,一个兵团满编十万人,这便是足足六十万兵马,明国全国又有多少人口?如此多的兵马,怎一个穷兵黩武了得?不仅苦了中原百姓,到头来,终究也是为难了大宋。”

第1101章 明国也是有可取之处的

六个兵团,六十万主力,极为庞大且骇人的武力。

这就是立国不过五年的明帝国所拥有的军事力量。

这份过于强悍的军事力量让吴璘皱眉叹息。

金国在时,也没有如此强大的压迫力和威慑力,且金国好歹还有北边草原和西北的西夏作为牵制,尚且不能以全力应对南宋。

可是明国吞并西夏,降服草原,北方已经基本上安稳,没有可以牵制他们的敌人,现在所有的力量都可以向南宋进行投送。

可他们才建国五年哪来那么强大的战略储备?

江北真的被金国折腾的民不聊生吗?

吴璘十分疑惑。

“都说江北残破,国用不足,江南富庶,鱼米之乡,百姓殷富,说起来,大宋的兵马应该比明国还要多才是,可大宋兵马最多也就四十万,没有更多了,明国以残破之江北,拥兵六十万,难道真的是穷兵黩武吗?”

姚仲摇头。

“不然呢?除了穷兵黩武,还有其他的可能?没有穷兵黩武,以江北之残破,最多能养四十万兵,可明国却有足足六十万。

这不得不让我想起当年季汉国小民弱,到灭亡时以九十四万口众养十万兵,四万官吏,何其可怕?明国比起季汉,怕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很显然,姚仲并不知道诸葛亮是怎样打造并且给季汉留下了一套可以极大限度压制豪强、动员民力的军政体制。

他也不知道为什么南宋以六千多万的人口数量,却只能拥有四十万军队,即使这样朝臣还每每哭穷,说养兵费用太高,国家财政困难之类的。

武将不懂这些,也不需要懂这些,当然,最好也根本不要想着去懂这些,否则赵宋家法可不是开玩笑的。

面对姚仲的疑惑,吴璘沉默了一会儿,缓缓开口。

“除此之外倒也还有另外一种可能,那就是他们对黎民百姓掌控极强,能够做到我们做不到的事情……你看过《洪武政论》吗?就是苏咏霖所写的那本书,现在已经刊行两卷了。”

“您还看这个?”

姚仲惊讶道:“我听说临安方面已经下令把这本书打为禁书,说苏咏霖妖言惑众,谁敢看就要处死,处置的相当严格。

之前临安有个四品官的儿子看了这本书,还公开宣称苏咏霖说的是对的,结果被砍了脑袋,脑袋还悬在城门上示众,您作为国朝大将,可要小心谨慎啊。”

“我知道,身为国朝大将,我本不该说这些话,但是我总觉得这样做不对。”

吴璘叹息道:“这两卷书我都看了,不得不说的确有妖言惑众的地方,能够看出苏咏霖之残暴不仁,但是其他方面,尤其苏咏霖的施政,是真的有很多地方值得大宋去学习的,比如在税收方面的创举,我建议你有空也看一看。

都说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明国可以覆灭金国,可以成功称霸中原,乃至于多次击败大宋,足以证明明国也是有可取之处的,如果因为他与我们为敌就把他说的一无是处,未免太过于偏颇了。

我认为大宋的很多困境或许都可以从中获取解决的办法,既然苏咏霖成功了,说明大宋也是可以稍微进行一些变通的,你说呢?”

说着,吴璘就把自己得到的两卷《洪武政论》都赠送给了姚仲。

姚仲犹豫片刻,便接过这两卷书,收了起来。

“若是成功解除襄樊之围、击退明军,我自然会看,若是无法解除襄樊之围,反而损兵折将,大宋估计也没有未来了,这书也就没有看的必要了,吾辈大将,难道还有颜面投降明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