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 第705章

作者:御炎

横批是——南宋万税。

凡是经过农民军总部前的人都能看到这副对联,啧啧称奇,感慨万分。

土地改革在江南西路的九州之地取得了全面胜利,一个空前稳固的革命政权在这里建立起来,深深地扎下根。

本地人空前拥护这个全新的政权,但凡这个政权有什么需要的,他们都愿意尽力配合。

农民军整编招募新兵的时候,本地人踊跃参军,农民军招人修缮城墙和军事防务的时候,本地人也愿意派出多余劳动力帮助他们修建。

如此,在土地改革之后,农民们的生产热情也大大提升,在刚刚过去的洪武四年夏粮和秋粮的收成之后,农民军通过农税和临时战争税收到了足以支撑八万农民军战斗两年的粮食。

在这样的情况下,南宋的物资禁运也就没什么意义了,农民军政权的大生产运动自己就能够养活自己。

粮食方面没有问题,农民军吃的比宋军要饱的多。

这第二个原因,就不是农民军的问题了,而是南宋自己的问题。

众所周知,越是物资禁运,越是容易推高货物的价格,越是推高货物的价格,利润就越高,利润越高,就越是有人愿意冒着风险去偷运。

尤其是当人们知道负责监管他们的官员自己都对此流口水的事实,他们就更加不会顾及这种禁令,而是一心想着运送物资去赚钱。

以南宋政府那吹弹可破的禁运命令和南宋官僚们极其灵活的执行手法,想要实现彻底的禁运,估计也就在赵昚的梦里可以实现。

所以自打物资禁运的命令传到江南西路解放区周边各地之后,各地心思活络的商人、官僚们就从没有停过自己的行动。

他们召集人手,高价雇佣他们,给他们提供不错的待遇,然后就带着他们推着车子赶着驴子行走在挣钱的路上,一路艰难险阻都不在话下,只要能抵达农民军的货物交易中心,就没什么是不能去办的。

民间如此,官方又如何能坐视民间赚钱而无动于衷呢?

官方赚得更狠。

第三次围剿战争之后,南宋主要的军队全部退出了江南西路农民军控制区,驻扎在汉阳、鄂州、蕲州、襄阳一带。

其中因为明军河南兵团长期在边境地区的演武行动,所以宋廷被逼着把最精锐的姚仲所统领的军队安顿在了襄阳一带。

其他后来调过来的中央禁军主要负责对江南西路农民军的警戒,并没有发起军事行动。

这就为这一地区的商业大环境提供了军事安全的保障。

第1018章 一分钱不给还想要良品?

在战后物资禁运命令尚未下达的一段时期内,农民军利用土地改革和战争胜利获取的资金和周边地区的商人做了不少生意,建立了不少比较可靠的合作伙伴关系。

农民军大生产运动主要还是粮食,在布匹、军械等方面还有不小的生产缺口,虽然赵玉成也学着苏咏霖的政策,各种开设纺织工场、冶铁工场等等,但是生产效率一时半会儿上不来。

所以就比较需要和周边地区的商人们做生意,购买他们需要的物资。

还真别说,只要有钱,就有市场,除了布匹等正常的日用品之外,农民军需要的钢刀、长枪还有弓、弩、盔甲等军械,就算没有物资禁令,本身也是相当敏感的存在。

但是他们万万没想到的是,那些南宋商人还真是手眼通天,只要价格给到位了,神臂弓这种绝对的禁品也能给你搞到。

偏偏他们的身份不是什么官僚或者军官之类的,只是一个表面上打着卖米卖布旗号的“普通”商人,然后一掀开自己车上的罩布,下面全是神臂弓。

他娘的普通商人能搞到神臂弓?

普通?

赵玉成就觉得这件事情比较难以理解,不知道该怎么表达内心的纠结情绪。

明明就是官员们放出来的白手套,居然还自称普通商人!

呸!

但是说到底,大家在商言商,生意还是要做的,钱还是要赚的,谁也不会嫌钱多,农民军也相当需要货物。

所以赵玉成就拿出钱来和他们做交易,用来换取除了粮食之外的一切必需品。

这一阶段价格还算是比较正常的。

直到物资禁令下达之后,这些南宋商人开始露出了商人本性。

他们搓着手对赵玉成表示——过去是这个价格,但是现在物资禁令下达了,咱们都要冒着掉脑袋的风险给你们运送物资,这个价格上面是不是要……嘿嘿,你们懂的。

复兴会分部内的一些人对南宋商人的这种行为非常不愉快。

本身他们购买物资的价格就已经很贵了,比正常市场价格翻了一倍不止,他们现在还要继续翻倍,简直太过分了。

而且大家心里都清楚,能卖军械的都是官方放出来的白手套,和官府本身关系匪浅,贼喊捉贼的套路玩了几千年,还当我们不知道这里头的关系?

很多人都觉得不用继续和他们做生意,反正目前来说农民军的军需物资也是够用的,真要打起来,撑个四五个月不是问题,他们不认为宋军能够和他们打上四五个月。

就宋军那拉胯的组织度和战斗力,四五个月咱们都能反推到临安成了!

但是赵玉成却不这么认为。

“对于现阶段的我们来说,物资比钱重要,永远不要小看战争时期的物资消耗,拿钱换物资比存钱更有意义,至于多花出去的钱也没什么值得生气的。”

赵玉成笑了笑,拿出了一个小本本,开口道:“大不了把这些商贩的名字都记下来,等革命胜利之后,再去算账,有一份算一份,让他们把吃进肚子里的全给吐出来!”

苏咏霖是个很记仇的人,心眼也小,有仇一定要报仇,不管多久,一定会报仇,他还有个专门记仇的小本本,那些有路线之争的人,他一个都不会放过。

而作为他的亲传弟子,赵玉成也学到了苏咏霖记仇、报仇的性格。

他让人把这些坐地起价的南宋商人的名单都给记下来,拉个清单,记在小本本上。

“都是些趁火打劫的奸商,平日里也没少做囤积居奇的缺德事情,而且大部分都有官方背景,否则他们会那么嚣张的和咱们做生意?哼!让他们先得意着,早晚要和他们算总账!”

赵玉成都这样说了,其他人也没什么好反对的。

农民军就继续用超过正常价格两三倍的价格和奸商们做生意,购买布匹帐篷和军械等军需物资,充实府库,筹备战争。

而有了百分之二百到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南宋的奸商们那里还顾得上朝廷的禁令?

别说这里天高皇帝远了,就算在临安城里,在皇帝老儿眼皮子底下,他们都敢把这些东西运出去,卖给农民军换钱。

他们和他们背后的官员数钱数到手抽筋,非常愉快的把辖地当中的良品军需物资卖给农民军。

在这样的情况下,农民军完全不缺少任何物资,通过源源不断的物资供给,赵玉成对农民军四个师的军队进行了多次改组,淘汰老弱,增加青壮,使得军队人员组成越发年轻化。

不仅如此,在军事训练方面,苏咏霖派遣来的军事教官也下了狠功夫。

军事教官们用大半年的时间,拿出训练明军士兵的法子狠狠训练农民军士兵们的基础军事素养,让一支半路出家的农民军渐渐有了正规军的风采。

洪武四年年中到洪武五年年初,农民军举行了多次战争演习,包括野战演习和城池攻防战演习,演习结果让赵玉成十分满意。

农民军已经朝着明军的方向大踏步的跨境了,假以时日,就算是面对面和宋军精锐展开野战,赵玉成也有不会输掉的信心。

农民军这边发展大好,而同样被打崩掉之后重建的京湖战区宋军就没有那么好的发展了。

因为农民军对货物品控比较严格,抓住好几次南宋方面滥竽充数的行为,他们也就上了心,不再试图用次品冒充良品,而是老老实实用良品和农民军做交易。

倒也不是他们不愿意用良品,只能说他们拿到手上的时候就是良品少,次品多,其他人也是要赚钱的。

不过能赚那么多,他们也不是不能忍耐这种事情。

良品都卖出去了,剩下来的次品怎么办呢?

当然是给自家军队使用了。

农民军鬼精鬼精的,只要良品,可人家到底是付了大价钱的,也不是不能接受,这样一想,自家军队一分钱不给还想要良品?

呸!

臭丘八只配用次品!

要是敢磨磨唧唧的连次品都不给你!

经过上次和吴拱之间的斗争,现在京湖战区的文官和武将之间的矛盾是越来越大了,彼此之间的对立也比较严重。

吴拱固然被赶回老家反省,文官这边也有好几个人倒霉,被流放到了岭南。

双方属于一个互有胜负的状态,这就让文官们越发不满。

天上的文曲星老爷对付你们这群臭丘八居然还有损失?

素来瞧不起、鄙视武将和军队的文官系统决定给武将还有军队一点颜色看看。

一边自己赚大钱,一边让这些臭丘八找准自己的定位。

于是在紧邻江南西路的京湖战区宋军占领地区,襄阳、汉阳、鄂州、蕲州一带有宋军驻军的地方,驻扎的宋军将领和士兵渐渐发现他们拿到手的军需物资往往质量都很差。

还不是过去那种良品和次品都有的状态,而是偶尔遇到良品,基本上都是次品的状态。

拉弓的时候能把弓给拉断掉。

箭矢长短不一,有些甚至都没有箭头,只有一根木棍子。

箭矢的尾羽质量很差,一碰就碎掉,根本不堪用。

钢刀有很多锈蚀的地方,很多钢刀连最基础的使用都办不到,一挥就断。

长枪看上去像个样子,拿在手里轻的可怕,一折就断。

盔甲就更别说了,好些盔甲都是拿木片假装铁片,涂一层黑漆佯装良品,根本不顶用,穿着出战等于直接出殡。

这就让当地部分宋军很不满意了。

第1019章 姚仲忍不了

上一次平叛战争结束之后,宋军京湖战区的军事格局有了不小的改变,主要分成了两个部分。

一个部分是来自中央的禁军,侍卫步军司统帅周赟统领一万五千名侍卫步军司的士兵在九江一带驻扎,取代了原先戚方的地位。

当然这不是赵昚愿意的,只是无可奈何之下的应急措施,战败之后京湖战区军队紧缺,无奈之下才让侍卫步军司顶上,负责监视警戒江南西路的农民军。

另外一个部分就是原先田师中、吴拱的残部和姚仲自己所带来的两万军队组成的四万余军队,这一部分军队主要驻守在襄阳,负责警戒河南地的明军河南兵团。

但是这样一来,鄂州地区的防务就空虚了,从汉阳方向压制农民军的军力就不够了。

万一农民军忽然选择从这个方向突破,就能一举突破汉阳防线,从而北上襄阳,威胁到南宋最重要防区的后方。

那就太危险了。

于是南宋朝政相对稳定之后,八万人募兵计划进行后期,枢密院就开始把原先准备补充赵构殿前司的部队三万人开赴鄂州,重建鄂州大军,试图重新恢复对江南西路地区的压制。

为了确保这支军队听命令、不乱搞事情,这支军队从士兵构成到军官构成有六成都是新招募来的,其中军官有不少都是通过特科武举还有民间选拔的方式招募来的。

枢密院认为这支部队很精锐,很有勇力,还配备了不错的装备。

当然,统兵大将还是要用有经验的人,枢密院选来选去,选中了昔年张俊麾下为数不多真正会用兵的名将王德的儿子,王顺。

王顺跟随王德常年在军中生活,数次跟随王德出生入死,立下战功,以骁勇善战闻名,于是被任命为鄂州大军都统制,统领这支大军顺着长江前往鄂州驻扎。

另外,侍卫步军司也被增兵一万五千人,恢复了三万人的编制,于是在洪武四年的下半年,南宋京湖战区的军队基本上恢复到了战前的状态,兵力齐备。

推荐阅读!